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2015-06-08 15:00:58
曹谈大,今年65岁,是山西省临县曹家峁村公认的编柳高手。传统柳编是纯手工艺,只能单人做,不能流水作业,成本高,收益率低。临县原来6个编柳专业村,现在只剩曹家峁村还在坚持这项传统手工艺。(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 刘众民)
由于人们对柳农具、用具的需求越来越小,编柳的人也越来越少,只有年迈多病不能外出打工的人还在做。图为曹谈大和64岁的老伴一起割柳条。
老伴担心曹谈大一人上山,总是会陪着他一起从山上运回刚割好的柳条。
柳簸箩、柳簸箕,是农户用于整理、存放粮食的用具,是纯手工编造而成,对食品和环境无任何副作用。图为曹谈大正在劈柳木。
曹谈大正将柳掰成片。
编柳工序多,十分辛苦,既要锄草、摘心、喷药杀虫、收割、剥皮,又要晒柳、泡柳、破柳木圈、编织,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图为曹谈大正在制作簸箕舌头。
曹谈大正在编柳中。
有时候太忙,总要停下来歇歇,逗逗小孙子,这是他最爱做的事情。
编柳的技术比较难,特别是破柳木制作簸箩圈和簸箕舌头,现在能做好的只有曹谈大一人。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坚持者,65岁的曹谈大从早晨5点开始,到晚上7点,才能编织好2个簸箩或者3个大簸箕。
老伴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曹谈大在家里给老伴沏碗凉茶。
为了要及早把制成的柳编用具卖出去,曹谈大早早就把自己制作的成品绑在车上,准备去集会上卖。
在集会上,很多人都会看他出售的编柳成品,因为经济拮据,曹谈大没有外出打工的条件,只有在家编柳对外销售。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净收入才1.2万元。
回家的路上,不忘老伴的身体,为老伴看医生,抓了一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