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2

[好摄之徒] 【摄影师】刘卫:从内地到香港 探寻家族迁移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卫:从内地到香港 探寻家族迁移的历史

  【编者按】内地和香港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内地曾多次掀起过移民香港的热潮,不计其数的内地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到香港,并在此定居。


  摄影师刘卫出生在香港,她的父母是四十年前从大陆来到这座城市的。在拍摄家里的过程中,刘卫发现自己对于父母过去并不了解,而香港这个她平日熟识的地方,也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出了一丝陌生感。怀着对上一代经历的好奇,刘卫开始了这组名为《此》的拍摄,她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开始,逐步将探索指向了父母生活过、且依然念念不忘的内地。尝试从中找到更多的线索,从而让自己了解过去,同时,更接近他们。


  刘卫,1982 年出生于中国香港。2007 毕业于 Goldsmiths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艺术系,获学士学位。并于毕业同年获学院颁发 The Warden's Art Prize。作品透过历史及被建构的场景对自身面临的真实作出探索。她曾于英国及中国参于多次联展。作品为英国多个私人收藏。现工作生活于香港。

  Q:这张照片(图 4)里挂着一张全家福,他们是你哪边的亲戚?有几代人?

  刘卫:这是我妈妈这边的兄弟姐妹,三代人,中间是我姥姥姥爷。电视里的是我的小姨和小姨父,他们定期会和我姥姥视频。

  Q:全家福是什么时候拍的?

  刘卫:九十年代吧。

  Q:你们家是哪一代到香港的?

  刘卫:是我外公外婆还有爷爷奶奶那一代先到香港的,然后他们到了之后,我爸妈那一代再被接过去的。

  Q:拍摄这组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刘卫:最早产生的点是因为我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拍过“家”这个离我最近的地方。当我尝试去看我父母的情况时,发现了很多东西:他们从前的故事,走过的路。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渐渐开始想把这个东西展示出来。

  Q:你拍这些去了很多地方,能说说地点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么?

  刘卫:头两年我只是在拍家里面,拍我爸妈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接着再到外部环境,然后再拍其他地方——北京、天津、北大荒……天津那边是我姑姑的房子,北京拍的是我妈小时候住的老房子。

  Q:我注意到你在拍香港那部分时,如果照片里有人,你大多没有拍他们的正面,这是为什么?

  刘卫:更多是想表达我跟他们之间的距离吧。对于他们以前的故事,很多我还是不太了解。在某些方面,我们是有距离的,我与他们之间本来也就不是一个直面的关系。他们有时会和我们说些故事,但也只说一部分,很多有关内地地方性的东西他们不会跟我和弟弟说,因为他们觉得你们不知道那是哪,这也限制了他们跟我分享事情。他们跟我在香港的内地朋友聊天会比和我聊得还多。可能是这一点点小小的距离感让我选择这个手法吧。

  Q:那在拍这组项目之后,你与他们的交流应该增多了吧。

  刘卫:是的,为了让项目更加深入吧。以前他们对我们讲很多故事,说到一个点,然后就摆出一副面孔,好像在说:哼,你不懂,跟你说干嘛。但做这个项目的这几年,我就使劲问,也知道了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事。我还拜访了在北京、天津的亲戚,他们也和我说了很多,但这些在连州的展览里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不过我个人得到了很多。我想,以后我也许也会把这些延伸出去,把口述的东西呈现到一个调查项目上面去。

  Q:你说的“并没有在展览中呈现的部分”具体是什么?

  刘卫:就是他们的口述跟他们的老照片。我外公四十年代拍了很多照片,在我们家里就有两柜子,后来我的舅舅阿姨他们就一张张扫描,发给其他亲戚。我把这些也做了个档案,结合他们的口述,想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展览)这些照片只是起点。

  Q:这样说来,照片只是项目其中的一部分?

  刘卫:我一开始并没有这样想,但当我找到更多的素材时,就觉得应该会转变。单向用照片呈现的手法就已经单薄了些。我希望这个系列以后能和很多不同的素材拼合在一起交叉着。

  Q:你父母对你拍这组项目的态度是怎样的?

  刘卫:我刚开始说要去那些地方的时候,他们特别不支持,说一个女生去什么北大荒,我妈说要不我等她一起去,说了很多年,可是到现在都没有行动。后来我们在北京看望其他亲戚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要去了,就自己去拍了,回来给他们看了照片,他们还是挺感动的。

  Q:看了照片后,他们有没有想要回去看看?

  刘卫:以前他们会有想念,说二三十年没有回去了,但照片里的很多地方面貌完全改变了,都是城市化的景象,跟他们想象中差很远,这些以前经历过的场景,感觉与现在的生活是平行的了,他们觉得也没必要再回去看了。我觉得我的照片也算是一份交给他们的视觉报告吧。

  Q:这些照片在你展览中是怎样呈现的?是不是按照地理线索线性排布的?

  刘卫:其实也有交叉一点啦,开始是北大荒,然后有一张北京的,之后是香港,再后来是北京我住的地方和天津我爸的老家。我在整理照片的时候,感觉很多照片挺模糊的,都是一个面貌,是北京还是天津,就连北大荒特别偏僻的地方,造的房子与一线二线城市区别也不大,那里也是崇尚欧式风格的建筑,我在去之前并没有想到会这样,但似乎这才是生活被赋予的指标。我有时会一时分辨不出这到底是哪里,所以在展览中就把几个地方混了起来,觉得用这种视觉呈现更有趣,不过这是首展,我应该还会尝试很多不同的做法。

  Q:还记得你父母以及再上一代来香港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么?

