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1920年代。1924年,俗称“铛铛车”的有轨电车在前门大街开通,为这条古老繁华的商业街更添活力。这张照片是一张人工上色照片。
回音壁前的游客,1946年,迪米特·卡塞尔拍摄。回音壁是天坛内皇穹宇的围墙,因其特殊的结构,在墙壁的一端小声说话可以在另一端听到回音。照片中的两名男女正把耳朵贴向墙壁听传来的回音。CFP供图
▲城墙外的小吃摊和人力车,1912年,斯蒂芬·帕瑟拍摄。夏日炎炎,一名敞怀的人力车夫正眯着眼盯着摄影师。城外一大丛绿绿的柳树透着些许清凉。
▲东直门运粮车队,1912年,斯蒂芬·帕瑟拍摄。东直门一直是运粮的主要通道,如今东直门内还保留着很多带“仓”字的地名。
景山上喝茶的人们,1946年,迪米特·卡塞尔拍摄。民国之后,景山不再是皇家禁苑,而向国民开放成为旅游景点。直到今天,景山万春亭也是城里看日出日落的好地方。照片中的几名游客正在享受悠闲的喝茶时光。CFP供图
▲永定门前的儿童,1912年至1913年。斯蒂芬·帕瑟拍摄。晚清,北京城的护城河已经完全丧失军事功能,而成为水利调节、排污和儿童嬉戏的地方。照片中的孩子赤裸上身,站在永定门前的护城河边,痴痴地望着摄影师。
骑骆驼的人,1930年代,阿东照相馆。旧时北京,骆驼是往来北方和西部的主要交通工具,城中经常可见驼队行走。照片中的小伙子正赶着两头骆驼,背后是高大的慈寿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