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航天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物理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0 07: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天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物理原理

2013年06月20日 17:36:26
来源:新华图片 | 责任编辑: 施歌

(太空授课·新华直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


a457.jpg     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这是拼版图片:左上为航天员王亚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右上为航天员王亚平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左下为航天员聂海胜在悬空打坐;右下为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同学们举手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白瑞雪、赵薇、任珂)20日上午举行的太空授课活动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些美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别给航天飞行带来什么影响,在航天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74公斤。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专家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重量。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物体的重量。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量的概念,因此弹簧秤就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里的“质量测量仪”直接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利用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质量。这个原理在航天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航天器的燃料消耗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轨道控制的精确度。这时就可以开启推力器并同时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从而计算出航天器的质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太空失重

    实验过程: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往复摆动,而是悬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T形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专家解读:实验中小球没有来回摆动、而是悬浮或者做圆周运动,是太空中的失重现象导致的。在地面上,一旦松手,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小球会向下运动,而由于小球被细绳连接在支架上,它就会被细绳牵着来回摆动。但太空中没有重力作用,小球只会在原地悬浮。同样因为重力环境的不同,在太空中轻轻推小球一下,小球会在细绳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上,需要给小球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克服地球重力的阻碍,实现圆周运动。

    失重是空间与地面环境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它虽然给飞行生活带来很多有趣的体验,但也会妨碍航天员在舱内的操作,同时对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航天医学专家研究出很多医学防护措施,航天员也会在航天器中通过主动锻炼来增强心血管和肌肉功能。

    实验三:陀螺运动——角动量守恒

    实验过程:王亚平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悬放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飞向远处。紧接着,她又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陀螺,让它旋转起来,悬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不再翻滚,而是保持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专家解读:转动的陀螺具有定轴性,定轴性遵守角动量守恒原理——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角动量会保持恒定。航天员瞬时施加的干扰力不能产生持续的力矩,由于角动量守恒,旋转陀螺的旋转轴就不会发生很大改变。而这一点在地面上之所以很难实现,并不是因为角动量守恒定理不成立,而是因为陀螺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干扰力矩等因素改变了陀螺的角动量,使其旋转速度逐渐降低,不能很好地保持旋转方向。

    利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实现卫星的定向控制。基于陀螺指向稳定性特点制成的陀螺仪,还被广泛用于不同领域各种平台的稳定控制。雪铁龙C6轿车上就安装了测量车身纵向和横向摆动的陀螺传感器,可以实现车身稳定度的控制。

     实验四五:制作水膜、水球——液体表面张力

    实验过程: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晃动金属圈,水膜也没有破裂;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她接着做了第二个水膜,用饮水袋慢慢往水膜上注水,水膜很快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再向水球内注入空气,水球内形成两个球形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最后,王亚平注入红色液体,红色慢慢扩散开来,把水球变成了一枚美丽的“红灯笼”。

    专家解读:这两个实验均展示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液体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内部的趋势,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草叶上的露珠、空气中吹出的肥皂泡等。地球引力使得肥皂泡上方变薄破裂而无法长久存在,而太空中的液体处于失重状态,表面张力不仅大显身手,还决定了液体表面的形状。水膜实验中,表面张力使水膜像橡皮膜一样搭在金属环里,并且比地面上形成的水膜面积更大、存在时间更长。同样,由于没有重力影响,航天员向水膜上不断注入水时,这些水就能够均匀分布在水膜周围,逐渐形成水球。

    液体表面张力在航天活动中有重要应用。失重环境下,航天器推进剂贮箱中的液体燃料界面和气体界面不再是稳定的,可能产生液体迁移、气液混合等现象,导致推进剂无法正常供应。因此,科学家们制造了表面张力贮箱,利用表面张力推动液体推进剂流动,为动力系统提供满足要求的推进剂。


a458.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59.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0.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质量测量。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1.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2.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同学们举手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3.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制作红色水球。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4.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授课活动结束后,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和航天员们挥手道别。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a465.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同学们举手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a466.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a467.jpg 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制作水膜。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a468.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69.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单摆运动演示。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0.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1.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单摆运动演示。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2.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陀螺在太空中的运动。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3.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利用水袋和金属圈做成了一个水膜。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4.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的倒像出现在水球中。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向水球中注入气泡。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5.jpg


a476.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向水球中注入颜色。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7.jpg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用纸将水球回收。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a478.jpg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单摆运动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


a479.jpg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制作水膜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



a480.jpg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制作水球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



a481.jpg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陀螺运动 新华社记者 林汉志 张勋 编制



a482.jpg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质量测量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8:45 AM , Processed in 0.0302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