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0

zt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6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

前些年有个来喇荣五明佛学院进修的小活佛,在旁人鼓动之下,曾在大经堂前的一块石头上,踩出了一个脚印,晋美彭措法王知道后,很不高兴,批评了这个小活佛,以后不准他随便显示神通。
有一次,一个某教的高人来佛学院挑战,当着法王的面在石头上踩出脚印。法王将一只小狗放到地上,让小狗绕那人走了一圈,也在石头地上踩出了几个清晰的狗脚印!法王对来者说:“有的人人道没学好,狗道倒是学会了。”羞得那人无话可说,抱惭而去……

虽然仁波切们有种种神通,可是他们都常常教导人们,能预测能留下脚印对修行并没有多大作用,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无我利他的利益众生才是最大的修行成就。

现在有不少汉人被所谓的“活佛”骗了,就是这个原因。用什么样的的心态就会找到什么样的师父,有慈悲心的上师才能真正的让你得到成就。但如果人们用求神通、求名利的心态去学佛,去找上师,那很容易被一些有小神通的“魔师”所蛊惑。

所以说,判断一个真正有成就上师的标准不是普通的神通,而是慈悲心和无我利他的成就。
《佛说诸德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佛僧最正。”旁门左道也可以拥有神通法术,但最终会堕落为魔道。
佛教的神通法术是破除我法二执之后,自性起用以救助众生而自然流露的,因而是永不退转的。   最大的医术是念佛心!
最大的法术是忏悔心!
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
其它都靠不住!


一念失慈悲 凉水变开水

台湾南部有个女众住持的道场,有一天早晨,住持听见一阵凄惨的哭号声,回头一看,一群男女老少跪在他面前,人人身上皮开肉绽。住持吓了一跳,连忙问:“你们为什么这样狼狈?谁做的?”

其中一位带头的说:“就是师父您的护法徒弟某某用滚水把我们烫的!”
住持皱皱眉头,问:“什么时候?她为什么烫你们?”
“就在刚才,至于她为什么烫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哇!她持净水诵念大悲咒,我们以为她会赐我们甘露水,谁知道她竟然用滚水烫我们,请师父为我们作主啊!”
住持正要详问情形,鸡啼一声天下白,住持惊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但住持很纳闷,那位护法爱徒平日很慈悲,发心纯正,为什么无缘无故用滚水去烫无形世界(鬼界)的众生呢? 心里越想越悬着,于是用完早斋后,请寺内徒弟打电话把那位护法居士找来。

师徒见了面,师父问她:“你今天早上在家里做了什么坏事?”
“没有哇!就是日常功课,早课时感觉气氛怪怪的,就多念了二十一遍大悲咒,四面洒净而已。”
住持沉思了一下,突然大声问她:“你洒大悲水的时候,心中想什么?!”
“我用大悲水驱赶冤鬼邪祟,这难道有错吗?”
“错!你大错特错!知道么?你念经做早课,你的很多冤亲债主都很高兴,前来听经闻法,欢心法喜;看你持念大悲咒水,他们更欢喜,都想要得到大悲水加持。谁知,你竟然用嗔恨心洒出大悲水,结果大悲水变成滚水,你把他们烫得好惨哪!”

“师父你怎么知道?”
“他们刚才来跟我告状的嘛!”

徒弟一听慌神了,马上跪在佛前忏悔去了。

身为佛弟子 要处处以【慈悲心】为准则。曾经有人问上师:“出家诫条这么多,动不动就犯了诫,要怎么做才不会犯诫?” 上师只回答两个字:
“慈悲!”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http://www.karmapa-chinabbs.com】


[blue][该贴于2007-1-25 1:24:30被泡影编辑过][/blu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泡影
等级:二禅定生喜乐地
文章:329
积分:78
注册:2006-03-29 19:44:25
  2007-01-25 01:26:19  2
 
观音菩萨是诸佛之大悲心总汇
摘录自《噶登四本尊仪轨导修》(格鲁派祈竹仁波切所著)

