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1

[史地人物] 《活着》No.507:回不去的大东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射小箭   编辑/邹怡  2015-08-17

东北:看不见的人口迁徙

撰稿/王怡波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人口迁徙”——从乡村到城镇,从山区到平原,从西到东,从四面八方到屈指可数的几座特大都市。

东北是一扇窗,媒体打开这扇窗之后,人们看见了正在离开东北的人群,看见了多年间,东北人四散到北京上海广东。他们加入各种漂泊的族群,带上浓厚的乡思,而东北从具体的生存之处,变成了他们心灵中的家园。

正如一个人不一定能看清历史的走向,多数离开东北的人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土,谋生计、求发展、闯未来,这些名堂都显得有些虚幻。就在模糊的脚步声中,他们还是来到了大都市,比如北京。在北京的东北人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标签,他们融入到每一个行业中,像来自其他地区的北漂一样,在这座拥挤的城市中生存。他们中有混得顶出色的商界精英,有叱咤风云的创业英雄,有踏实工作的白领,也有漂泊不定的艺人,还有整日徘徊仍未找到方向的年轻人。

经济发展失衡、收入差距过高,种种原因为最初的离去开了口子。根据公开披露的数字,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其中辽宁GDP增速5.8%,为近22年来最低,全国倒数第三,黑龙江倒数第二。

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东北曾是人口大量流入的地方,很多人前去“淘金”,甚至在前几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的口号之后,东北的经济一度发展提速。但早有专家分析,老工业基地一直无法根本解决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近两年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日渐显现。

曾经的经济领头羊,现在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下,失去了方向,经济发展放缓,追寻机会的人们自然地又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受着“机会”的诱惑,越来越多地加入离开东北的人潮。

他们在北京被高消费高房价挤压,有些甚至到北京周边才能安顿下来,相比于东北的发达城市,这并不见得就是多好的选择,但面对为什么不回去的问题时,他们大多会思考片刻之后,摇摇头说:“回不去了。”

回不去?这看着令人费解。但追究起来就会发现,确实很难回去。这种回去并非坐上火车飞机大巴,回去走走的回去,而是要回到故土,寻找自己的事业,安顿下来谋生。这也看起来并无不可,但事实上,精神已经走远了,要身心俱回,要重建自己的兴趣圈子、令自己愉悦的文化氛围,着实困难。

有一个在北京上学加工作十余年的朋友曾经试过,放下一切,回到故乡重新开始。但尝试的结果令他郁闷。“当你真心想投入故土的拥抱时,你才发现,已经格格不入了。”他在家乡找工作因为没有过硬的关系屡屡碰壁;想自己经营一摊感兴趣的事业,却因为想法太超前被泼冷水只好放弃;他的初中小学同学与他相聚时,话题总不在一个频道上……

他发现,家乡确实已经离自己远去。回乡探亲走走还充满着各类温暖的情感,每次都带着不舍回京;但真正回去一两年,又动了出来闯闯的心思,再也呆不住。

“但这是我的过错,而不是老家的问题。”他坚持认为,自己在外闯荡时已经被“改造”了,被改造得离故土的氛围越来越远,“故乡,确实回不去了”。

身边很多在北京飘荡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复杂心情,想回,回不去;不想回,又难除思乡的愁绪。除了东北,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日暮乡关何处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园情结,给背井离乡的人们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不论身处何方,总不忘家乡的存在。

“如果能回,谁不想回呢?”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或许还仅仅是个奢望。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潘旭升背着一身简单的行李乘坐火车,从黑龙江只身来到北京。24岁的潘旭升来自黑龙江鸡西,毕业后他一心想来北京,家乡相对闭塞的环境让他选择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寻找更多的机会。




2.jpg
在一家文化公司面试后,罗春松溜达到了王府井大街边休息。罗春松,23岁,吉林白山人,近半个月的找工作面试,让他觉得很多公司都不是很可靠,有些职业他根本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尽管如此,他还是认真地带着简历,西装革履地穿梭在各个面试中,希望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目前,罗春松已经找到工作,打算在北京好好干下去,学更多的东西。




3.jpg
在北京城奔波了一整天,许金峰(左)和高中同学谢文佳喝了点酒。躺在床上,许金峰拿出手机在招聘网站找起了工作。许金峰,24岁,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毕业后来北京找工作已经一个月有余,目前借住在谢文佳家里。对他来说,自己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工作屡屡碰壁让他有些迷茫,但他和身边大部分同龄人想得一样,北京不光有许多工作机会,更有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4.jpg
下班后,19岁的张帅回到他月租300元、不足3平方米地下室里。2014年,张帅离开辽宁阜新到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家酒吧做服务生,每月4000块,从早忙到晚。2015年5月,他攒了三个月钱买下一部iPhone 6,他说在老家这是难以实现的。下班后,张帅的生活就是借隔壁的Wi-Fi玩手机。他在qq空间里写道:“北漂这个词,绝不仅仅是两个字这么简单。它饱含着梦想,艰辛与人生的酸甜苦辣。”




