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481:梦想照进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8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5-21 11:27 AM 编辑

当你老了 梦想可还在

撰稿/崔光华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羊年春节,歌手莫文蔚在春晚舞台上悠悠唱起《当你老了》这首走心之作时,相信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在舒缓的旋律中,在悄然间感受到了岁月划过皮肤的痕迹。

总有一天,我们都将渐次老去。老在喧闹或寂静里,老在心满意足或满腹惆怅里,老在仓皇的岁月之后,老在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之中。

既是必然,也就不必着急,我们可以慢慢变老。如此,我们就能有时间追忆往昔,慨叹当下,追溯思索在将老的时候,此生是否还有尚未完成的心愿或梦想。如果没有,自是皆大欢喜。若是有,是要再努力一把将其变成现实,还是就让一切随风而去?

这是个体而自我的选择,并无对错之分。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究竟有多远。

或许终其一生,都未曾抵达。或许转身之间,就能触手可及。

梦想、幻想、心愿、愿望等所有心理意念中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向往与期盼,都算得上人类解决了温饱之后而依然能够努力坚持生存的念想与动力。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撑,无论是如朝生太阳一般充满希望的青年,还是行至暮年、尝尽悲喜的老人。我们讲了太多,也听了太多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却鲜少认真聆听或关注过老人们尚未实现的心愿。

因为大多时候人们都觉得,在人生即将画上句点的时候,在历经人世沧桑、尝遍酸甜苦辣后,人生应该已经趋于淡然和净空之态,无所欲求,静等时间的流逝带走所有。

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老小老小”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生走到末端,反而更趋向于刚刚降临于世时的脾性,很多老人像孩子一样,任性、天真、脆弱、孤独,充满幻想。

茫茫人海中,有那么一些静默的时刻,让我们停下脚步,躬下腰,耐心询问,认真感受,就能听到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有遥远破碎的片段,也有至今仍耿耿于怀的某件旧事,有叹息声声,也有恬淡漠然。

他们的梦想,大都平凡而朴实,既微小又庞大,既异想天开又理所当然,如同大多世人同样既平淡寻常又充满欢笑、苦难与波折的漫漫此生。

聆听,既是尊重。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马秀荣,女,75岁。她是一个农民,育有三儿一女。问及有什么梦想时,她反复说“要是还能再看看这世界,该有多好。”六年前,马秀荣罹患青光眼,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双眼渐盲。随后,相扶大半辈子的老伴离世,留她一人独自面对这暗黑的世界。




2.jpg
拍摄间隙,散发着高亮度光线的摄影灯照亮小小的房间,马秀荣朝着光源摸索着伸出手去,疑惑地问道,是天亮了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她惊喜地询问,你们是大夫吗,是来给我治眼睛的吗?




3.jpg
夏莲英,女,63岁。年轻时,她是独立聪慧的女强人,与丈夫一起变换着做各种大小生意养家糊口。而如今,她已在轮椅上捱过了13年,在无奈中习惯了不能自由行动的身体。若幻想能够成真,她多么希望可以再次用自己的双脚畅快行走。




4.jpg
2002年,夏莲英与丈夫、儿子、外甥在开车归家途中与违章行驶车辆相撞,酿成悲剧。肇事司机逃逸,而他们一车四人,三人当场离世,只有夏莲英一人得以幸存。但她也永远的失去了左胳膊和左腿。




5.jpg
张发民,男,76岁。一儿一女。做了三十年村支书的张发民,对村庄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作为一个党员,报效祖国、造福人民是应该的。遗憾的是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贡献。




6.jpg
张发民小学毕业后,种过地,当过兵。随后从部队转业,他成了一名党员。从事基层党政工作多年,他为家乡改善了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他,说起话来依然有着板正官腔。




7.jpg
石克强,男,79岁。张新兰,女,75岁。1957年初结婚时,石克强坐在牲口拉的四轮木车上,用四人花轿将张新兰娶回了家。13年前,当了大半辈子医生的石克强积劳成疾,退休在家。回首此生,他最想对爱人张新兰说,感谢这辈子有你。




