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其他国家主要指数接二连三地创新高,关于市场泡沫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就在上周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告诉
彭博新闻社,泡沫已经出现,问题在于泡沫有多大,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在我们重新回到利率由实际经济增速主导,并能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之前,资产泡沫会一直存在...市场将会很波动,泡沫也会很显然,因此问题在于,泡沫可控吗,泡沫有多大?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James Bullard更是不断重复对泡沫的担忧:维持利率于零附近太久的一个风险在于,会催生资产市场大规模的泡沫。
但是,并非所有市场都是泡沫。由Robert Buckland带领的花旗策略师们近日在题为《这是个泡沫时代》("It's Bubble Time")中,用不同的指标衡量了不同行地区、不同资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究其原因,花旗认为泡沫滋生离不开以下四个驱动力:
1. 新的故事模式出现,糟糕的经济基本面令其大行其道
2. 流动性泛滥
3. 供需失衡
4. 基金经理面临跑赢基准指数的压力
关于第一点,现在的新模式是什么?花旗表示,以宏观经济为例,最显然的情况是“长期停滞”,或者更直白地说,“在可预见的未来里,经济增长、通胀和利率都将持续低迷。”
第二点,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资金成本比现在更低廉的时代了。全球央行都在朝着零削减基准利率。花旗汇总的央行利率数据显示,全球短期加权平均利率仅0.7%,为过去四十年来最低。另外,还有央行在实施量化宽松(QE)。
第三点,供需失衡又怎么体现?花旗指出,金融危机之后,证券的发行在下降,而央行的购买量却在增加。其结果是,证券净发行为零,导致了金融资产的争夺。鉴于供应的不足,金融资产价格上升和潜在的泡沫滋生不足为奇。
最后,花旗表示,由于业绩评估的是基于指数的“相对收益”,基金经理无法对大泡沫置身事外。
关于这一点,华尔街见闻网站上周援引花旗报告
介绍过,适当的泡沫影响力极大。一些基金经理虽然持怀疑态度,却也不得不买入有泡沫的资产,因为他们得减少指标的风险,避免客户大批赎回。所以,即使是怀疑者也成了泡沫壮大的推手,越来越多的怀疑者这样就范,直到没有怀疑者例外为止。
基于上述考虑,花旗决定以标准差来衡量各类资产的估值水平(股票以市净率来衡量)。其中,泡沫门槛为当前水平高于过去10年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是各类资产的泡沫化程度,欧洲债券“独领风骚”:
(图一:主要资产现在和上一轮泡沫的估值比较)
花旗还比较了不同地区,2000年与现在的泡沫化程度:
接着是按行业划分的泡沫状况:
(图十六:全球各大行业当前市净率较十年均值离散程度,2个标准差以上为有泡沫)
以及同一个行业在不同国家的估值差异:
最后,花旗描绘了主要市场中各行业的估值情况下,对比了当前市净率与过去10年均值的情况:
看起来,美股是最被高估的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该立刻卖出美股。
花旗表示,加息确实倾向于刺破泡沫,但是通常需要三次加息才可以:
我们认为现在就与牛市作对为时尚早,维持对医疗保健和非必需消费品的超配。为了平衡,我们也超配了明显没有泡沫的金融行业。
我们尚未见到通胀压力,因此低利率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底实施首次加息。可能会刺破泡沫的第三次加息要到2016年三季度才会来临,即便那个时候,预计美国的实际利率也为负的。在欧元区,疲软的工资增长和通胀乏力意味着欧洲央行很可能在2016年9月之前都不会削减资产购买规模。因此,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流动性要减少。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小觑其他资产的泡沫风险:
整体来说,我们确定,全球股市还没有过热。我们也确定美国的第三次加息尚需时日。但是,股市估值没有泡沫并不意味着其他市场的泡沫破裂就无关紧要。实际上,近期国债遭遇的大幅抛售让我们知道,某一种资产遭遇大幅抛售是如何波及股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