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3|回复: 1

[史地人物] 《冷暖人生》2015-07-14:“路人甲”前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4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0-14 10:07 PM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好莱坞”里的龙套江湖 

 2017-10-14 冷暖人生 晓世
本世界纯属 非虚构

“全球最大影视基地” 横店影视城


“Eastern好莱坞,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影视基地,一年歼灭日军千万。只要肯干,就一定饿不死,放心来吧。”——《我是路人甲》


冷暖人生《我是路人甲》节目完整视频


“东方好莱坞”

 

横店,浙江中部东阳市的一座小镇,在20多年前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20年之后,这里已经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大名——“东方好莱坞”。横店在20年之间已经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俨然装下了广州街、香港街、民国街、清明上河图乃至秦王宫和整个明清宫苑。大量媒体纷纷将镜头对焦于此,在一些流传甚广的文字里,横店是一个这样的地方——“既是应许之地,也是流放之地。在这里,人可能被成全,也可能一无所有,乃至一败涂地”。


横店因为年均一百多个剧组的进驻和数千集电视剧的产出而被人们熟知,但是大众并不知道,在所有光鲜的角色背后,那些路人、士兵,那些丫鬟、伙计、打手,那些在镜头前一闪而过的人,他们其实才是一个剧组演员当中的绝大多数。


1980年代末的一天,河南禹州先锋煤矿四矿新来了一个“协议工”,这个十多岁的孩子中学没毕业便辍了学,来到这里谋生,他的名字叫刘占岭。他的祖辈都以务农为生,说白了就是农民,他自称父亲是一名“地球修理工”。


横店顶级特约演员  刘占岭


几乎是同一时段,几百公里以外的河南新乡某座纺织厂内,年轻的女工徐敏因为面容姣好嗓音高亮成了工友姐妹们羡慕的纺织厂广播站的广播员。整个厂里的人都听她字正腔圆的播报:“今天是6月28号,星期三,农历五月初二,本厂新闻,厂长某某某,厂里表彰某某某,下面请听由阎维文为大家带来的歌曲……”


还是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特区深圳,在某五金塑胶厂举办的“职工卡拉OK大赛”上,青年员工曾建获得了一等奖——“那时候我就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当时奖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   


20年后,刘占岭、徐敏和曾建来到同一个地方,在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影视基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他们拥有了同一个身份——龙套演员,简称“路人甲”。


“路人甲”


Eastern好莱坞,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影视基地,一年歼灭日军千万。只要肯干,就一定饿不死,放心来吧。”——《我是路人甲》


电影《我是路人甲》片段


2015年暑期的一部电影《我是路人甲》让大量充斥在横店的群众演员和龙套们在一夜之间被大众前所未有地关注起来,他们过往的生活痕迹也随之被媒体一一拾起。


二十多年来,数十万的“路人甲”们先后出现在横店乃至全国的各大影视基地,从最初的散兵游勇,逐渐发展成了拥有复杂江湖规矩的职业大军。和大众观念中单纯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不同,这些人下至几岁,上至70几岁,他们形形色色的出身、过往、走向都无法用简单的追星追梦一言概之。


这一天,在横店的老演员工会门口,上百名姑娘和小伙子在排队等着一辆开往剧组外景地的大巴。而这一幕每天都在反复上演。在这条参差不齐的长龙里,人们已经迅速地被分为“三六九等”——首先是“群特”,即群众特约,他们领着八十块钱一天的工资,接着是“小特”,收入比“群特”稍微好一点,日薪在一百五十到三百之间,往上是四百到八百的“中特”,级别最高的则是日薪八百以上的“大特”。


等待剧组大巴的群众演员们


有别于毫无技术含只是纯粹作为道具和背景的群众演员,特约演员的出场需要带一点表情和动作,偶尔甚至也有台词。而江湖中各阶层相去甚远的地位,正是靠着这些微妙得近乎不存在的区别渐渐撑开。


同一天下午,在横店广州街影视城的某剧组外景地,一场近百名演员参与的黑帮大戏在暴雨中苦苦拍摄,频频传来开机关机的指令——“来,实拍,来,开机,预备,开始。”另一侧,几公里外的清明上河图影视城内,一位“妓院的老鸨”和“打手”正趁着拍摄的间隙,偷溜到室外闲聊;几米开外,“妓院的小伙计”已经在院子里枯坐了一整天。


