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1

[史地人物] 《活着》No.476:从“任性”医生到快活木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8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城里人的“归隐”田园

撰稿/孙立国

初见田园

阳光灿烂,蓝天下,橙黄色的房子,红色的房顶,透明塑料瓦和塑料布在房前搭建的“阳光房”里有两处工作台,一男子坐在案板上叮叮当当地凿着木头,一个小女孩像百灵一样的跑跳雀跃着,阳光充足的门口,摇篮车里,一个婴儿晒着太阳,她身后黑洞洞的门里,一女子正在灶火前忙碌着……春回大地,深山里的树木和泥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男人叫陈大勇,毕业于医科院校,曾经是一名医生,出生在大都市沈阳;如今,他是一名木匠,手上拿的是油锯、凿子,“归隐”在长白山山麓下靖宇县的山村。 女人是陈大勇的妻子高文,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格格3岁,小女儿芊芊还不到一岁。

“那时还没结婚,和高文来她家来玩。正直夏天,早晨特别凉快,我闲逛到附近的一个山涧,山涧底下是一条河,早晨起了很多的雾,像仙境一样,呼吸着含有丝露的空气特别舒服,大口大口地喘气,就像洗肺一样。”陈大勇回忆,这就这里给他的最初印象,后来陈大勇和高文结婚,偶尔来靖宇小住。

两年前,陈大勇携家带口来到岳父母居住的靖宇县一参厂,定居在此,开始了乡野生活,住着岳父母的老宅,收拾废弃的宅院,并一步步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走进田园

陈大勇岳父的老宅被他划分了几个部分,靠近门口的仓库里面是台钻等较大型的设备,阳光房就是平时的工作间,凿、推、抛光都在这完成,四间砖房靠近北侧的房间放着一些工具和半成品,另外三间房两间是居住的,屋里的桌椅还有部分陈设都是原木制品,两个卧室中间的屋子被隔成厨房和走廊。院子的南部搭建的棚子和北部的仓房储存各类木材。院子的角落任意堆放着各种树根和奇形怪状的木头。

初春的北方依旧寒冷,天气晴朗时,阳光房里很暖和,陈大勇和请来的木工师傅杨贤广屋里屋外的忙着。中午时,高文已经在院子里摆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从城市来到山里,从外科医生到木匠,陈大勇的生活应该是富足而轻松的,但从陈大勇忙碌身影和时常紧缩的眉头,简朴的着装,能感觉到他似乎有些沉重。

陈大勇的二姨姐高文艳说:“我有点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格格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那段时间,他的事业好像走入低谷的状态,挺迷茫的,不知道怎么办,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他一直在努力,因为当爸爸了,他想努力地想给这个家一种安全感。”

其实早在高文生下大女儿格格后,陈大勇已经开始动作了。陈大勇先回到岳父母的旧宅,正好赶上当时村里农村旧房改造,他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个房子都翻修了,做了保温墙然,障子也重新夹起来,自来水也找人修复,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最后基本上可以住人。“当时我是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当时想法想换换环境,在城里住的有些说实话有些厌烦了,城里的空气也不好水也不好,至于如何生存当时心里也没有谱。”那个冬天,陈大勇周围林场围转,去看那些木头,回沈阳把想做原木家具木工房的想法跟高文说了。

“我特别不愿意回来。”高文说:“那时候他工作很忙很累,再加肾结石的缘故,而且还挺胖,他说想来农村。隔三差五回来一趟那倒行,真要回去定居我不愿意。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这里生活不方便,到处都很脏,可我还是拗不过他。”一心向往大城市生活并已经接近自己的目标的高文,对于这次回到农村,颇有嫁鸡随鸡的无奈。冬天时,高文会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的楼房居住,天气暖和了再回到村里,陈大勇则常驻农村。

高文觉得自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现在木工房建起来了,而且还从沈阳找来了志同道合的木匠师傅杨贤广,高文也觉得自己必须支持丈夫。


感受田园

今年春天,陈大勇收购了大量的木材,准备要大干一番,妻子从反对到接受在到支持,这个隐居到乡村两年多的城里人,新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

小格格很活波,和城里的孩子比,她更“皮实”,身上没有那么多娇滴滴的习惯,有生人来访,父母会教她如何问好,吃饭时也不用大人喂,自己坐在桌边大口吃起来。小芊芊也很懂事,高文做饭的时候,把她放在炕上,格格看着动画片就可以照看妹妹。 但新的矛盾和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来,当前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小学教育在城里还是在农村?高文是认为城乡之间的教育有差异,而陈大勇则认为目前不要考虑那么多,先安心住,争取木工房它做成一个事业,由爱好变成职业再由职业变成个事业,全家人安心在农村住上几年,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再定,具体是回到城市里生活还是继续在农村。但高文仍然担忧,她曾经带着格格到沈阳的亲戚家,格格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不敢打招呼,而且表现出了胆怯。每次高文看到格格挖鼻孔都会厉声制止她,不想她留下坏习惯。

