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6|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393:最后的旱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的旱塬

作者/吴家翔 马鑫

李伏英家门前有几分平地,种着薄膜瓜。黄昏时分,她跪在地里,轻轻地从薄膜边缘撕开一道缝,将瓜苗旁争抢水分地野草拔出,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手和小铲子给已经发了芽的苗子松一松土,她的背后是昏黄的山丘,尽管已是6月,放眼望去,几乎不见绿色。

这里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宁夏西海固干旱核心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300毫米以上,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2011年4月,总投资105亿元的宁夏“十二五”最大民生工程——西海固地区35万贫困人口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李伏英家所在的村子是纳入此次生态移民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村之一,然而因为交不起1万5千元的搬迁费,她和老伴至今仍然只能坚守在这里。据当地的居民说,这笔搬迁费用主要是用来盖移民安置房,政府补贴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

同样因为交不起搬迁费没有离开的还有马志珍一家。生态移民工程开始时,马志珍的老婆得了脑瘤,在城里住了四十天院,动手术花了12万,他们错过了那次搬迁机会。等到攒够了搬迁费去乡上打听移民的事情时,书记说不清楚,让去县上或区上问。马志珍去区上的搬迁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应该问乡里或是县里,于是他又回到乡里,书记告诉他,剩下的这批人可以搬迁到旱天岭项目区去,马志珍说旱天岭是个穷地方,还不如老家,他不去。后来,马志珍一家被并入了12里地以外的另一个村庄,原来的村子里大部分人已经搬走,新并入村子的优惠政策他们又享受不到,一家人至今还住在破旧的土窑里。马志珍的儿子和儿媳远在新疆打工,上五年级的小孙子和老两口相依为命,小孙子的学校在隶属海原县的甘城,上学要走6公里的山路。他只能每个周末回家准备些干粮,平时都住在学校里。

马自清一家早在移民工程开始之前就搬到海原县七营镇居住了,因为生态移民工程,村里人少了,于是他拿出全部积蓄买了100多只羊回到山里来放牧。

山里太旱,今年3月下过一场雪,之后就一个雨点也没掉过。现在全村吃的水还是靠那场雪存积下来的窖水。由于羊多,马自清的二儿子每天都要开着农用车花上几个小时去山下给羊拉水喝。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回到这样贫瘠的不毛之地时,马自清说,山里十年九旱,种的地只够一家维持温饱,并没有多余的收入,养羊能赚到几个钱。

据一位村民透露,移民工程开始之前,县政府许诺搬迁的村民在新的安置点可以得到每口人1亩2分土地,但后来,其中的9分地被集体流转了,剩下三分地至今还没有具体分到农民手中。村民还说,县政府曾许诺,他们的这些土地以后每年每亩上涨100元,涨到700元为止。马自清的大儿子说,因为没有土地,搬到新的安置点后,很多年轻人只能外出去打工,他也去打过工,但是打工也赚不到更多的钱,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于是他选择回来放羊。每天早上九点多,马自清装好干粮和水,赶着一群羊向东,两个儿子则赶着其余的羊向西,为了让羊能吃到足够的草,他们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在外面呆上一整天,一家人再见面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相比未迁走的村民来说,搬迁了的村民他们的居住和交通条件等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农民一旦没有了土地,就丧失了经济来源,“失地”又成为摆在很多移民面前的新问题。

马宗清光着脚在刨地。他今年76岁了,锄头落下去的频率有些缓慢。地边上拴着一头驴,因为年纪大,干农活已经很费体力,他每天都得骑着驴下地。他和74岁的老伴相依为命,家里还养着两头牛,房间的镜框边嵌着儿子和孙子的生活照。马宗清的三个儿子都搬出了村子,大儿子以前是村里的小学老师,由于生态移民,村子上的小学撤了,他自费搬迁到县城居住,另外两个儿子搬迁到了下马关,几个孙子有的在新疆打工,有的在外地上学,由于离得远,平时也忙,很少有机会回来看望两位老人。

马宗清和老伴之前曾去县城二儿子的家住过段时间,但怎么也住不习惯,于是又回到了村里。他一直盼着政府能把村子的路修好,结果生态移民工程一开始,大家都搬走了,路也没修成。

马宗清说,“我不搬迁,一把老骨头了,经不起那样的折腾,咱们这黄土窝窝最好,农民嘛,就是个种地,没了地你叫我们都干啥去?你看搬到下马关的,都好几年了,到现在连地都没有,一个村里赌场倒是开了好几家”。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eg




1.jpeg
宁夏西海固干旱核心区里,一个村民在打水。村里太旱,今年3月下过一场雪后,就一个雨点也没掉过,现在全村吃的水还是靠那场雪存积下来的窖水。这里的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300毫米以上,植被和粮食都难以生长。




2.jpeg
2011年启动的西海固地区35万贫困人口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十二五”最大的民生工程,总投资高达105亿元。在生态移民工程中搬走的村民,他们的旧房子无人居住后已经坍塌。




3.jpeg
因为交不起搬迁费,马志珍一家并没有离开村里。根据当地的规定,搬迁需要缴纳一笔搬迁费,这笔费用主要用来盖移民安置房,政府补贴一部分后,村民还需自筹1万5千元。




4.jpeg
马志珍的妻子在家做午饭。村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时,她得了脑瘤,在城里住了四十天院,动手术花了12万。因为没赶上那次搬迁,他们一家至今还住在破旧的土窑里。事后马志珍曾经去过乡、县、区三处搬迁办公室打听移民的事情,但都无功而返。至今远在新疆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偶尔打电话回来时,都还会问:“搬迁的事情咋样了”?




