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484: 登峰街的他乡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8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17 05:04 PM 编辑

登峰街的他乡人

文/李东

中国当下的时代性就是现代化和城市化,与十九世纪中的欧洲、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相似,但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由于包裹着中国近十亿的农民,这个人类六分之一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所以,这个历程就聚集了更深厚的内涵和魅力。

我从2011年开始就集中关注广州越秀区的城中村-登峰村(街)里的人家,打算拍摄几十家各色登峰街人家的故事来呈现我们城市化、现代化中的人文脉络。在画面中,虽然大部分镜头对准的是在广州越秀区的城中村——登峰村(街)居住十年以上的外地农村人,但我们的精神史是相似的。我作为生活在广州二十多年的他乡人,被日新月异的周遭逼迫得拼命前奔,虽然物质上年年递进,但焦虑依旧挥之不去,急迫感让人不能有平和的心境去慢慢体会生活。

再看他们,这些我交往多年的照片中的主角,他们十几年前因家中土地少,无法改善居住条件以及供孩子读书,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挣钱。刚来时,他们一没知识,二没资金,根本没有讲价的本钱,只能干着本地人不愿干的活儿。经过十多年的积攒,大多数人完成了最初的任务,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竭尽全力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里老人陪着孩子到县上、镇上去读书,用血汗钱修建的房子却都空置在村里……这些事情让他们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打拼?

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乡土社会传统让我们的家乡观念非常强烈。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到处都在大挪窝,似乎哪儿都是他乡。我们不再固守在某个城市,人们会为了工作移民到一个又一个城市。我们以后还有没有“家乡”?是不是哪里都是“他乡”?

所有的这些疑问和思索,都不断将这组照片的主题指向“他乡”。这种精神上的不确定性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一种状态。我只是期待这组摄影作品能带给更多人对生活的反思。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新闻  摄影/李东  编辑/王崴  2015-05-28


0.jpg




1.jpg
老王,湖北荆州人,50多岁,1996年南下打工,1998年稳定在登峰街宝汉直街干修鞋,至今已17年,业务拓展到修伞、开锁、配匙、修箱子、修自行车等,号称“一条龙”服务店。老王回想起,刚来广州时就遇到查暂住证的,一大堆警察保安挨个查,没有的就被抓到收容所,遣回老家,老王吓得躲到铁轨旁睡了两晚。




2.jpg
他老婆是湖南岳阳人,虽然跨省,其实就只跨了条长江。夫妻俩在荆州的建筑工地相识、结婚后一起来广州闯荡近二十年了。他们租下一间小铺面,他老婆在店铺里修补衣服、配钥匙、卖点日用品,生意、生活都在这小屋里了。




3.jpg
老王的儿子在广州沙河顶学理发。老王说要论手艺还是儿子最厉害,家里的电器都要靠儿子来修。如今虽然老王从啥都不懂的“乡巴佬”,变成了动不动就打投诉电话的成熟“市民”,虽然从几十元攒到现在数十万存款,但他说,再干几年就回乡下老家,这个登峰村根本没把他当自己人,“外地的还是外地的”。




4.jpg
老马是乌鲁木齐的回族人,穆斯林,50多岁。五年前独自一人来到广州后,就在登峰街的下塘西路口开了一个“疯狂烤吧”烧烤摊,闯荡下一片天地。他老婆在乌鲁木齐一机关的食堂里当炊事员,照顾两个女儿读书。




5.jpg
平时中午饭后,老马就开始准备烧烤食材了。他们穆斯林做事,一定要保证食品的健康、卫生,比如鸡翼上有激素的小刺,老马不怕费事要一个个剪掉,而他用的油都是正牌的优质食用油,这都是他们教义中强调的。




6.jpg
老马一个人在家里剪鸡翼。在这逼仄的空间里闷得慌,他总是敞开大门,每当门外高跟鞋响起,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张望过去。




7.jpg
他从每天晚7点出摊,一直干到早7点,然后回家睡半天,下午又起来备料,晚上到点又开工,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干就是连续10个月,只有过完了春节才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修整2个月后回粤再战。广州的生意比乌鲁木齐好很多,虽然辛苦、单调,但一个月可以有上万元的收入,所以老马还是很有激情地做着“疯狂烤吧”。