在高文艳的眼里,陈大勇是个内秀的人。自己墙上的壁画画得很棒、树杈子能变成小长颈鹿……与木工结缘也并非偶然,这算是他的爱好,在妻子她怀孕时便在沈阳找了一家实木家具厂拜师学艺半年多。“在做这些他爱好的事过程中,发觉他越来越想当木匠,总感觉不切实际,年龄也不小了,但并没有干涉,直到去年他有很多作品面了,我们觉得必须支持他。”

高文艳表示,陈大勇也有想过在沈阳租一个厂房开始做,但厂房的成本太高,在陈大勇的木工技艺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做投入风险太大。在大家劝说的过程中,陈大勇做出了选择,“他最后就选了我们老家,而且这种选择也不见得是坏的,毕竟那里山清水美空气好,是他喜欢的。”

杨贤广是个老木匠,只要一动工具,娴熟的手法就让业内人感受到他的功力。在杨贤广的眼里,陈大勇不是一般的木匠,“他有想法,而且很新,是一些传统木匠无法相比的,所以我从沈阳过来和他干。”虽在乡野,但陈大勇的家里安装了网络,WiFi无密码对邻里开放,电视盒子可以接收到比天线更丰富的电视节目。他每天在微博和微信上和网友及同行交流互动,村里的人也会三三两两来陈大勇的木工房来,显然,陈大勇的田园生活并不寂寞。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1a.jpg
一家人的早晨,每天都是从帮两个孩子穿完衣服开始的。陈大勇的妻子叫高文,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格格3岁,小女儿芊芊还不到一岁。




2.jpg
陈大勇,毕业于医科院校,曾经是一名医生,出生在沈阳,算是不折不扣城里人。大女儿格格刚出生的时候,陈大勇恰逢事业的低谷期,这也让他萌生了去田园里生活的想法。陈大勇生活的靖宇县镇子不大,他和镇上的很多人已经熟了,每次来都会和大家聊聊天。



3.jpg
在陈大勇住的地方不远,有一处孤山,山不高,缓坡的地方被开荒种地。陈大勇一家驱车到山脚下,大勇带着格格登到山顶。




4.jpg
松花江上游从这里穿过,距离陈大勇住的地方约20分钟路程,在江里他捞上来不少中意的木材。夏天也会带着皮筏来漂流。




5.jpg
三年前,还没开始“隐居”生活的陈大勇在周围的林场看木头,回沈阳把想做原木家具木工房的想法告诉了高文。现在,陈大勇是一个木匠,今年春天,他收购了大量的木材,准备要大干一番。陈大勇的家具都是以原木为主,面积大,他发明的抛光工具可以大面积进行抛光找平,会节省很多时间。




6.jpg
农村的生活很简单,没有城市霓虹的诱惑。妻子高文忙着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做饭自己忙得团团转,也就不觉得农村生活的单调,闲暇也只是抱着孩子在附近溜达,村里的年轻人很少了,没人能在一起拉话,她绕来绕去还是围着自己家的院子。




7.jpg
抱着孩子看着灶火,高文说这是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居家形象,她自己不愿接受但也不得不接受。冬天时,高文会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的楼房居住,天气暖和了再回到村里,陈大勇则常驻农村。高文说当时陈大勇身体不好,说自己要去农村住,高文本以为只是住一段时间,没想到陈大勇就此扎根。




8.jpg
陈大勇在工作时,往往很投入,格格在爸爸身边看着,还一直在说,“爸爸你可不要打着我啊。”




9.jpg
高文有时会在一边给陈大勇出出注意,但多半也遭到了否定,陈大勇说:“我还用你指导,你要能指导我,你可就行了。”高文也会反驳他。




10.jpg
阳光房是格格自主活动的游戏空间,由于妹妹还小,她经常一个人玩,但她不会去碰触一些有危险的工具。和城里的孩子比,小格格更加活泼,身上没有那么多娇滴滴的习惯。




11.jpg
中午高文做饭时,芊芊不睡觉,陈大勇会带着两个孩子玩,同时他也不会闲。虽在乡野,陈大勇的家里安装了网络,他还把WiFi对邻里开放,除此之外,电视盒子可以接收到比天线更丰富的电视节目。他每天在微博和微信上和网友及同行交流互动,也会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浏览微博。。




12.jpg
村里只有一辆公交中巴可以通往镇上,那里有一个综合商店出售青菜和猪肉,但是蔬菜和城里的农贸市场比不够新鲜。不过,到了农村的蔬菜季,自家院子里产的新鲜蔬果经常吃都吃不完。




13.jpg
高文说吃饭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陈大勇家的晚餐总是很丰盛。但剩菜他们从不扔掉,而是下一顿热了继续吃,有些肉菜,可能会吃上两三天。




14.jpg
夜深了,村里人睡的很早,只有陈大勇家阳光房的灯还亮着。陈大勇认为目前自己正在争取把木工做成一个事业,全家人安心在农村住上几年,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再定要不要回城里。




15.jpg
春回大地,深山里的树木和泥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大女儿的笑声、小女儿的哭声、凿子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着,就像在演奏一曲生活的交响曲。显然,陈大勇的田园生活并不寂寞,虽然他还没想好未来怎么样,但至少眼前的生活还是安定、快乐的。




16.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9:35 AM , Processed in 0.0425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