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3

[史地人物] 《尘世》:乞讨之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5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乞讨之家

文:夏世焱/新快报

  “但凡还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全家走上乞讨这条路”。50岁的老朱职业乞讨已经有整整15年的时间了。因为个子矮小,身体佝偻,属于三级残疾的他现在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在广州乞讨为生。一家五口人除了老朱自己残疾,老婆和18岁的大儿子新飞都是小儿麻痹症留下的二级残疾。所幸两个小儿子,13岁的朱阅阳和8岁的朱青臣身体健康。现在分别在一所初中和小学念书。但周末和假期的时候也要跟着家人到大街上乞讨。

  “为了孩子乞讨去!”

  老朱从生下来就是残疾,老家在河南周口的乡下,那时候日子不好过,家里穷的多半都娶不了媳妇,更不要说身体残疾没有劳动力的他,“那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够结婚生子。”家里人怕他长大养不活自己,让他跟着去学兽医,但身体实在矮小,师傅怕他被牲口踢,都不敢收他,最后只能在村里捡大粪。18岁的时候老朱第一次随父母去城里走亲戚。在一座寺庙的门口看见了很多要钱的乞丐,当时想也没想就施舍了一些。“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干这个“。老朱说起来觉得有些可笑。

  30岁的时候,经同乡介绍,遇到了他现在的老婆。她也是残疾,本来最先是介绍给村里的其他单身汉的,他们都嫌弃她是个残疾人,娶进门也干不了活。“于是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老朱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有些庆幸。一年以后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朱新飞。尽管孩子的降临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增加了不少负担,但这却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希望。老朱跟老婆打算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养大。可是半年过去了,孩子却依然站不起来,这让一家人不禁有些担心:“不会像妈妈一样患上了小儿麻痹吧”,尽管如此,但谁也没敢说出口。最后在亲友的劝说下,老朱终于鼓足勇气带着孩子到了医院检查。“小儿麻痹症!”当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老朱几乎感觉整片天都塌了。因为妻子也是从小患这个病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老朱有些不能接受。但事情既然已经是这样了,逃避也没有用。无意之中,在收音机里面听说北京的某医院有位治疗小儿麻痹症最权威的专家。于是老朱通过热线,打听好了医生的名字和医院的地址,带着孩子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下了火车,老朱带着孩子一路询问,总算找到了这家医院,经过专家的诊断,治疗费需要11万元。这个天文般的数字让老朱一下子感觉走投无路。来北京的路费还是给亲友借来的,凑齐这么多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在老朱无助地走出医院的时候,他发现门口有很多乞讨的人,碗里一毛两毛一块两块的也有。突然在脑海里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了孩子,乞讨去”。

  回到老家以后,老朱把新飞送到了县里的医院进行短期的治疗,虽然也要两万块的治疗费,但毕竟东凑西借还能暂时应付。一年以后,孩子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虽然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但至少脚上有了劲。为了早日还上借来的医药费,1999年,老朱带上老婆和孩子一起到温州乞讨。

  “她给了我十块钱,我跪下来给她磕了三个头”

  “第一天讨了六块钱“。老朱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天不亮就出门了,天上还下着毛毛雨,老婆抱着孩子坐在轮椅上,他就在后面慢慢推。这轮椅还是他结婚的时候花了900块送给老婆的彩礼,没想到最后成了一家人糊口的工具。为了躲雨,老朱在上面搭了个篷子。”那时候不像现在,蹲在一个人多的地方就可以了,得到村里挨家挨户去要。很多时候别人看你可怜才施舍一些粮食什么的“,尽管如此,老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一个老太太打着伞在他们后面跟了一路,最后在碗里放下了十块钱。这让老朱既意外又感激,连忙跪下来给她磕了三个头。“她应该是观察了我们好久才给了这么多钱”,老朱这才明白过来。

  因为当初谎称是打工才跟着老乡来到温州的,所以乞讨的事情都不敢让老乡知道。每次出去的时候都深怕碰到认识的人。“因为觉得太丢脸了“,老朱说起来有些惭愧。

  三个月以后,因为新飞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一家人结束了短暂的乞讨生活,返回老家继续治疗。

  半年以后,新飞的病情开始稳定,大夫说只能恢复到这样的水平了。接下里就是考虑如何偿还巨额的债务和维持一家人以后的生活。无奈之下,老朱决定带着老婆孩子再一次出去乞讨。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广州。“当时就想找个熟人少的地方。“老朱苦笑着说。

  “希望两个健康的孩子能够改变家庭命运”

  2002年,朱阅阳的出生让整个家庭看到了希望。因为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教训。到阅阳出生的时候,老朱从老婆怀孕开始就小心照料着,下雨,天冷的时候绝不让老婆出去乞讨。所幸孩子在老家出生以后,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这才让老朱松了一口气。在老朱心里,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命运。“我就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上学读书,然后出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哪怕是在工厂做工也好,也不要再像我们一样靠乞讨为生“。

