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1

[史地人物] 《活着》No.430:我从新疆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4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新疆来

库尔班江·赛买提

我给大家介绍了一百组来自新疆,生活在内地各个城市,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新疆人,他们讲的是新疆人的经历,说的是普通中国人的故事,相信你们和我一样,和主人公们找到了相通的思绪和情感。毕竟这只是他们的个人经历,信不信由你,喜欢不喜欢也由你。

新疆,位于中国的最西部,一片占中国国土面积1/6 的神奇土地,拥有13 个不同的民族,2000 万人民,他们以各自的文化传统生活着,在这片土地上融合并孕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疆精神和民族文化。

这是一片中国少有的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地理和人文风貌的土地,但对于大多数内地人来说,新疆仍然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话题。媒体上大多是新疆的沙漠和贫困、瓜果和歌舞。人们对新疆知之甚少,特别是近年来少数极端分子发动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新闻报道的措辞不当,使得新疆被冠以错误的名号,令大众“谈疆色变”,对新疆人更是回避。
新疆人往往离开家乡后,才会被打上家乡的标签。当他们回到新疆时,并不会感觉到自己属于特殊群体。在家乡,他们可以放心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而新疆人来到内地,便被动地代表新疆,代表自己的民族,成为真正的“少数”。在这里,从外貌到语言,从生活方式到宗教信仰,新疆人从普通成为“特殊”,甚至备受困扰,而这更多的是由于内地对新疆认知的缺乏造成的。

人在社会中会受到制约,但更多的是在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中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少数人极端反击,多数人包容应对。有这样一批人,在新疆被符号化、被异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没有选择逃避,或者走向极端,而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继续热爱生活,坚守着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他们中不乏成功者,有的更成为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但无论离开新疆多少年,新疆都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元素,新疆精神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给了他们鲜明的性格,给了他们独特的经历,更给了他们非同寻常的选择。每一个新疆人都是新疆这幅画面上的一抹颜色,即使离开新疆,他们都对家乡有着割不断、抹不掉的牵挂。

我曾经拍摄了很多新疆的俊美风光和人文风情,想以这些美好的风光让人们对新疆有所改观。但最后我发现,最真诚、最有力量的还是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因为几个特殊事件而对一个群体产生特殊印象,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风景、歌舞和瓜果这些表面的事物固然美好,力量却很脆弱,人们只会被吸引一时。而一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才是他们的符号与灵魂。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能表现出来,人们才会为之所动。既然少数人的错误做法可能改变一个群体的形象,那么多数人的积极行动更应该能够改善一个群体的形象。现在,最能改变人们看法的就是我自己,以及像我一样从新疆来到内地的勤劳上进的新疆人。个体散发出的力量无比强大,他们是我最应该关注和记录的。

近期暴力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这种行为让人深恶痛绝,我同样也在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无论犯罪分子是什么目的,这都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不能由一个特殊群体来单独面对和负责。这两年,我从很多网络评论中发现,人们不再关心新疆的秀美风光,而是开始关注身边的新疆人,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从新疆来》正好可以给人们一个答案,给大家一个重新正确认识新疆人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方面,和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思考。人类进步需要大爱,而我想要做的就是让大爱回到人们的心中。

从2014年3月开始,我带着相机和录音笔,走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近20 个城市和地区,联络沟通、采访了近500人,收集了100多组人物故事,20万字录音资料,15万由各个主人公撰写的文字,最终汇聚成了这本《我从新疆来》。其中很多主人公是在看到2014年4 月在网络上热传的《我从新疆来》30组图片故事之后,主动和我联系,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这些故事在主人公的娓娓道来中散发的力量,让我全身心都为之震撼,几乎每个人都有和我相通的经历和心得,让我想起我有生30年那些幸福和艰难的时光。他们汇聚成的大爱让我发现自己还差很多,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和祖国。我在记录他们,同时也是在记录我自己。他们的大爱不仅让我对这个专题更加有信心,也促使我不断前行,去挖掘这个专题中更加深厚的正能量。

拍摄和采访期间,我停掉了所有纪录片外拍的工作,没有了收入,全靠存款和家人的支持,几度资金非常紧张,但我没有放弃。我也不断地反省,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完成这件事。这并不是要树立少数的、个别的偶像。这本书除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人和故事来重新认识新疆人,也希望大家能抛开地域和民族,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真实的故事,了解真实的新疆,了解真实的自己,更希望这些新疆人奋斗拼搏的精神散发出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所有年轻人,特别是新疆的年轻一代,促使他们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激励他们勇于拼搏,敢于吃苦。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张志强,35岁,汉族】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1964 年响应号召支边来到新疆。养父吾不力·哈斯木是父亲的维吾尔族好兄弟,从小我就习惯了维吾尔族的生活。年轻时我们都爱做梦,初中毕业我就外出闯荡。厨师,传销,摆摊我都做过。2005 年开始在深圳做通信产品,却在金融危机时栽了跟头。当时,我的信仰拯救了我,现在我在深圳事业稳定,今年的梦想是找个穆斯林姑娘结婚。




2.jpg
【麦迪娜·买买提,27岁,维吾尔族】2011年12月9日父亲去世了,我没能看到父亲最后一眼。我来北京拍戏是因为父亲的支持,他说服了母亲,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刚开始接到《还珠格格》里香妃这个角色时,我连汉语都不会怎么说,但我努力地背诵每一句台词,这让我明白什么叫“为梦想而工作”。我相信真主会眷顾那些努力奔跑的孩子,以后的生活会更好。




