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2

[史地人物] 【大师】卢鹤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鹤绂(上)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4-6-8 04:11 PM 编辑

卢鹤绂(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卢鹤绂(1914~1997),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留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后回中国。主要研究成果有:1938年发现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时间积分法,精确测定了锂6和锂7的丰度比;1941年研制成60度聚焦高强度质谱仪;1946年研究出估算原子弹和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1949年最先提出核半径公式应改为1.23×10-13A1/3厘米;1949-1956年发展出可压缩流体的粘弹性理论;1959年计算了片状柱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等等。

中文名:卢鹤绂
外文名:Hoff Lu
国    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山东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97年
职    业:科学 教育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简介

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1914.06.07 ~ 1997.02.13)核物理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卢鹤绂字合夫,祖籍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初中就读于沈阳市省立第二中学。1929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卢鹤绂随父去天津,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卢鹤绂担当纠察队员,护送游行队伍,声援古北口前线。1936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兼第一研究室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永久会员、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物理学专业组成员,《原子核物理》副主编,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希格玛赛科学荣誉会会员等职。


学术成就

卢鹤绂几十年来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作了多项推广。


履历

卢鹤绂(Hoff Lu. 1914-06-07 ~ 1997-02-13)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理学院同年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
1937年。发现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时间积分法,并在世界上首次精确测定了锂7、锂6的丰度比为12.29,被国际采用近半个世纪。
1939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提出扇状磁场对入射的带电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适原理,发明新型60度聚焦高强度质谱仪,用以大规模分离微克量级的硼10,硼11,并制备同位素靶。由此解决了制造原子弹需用铀235的难题。
1941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预言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一种估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因此被国外称为"世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 1950年提出最早期原子核壳模型。
1951年提出的流体动力学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马卡姆等人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
1954年发表用费米气统计模型估算铀235核裂变发出的中子数,扩充了爱因斯坦的化学弛豫学说。
1993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20世纪成就奖",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国际承认奖",先后载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国际传记辞典》和美国传记研究院的《世界五千人物》《五百权威领导人》。
1995年检验了马赫理论的正确性,被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主编认为是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新方法。
1997年在上海逝世。
1998年美国休斯顿为卢鹤绂立铜像,并创办卢鹤绂科学实验室。


研究领域

卢鹤绂的研究成果很多。1937年,在美国学习期间,他用自制的180度聚焦型质谱仪,采用新方法、新热源,测得正确的锂元素的同位素锂7与锂6的丰度比12.25。这个数据在国际上沿用了50多年,至今可能还是最精确的。1945年,他研究出“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并在国际上首先发表,引起物理学界的强烈反响,他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个公开原子弹秘密的人”。1947年《美国物理月刊》发表了他的《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一文。1950年又在美国权威刊物《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核模型》论文。1950年在浙大任教时,他开辟了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并修改了纳威尔-斯托克斯非线性方程,国际上称之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文化大革命以后,1979年12月至1981年6月,卢鹤绂应美国一所大学和二次诺贝尔奖得主巴丁的邀请在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学术访问,在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课或作学术报告,邀请方对卢鹤绂的学术水平作了很高评价,并认为虽经10年“文革”荒废,他对物理学进展仍了如指掌。卢鹤绂的研究成果多而且质高,大多具有首创性,涉及范围又广,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从实验到理论,是一个多才的物理学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4 01:39 PM , Processed in 0.0755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