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足球之乡
摄影/张新民 编辑/王崴 2014-06-12
依木然在阿图什市克州一中听语文老师讲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容。两年前,他从克州三小选拔到恒大皇马足球学校,他的小伙伴们都已经上初中了。不满15岁的他刚在意大利尤文图斯队学习了一个月,因父亲手术回新疆探亲。
依木然在三小和球员一起在水泥场地上训练,地面温度达45度。阿图什人非常喜欢足球。三小主教练乃斯如拉说,1990年世界杯的时候,他爸爸想尽办法凑钱买了一台电视看比赛。阿图什边贸商人投资过青少年足球班和足球赛,比赛时全城5万人放下一切事务去看球。
迪力木拉提在窗外等待依木然。作为出色的守门员,他已经通过恒大足球学校的选拔测试。父母离异后他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常在校外隔着围栏看他踢球。
阿图什市依克萨克村的胡赛英·穆萨巴耶夫、巴吾东·穆萨巴耶夫两兄弟塑像前围满了小学生。1874年,两兄弟开始计划在原经文学校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足球运动。从此依克萨克成为足球之乡。
依克萨克村小学的博物馆保存着村里人用羊皮缝制的足球,记载着村里人一百年前和外国人踢比赛的故事。出生于足球世家的小学足球教练艾克拜尔,给学生们看他爷爷年轻时踢球的照片。1885年,依克萨克人以2:1的比分战胜英国领事馆队,以7:0大胜瑞典传教士队。
依木然在博物馆的油画前摆出pose,油画描绘了当初先辈们商议改革传统宗教学校的场景。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号称“丝绸之路现代足球发源地”的依克萨克。
依木然在依克萨克小学的纪念碑前给孩子们演示足球技巧。从1885年起,穆萨巴耶夫两兄弟正式开办了新型现代教育的学校,选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增加历史、地理、波斯语课程。足球成为孩子的必修课。
大家在买买提·祖农老人家观看以乌鲁木齐第五小学为主题的纪录片《新疆乌拉》。老人有48个孙子孙女,都喜欢踢足球,有11位参加过专业足球队。
买买提·祖农一家人在院落里捡拾孙子打下的桑葚。孙子艾克拜尔是家族第四代踢球人,曾是阿图什商人开设的足球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目前是依克萨克村小学的体育代课老师。
依克萨克小学课间的楼道里到处是吹奏乐器和随着CD舞蹈的身影。1898年依克萨克就建立了标准的足球场、剧院等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