  一直以来老朱对大儿子朱新飞的残疾都心存内疚,因为当时没有钱,也没有经验,在很小的时候,孩子发烧得厉害,没钱送医院,就在药店买了几粒退烧药,后来去北京治病的时候,专家告诉他,这可能就是孩子患病的原因。这让他十分懊恼。从此他就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好好地补偿儿子,所以在阅阳出生的时候,新飞也到了上学的年龄,老朱决定把他留在老家上学,并托付给当时在家务农的妹妹照顾,而自己带着老婆和小阅阳前往广州继续乞讨。“希望他能够读点书,长大以后能够好好照顾自己“。

  如果说阅阳的出生让老朱一家人看到了希望,而五年以后青臣的到来却是一个意外。老朱说当初压根就没想要这个孩子。后来在亲友的劝说下才留了下来,“因为当时老家的农村还有换亲的习俗。想着家里现在这种情况,以后到阅阳结婚的时候肯定比较困难,索性要个妹妹以后跟别人换亲”。于是决定留下这个孩子的老朱每天都在烧香祈祷生个女儿。“可偏偏最后还是个小子!”,这让一家人有些犯难了。因为现在两个孩子的负担已经很重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老朱一气之下,决定把孩子送人。   

  出生没几天就有人介绍过来要抱走孩子,留下一笔钱。但老朱最后还是拒绝了。“当时我就一个条件,你抱走孩子可以,但我要知道这个孩子住哪里,收养的他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家。还要允许我时不时地去看看他,哪怕就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瞄一眼也好”。老朱说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怕孩子被再次拐卖。毕竟这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同意别人收养最终目的也是希望他以后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最后,老朱还是没有狠下心来,决定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就算以后带着他乞讨也要把他拉扯大“。

  2006年在老家生完青臣以后,因为妹妹也要外出打工,剩下读完三年级的新飞无人照看,不得已,老朱带着一家五口人一起回到了广州。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出路”

  转眼来到广州已经有整整八年的时间,目前一家人租住在河沙村的一间底楼的单间内,十几平米。屋门口停放着一辆老朱为大儿子朱新飞购买的二手残疾人摩的,这是一家人出行的工具,在广州禁摩以前新飞就靠着它拉客挣点钱,现在管得比较严,已经很少出去拉客了。每天一大早,新飞把乞讨的工具装到车上,载着老朱一起到乞讨的地方,晚上再把他接回来。房间有些杂乱,墙角的轮椅还是当初结婚的时候老朱送给老婆的那辆,只不过现在老朱在上面装上了一个电瓶。这样老婆出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除此之外就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旧的衣服,小孩子的玩具,塑料花,还有堆了一角落的饮料瓶子。老朱说除了两个小儿子的校服,一家人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都是从外面捡回来的”。新飞脚上的那双鞋子刚捡回来的时候还是半旧的,现在已经磨得脚趾都快钻出来了,但新飞从来没有抱怨过。“没事,旧的穿着舒服”,孩子的话让老朱心里一阵酸楚。两面墙上贴满了阅阳和青臣的奖状。老朱说这是他故意将他们的奖状分开贴的,意思就是想让他们相互比拼一下。家里还有一台房东留下的小电视。这是一家人唯一的娱乐方式。每天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狭窄的房间里,看看电视,聊聊天。老朱说自己能有今天已经很知足了,只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青臣已经在上小学二年级,阅阳也刚刚进入初中,再带着他们到街上去乞讨不仅孩子们觉得没面子,作为父亲的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但两个孩子的学费,一家人的花销还得靠乞讨维持“。

  早上6点半刚过老朱就把要孩子们从床上叫醒,因为阅阳从家走到学校还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而青臣也要去赶七点的校巴。每天他会给两个孩子每人七块钱的饭钱。早餐是三块钱一份的肠粉和一块钱的豆浆。老朱说他最怕孩子们缺钙,所以每天都要给他们一块钱买豆浆喝,只是两个孩子经常偷偷地把这一块钱赞起来,买点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剩下的三块钱就是午饭钱。青臣的午饭是在学校吃的,阅阳的学校也提供午餐,但需要十块钱一份,老朱觉得太贵了,就让阅阳每天中午放学步行回家,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上两个包子。这样一天七块钱的饭钱就刚好够用。

  送完孩子以后。老朱就开始帮着老婆和新飞收拾出门要用的东西。轮椅,拐杖,放佛乐的小音箱,还有写着家庭情况的小牌子和一个装钱的小盒子。临走的时候老朱给老婆装了满满的一瓶水,又顺便在家门口买了几个馒头放在车上,这是他们一天的口粮。