  有时候,衲会听到一些白人和汉人说:“我在定中见到观音了!”这类的痴话。他们说见到了观音,但他们的心却并无丝毫的改变,其悲心及善心毫无增长,这样怎么算是见到了观音呢?要知道,观音之加持,会令我们的嗔恨、烦恼及妒忌等消退,慈心、悲心及菩提心增长。不论说的人是撒谎、自我欺骗、眼花或者迷信,如果悲心等没有增长,即使见到真观音,他们亦并未得到甚么加持呀!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悲心等增长了,就算没有眼见观音化现,亦是得到了他真实的加持。
  观音大士,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之悲心总汇化现,而并非诸佛之悲心以外别有观音。除出了诸佛之大悲心,便没有观音了。
  这个悲心及善心是极为珍贵的宝贝,却并不容易获得。作为人间的众生,我们都拥有很高的智商。只要愿意努力,我们不难学懂文学、天文、地理、语言或科学等等,但一颗善心却并不易学得来。虽然善心与悲心只在自心,但我们仍需致力于培养它们,因为它们对我们的世俗生活及修持之路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世俗生活上,我们处于这世界中,到处都是苦恼。我们坐在家中,呆久了会觉得郁闷,便想出外走走。出门后,我们见到不同事物及人物,便会生出分别之念,认为“这个是好的”、“那个人很不好”等等,烦恼、嗔恨、贪念及妒忌等便自然生出了。别人怒瞪我们一眼,或碰撞了我们一下,我们的嗔心便起了。总之,世上到处都有令我们苦恼的外缘,我们绝对无法完全避开它们。这就好比长满了荆棘、尖石的大地,我们绝对找不到一块巨大无边的布铺盖大地,以令我们走得舒适、安全。可是,如果我们穿上一双皮鞋,便等于令我们受到了保护,走到哪都舒适和安全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固然无法改变外在的世界,但我们却可以守好及改变自己的心境。我们无法阻止别人骂我们或欺负我们,但我们绝对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反应。对方对我们无理取闹,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我们却可以心想他们是为烦恼及嗔心所主,身不由己,而我们以悲心回应,这样便可造少许多恶业了。这样的话,就如同穿上了鞋走到荆棘之地,我们亦无分别及不适。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荆棘丛,我们处于世界中,便如坐在荆棘丛的中央。守住自己的心不动,长期在心中存善心及悲心,便等于坐在荆棘丛中不动,这虽无法除去毒荆,但至少不会让毒荆刺伤自己。所以,一个有善心及悲心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安乐自在,舒心快乐。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更需要善心及悲心。我们有时会读到经上说,修密法极快能成佛,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发菩提心。如果要修密、要成佛,缺乏菩提心绝不可能达到目的。可是,菩提心的生出,建基于慈心及悲心等。所以,慈心、善心及悲心,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观音菩萨是诸佛之大悲心总汇,所以,修持观音的法门利于生出悲心及菩提心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泡影
等级:二禅定生喜乐地
文章:329
积分:78
注册:2006-03-29 19:44:25
  2007-01-25 01:31:36  3
 
菩提心与大悲心
作者:鉴月 转自:佛教在线
佛法论坛 http://forum.fjnet.com/index.asp

1、发菩提心是大乘修学的前提和要门
何为菩提心? 菩提,是梵文音译,意为“觉”,是断除一切烦恼而成就的涅盘佛智,又可指达到涅盘觉悟的修证之道。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称“菩提心”,或云“大乘心”,通常又简为“发心”。由于大乘佛法强调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因此发菩提心又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大乘佛法修学必须首发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靠菩提心来成就,诸佛菩萨的愿力也是菩提心的体现。
大乘佛法修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成就无上佛果。而由凡夫到成佛的修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心。所谓发心,是指修学的目标定位,依此定位来确定相应的修学道行。大致说来,有三种发心:其一是,如果你只是期望来生富贵、长相庄严、身心完美,这样的发心叫“发增上心”;若依这样的发心来修学,来生可得人天或升天界,在佛法中,这叫“人天乘”。其二是,如果你深知世间一切皆苦,于是决心舍离世间,了脱生死流转,这样的发心叫“发厌离心”,由此而勤修戒定慧,终能证得阿罗汉或辟支佛果,这叫声闻乘或缘觉乘。其三是,初发心时,就期望自己能像佛陀那样,具备圆满三身、无量威德,并期望以此功德利益众生、广度有情,这种发心称为“发菩提心”,此心一发,虽在凡夫位,却已可入菩萨行,由菩萨行而悲智双运、觉行圆满,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见,佛,就是人中的大觉者,如太虚大师所言“人成即佛成”;而人人皆能依菩提心而修证佛果。
唯识宗的“五位四十一阶”修证次第中,首先是“十住”,而十住的第一住即“发心住”,此发心即发菩提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士也告诫我们:能入大乘门“唯菩提心”, 并说如能发菩提心,即使余德未生“亦得安立为大乘人”;反之,如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所以说“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

2、发菩提心的根本在于大悲心

大悲,又可称为慈悲。慈,是给予一切众生福乐;悲是帮助众生拔脱一切苦恼。佛教的慈悲不是简单的世间悲悯慈爱,慈为“无缘大慈”,无缘即无条件、无分别;悲为“同体大悲”,同体即人我一体、平等无碍。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菩萨道的心髓,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精神,乃至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无不是大慈大悲思想的体现。

