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摄影/廖峥艳 编辑/邹怡 2015-06-21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发明家
撰稿/廖峥艳
“长大了干什么啊?”
“长大了读大学哇。”
“读什么大学?”
“读农业大学种田种菜哇。”
这是30多年前的夏夜,一个女儿和父亲在星空下的调皮对话,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想来,我是打小就被父亲灌输只有好好读书,长大才有出息这个道理的。
父亲廖文岳是个农民,现年66岁,居住在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父亲有三个兄妹,个个都是读书的好料,唯独他不是。在那个困难年代,爷爷奶奶也懒得逼父亲读书,所以在我大伯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也已长成家里的一大劳力。
“不是我不会读书,是我不喜欢读。”讲到这个,要强的父亲不免懊悔,怪自己当初太不懂事。于是,一碰到我们读书不上进的当口,父亲就拿这个说事,告诉我们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为了惩戒不听话的我们,印象中,父亲曾用皮带抽打过因为不上幼儿园的弟弟。
为了不一辈子跟田地打交道,父亲十六岁那年开始学做木匠。半年之后,父亲便到处走家串户,给东家做床柜桌椅。没几年,父亲成了我们那地方最有名的木匠师傅。以至于我现在到老家采访,还能碰到一些跟父亲年龄差不多上下的人说,“我屋里的家具还是你父亲做的呢,可结实可好用了。”每次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特别为父亲骄傲。
可正当父亲盛年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他的腰骨摔断了。父亲再也不能走家串户做木匠,更不能弯腰下地干活了,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母亲肩上,家庭经济严重受到影响。那时我们兄妹三个都很小,哥哥上小学,我和弟弟还在读幼儿园。父亲灰心丧气地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后终于下地,重振旗鼓,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代销店。几年之后,父亲和母亲攥着开代销店赚来的钱,来到城里开了一家饮食店,我们兄妹三个就暂时被托付给了外公带。两年之后,当父亲看到我们兄妹三个因为缺少管教,学习突然下降后,又毅然放弃城里赚钱的好机会,来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如今居住的小镇做生意,我们兄妹三个才算结束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又开始直线上升,并一次比一次让父亲满意。
在我们兄妹三个都工作、成家之后,父亲渐渐感到肩上的担子轻了。十五年前,父亲改行又做上了他喜欢的木匠活,这回他是把木材加工成农用器具卖。为了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父亲想买一台机器来加工,可惜全国各地购机,花了不少钱,不少精力,却总不理想。“何不自己做一台呢?”2008年,父亲有了这个想法并马上付诸实施; 2009年,父亲的第一代机头做成,但经调试,失败;2011年,第二代机头做成,再次调试,又失败。为此,母亲没少抱怨,一方面心疼花掉的钱,另一方面也是不忍见父亲为一台看不到的机器茶饭不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5月,第三代机头做好,经调试,终于取得成功。随后,父亲的木柄圆杆机也宣告问世,两项关于新机器的专利也在一年之后成功申请。专利证书写道:“当前木柄加工的自动装备较少,主要由简单木柄切割机实现各类木柄加工,加工过程中由人工直接控制木柄切割的程度。因此,如何降低人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是当前影响木柄加工领域的发展趋势。”父亲的木柄园杆机实现了机器代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拿到证书的一刹那,别提父亲多高兴,那就是一份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学生的肯定。
因为父亲的发明和专利,引来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去年年底,央视记者一行三人也来到父亲的厂里,做了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长达一个小时的《原木计划》视频也与本月7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节目播出当晚,父亲就连续接到十多位观众的电话,询问机器的工作方法及售价等相关情况。
周末,父亲打电话让我们兄妹三个回家,他让我们给他做个产品说明书和产品网页,以方便顾客查询,也好省却他跟每个人一一解释。“知识好啊,知识改变命运,我就是读书少,知识浅。你们一定要记住多读书,多学本事,一定要坚持,要努力……”午饭后,劳累的父亲靠在沙发上,眯缝着眼睛,渐进梦乡。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