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1

[史地人物] 《五年十年》第1期:中国照相馆揭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5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3-30 12:46 PM 编辑

1.jpg
今天是中国照相馆搬进王府井女子百货大楼25周年纪念日。1988年11月1日,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从1956年迁址北京后的3层小门店,一跃迈入了9层高楼,照相业务随之蓬勃发展。图为中国照相馆从上海迁入北京后的落脚点——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现东方新天地)。(中国照相馆供图)




2.jpg
1937年,江苏武进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当时的上海静安寺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中国照相馆。1939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梅熹主演的《木兰从军》,在当时的“十里洋场”轰动一时。图为中国照相馆创业者吴建屏,怀抱的小孩为长子吴伯良。(1930年摄于上海商务馆)




3.jpg
1956年,为响应周总理“繁荣北京服务业”的号召,16位中国照相馆的职工带着家室以及照相馆里的全部家什,乘坐一趟铁皮列车来到了北京。1956年9月25日,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正式营业。图为1984年3月,中国照相馆的特级摄影技师姚经才在为顾客拍照。(新华社记者袁汝逊摄)




4.jpg
对于许多老北京来说,姚经才的名字就如同中国照相馆的招牌一样熟悉和亲切。姚经才15岁进入照相馆学徒,37岁带着家人迁来北京,1997年患病辞世。高超拍摄技巧和质朴的为人让姚经才赢得了众多顾客的称赞。图为中国照相馆保存的姚经才肖像。(中国照相馆供图)




5.jpg
1956年10月,时任中国照相馆经理的姚经才和同事张孔嘉正为顾客照相,在未获通知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进来悄悄挨着前面顾客排队坐下。他们发现后请总理先照,总理却说:“按秩序嘛,谁先来谁先照么。”图为中国照相馆保存的手绘作品《中国照相馆·迎来众贵人》。(中国照相馆供图)




6.jpg
在总理的鼓励下,姚经才按下了快门,造就了这幅被总理一生使用的标准像。为了表示对中国照相馆员工的感谢,总理还破例将这幅照片的原片送给姚经才、张孔嘉留作纪念。(中国照相馆供图)




7.jpg
中国照相馆进京后,果断地把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名人和明星转向了一般工人、农民和刚刚进城的解放军官兵。在这期间,中国照相馆还在当时首创了北京照相业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项目,并颇受顾客好评。图为中国照相馆保存的的一张1964年的业务价目表。(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石松摄)




8.jpg
1988年11月1日,中国照相馆搬迁至王府井大街西边的女子百货大楼里。据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整个大楼北头的1至8层都属于中国照相馆。1988年到1999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全国的服务消费需求的旺盛期,在这里,中国照相馆度过了一段“阔绰”的时光。(中国照相馆供图)




9.jpg
中国照相馆现任董事长孙秀珍介绍,搬到女子百货后的中国照相馆更是“顾客盈门”。作为支柱服务项目的婚纱照,一天能排队照二百多对,完全是“流水作业”。图为1988年11月,一对新人在中国照相馆刚刚搬迁的新址照结婚照。(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10.jpg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照相馆培养了众多忠实的老顾客。图中的老顾客王起洪、吴文霞夫妇从1946年的订婚照、1947年的新婚照,到1997年的全家福、2007年的钻石婚照,无一不是由中国照相馆拍摄,两位老人一生的坚守也成就了中国照相馆与顾客之间的一段佳话。(中国照相馆供图)




11.jpg
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照相馆的标款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变迁。其中标款1为吴建屏的岳父(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于1936年设计的;标款6为1956年迁京时标款;标款21则是中国照相馆于1995年申请注册的专用商标,现大幅照片都以此为标款。(中国照相馆供图)




12.jpg
在发展业务壮大实力的同时,中国照相馆也一直致力于民间摄影历史资料的收藏。位于北京的中国照相馆档案馆不仅收藏了众多企业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更是收藏了不少老式相机和摄影工具。图为中国照相馆档案馆收藏的珍贵玻璃底版。(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石松摄)




13.jpg
1999年,因为发展的需要,中国照相馆搬迁到王府井大街180号。一开始这里只有三层楼,后来由于业务拓展,又在三楼上加盖了一层作为办公区。虽然经过数次变迁,中国照相馆却一直都未曾离开过王府井这块商业宝地。图为中国照相馆现址照片。(中国照相馆供图)
发表于 2014-10-6 0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4:45 AM , Processed in 0.0590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