在《华严经》第十七卷中,佛说菩萨发菩提心的因缘有十一种,其中第三“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第五“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第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第八“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第九“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第十“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第十一“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等因缘,所体现的正是普度众生的“慈悲”思想,唯有具备悉知众生性、悲悯众生苦、誓愿度脱众生的“大悲心”,菩提心才能发起。
而“度脱一切世界众生”的悲愿又如何生起呢,或者说慈悲心生起的因缘又是什么呢?这就是:由了知众生苦恼后而生起的“哀愍”心。在《华严经》中,佛祖列举了菩萨对众生发“哀愍”心的十种因缘:一是哀愍众生“孤独无依”;二是哀愍众生“贫穷困乏”;三是哀愍众生“三毒火然”;四是哀愍众生“诸有牢狱之所系闭”;五是哀愍众生“烦恼覆障”;六是哀愍众生“不善观察”;七是哀愍众生“无善法欲”;八是哀愍众生“失诸佛法”;九是哀愍众生“随生死流”;十是哀愍众生“失解脱方便”。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士曾总结修菩提心的七个次第,即:知母生-念恩-报恩-慈-悲-增上意乐-正等觉。在这七个次第中,从“知母生”到“慈”,是修行因位;“增上意乐”与“正等觉”是果位,而因果中间的“悲”,——“大悲心”,就是大乘道的根本。为何这样说呢?一是因为,由大悲心方能发起尽度众生的誓愿,由此誓愿方能入大乘门;二是因为,由大悲而不不虑自身苦乐、恒持利他愿行,有利于圆满一切资粮;由于大悲威力,成就正果时,不至于住寂灭,而是证“无住大涅盘”,广利众生。
总之,哀愍众生、发大悲心、起度脱众生愿,是发菩提心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想修学大乘佛法并有所成就,就必须常存慈悲之心、常行慈悲之事。离开慈悲精神,就谈不上发菩提心,也谈不上大乘行。




一滴大悲水 无数未来佛

圆 礼

   《妙法莲华经》中,佛告舍利弗:“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甚至,“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童子戏画佛、散乱心念佛,皆已成佛道。如此闻所未闻之事,何以成熟?皆因三世诸佛智慧慈悲广设方便,教化利益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度脱无尽生死大苦。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既然本具如来智慧,解脱轮回以至成就佛果,只待因缘成熟。那么,能导致一切众生最终成佛的因缘,以及能促使一切众生成佛之因缘得以成熟者,诸佛如是,诸菩萨众如是,三宝弟子亦复如是。
诸佛如是者,因诸佛已证清净无染、圆满无缺的无上正等正觉故;诸菩萨众如是者,因乘佛威力累发大悲心、广行方便宿植德本故;三宝弟子亦复如是,因乘诸佛菩萨威力,学发菩提悲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三宝弟子、菩提道中人,岂不如是?
  而日常发心行持之对境,莫过六道之中,四生之内。即以我们受生之人道为基,广行平等。曾有人疑:莫非人皆以为“当学佛教之清高、随洋教之济世乎”?此疑大谬。虽然一些西方宗教以生天为极点,以济世为主业,但其生天终非究竟,不能彻底摆脱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其主业仍不能免除因杀生、饮酒、亲善嫌恶、不信因果之染污行。虽有其善但非净善,纵备其德但不出三界火宅。
然而理虽务求彻底,事却不分大小,皆应尽力而为。古贤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即符此理。三宝弟子,若仅以佛教内部之事为事,不以佛教外部之事为事的话,恐也难证佛陀之圆融与无漏,恐也难达菩萨悲心平等广行方便之意趣。但若能以慈悲心贯通内外,凭佛法智慧统摄上下的话,纵然事情难做,也毕竟不是难不可及。
  扶病助学、希望工程、募集善资、筹济贫困,凡此种种,若以世善而为,尚能感人我暂时利益,种来世善缘;倘能依佛法理发心,行菩萨行,广设方便,如何不能感得究竟离苦得乐之正果呢?因此全仗发何种心,行业如何,以及能否回向圆满。
  若有人以为此类事情并非学佛人所为,世尊何以在《地藏经》中开示如下呢?“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原来,三界之内,六道之中,乃至山木川原、河池泉井,皆可为佛陀所化,为利益我等众生脱离轮回、离苦得乐而变化之!佛陀尚可化现看似与佛教毫无关系之一草一木度人,三宝弟子为何不能以菩提悲心加入世间慈善事业之中呢?本具如来智慧的一切众生,可因草木、河池而得度,更可以沐浴到由三宝弟子真心所发的慈心积善、誓救众生之愿行而降下的佛法甘露,消习消业、修慧修福,累种未来成佛之因。
  一滴大悲水,成就未来佛;一滴大悲水,无数未来佛。此滴大悲水,正需三宝弟子不去妄加分别、更能精进广施,做佛法与众生的纽带,做众生解脱道上的铺路石子。律自身行佛法于细微,促自他成佛果于无上。  以此行持也能促使世间斥佛辟佛之流重新认识佛教,使其看清佛法意趣行为并非其人原所以为者。若其人能因而生恭敬之心,此心一生,能令其终成佛果否?
  如此,人生佛教皆在当下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 07:05 PM , Processed in 0.0394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