5.jpeg
午后,马志珍的小孙子正在自家院门口拿着铁锹铲树枝上的树皮。虽然已是夏天,树上却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铲树皮是奶奶交给他的“任务”,被铲下来的树皮可以用来生火做饭。




6.jpeg
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午后,马志珍的小孙子和同伴一起回学校上课去了。学校在隶属海原县的甘城,要走6公里的山路。他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平时都住在学校里。




7.jpeg
李伏英家门前有几分平地,种着薄膜瓜。黄昏时分,她跪在地里,轻轻地从薄膜边缘撕开一道缝,将瓜苗旁争抢水分的野草拔出,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手和小铲子给已经发了芽的苗子松一松土。她家同样是因为交不起搬迁费,只能继续居住在这篇贫瘠、干旱的土地上。




8.jpeg
村里的清真寺早已经空空荡荡,生态移民工程开始之后,很多村民都搬离了村庄。




9.jpeg
村里先前的阿訇马玉虎,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患有癫痫,时不时会发病。看病花掉了家里很多钱,所以他们至今仍未搬出村庄。阿訇指着墙边麻袋里的粮食说,即使我把这些都卖掉,也不够交搬迁的费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eg
马志忠家请来阿訇“念夜”。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15日夜又被称做"白拉提夜"或"赦免之夜",苏非派回族穆斯林又叫做"念夜" 或“转夜”。凡穆斯林在这一夜诚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和允准。




11.jpeg
放羊归来的马自清在门前用汤瓶里的水洗脸。马自清一家早在移民工程开始之前就搬到川里居住了,因为生态移民工程,村里人少了,于是他拿出全部积蓄买了100多只羊回到山里来放牧。




12.jpeg
马自清一家的合影。因为没有土地,搬到新的安置点后,很多年轻人只能外出去打工。马自清的大儿子曾去打过工,但他说,打工也赚不到更多的钱,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于是他选择回来放羊。




13.jpeg
每天早上九点多,马自清装好干粮和水,赶着一群羊向东,两个儿子则赶着其余的羊向西,为了让羊能吃到足够的草,他们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在外面呆上一整天。一家人再见面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14.jpeg
早上放羊前,马自清碰到了村民马文义,马文义很气愤地跟马自清说,以前村小学的老师把学校的砖瓦木材都处理给了别人,这事他一定要管。




15.jpeg
马自清的大儿子从羊圈里逮出一只羊,准备剪羊毛,剪下的羊毛也可以换来一些微薄的收入。




16.jpeg
天黑之前,马自清的二儿子从山下拉了一车水回来给羊喝。由于羊的数目比较多,马自清的二儿子每天都要开着农用车花上几个小时去山下给羊拉水。




17.jpeg
马自清一家在吃晚饭,饭桌上只有两个素菜。




18.jpeg
晚上9点,马自清一家刚刚吃过晚饭。当问到马自清为什么选择回到这里时,他说,山里十年九旱,种地只够一家维持温饱,并没有多余的收入,就养羊能赚到几个钱。




19.jpeg
因为年纪大,76岁的马宗清干农活已经很费体力,他每天都得骑着驴下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eg
马宗清和老伴住在村里相依为命,房间的镜框边嵌着儿子和孙子的生活照。马宗清的三个儿子都搬出了村子由于离得远,平时也忙,很少有机会回来看望两位老人。马宗清和老伴之前曾去县城二儿子的家住过段时间,但怎么也住不习惯,于是又回到了村里。




21.jpeg
马宗清、马志珍和另一个村民在下“方棋”。山里交通不便,村里已经没什么人了,所以他们也没有别的什么娱乐方式。




22.jpeg
太阳落山前,马宗清光着脚在刨地。他说,“我不搬迁,一把老骨头了,经不起那样的折腾,咱们这黄土窝窝最好,农民嘛,就是个种地,没了地你叫我们都干啥去?你看搬到下马关的,都好几年了,到现在连地都没有,一个村里赌场倒是开了好几家”。




23.jpeg
夕阳下,一家人在山坡上耕地。尽管已是6月,山上却很少看见绿色。在这个不毛之地上,仍有农民在努力地耕作着。虽然搬迁或许能带给他们更好的居住和交通环境,但是一旦没有了土地,他们就丧失了经济来源。仿佛农民,终究还是离不开土地。




24.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2:17 PM , Processed in 0.0971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