  家里人只有大儿子新飞有一台很旧的手机,还是早些时候用攒的拉客的时候买的。所以每天出门之前,要去哪里,家人都会相互通告一声,以免有什么急事找不到人。不知道时间,就以每天路灯亮为准,各自开始回家。

  因为担心两个孩子单独在家不安全,老朱从来不把家里的钥匙留给他们。只在门口留了一张凉席。每天下午四五点青臣和阅阳放学回来,就把门口的凉席铺到地上做作业等着大人回家。

  周末是一家人最忙碌的日子,因为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出去乞讨,兵分四路,青臣跟着爸爸一起,妈妈和新飞各自一处,而从几年前开始,阅阳也开始单独出去乞讨了。 “以前都是跟着爸妈一起出去,现在长大了,我一个人也可以。”阅阳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低沉。老朱说起初并不同意他一个人出去,一是怕他不认路,另外怕他遇到坏人。后来在孩子的坚持下,只好试着答应了,但每次阅阳出门的时候他都偷偷地跟在后面,发现没什么问题以后,才慢慢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另外一方面也是怕孩子留在家里跟周围的孩子玩耍学坏”。

  从家里到乞讨的地方要换好几趟公交车。因为怕遇到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阅阳每次出去都选择离家和学校尽量远的地方。有时候刚到一个地方,遇到城管,不得不再换一处。就在半年前暑假的时候,阅阳一个人在晓港公园附近乞讨的时候还被儿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带走,在那里呆了三天。老朱到处找人最后还是报了警才把他找回来。从那以后阅阳再也不敢去晓港公园那边乞讨。

  一块小板子上面写着“家庭困难求助”几个字,前面放一个自制的折叠式的小盒子,然后往地上一坐,看自己的书或者做自己的作业。阅阳对于这样的生活似乎已经习惯了。尽管身边经过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但在他看来似乎都跟自己无关。只是最尴尬的一次是在乞讨的时候一个人走到他跟前翻开他的书看名字。阅阳抬头一看这个人正是自己的政治老师。这让他一下子有些吃惊,脸刷一下红了。在老师的询问下,阅阳才道出来自己家里的一些情况。

  对于孩子出去乞讨这件事情,老朱觉得很内疚。我也希望他们周末的时候能够有个学习的地方可以去,比如少年宫什么的,但是家里现在没有这个条件。“白天我们都要出去,留他们在家没事干也不放心。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有好心人能够给他们找个周末可以学习的地方去,或者让他们做点劳动也可以。只要不是呆在家里就行“。

  老朱说,孩子们在外面乞讨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好人。有个李奶奶有天看见阅阳一个人在街上乞讨,询问了情况以后还专门找到学校的老师一起到家里家访,还帮孩子交了一学期2000多的学费。这让他十分感动。还有一位姓梁的阿姨,平时只要看见大儿子新飞在外面乞讨都会五块十块地给。家里的唯一一台二手电脑还是阿姨听说新飞的弟弟阅阳上初中需要用电脑查资料做作业送给他们的。

  这些恩惠老朱都一五一十地记在脑海中。他说现在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两个孩子身上,他不需要他们一周出去两次讨回来的那点钱,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地学习和成长。“我不想让他们一辈子都乞讨下去”,老朱坚定地说。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但凡还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全家走上乞讨这条路。”50岁的老朱以乞讨为生已经15年了。身体佝偻的他现在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在广州乞讨为生,这一家五口人,除了老朱以外,妻子和大儿子新飞都因小儿麻痹症留下了残疾。摄影:夏世焱/新快报




2.jpg
老家河南周口的老朱天生残疾。30岁的时候经同乡介绍,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她也是位残疾人,村里的其他单身汉都嫌弃她不能干农活而不愿娶她,“于是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老朱说。




3.jpg
妻子每天出去乞讨坐的这辆轮椅,是结婚的时候老朱花了900块钱送的彩礼,后来他在上面装了电瓶,方便她出门。早上出门前,老朱给妻子装满一瓶水,再包上两个馒头,这就是她一天的口粮。




4.jpg
结婚一年以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朱新飞,新飞和妈妈一样,在小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走路的时候必须要别人搀扶着。为了方便他出行,老朱几年前攒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托。




5.jpg
半路上摩托车突然熄火了,老朱只能下车帮儿子推去修车。新飞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老朱没钱送他去医院,就在药店买了几粒退烧药。后来,一家人发现新飞站不起来,老朱借钱带他去北京看病,专家告诉他,那次发烧可能就是患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




6.jpg
在北京治疗需要11万元,身无分文的老朱只好带新飞回到周口老家,借钱在当地的医院给他治病。1999年,为了早日还上欠款,老朱带上妻子和孩子一起到温州乞讨。三个月以后,新飞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一家人便返回老家继续治疗。图为新飞穿的鞋子,现在已经磨得脚趾都快钻出来了。