这个弹丸小镇每天发生的故事足够人们说上一年,情爱、仇恨、伦理、悬疑、穿越……龙套的巨大需求在某种层面上令横店成为了一座围城,围城里的人和外面的人各自对望,中间那道几乎不存在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趋之若鹜。形形色色的剧本也因他们有了血和肉,蹿流至每户人家的荧屏之上。


暴雨中进行拍摄的一场群斗戏


“江湖规矩”


李靖今年40岁,6年前从广西来到横店,成为“横漂”千万大军中的一员。2013年,他在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中饰演开场即被鱼精吃掉的村民,在这个龙套江湖里,他属于中上阶层。


而他也坦言,戏外的人生并不比戏里轻松。“行业内的竞争相当残酷,现实情况就是——能力强、形象好的人,往往他会接很多剧组,撞戏撞得一塌糊涂,但是人家都愿意用他。那些形象和戏都不行的,有可能长时间就没有戏。我有一个朋友,从去年10月份以后到现在,才拍了一天戏。


“横漂”  李靖


这种“半年一天戏”的状况虽然不算家常便饭,但也非绝无仅有。由于龙套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横漂”成为流动性巨大的群体,虽然整体规模保持在5000人左右,但能够常驻一年以上的仅有三分之一,像徐敏一样来了13年的“老横漂”,更是寥寥无几。


徐敏指出特约演员和群众演员之间除了阶级上显而易见的区别,他们之间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外来压力,特约演员甚至不能和群众演员说话——“这是个规矩。他住在你家楼上,有天他‘跑群众’,见到你(是特约演员)很惊讶:‘哎,你演特约啊!’‘别碰我,回去我再给你说,你不懂,躲远点。’为什么会这样子的?你要是跟一个群众演员关系特别好,你就没有身价了。让演员或者导演看到你跟群众演员在一起了,有天他们想要找你演戏,找别人问:‘哎,那个谁,她一天大概多少钱啊?’人家说:‘她没多少钱吧,最多一百五吧,我看见那天她跟群众演员在一起’。两百块钱就是一关,立马就给你拉下来了。


“横漂”  徐敏


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之间,看似只有百十元的差距,却是江湖里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在横店有过特约经历的演员“宁可饿死,也不再回去跑群众”。但这之中也有例外——44岁的曾建8年前来到横店,然而这位“老横漂”的演艺事业并不像李靖和徐敏那样蒸蒸日上,日子反倒愈发潦倒。据他自己总结,是因为不懂“江湖规矩”在当了特约之后,又回去“跑群众”所致——“那时候就很多人告诉我了,他们说你千万不要再这样走下去了,你会毁了你自己。


“我的演技一点缺陷都没有”


曾建的桌上一直攒着《演员的自我修养》、《电视剧人物塑造艺术》和《表演学习手册》几本书。眼下他认真又困惑的样子,无意中颇有周星驰在电影中钻研《演员的自我修养》时的味道。


他在横店这几年的收入并不稳定。相比当年在深圳时接拍广告一天能挣一两万的光景,月薪不过一两千的日子连父母都没给过他好脸色——“说实话,我父母从小他没怎么管理我,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只要你赚到钱,有钱给家里寄,他们就高兴,没钱给家里寄,就不高兴。我父母就说了一句话,他们说如果你身上没钱,就别回来,别让乡里乡亲瞧不起。‘横漂’期间没挣到钱,我也就回得很少。


“横漂” 曾建


1974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曾建自小家境贫困,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忙于生计。童年时就常看《大众电影》的他,总是跑到山顶去练声,邻居常常找到他的父亲投诉:“你儿子经常在山顶上唱歌,吵得我们都睡不着,你儿子啊,想做明星梦啊,那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无人喝采,曾建就向大山之外寻求知音。少年时他曾给导演谢晋写信,表达理想,谢晋回信鼓励他学好普通话。当时的曾建认为自己年轻帅气,且长得像外国人,除了唱歌,更应该进军演艺圈。


年轻时的曾建


他曾报名参加了一些短期的演艺培训班,并终于获得了一次在电视剧中饰演小偷的机会——“一个晚上都睡不着,为什么?太激动,我想着就是我能进入拍电影拍电视了!第二天早早地导演是要求我八点多钟到现场嘛,结果我七点多钟就到了,然后我们在演小偷的过程中呢,我们的手啊,因为跑来跑去被那个树枝都刮破了。我们演得太真实了,他那边拍戏是没有钱的,我说我是太热爱拍戏了,没钱我也愿意,只要你有戏给我拍,我就参加。


