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触屏一代”低龄化令人堪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3-8-31 05:08 PM 编辑

“触屏一代”低龄化令人堪忧
2013-08-30 09:3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陈娟 平悦 王倩


核心提示: 一旦孩子对这个“电子保姆”产生倚赖,纵使可以触摸天南海北,唯独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依然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a640.jpg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触屏一代”低龄化趋势日益显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陈娟 平悦 特约撰稿 王倩 发自北京、多伦多

当37岁的达沃·克兰德尔一想到自己3岁的小儿子科尔已经可以像大孩子那样熟练地输入电脑开机密码、进行网上“冲浪”,甚至操作一些简单的电脑软件时,这名普通的美国马萨州软件程序员的脸上便会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然而当克兰德尔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里其他家长提到这些时,他们中很多人则皱起了眉头,“他们震惊地看着我,羡慕的同时似乎还有些担忧。我想很多家长都对互联网和数码产品有一种恐惧感吧。”

而这些纠结反应正体现了我们这个数码时代父母们的一种普遍心理:随着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父母们越来越在乎技术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父母来说,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熟练地应用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数据流;另一方面,又担心过早过多的数字媒体会让孩子无法自拔。

小心!数字育儿陷阱

似乎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我们常常能读到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科学家们关于电视对儿童成长及教育影响的研究结果,“沙发一代”、“土豆一代”已经听得快磨出茧子。

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像人们口袋里的钥匙、背包里的口香糖一样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时,对于在数码时代成长的孩子而言,又有了新的称呼。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美国教育和科技作家马克·普连斯基曾用“数字人”来形容在电脑语言、电子游戏和其他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孩子。2010年4月,当iPad诞生的时候,这个说法有了全新的意义,甚至衍生出“触屏一代”,这一代人自然包含了那些年幼的孩子。当他们用小手在触摸屏上划来划去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像睡前故事书一般大小的装置居然装得下数百个游戏,无数的儿童应用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和父辈相比,这一代儿童的童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令人吃惊的转变。

在8月19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作者用一组数字来说明数码产品在时下孩子中的普及程度:“当下这一代美国儿童(3岁至18岁)是历史上最有科技头脑的一代。他们中27%使用平板电脑,43%使用智能手机;使用便携电脑的孩子更多,达到52%。”

数码产品除了在家庭中拥有绝对影响力外,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甚至产生了一种名为BYOD的教学方式。

BYOD的全称为BringYourOwnDevice,原指允许员工在工作场所使用个人移动设备,如今,BYOD已经从企业转移到了学校,通俗地说就是“带机上学”。

日前,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皮尔区教育局宣布计划于今年秋季在该局属下的所有学校全面推行“带机上学计划”,允许学生在修读课程时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皮尔区教育局认为,当今的学生早已是使用高科技产品的领先者。根据研究结果,如果将这一现状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大高科技产品在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该教育局董事会的“21世纪教与学”方案于2012年3月通过批准,“带机上学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在邻近的美国,洛杉矶教育局花费了3000万美元购进iPad,计划到2014年年底,洛杉矶所有公立学校的64万名学生将人手一部iPad。

在大洋彼岸的英国,许多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被告知他们必须购买或租用iPad供自己的孩子使用。

被数字陷阱“套牢”

然而伴随着孩子们这种愉悦和消遣方式的扩散,对许多父母来说,他们却越来越感到不安。

人们为自闭症而焦虑。还有的家长则为那些已经被数字陷阱“套牢”的孩子烦恼,比如攥着手机入睡的青少年、在沐浴时隔着塑料纸敲打键盘的短信狂、边吃早饭边更新“脸谱”的网瘾者……

更严重的是,对幼小的孩子而言,过度的沉迷数码产品其实是一种灾难。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对低龄幼儿来说,他们接收和处理真人发出的信息比理解屏幕上的人发出的信息要更加容易。如果长期没有控制地接触屏幕,两岁半以下的幼儿会出现研究人员所说的“视频致呆”现象。

今年3月英国一项对1500名祖父母的调查显示,孩子们想知道年老一代亲属年轻时是怎么生活时,会通过数码产品做研究,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的祖父母,只有33%的祖父母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你们年轻时是怎么样的?”

而每十个英国祖父母中就有九个声称他们的孙子孙女不会就简单的问题向他们寻求建议,而是求助于谷歌、YouTube和维基百科等网站。“祖父母们认为,他们被谷歌、YouTube、维基百科和可于网上获得的巨大建议资源边缘化了。”

“电子保姆”的危害

那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城市中高度普及的中国,情况又如何呢?

自然也逃避不了孩子过早接触数字产品的现实


今年4月,浙江台州市有关机构一项关于“你的孩子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瘾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154户家庭中,30.5%的孩子每天玩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超过1小时;6岁以下的儿童中有83.8%的孩子在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触屏一代”人群低龄化趋势日益显现。

一位母亲在网络论坛上详细描述了女儿元元的“触屏”生活:在幼儿园上中班的女儿,不但可以娴熟地用iPad玩“愤怒小鸟”、“飞镖切竹子”等游戏,甚至还知道下载密码。“元元最近迷上了《巴拉拉小魔仙》,自己在iPad上在线观看,有个周末的早上,她竟然6点就从床上爬起来看iPad。”

“她一玩起来就像中了邪似的。”入迷时连饭也不吃,如果被夺走还会大哭大闹,俨然一只真正的“愤怒的小鸟”。

对于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们来说,平板电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电子保姆”。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平板电脑和电视一样正在让孩子们变成“容器人”。

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出,在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与外界隔绝,成为“容器人”。而iPad可能会让孩子身处更小的容器——它能直接被抱入怀中。有家长抱怨说,如果是孩子半夜悄悄看电视肯定会很快被发现,但你绝不会知道他们半夜起来玩iPad。

一旦孩子对这个“电子保姆”产生倚赖,纵使可以触摸天南海北,唯独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依然是一个孤独的个体。长期与智能通讯设备为伍,会导致孩子孤独感加重,性格越来越孤僻。

在IT行业打拼的邓女士的儿子小雨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他因为长期玩iPad,从一个爱笑爱闹的调皮捣蛋鬼变成沉默寡言的“电子娃娃”。经医院检查,小小年纪的他因沉溺游戏出现类自闭症症状。

适可而止的“触摸”

但在数字化的汹涌浪潮中,彻底阻止儿童接触数字技术显然是行不通的。

在国内,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电子保姆”们的危害,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比如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多接触现实世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从其中获取和培养乐趣。

当然,在孩子面前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沉迷于电子产品。

青少年研究专家田科武曾在《该如何应对触屏一代》一文中指出,家长可以利用规则的力量去帮助孩子戒除对电子触屏产品的痴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孩子接触电子视频产品的次数和时间。当孩子遵守了约定之后,给予适当奖励,如果做不到,则给予适度惩罚。”

除此之外,亲情的魅力是其他任何虚拟空间都无法代替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不可或缺。当发现自控力弱的孩子开始沉溺于电子产品中,就需要家长增强共情意识,即和孩子一起感受、体验,营造交流、信任的氛围,及时把孩子们从冰冷的触屏中拯救出来。与此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从电子产品中学习到知识,如怎样上网下载东西,怎么收发邮件等。

“只要把握好度,多媒体终端可以促进儿童在特定阶段的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以及认知发展。”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说,他提醒家长有根弦一定要绷紧,那就是决不能没有监控地让孩子随便玩,最好是把它变为亲子互动的一种,将其作为教育的有益补充,以平常心替代“矫枉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30 06:16 AM , Processed in 0.0281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