7.jpg
过了半年,新飞的病情稳定下来,老朱决定带着妻子和孩子再一次出去乞讨,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广州,直到今天,中间只在二儿子和三儿子出生时回过两次老家。如今,新飞每天骑着摩的外出乞讨,周末还要把父亲和无人照料的三弟送到他们乞讨的地方去。




8.jpg
每次跟父亲出来乞讨的时候,老三青臣就乖乖地趴在一边写作业。老朱夫妻一共有三个孩子,2002年,老二阅阳出生;2006年,又有了老三青臣。和哥哥不同,这两个孩子都身体健康。老三出生以后,被老朱送回老家的新飞无人照看,一家五口人只好一起回到了广州。




9.jpg
老二和老三现在分别在念初中和小学课程。从几年前开始,老二开始在周末时单独出去乞讨。为了不让同学和老师看见,每次出去他都要坐车去尽量远的地方。作为父亲,老朱心里也过意不去:“但两个孩子的学费,一家人的花销还得靠乞讨维持。”




10.jpg
放好乞讨用的小盒子,老二就坐下来做自己的作业或者看看书。有一次,一个人走到他跟前翻开他的书看名字。他抬头一看,这个人正是自己的政治老师。这让他一下子有些吃惊,脸刷一下红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平日,老朱每天六点半把两个孩子叫醒,老二自己步行半个小时从家走到学校,而老朱要在7点前把老三送到坐校车的地方。等校车的时候,老三因为太饿,等不及上车就把早餐放在地上大口吃起来,老朱只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12.jpg
一家五口租住在广州河沙村的一间底楼的单间内。因为担心两个孩子单独在家不安全,老朱从来不把家里的钥匙留给他们,只在门口留了一张凉席。每天下午老三放学回来,就把门口的凉席铺在地上做作业,等着大人回家。




13.jpg
做完作业的老三在家门口玩耍,等着家人回来。全家人只有新飞有一部旧手机,每天出门之前,全家人都会相互通告一声要去哪里,以免有什么急事找不到人。每天傍晚路灯亮起的时候,一家人就各自开始回家。




14.jpg
老朱在外面乞讨回来的时候捡了条丝带,老三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每天,老朱会给两个孩子每人7块钱的饭钱。其中早餐是3块钱一份的肠粉和1块钱的豆浆。老朱说他最怕孩子们缺钙,所以每天都要让他们买豆浆喝,而两个孩子经常偷偷把这1块钱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看的书。




15.jpg
晚餐是青菜加馒头,因为是周末,老朱在菜里加了一个鸡蛋,孩子们吃得很香。老朱吃了两口就坐在一边,妻子叫他再吃点,他说自己已经吃饱了。




16.jpg
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这是一家人唯一的娱乐方式,这台电视机也是房东留下的。为了不打搅做作业的阅阳,老朱把电视的声音关掉了。




17.jpg
尽管家里很狭小,但老朱的妻子爱干净,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擦地,行动不便的她每次都要跪在地上擦。




18.jpg
吃完饭,老三坚持要跟妈妈捏背。老三出生没几天,就有人想收养这个孩子,但老朱最后还是拒绝了。他决定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就算以后带着他乞讨也要把他拉扯大”。




19.jpg
老二晚上有空的时候就会帮妈妈洗脚。老朱说,孩子们在外面乞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好人。有一天,一位姓李的老奶奶看见老二一个人在街上乞讨,询问了情况以后,专门带他到学校找老师一起家访,还帮孩子交了一个学期的学费。




20.jpg
老朱生日这天,他没有去乞讨,而是带着老二老三出去玩。三个人走在路上,老朱在路边看见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赶紧捡起来揣在老二的书包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为了给老朱过生日,妻子尽管行动不便,还是决定亲自下厨为一家人做一顿好吃的。




22.jpg
老三说,家里人生日就应该吃生日蛋糕。这件事他念叨了半年,老朱终于在过生日这天给了他十块钱,让他买了一个最小的蛋糕。回家的路上,老三一路小心地捧着蛋糕,爸爸告诉他自己不爱吃蛋糕,他有些不相信。




23.jpg
为了给自己过生日,妻子亲自做了好几个菜,老三夹了一块蛋糕上的水果,喂到爸爸的嘴里。老朱说,在这个时刻,感觉自己很幸福。




24.jpg
老朱每天都要亲自检查老三的作业。他说他现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两个孩子身上,他不需要他们一周出去两次讨回来的那点钱。




25.jpg
家里的两面墙上贴着两个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老朱说,他故意将他们的奖状分开贴,就是想让他们相互“比”一下。




26.jpg
从老三出生那年算起,老朱一家人来到广州乞讨已经有整整八年了。老朱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我不想让他们一辈子都乞讨下去”,老朱坚定地说。




27.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1:54 AM , Processed in 0.0655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