5.jpg
正在搬家的刘念。刘念,27岁,黑龙江牡丹江人,目前在北京一家摄影网站工作。来北京的4年里,他搬过6次家。今年6月,刘念换了一份工作,打算住到离单位近一点的地方。刘念曾经拍摄了一组叫《牡丹江回声》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情感。“每个北漂都有回家的想法,只是多少而已,我肯定也想过,只是从事的行业和对生活的要求来说,目前应该是回不去的。”他说。




6.jpg
徐丹青(右)刚给一位朋友纹完身,身体上精致的图案,让朋友觉得很满意。徐丹青,29岁,黑龙江哈尔滨人,纹身师,现居北京,在大悦城租了一间大的工作室经营他的刺青事业。在北京的11个年头里,他一边画画一边做纹身,因为画功技术好,已经在北京有了许多慕名来的客源。




7.jpg
在给两个俄罗斯青年上中文课的常颖。常颖,26岁,吉林辽源人,2011年她毕业后来到北京,最初在一家汉语机构做老师。2015年,积累了一些资源的常颖和两个同事辞了工作,在大望路soho开办了一家商务汉语培训机构,针对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开设中文培训课程。对于常颖来说,只有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才有她创业需要的市场和资源。




8.jpg
在公司加班的徐阳。徐阳,32岁,黑龙江哈尔滨人,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徐阳2001年在北京上学,学的材料工程专业,属于国家稀缺专业,2005年徐阳赶上了当时北京出台的一项稀缺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了北京。2011年,徐阳在北京回龙观买了房,如今定居在北京。




9.jpg
后海一间酒吧里,歌手大川在台上弹奏贝斯。大川,30岁,黑龙江哈尔滨人。2011年背着自己的吉他来到北京,刚开始人生地不熟,他就到南锣鼓巷的街头卖唱。后来哈尔滨的朋友来到北京组建乐队,他开始在后海的一家酒吧演唱。2015年6月,大川的嗓子动了手术,无法继续唱歌,深圳的一家连锁音乐餐厅看中他弹吉他的本事,请他过去。大川已经做好了去深圳的打算,由于老家的音乐环境不佳,大川说,他从来没想过回去。




10.jpg
赵越阳和常相境是一对80后情侣,两人在北京已经待了4年。赵越阳27岁,辽宁丹东人。家里条件不错的他,毕业后本可以被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觉得在家没什么意思,于是到深圳工作了半年。两年前,因为受不了南方的气候,女朋友又在北京,他来到北京创业,在草房地铁站附近注册了一家公司运营。现在,女友小境想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大连。但因为赵越阳的公司已经成立,她在大连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只好继续留在北京。




11.jpg
赵赫廷和他刚结婚的妻子雯文在北京一家影棚里拍摄婚纱照,为他们不久后的婚礼做准备。赵赫廷,28岁。辽宁丹东人。2013年来到北京,目前在一家不错的企业里工作。2014年初,因适应不了北京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他曾几次考虑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但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妻子也在北京工作,便始终没有回去。2015年5月,赵赫廷与雯文在家乡领了结婚证,现在他决定努力在北京工作,并定居在北京。




12.jpg
万磊,29岁,黑龙江嫩江人,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去年和相处7年的女朋友结婚。受限于北京的购房政策和高房价,万磊选择在燕郊买房,目前他所在的楼盘已经售空,价格涨到了一万五一平方米。2015年7月的一天,开发商以楼房设计美观为由,将万磊屋子的飘窗去除。周末,他到燕郊找开发商理论无效,这让他觉得不公又无能为力。




13.jpg
北京昌平区一所小区里,鄂晓颖和她的家人正在享受周末。鄂晓颖,37岁,辽宁抚顺人,目前在北京做记者。2003年,她从辽宁毕业后来到北京,一待便是12年。2013年,鄂晓颖同丈夫在北京市昌平区买了房子定居下来。鄂晓颖的父母2011年来到北京帮忙照看她4岁的女儿,现在一家人一起生活在北京。




14.jpg
赵忠山在办公室里陪8岁半的女儿赵一诺写作业。赵忠山,47岁,吉林延边人。曾是公务员的他2005年参加了社科院的MBA特训班,而后下海从商。如今作为一个在北京事业有成的商人,女儿上学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赵忠山。根据2014年北京市新出台的非京籍儿童上学的政策,赵一诺因暂住证从朝阳区转入昌平区的时间不符合规定,无法取得学籍。目前,孩子只能在一家私立学校旁听,这让赵忠山觉得很不合理,他准备向昌平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讨一个说法。




15.jpg
已经两个昼夜没有休息的孔嘉欢。孔嘉欢,42岁,黑龙江哈尔滨人,孔嘉欢27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做过建筑工、电工、财会主管、警察、主持人,目前是一名导演。他曾创作过一首歌叫《家在东北》,2004年被庞龙演唱一炮而红。在北京十余年的打拼生活里,孔嘉欢时常会哼起这首歌来安慰和鼓励自己。现在,孔嘉欢把家人也接来了北京来定居,他时常会想起松花江上的故乡,却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扎根在北京。明年,他计划开拍自己已筹备了15年的电影。




16.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5:49 PM , Processed in 0.0427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