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2015.03.26 16:42:15
15岁的尕玛然桑在病床上,他头上的牵引器是用来矫正他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尕玛然桑和另外10个患同样疾病的孩子从青海玉树到北京,为的是能和正常的同龄人一样,拥有一副健康的脊梁。摄影:秦斌
尕玛然桑站在床上,等待医生来做整体检查。脊柱侧弯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因为西部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很多患病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最终导致终身残疾。
主治医生杨晋才为尕玛然桑做检查,站在一边的是从玉树陪着孩子们来北京的青美大夫。青美在玉树杂多县医院放射科工作,在工作中,他接触到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很多孩子还有治疗机会。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帮助他们。
青美在医院附近的宾馆,为孩子和家属安排住处。他的一个朋友与公益机构熟悉,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了为藏区先天性脊柱侧弯儿童治疗的公益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从2013年开始,先后有两批孩子来到北京治疗。
尕玛然桑在做手术前的牵引治疗,在6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这样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针对这些12岁以下还没有达到骨龄的患者,矫正治疗需要两个步骤,先进行物理矫正,等到脊柱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手术治疗。
一名护士在为尕玛然桑调整牵引设备。这次孩子们来北京的治疗费用已由公益组织承担,但是孩子和随行家长需要自理路费和食宿,这对这些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医生查房时鼓励尕玛然桑坚持下去。这些患儿家庭以牧民为主,家中的主要财产是牛羊等牲畜,有的甚至拿不出来京的路费。北京的几位志愿者在朋友圈发起了募捐,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筹集到了3万多元,帮助这些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15岁的尕松坐在病床对面,看着在做牵引的尕玛然桑难受的样子,他一声不吭、若有所思。再过几天,他也要进行同样的牵引治疗。
尕松躺到护士新换的床单上试试舒服程度,为自己的牵引治疗做准备。
尕松和10岁的索南亚卓在病房里说笑,在病房里认识的他们迅速成了好朋友。聊天时,两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来自同一所学校,但因为都患脊柱侧弯,他们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所以相互不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