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1

[史地人物] 《天下》:非洲“奈莱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4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洲“奈莱坞”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举世皆知。但你知道非洲有个奈莱坞吗?不要小看“奈莱坞”,论电影产量,年产500部左右的中国也难与其抗衡。2010年,这个位居非洲尼日利亚的“电影王国”产量已超过好莱坞,仅次于印度,成为世界第二。

  据悉,2011年奈莱坞年产电影2000部,而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电影都是“小本经营”,平均成本仅1.5万美元。由于奈莱坞没有完善的电影产业,电影公司主要通过网络发行,利用贴片广告赚钱。奈莱坞现在的发展状况大概和我国上世纪90年代差不多。

  年产量2000部电影 发展速度比肩中国

  尼日利亚这个拥有1.5亿人口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现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不过任何一家的历史都不超过15年。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80年代末期开始繁荣的奈莱坞电影在非洲的统治。在非洲,人们最爱看的始终是由尼日利亚团队制作的电影。与此同时,奈莱坞也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年产量2000部,每周几乎都能出品40至50部。不少国际媒体都认为,奈莱坞的发展速度可与中国电影发展比肩。

  不靠影院靠租赁 产业规模超27.5亿美元

  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奈莱坞的产业链不是从电影院走向DVD市场。与此相反的是,奈莱坞的发展之路是从DVD开始的,而能够进入院线播放的则非常少,大多最后流向网络。

  据悉,目前尼日利亚全国有50多万个家庭电影录像带发行租赁俱乐部,产业规模超27.5亿美元。但是,尼日利亚的电影院却屈指可数,首都阿布贾的正规电影院寥寥无几,有的州甚至没有电影院,人们主要在家里通过录像带或光碟看电影。

  平均成本1.5万美元 投资回报达10倍

  平均1.5万美元——奈莱坞电影的成本低到有点不可思议。而就算稍微大制作一些的电影,成本也绝不会超过20万美元。这些电影因为成本低,因此产出速度也很快,几乎7到10天就可以出一部。

  为什么如此繁荣的电影产业常年以极低成本制作电影?一直在好莱坞打拼的尼日利亚女演员艾比·贝西向记者解释了原因。艾比·贝西曾经在多部美国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包括中国观众熟悉的美剧《法律与秩序》。她指出:“这些电影都不是由传统电影公司制作的,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欠缺结构,没有复杂的团队,甚至连布景都不需要,一些电影是在旅馆中拍摄,而另一些则可能在当地居民的家中或办公室里(拍摄),可以一直维持如此低的成本。”据统计,每部奈莱坞电影的投资回报几乎是成本的10倍。

  题材涉猎广泛 黑人变得很“阳光”

  艾比·贝西在接受采访时说:“尼日利亚人喜欢看电影,但是并不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在好莱坞电影中,黑人不是在刚一出现就被枪杀,就是代表着犯罪 和地位低下,大多有一股抑郁的感觉。而尼日利亚人钟情于让黑人变得‘阳光’的电影,在这些电影里他们可以是医生、律师,可以成为他们所想成为的一切。”

  奈莱坞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围绕着浪漫男女爱情、穷人发财、民间传说和贪污腐败等展开。而奈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非洲特色,也深挖各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在电影语言的使用上,英语达到44%,约鲁巴语占31%,豪萨语占24%,伊博语也有1%。

  银行不愿给投资 盗版市场太猖獗

  对奈莱坞来说,电影人最大的困境莫过于虽然产业发展蓬勃,但是在尼日利亚,却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投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尼日利亚银行业务拓展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尼日利亚电影产业没有真正的结构,“与这样的行业合作太难了。”在尼日利亚还没有所谓电影从业者委员会。这位经理表示:“虽然有很多奈莱坞制作人希望能制作出最好的电影,现在这里面还有很多骗子,所以我们坚持要等到产业结构成型了才能松口。”此外,这位银行经理指出,尼日利亚的盗版很猖獗,完全没有版权保护的意识。

  从事电影行业20年的华尔街电影产业分析师爱德华·纽曼也认为这是奈莱坞当前面临的难题。“奈莱坞电影大多流向了DVD市场,因为他们的院线非常少,而DVD盗版相当严重。正版对当地居民来说也相当贵,每张电影光盘通常售价在2.3美元。”他说。2.3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足15元,但在尼日利亚这样一个70%居民每日生活费不到1美元的国家中,这样的价格已经非常高昂,更何况花上6.6美元左右的价格去电影院看电影。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图片  2014.03.27 10:27:15