当时为了专心投入演艺事业他放弃了高薪,白天发传单,晚上住进“十元店”,并在35岁的高龄来到横店成为“横漂”。


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信自己早日会成为大腕。两年前,他甚至导演了一部网络剧《爱情男女》。在这部由几个群众演员自己攒剧本,没有一分钱投资的网络剧中,他终于承担起了一个剧组中最重要的角色。


曾建尝试拍摄网络剧的现场


在横店的六年并不顺遂,但曾建对于自身的演技毫无置疑——“没有缺陷,我的演技我可以说,一点缺陷都没有,因为我最早就拍‘特约’,随时抓过去拍戏的时候,我基本上都过了。”后来他甚至参加了一档火爆的真人秀节目——“当时这个主持也是一直鼓励我,节目以后你会火,你会很厉害,我就按照他的思路去做。他说一般你20年的机会都‘漂’不出来,应该赶快改行了,然后呢,第三,就给我设计有老婆、孩子,而且孩子都挺大了。


曾建说,在节目现场呢他被“设计”出来的那个“孩子”,还作为“神秘嘉宾”出现,并且哭诉他多年来为了明星梦而抛家舍业,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同情。这节目播出之后,曾建果然知名度大涨,很多导演、观众都知道了他。但是曾建很快就有点沮丧地发现,其实这种知名度并没有给他的事业带来任何帮帮助,反而他成了人们口中那个好高骛远的,不负责任的,可悲可怜的典型。


曾建房间里自我勉励的字画


六年来曾建只能一直混迹于群众演员或“群特”,与他的浪漫不同,龙套江湖的最底层,还是有很多横漂“抱着相当务实的态度。


“该成‘星’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刘占岭是日薪过千元的顶级“大特”之一,是这个龙套江湖里众人艳羡的大腕。刘占岭直言:“我没想过要成什么星,该成星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你不成都不行,不该你成的时候你怎么‘炒’,‘炒糊’了,你也成不了,对不对?


因为长相“很有特色”,刘占岭扮演过的龙套角色几乎都是反派,又因为反派角色几乎都“不得善终”,他已经在各种故事里“死”了几百次,一篇报道因此称他为“死亡大师”。经过8年的积累,刘占岭在横店已经买车买房,并且把农村的老婆孩子也接了过来,正式安家落户,告别了“横漂”身份。而这样的“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龙套们依然飘摇在这风雨江湖。


刘占岭在《西游伏魔篇》出演高老庄掌柜


2013年,刘占岭在《西游降魔篇》中出演高老庄掌柜,令人印象深刻。此后他身价倍增,成为横漂里的顶级“大特”。而2007年他刚来横店时,是从最底层的群众干起——“我下午两点多排队,排到晚上6点,就报个群众(演员)二十块钱。有时候排到了,还不一定能报得到,那没了怎么办,到第二天早上早点起来,咱们叫‘捡漏’,就比方说,人家头一天报了名的第二天早上睡过头了他没来,我就说哎让我报上,让我报上。”“一百天,除了吃的花的,我回家给我媳妇带了5000块钱,我媳妇高兴坏了。” 


刘占岭还想尽办法为自己巧妙加戏来加深导演对自己的印象。“为了多跑‘特约’嘛,要表现自己,比如说‘跑群众’了掂个鸟,看到镜头了慢慢地走,不能走快,不能滑过去,还不能让导演骂你,让导演想着这个演员多停留一会儿,快走到镜头那了,逗一逗鸟,走过去(导演就)把你的镜头就留下了。


刘占岭出演某知名电视剧


这些年横店周边的不少村庄里又陆续冒出了大大小小不少新的影视基地,不断扩大着“横漂”们的江湖版图,也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来来往往于各个剧组之间而银幕上却叫不出名的路人甲乙丙丁们。


《双城记》里那段我们不能再熟悉的开篇放在这里似乎更加切肤:“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二十年多来,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囫囵吞下不知多少个中国社会前世今生的戏本故事,又见证了多少一夜成名和终生潦倒。人群的气息,泾渭分明的阶级分层,形形色色的门道和潜规则,无一不在说着这纷繁芜杂的江湖里一朝得势一朝败,明日之事明日知的故事。


文字编辑:球儿宝木马头

视频编导:裴天懿

视频制作:邹温阳

统筹:蒋涵琦

微信编辑:田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2:27 AM , Processed in 0.0704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