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2|回复: 1

[史地人物] 罗玉君与上海永嘉路555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0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玉君与上海永嘉路555号
宋浩杰
  罗玉君(1907-1987),四川岳池人。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1927年,罗玉君在上海私立大厦大学毕业后考入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系。留学期间,罗玉君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雨果、巴尔扎克等文豪的文学名著。1933年毕业,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博士中的一员。毕业回国后,罗玉君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学,成为该系最年轻的女教授。后又在四川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学系、省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授。1951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罗玉君是中国作家协会及翻译家协会会员。

  罗玉君到上海后,在六十年代和原上海佘山天文台台长的先生李珩居住在永嘉路555号二楼。该建筑建于1932年,法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630平方米。住宅砖木结构假三层,红瓦坡顶,立面外墙采用鹅卵石贴面,局部以清水红砖勾缝面板为装饰,墙面有长形木窗,木窗外是活百叶窗帘。南立面顶层设有圆弧形小阳台,半圆锥形水泥底托,铁艺花饰弧面铸铁栏杆。主入口设有红瓦三坡顶的木架门廊,门厅铺设彩色马赛克地面,建筑内部至今仍总体保存尚好。

  19世纪的法国文学,曾经深刻影响过中国的几代读书人,罗玉君在法国文学翻译成中文书籍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翻译的法国名著多达二十多部,其中不少译本多次选入大学教材,诸如司汤达的著名长篇《红与黑》、雨果《海上劳工》、大仲马《红屋骑士》、莫泊桑《我们的心》以及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等世界名著,令读者欲罢不能。这些名著的中译本笔调从容流畅、遣词精当优美,读者在喜爱之余,也牢牢记住了它们的中文译者罗玉君。翻译界在评论司汤达《红与黑》译本时说“她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原作人物的语言个性,而且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鲜明节奏。此书的翻译奠定了她在法国文学翻译上的地位。”

  罗玉君不仅在翻译界享有盛誉,她还自己撰写有《论海涅》、《论雨果》和《论司汤达的(红与黑)》等多本论著。罗玉君在大学讲授现代小说、现代戏剧、西洋文学等课程。她授课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声调悦耳,深受学生欢迎。只要罗玉君授课,常常不仅教室座无虚席,就是窗台外面也常常围满人群驻足旁听。

  罗玉君为介绍和普及法国文学,为传播中法友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罗玉君的名字也被收入《文学家词典》。晚年,罗玉君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日子里,仍念念不忘撰文勉励桑梓青年要奋发图强。1987年,罗玉君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特约撰稿人 宋浩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9-20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8:11 PM , Processed in 0.0739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