1.jpg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但你知道非洲有个“奈莱坞(NOLLYWOOD)”吗?不要小看“奈莱坞”,论电影产量,年产500部左右的中国也难与其抗衡。在好莱坞电影中,黑人不是在刚一出现就被枪杀,就是代表着犯罪和地位低下,而尼日利亚人钟情于让黑人变得‘阳光’的电影。




2.jpg
尼日利亚这个拥有1.5亿人口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现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不过任何一家的历史都不超过15年。图为“奈莱坞”警匪惊悚片《10月1日》的导演Kunle Afolayan在观看监视器。




3.jpg
奈莱坞也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年产量2000部,每周几乎都能出品40至50部。不少国际媒体都认为,奈莱坞的发展速度可与中国电影发展比肩。图为一名男孩在表演,这部电影根据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的童年回忆改编。




4.jpg
奈莱坞的发展之路是从DVD开始的,而能够进入院线播放的则非常少,大多最后流向网络。图为摄影师坐在吊臂上与导演沟通拍摄。




5.jpg
尼日利亚的电影院却屈指可数,首都阿布贾的正规电影院寥寥无几,有的州甚至没有电影院,人们主要在家里通过录像带或光碟看电影。图为一名女演员拿着石板在电影的拍摄现场表演。




6.jpg
平均1.5万美元——奈莱坞电影的成本低到有点不可思议。而就算稍微大制作一些的电影,成本也绝不会超过20万美元。这些电影因为成本低,因此产出速度也很快,几乎7到10天就可以出一部。图为扮演警察的群众演员为下一场戏各自准备。




7.jpg
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欠缺结构,没有复杂的团队,甚至连布景都不需要,一些电影是在旅馆中拍摄,而另一些则可能在当地居民的家中或办公室里拍摄。据统计,每部奈莱坞电影的投资回报几乎是成本的10倍。图为导演Kunle Afolayan在拍摄现场给演员说戏。




8.jpg
奈莱坞的特色是制作大量的“方言电影”,比如非洲约鲁巴语、豪萨语等,当然也有许多英文电影。图为摄影师正在给摄演员拍特写。




9.jpg
奈莱坞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围绕着浪漫男女爱情、穷人发财、民间传说和贪污腐败等展开。图为化妆师在一名躺在地上的女演员胸前涂上人造血浆。




10.jpg
而奈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非洲特色,也深挖各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图为“奈莱坞”导演Tunde Kelani在拍摄现场看监视器。




11.jpg
奈莱坞的电影越来越受旅居海外的非洲人喜爱。不管是在伦敦的理发店还是在德克萨斯的电玩商场,漂泊在外的非洲民众都能通过观看奈莱坞电影以飨乡愁。图为一名工作人员拿着悬挂式麦克风在收音。




12.jpg
对奈莱坞来说,电影人最大的困境莫过于虽然产业发展蓬勃,却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投资。图为三名演员在拍摄“奈莱坞”电影。




13.jpg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尼日利亚银行业务拓展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尼日利亚电影产业没有真正的结构,与这样的行业合作太难了。图为一名女演员在“奈莱坞”电影拍摄现场化妆。




14.jpg
一位投资者表示:“虽然有很多奈莱坞制作人希望能制作出最好的电影,现在这里面还有很多骗子,所以我们坚持要等到产业结构成型了才能松口。图为演员穿着传统服装参加“奈莱坞”电影的拍摄。




15.jpg
尼日利亚电影院线非常少,而DVD盗版相当严重,完全没有版权保护的意识。图为穿着传统服装参加表演的群众演员。




16.jpg
正版对当地居民来说也相当贵,每张电影光盘通常售价在2.3美元。




17.jpg
但在尼日利亚这样一个70%居民每日生活费不到1美元的国家中,这样的价格已经非常高昂,更何况花上6.6美元左右的价格去电影院看电影。图为剧组连夜拍摄警匪惊悚片,以压缩资金的不足。




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0:10 AM , Processed in 0.0773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