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8-15 06:51 AM 编辑
摄影/梁莹菲 编辑/邹怡 2015-08-13 腾讯图片
“轮椅先生的五百公里”
撰稿/梁莹菲
离开兴和县往马市口方向走的路上,有一段延绵好几公里的大斜坡,张健展开双臂,伏下肩膀,使劲让轮椅往前走,坡太陡了,如果不奋力前进便会有后溜或翻车的危险。坡上到一半,居然还下起了瓢泼大雨,地面的湿滑加大了前进的难度。还好有同伴帮助,他最终征服了这个陡坡,虽然如此,他却未能松一口气,因为上坡之后的下坡,对他来说是更大的难关。
以上惊心动魄的挑战,仅是他今年徒步中国近500公里路程中的一个小片段,却足以让人震惊了,车辆驶过他身边,司机无不要盯着他一看究竟;在小村庄修轮椅,更是吸引了全村村民的围观,即使在城市里,能看到轮椅的机会也不多,更别说是在国道上,在乡村土路上,在草原上了……这不是因为残障人士数量少,而是这个城市没有一个连贯的无障碍设施能让他们轻松出门,盲道修一半就消失了,供轮椅进出的斜坡缺乏或设计不合理等等状况,无论在现实中或是心理上都阻碍了他们走出社会。
因此张健觉得他正在做一件别人想象不到的事情,陌生人每一道好奇的目光,每一句善意的鼓励,都成为他克服路上重重困难的力量。出生于1981年的他是山东临沂人,那是一个由工厂和工人组成的小县城。81年是小儿麻痹症高发的一代,因为疏忽,他没有吃上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在一次感冒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却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经历了两年的针灸,三次大手术,张健可以用手支撑着双脚蹲着走路。父亲一直鼓励他与四肢健全的人接触,比如故意派他出门去买东西,而他的奶奶则非常疼爱他,每天帮他洗在地上蹭脏的裤子。亲人的关爱让张健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但更大的改变在他第一次接触轮椅篮球时发生。来广州读书后,因为手长得长适合打篮球,他被领进了轮椅篮球的训练场,场内五花八门的运动轮椅仿佛给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道大门,从此以后张健把轮椅视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但运动用轮椅十分昂贵,于是他开始自己改装,比如在徒步时使用的三轮轮椅便是他依据马拉松用轮椅DIY的。对轮椅的了如指掌让他被大家称呼为“轮椅先生”。
7月12日,张健,雷闯,潘龙飞等公益人士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出发,开始了一场总路程达500公里的徒步,而我也跟随他们的队伍走完了全程。这一路上有惊险的弯道,有看不到头的上坡,有泥泞的土路,在广阔的内蒙古,往往走了大半天都没有饭馆,没有住宿,到了河北则是连日刮风暴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遇到了无数的好心人,在半路把我们拦下来请我们吃饭的,给我们买水买干粮的,无条件邀请我们在他家里住宿的……经历了18天的艰难旅程,我们终于在29日到达首都北京,张健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趟“常人不敢想”的冒险,他希望能通过这次壮举让“无障碍出行”的理念深入到更多人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残障人士的出行条件。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