3.jpg
【洪启,41岁,维吾尔族】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生父把刚出生的我交给了一对来支边的汉族夫妇抚养。我从来没有憎恨过抛弃我的生父母,还很渴望见见他们。17岁那年我参军了,不喜欢部队生活的我开始唱歌。复员后,我开始了吟唱生活,也出了唱片。我和绝大多数维吾尔族人一样,在社会上没有任何背景,但我见不得维汉之间的成见,容不得任何一方偏激,我想用歌声缝合世界的裂缝。




4.jpg
【索拉亚·阿尔克一家,索拉亚·阿尔克,34岁,维吾尔族】我太爷爷是1920 年来上海做生意的新疆人,1951 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形势发生了变化,1953 年爷爷就带着全家人到上海定居了,奶奶汉语很好,来了上海还做过扫盲的工作。我家现在已经传承了5代,如果有人问我的女儿,你是哪里人,她会说:“我是上海人,维吾尔族。”




5.jpg
【孟晓程,56岁,汉族】1991 年,我选择了新疆作为毕业作品的主题,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进胡杨林,之后的20 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我在北京谋生活,每年都要回几次新疆,每次都有人问我:新疆安全吗?我在那里生活了8年,可是那些突发的暴恐事件又让我很困惑。新疆,总是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但它永远是我的未了情,无论是记忆还是未来。




6.jpg
【谢胜利,69岁,汉族】我已经快70岁了,从没去过新疆,但是我有一个维吾尔族老师,他是新疆手鼓王,他叫阿不力孜·阿合其。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它是人类共享的财富。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认识了阿不力孜老师,我希望能传承他的音乐和精神。2012 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三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后来作为一个大龄汉族人,我成了他们乐队的一员。我们的合作非常有默契,我觉得这就是天意和缘分。




7.jpg
【伊帆·吐送江,7岁,维吾尔族】我叫伊帆·吐送江,我7岁半了,在北京奋斗小学上一年级。我是维吾尔族,所以很多人跟我打招呼说Hello,这时我也用英语回答。我出生在新疆可是在北京长大,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我喜欢北京也喜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我也特喜欢回新疆玩儿,那里有我的亲戚朋友,我喜欢新疆大峡谷美丽的景色和和田的沙漠。




8.jpg
【艾力江·依布拉音,27岁,维吾尔族;玛依拉·艾则孜,30岁,维吾尔族】好多人问艾力江:“娶个博士做太太,没有压力吗?”他从没有觉得有压力。玛依拉虽然是博士,但特别会持家。夫妇俩现居西安,艾力江的梦想是为家乡设计公路,玛依拉正在攻读博士,俩人彼此支持,为了美好的梦想和家庭一起奋斗。




9.jpg
【艾力克·阿不都热依木,61岁,维吾尔族】第三个孩子的出生,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他是个脑瘫儿,为了治病我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北京卖了30多年烤肉,我很感谢帮助我的人,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早日康复,也希望孩子都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记住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10.jpg
【亚库普江·阿布都塞买提,27岁,维吾尔族】我一直记得我爸跟我说的一句话:不要着急赚钱,先把人做好。我在深圳经营家里的玉石店,曾经有个能赚400万的生意被我放弃了,因为我爸发现玉石有问题,他问我“你来这边是赚钱的还是扎根的?”现在,我想说:我不是石头贩子,我是玉石商人;我不是“黑肚子(方言,指没文化)”,我是一个曾在校园里奋斗过的大学生。我来自新疆玉石之乡和田,我想做一个玉石文化的使者。




11.jpg
【肉孜莫拉·那买提,29岁,维吾尔族】今天是2014年5月7日,我亲哥昨天在老家被人捅死了,因为喝高了,跟人发生了点口角,悲剧就发生了。我是喀什伽师县人,2013年第一次走出新疆。到北京三里屯卖水果一年多了,没带媳妇来,我们俩关系不好,想离婚又不想让两个孩子没有母亲。来了北京感觉人们对维吾尔族人还好点儿,只要老老实实的,就不会来找我麻烦。




12.jpg
【阿尔斯兰·阿不都如素力,26岁,维吾尔族】我在广东佛山的一个足球俱乐部踢五人足球,刚签约的时候,完全不适应佛山,就经常闹情绪、发脾气,还装病不训练。我从小踢球,曾在新疆当过一阵子体育老师,但为了梦想,我离开了家。很多维吾尔族娃娃都有足球梦,就是没有机会,没有平台,难以适应外面的生活。现在,我还会经常会思念家乡,但已经熬过了“叛逆期”,积极地投入到了俱乐部的生活中。




13.jpg
【阿衣别克·那斯如拉,30岁,柯尔克孜族】我来自新疆伊犁,柯尔克孜族,人们都说那里是塞外江南。我15岁离家求学,现在我在北京燃气从事车用气相关的工作。和所有在北京奋斗着的新疆人一样,我对“舌尖上的新疆”从来没停止过寻找,当然北京小吃同样让我流连忘返。我已到而立之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我这个生活在北京的普通新疆人的追求。




14.jpg
【阿迪力·卡尔和伊力夏提·阿不都热习提,24岁、22岁,维吾尔族】我叫阿迪力,旁边这个戴帽子的“屌丝男”是我兄弟伊力夏提,我今年24 岁,他22岁,我们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我喜欢和汉族的同学打交道。我们今年就要毕业了,最让我尴尬的是找工作的时候,有些公司会抵触我们。于是我们尝试着用各种方式让别人了解我们,选择我们。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一个梦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15.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4:31 PM , Processed in 0.0353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