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1

[史地人物] 《尘世》:为了挺起的脊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图片》2015.03.26 16:42:15


1.jpg
15岁的尕玛然桑在病床上,他头上的牵引器是用来矫正他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尕玛然桑和另外10个患同样疾病的孩子从青海玉树到北京,为的是能和正常的同龄人一样,拥有一副健康的脊梁。摄影:秦斌




2.jpg
尕玛然桑站在床上,等待医生来做整体检查。脊柱侧弯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因为西部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很多患病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最终导致终身残疾。




3.jpg
主治医生杨晋才为尕玛然桑做检查,站在一边的是从玉树陪着孩子们来北京的青美大夫。青美在玉树杂多县医院放射科工作,在工作中,他接触到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很多孩子还有治疗机会。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帮助他们。




4.jpg
青美在医院附近的宾馆,为孩子和家属安排住处。他的一个朋友与公益机构熟悉,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了为藏区先天性脊柱侧弯儿童治疗的公益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从2013年开始,先后有两批孩子来到北京治疗。




5.jpg
尕玛然桑在做手术前的牵引治疗,在6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这样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针对这些12岁以下还没有达到骨龄的患者,矫正治疗需要两个步骤,先进行物理矫正,等到脊柱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手术治疗。




6.jpg
一名护士在为尕玛然桑调整牵引设备。这次孩子们来北京的治疗费用已由公益组织承担,但是孩子和随行家长需要自理路费和食宿,这对这些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7.jpg
医生查房时鼓励尕玛然桑坚持下去。这些患儿家庭以牧民为主,家中的主要财产是牛羊等牲畜,有的甚至拿不出来京的路费。北京的几位志愿者在朋友圈发起了募捐,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筹集到了3万多元,帮助这些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8.jpg
15岁的尕松坐在病床对面,看着在做牵引的尕玛然桑难受的样子,他一声不吭、若有所思。再过几天,他也要进行同样的牵引治疗。




9.jpg
尕松躺到护士新换的床单上试试舒服程度,为自己的牵引治疗做准备。




10.jpg
尕松和10岁的索南亚卓在病房里说笑,在病房里认识的他们迅速成了好朋友。聊天时,两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来自同一所学校,但因为都患脊柱侧弯,他们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所以相互不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相识后,索南亚卓和尕松立刻变得形影不离。一起外出玩耍的时候,调皮的索南亚卓穿上了尕松的大鞋,尕松只能穿上索南亚卓的小鞋。




12.jpg
尕松按照医生的嘱咐吹气球锻炼心肺功能,索南亚卓跟在他身边想要玩气球。有时索南亚卓会直接把气球抢走,尕松只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




13.jpg
索南亚卓每天早晨都要接受牵引治疗,头部和双腿都会被牵引器固定住,尕松总是坐在床边陪着他聊天、或者帮他挠痒。等的困了,他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




14.jpg
索南亚卓在病床上做牵引。他说他想早点做手术,好和其他孩子一样早点回家。




15.jpg
医生在为8岁的才仁东周做检查,确认手术的时间和方案。




16.jpg
听说马上可以手术时,才仁东周冲着医生调皮地笑。




17.jpg
尕拉的母亲在医院的病房走廊里向医生询问女儿的矫正情况。11岁的尕拉是11位小患者中唯一的女孩,她正在上小学五年级,是11个孩子中家庭经济条件最差的。




18.jpg
为孩子们住院的事忙碌了整个早上之后,青美回到宾馆吃面包充饥。在北京,他为孩子们和陪同的家属分配房间,联系住院细节,安排他们的饮食,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宾馆之间,同时也为这些不会说汉语的家属充当翻译。




19.jpg
医院附近的宾馆里,一名家属在卸下挂在墙上的祈福画像,他的孩子成功完成了手术,就要回家了。脊柱手术是个高风险的手术,每位家长都希望平平安安。




20.jpg
一名做完手术准备出院的孩子。从外表上看他已经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区别。患病的孩子们很少和同龄人接触,因为总会遭到嘲笑或异样的目光。想到以后自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他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21.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2:17 PM , Processed in 0.0856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