8.jpg
老马待人接物友善、和气,有主见,也很理解城管们的难处,所以,一帮在下塘西卖烧烤的新疆人都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他也协调大家在夹缝里做生意。城管有什么检查活动,都会事先告诉老马让大家配合一下,这几天就不要出摊了。




9.jpg
每天上工前,也就是老婆下班回家的路上,他就要打电话给老婆聊一聊,一个月要花两百多的话费。老马说他本是虔诚的穆斯林,在这儿卖烧烤很有负罪感,因为他没有时间来完成每天五次定时的祷告。他们穆斯林老了后,一天到晚都梳洗干净,穿戴整齐,一天五次上清真寺做礼拜,会老朋友,平淡清闲知足。老马说再辛苦一、二年,他就回家过这样的退休生活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老周,近50岁,未婚,云南金沙江边的水富县人,外出闯荡多年。2010年来到广州,经人介绍到环保公司当马路清洁工,一个月工资1500多元。他一日三餐买盒饭得花30-40块钱,每月房租300多元,再加上烟钱,基本上没有节余。




11.jpg
老周曾在四川的私人煤矿里干了很长时间的下井工人,现在背弓得厉害,根本挺不起胸,还时常咳嗽。




12.jpg
云南人在这儿打工的很少,老周缺少同乡,也很难融入邻居的湖南老乡圈子里,所以,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在理发店里蹭电视看。




13.jpg
老周现在还独身。他说先搞定生存问题,女人的事没精力去管了。虽然只读了小学,但生活作风上他认为还是要堂堂正正的。一谈到上次有个离异的妇女说他摸牌时故意去摸她的手,老周就忍不住愤恨起来,“我还根本看不上她”!




14.jpg
小李一家在80年代初从外地迁入广州,小李出生于此。当时,此处为鱼塘,他们在鱼塘边搭棚生活。后与香港人合资建此楼房,分得二套房。现将房出租,小李一家在屋顶搭棚居住。但不堪夏日炎热,奶奶和老爸先后中风,奶奶去世多年,老爸中风恢复中。




15.jpg
小李看到这张照片很感慨,他说他爸爸中风后,就再也没见他看过书。现在看到照片里他爸爸读起了书,看来头脑有了好转。




16.jpg
小李说如果登峰街的事有什么不清楚的就可以问他,他从小在这儿长大,高中后又当了登峰街的保安,现在在附近的市环保所任职清洁工。




17.jpg
小李和他的女友,以及女友送他的生日礼物。他其实一直对他俩的未来缺乏信心,以他目前这样的状况,女友的家人比较反对他俩交往。




18.jpg
老宁,湖南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人,1962年生,现住在登峰街南约直街。1998年他就和老婆一起来到广州打工了。他从担沙开始干起,做过杂工、木工、泥水匠等,现在他是技师级的装修师傅,就待在家里等待工头们的召唤,不需要到外面到处找活儿了。




19.jpg
他说只要手艺好,人好相处,干活儿负责任,就会有好口碑,活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没活儿干时他就在家里和老乡打牌,等业务电话打来。一个月平均也会有5、6千的收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今年春节(2015年)老宁刚回到西洋江镇他购置的房屋中,老父亲就闻讯过来了。老宁正在厨房收拾从广州带回的龙虾和罗氏虾,给孙子外孙们尝鲜。




21.jpg
老宁现在房子有了,儿子女儿都成家立业了,他觉得基本上没什么负担了,最大的担忧就是80多岁的老爸。老爸一人种着全家的4亩多地,家中三兄弟均在外打拼,只能轮流在农忙时回去帮老爸。他们都劝老爸别种地了,但老爸不愿意闲着。




22.jpg
老宁的老婆在广州当保姆,照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已经14年了,孤单的老太太很依赖她,春节都没法回家。老宁只好代表老婆回家,与老爸、儿孙们在祖屋里团聚。老宁说,趁这两年老爸身体还好,他们兄弟几个在外面再挣两年钱,然后就回家照顾老人,自己也该回去养老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2:18 PM , Processed in 0.0799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