8.jpg
张新兰做了一辈子农民,从未曾走出过故乡的这一片狭窄土地。幼年时,她勤学好思,敏锐聪慧,却因为身为女孩而被家里剥夺了读书受教育的权利。早早嫁人,注定了此生。




9.jpg
石克强是村医,张新兰是妻子、母亲、农民。这对每一个标签和角色都极其平凡的夫妇,一生孕育了五女三儿八个孩子。无论生活贫贱还是富裕,张新兰终身心甘情愿在石克强身后,耕田育子,操持家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胡书豪,男,80岁,农民。小学六年级毕业,当过生产队干部,经历过合作社、土改、三年困难时期,患有白癜风和青光眼。谈起梦想,他叹息自己从未出过远门,很想坐一回大飞机。




11.jpg
17年前,胡书豪的爱人因病去世。他带着两个孩子孤单度日,从未想过续弦之事。患上青光眼后,胡书豪渐渐失去了视力,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他的一生波折苦难,也隐忍孤单。




12.jpg
杨彦初,男,72岁。育有三儿一女。他14岁参加工作,当过通讯员,支援过边疆。在他老了的岁月里,他常常感念自己行动不便的身体,渴望着能像雄鹰一样自由地振翅翱翔。




13.jpg
1999年10月19日,杨彦初在帮邻居家筑墙时不慎被倒塌的墙体砸倒,造成颈椎骨错位丧失神经。虽然家中亲戚和邻居们凑了一些钱为他治病,但庞大的治疗费用仍然阻挡了他康复的进程。他由此落下病根,余生耿耿于怀。因为家庭贫苦而至今尚未娶妻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也成了他的心头病。




14.jpg
念及当年之事,明眼人皆知事件当有负责人。当杨彦初却早早就放下追究的权利,将一切归咎于命理。顺从于人心的冷暖。别人给了是福分,不给亦不强求。他当然希望身体能够好起来,再奋斗几年。




15.jpg
张金花,女,86岁,丧偶,膝下两女两儿,孩子们皆在外地务工。她素日爱干净,勤快、利落,是个闲不住的老太太。




16.jpg
因为年迈耳聋,想要与她交谈需要用喊的声音。但她很快就明白了是要给她拍照,她脱下颜色暗淡的外套,露出深紫色的对襟绣花薄棉衣。整理衣襟,拿起梳子对镜梳起了头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17.jpg
贾培伦,男,76岁。两儿一女。毕业于郑州建筑学校原中央建筑工程部河南建筑学院的贾培伦,做了大半辈子建筑工程师,后转而务农。但在他原本的人生规划里,他更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奈何命运无常,他终身与医学毫无牵连。




18.jpg
贾培伦三十几岁开始信奉佛教,理想的夭折与现实的残酷让他转而投向宗教。他觉得这是对自身境界的一种提高,能助他摆脱轮回六道,达到超然之态,最终到佛界去。但真实的生活仍在继续,寂寞空寥的日子里,他发呆、养鸟,怀念努力过的青春。




19.jpg
书金花,女,1953年人,62岁。四女一儿。敬老院护工人员。与老人们日夜相处的六七年里,她兢兢业业、事无巨细,同时扮演着护工和子女的角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书金花略显拘谨地坐在小木床边,背后是套着大红喜字老式缎面红被罩的被褥。她患有轻微精神疾患的丈夫于多年前离家后再未返回,随着儿女们渐次长大各自成家,她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了这份寄托情感与时间的工作上。用她的话,“我喜欢跟他们(老人们)在一起。”




21.jpg
安静的半下午,老人们常常聚集在院子里看电视,很少有人主动说话,也鲜少有喧闹争吵。他们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待着,等待不久之后即将到来的晚餐时间。天很快会黑,一天就在悄无声息中流走。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时间流逝方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或许他们也曾尝试过阻止这时间无意义的流逝,亦或许他们认为在无能为力之后,这样也是不错的选择。




22.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9:56 AM , Processed in 0.0597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