  刘卫:具体,爷爷是 48 年,奶奶是过几年接过去的,外公外婆是 60 年。我爷爷和外公因为在大陆的时候都是从商的,资本家待不住嘛,做生意被批斗的挺厉害的,之后没办法就到了香港。父母都是文革之后去的,我妈是 74 年,我爸是 78 年,他们去香港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父母在香港。

  Q:48 年是建国前期,60 年是反右运动后期和三年困难时期,这段时期大陆掀起过几次逃港潮,很多商人、资本家、艺术家都会跑到香港,这几代人非常有代表性。不过你的作品更偏个人化一些。你认为你现在拍摄的中心点在哪?

  刘卫:我知道从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间的三十年相对比较动荡,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内地状况,我们其实都不太了解,那个时候我家都已经在香港了。我觉得最让我感兴趣的主要还是人的迁移过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摄影师刘卫出生在香港,她的父母是四十年前从大陆来到这座城市的。在拍摄家里的过程中,刘卫发现自己对于父母的过去并不了解,而香港这个她平日熟识的地方,也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出了一丝陌生感。怀着对上一代经历的好奇,刘卫开始了这组名为《此》的拍摄……




2.jpg
内地和香港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内地曾多次掀起过移民香港的热潮,不计其数的内地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到香港,并在此定居。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2 年。




3.jpg
刘卫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开始,逐步将探索指向了父母生活过、且依然念念不忘的内地。尝试从中找到更多的线索,从而让自己了解过去,同时,更接近他们。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2 年。




4.jpg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全家福,是我妈妈这边的兄弟姐妹,三代人,中间是我姥姥姥爷。电视里的是我的小姨和小姨父,他们定期会和我姥姥视频。我外公外婆还有爷爷奶奶那一代先到的香港,他们到了之后,我爸妈那一代再被接过去的。”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4 年。




5.jpg
“最早想要拍摄是因为我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拍过‘家’这个离我最近的地方。当我尝试去了解我父母的情况时,发现了很多东西:他们从前的故事,走过的路。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渐渐开始想把这个东西展示出来。”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3 年。




6.jpg
“头两年我只是在拍家里面,拍我爸妈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接着再到外部环境,然后再拍其他地方——北京、天津、北大荒……”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3 年。




7.jpg
图片出自刘卫《此》,刘卫的父亲,香港,2013 年。




8.jpg
图片出自刘卫《此》,姑姑家,天津,2014 年。




9.jpg
图片出自刘卫《此》,母亲住过的老房子,北京,2014 年。




10.jpg
“拍人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跟他们之间的距离。对于他们以前的故事,很多我还是不太了解。在某些方面,我们是有距离的,我与他们之间本来也就不是一个直面的关系。他们有时会和我们说些故事,但也只说一部分。”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4 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不过在拍这组项目之后,我与他们的交流增多了许多。以前他们对我们讲很多故事,说到一个点,然后就摆出一副面孔,好像在说:哼,你不懂,跟你说干嘛。但做这个项目的这几年,我就使劲问,也知道了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事。”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4 年。




12.jpg
“我还拜访了在北京、天津的亲戚,他们也和我说了很多。我想,以后我也许也会把这些延伸出去,把口述的东西呈现到一个调查项目上面去。”图片出自刘卫《此》,天津,2014 年。




13.jpg
“我外公拍了很多照片,在我们家里就有两柜子,后来我的舅舅阿姨他们就一张张扫描,发给其他亲戚。我把这些也做了个档案,结合他们的口述,想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图为刘卫收集的档案《相册》,香港,1979 年。




14.jpg
“我外公拍了很多照片,在我们家里就有两柜子,后来我的舅舅阿姨他们就一张张扫描,发给其他亲戚。我把这些也做了个档案,结合他们的口述,想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图为刘卫收集的档案《相册》,香港,1979 年。




15.jpg
“我刚开始这个项目,说要去那些地方拍摄的时候,父母特别不支持,说一个女生去什么北大荒,我妈说要不我等她一起去,说了很多年,可是到现在都没有行动。后来我觉得我必须要去了,就自己去拍了,回来给他们看了照片,他们还是挺感动的。”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2 年。




16.jpg
“以前他们会有想念,说二三十年没有回去了,但照片里的很多地方面貌完全改变了,这些以前经历过的场景,跟他们想象中差很远,都是城市化的景象,他们觉得也没必要再回去看了。”图片出自刘卫《此》,天津,2014 年。




17.jpg
“是一种模糊的感觉,都是一个面貌,是北京还是天津,就连北大荒特别偏僻的地方,造的房子与一线二线城市区别也不大。我在去之前并没有想到会这样,但似乎这才是生活被赋予的指标。我觉得我的照片也算是一份交给他们的视觉报告吧。”图片出自刘卫《此》,佳木斯,2014 年。




18.jpg
“我的爷爷是 48 年来的香港,奶奶是过几年接过来的,外公外婆是 60 年。我爷爷和外公因为在大陆的时候都是从商的,资本家待不住嘛,做生意被批斗的挺厉害的,之后没办法就到了香港。父母都是文革之后去的,我妈是 74 年,我爸是 78 年。”图片出自刘卫《此》,香港,2014 年。




19.jpg
“我知道从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间的三十年相对比较动荡,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内地状况,我们其实都不太了解,那个时候我家都已经在香港了。我觉得最让我感兴趣的主要还是人的迁移过程吧。”




20.jpg
刘卫,1982 年出生于中国香港。2007 毕业于 Goldsmiths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艺术系,获学士学位。并于毕业同年获学院颁发 The Warden's Art Prize。作品透过历史及被建构的场景对自身面临的真实作出探索。她曾于英国及中国参于多次联展。作品为英国多个私人收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2:35 AM , Processed in 0.0608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