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272:复活生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7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23 07:42 PM 编辑

复活生灵

作者/柳涛 编辑/邹怡

人与野生动物发生最早的联系只是因生存进行的抵御和狩猎。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使得野生动物资源加速灭亡。

近年来,世界各种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频繁活动,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地科学研究,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

在我国动物标本制作业中,早在解放前就有“南唐北刘”之说。1890年,擅长狩猎的福州渔民唐旺旺和唐启秀,当时受雇于英国传教士La Touche,为他采集并剥制鸟类标本,并以此为生,成为南方的第一代创业者。

解放后,唐家标本制作才得到社会广泛承认。至今唐家三代20多人,分别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大、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从事动标本的采集制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目前福建的10几家标本公司几乎都是正宗的“唐派”直系。

“唐派的制作手法,习惯采用填充制作动物标本,具有省时,本轻,易于掌握,适用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和动物标本打交道30多年的高天德,是福州一家标本公司的老师傅。高师傅介绍说,制作标本工序繁锁,再小的一件标本,制作过程都要经过采、剥、泡、晒、磨、填、缝、润等10几道工序才完成。

福州的标本公司大大小小近10家,但上点规模的仅有一两家,1980年成立的福建省标本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如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像福建省博物馆的很多野生动物就在这里“重获新生”。福建省标本公司位于福州市茶园路39号,这是个很不起眼的院落,几间不大的平房,分别是办公室,仓库和车间。因为地方太狭小,大门左边的车棚也当成了临时的作坊。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其形态或狞牙利齿,或仰天咆哮,或憨态可掬,或迟眉钝眼——栩栩如生。走进零乱的制作作坊,就像走进了广袤的非洲大草原,来到了千里冰封的北极冰面,零距离接触到各类神奇的动物。

标本车间里,到处摆着或挂着各类动物的标本。这里没有高端、精准的仪器,桌子上摆放的工具,只是镊子、刀子、剪子、缝合线还有稻草、泥巴和塑料泡沫。而这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是一门又对手艺要求极高的工作。

“目前国际水平也采用有部分‘唐派’填充技术。”戴着老花镜的高师傅,撸着袖子说,“唐派”制作的动物标本体内,用的是铅丝把动物肢体和头尾串连在一起,然后固定在装饰物上,还原动物以前生活的环境。2012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动物标本展中,他们标本公司参展的八件作品,有7件获奖,其中作品黑豹、丹顶鹤、蛇雕,获得二等奖。

“这些动物标本主要提供给各地博物馆、高校和科研机构,业务量也不大,私人收藏市场极为限。”公司的业务部林经理介绍,如今由于原材料的匮乏,许多标本公司只能从动物园或宠物市场采集自然死亡的动物制作标本。而且这些自然死亡的动物死,还需要很多手续才能运到福州来,成本也很高。另外,外界对制作动物标本还有存在很多质疑声,导致一些标本公司不敢大势宣传,不愿被媒体报道。

据了解,福建省标本公司在80年代初,业务量还很大,下属单位有南平分厂、建欧分厂、厦门分厂,500多名员工,每到狩猎季节,还要雇船去罗源湾打鸟。时至今日,厦门分厂已经不存在了,福州总公司、南平、建欧加起来也不足百人。现在的标本公司老少加起来共10人左右,“唐派”传统标本制作技术已是青黄不接,也面临失传。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一名工人在尺量梅花鹿的皮,这是标本制作工艺中的一道必要程序,在标本师的手下,动物们好像又“复活”过来了。“唐”派是我国标本制作行业中的代表,福州省标本公司是“唐”派的直系继承者之一,但近年来,他们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摄影/柳涛 编辑/邹怡





2.jpg
这是一件半成品白鹭标本。鸟类标本制作通常是用铅丝穿过鸟的肢体,然后把头尾串连在一起,最后进行缝制和固定。“唐”派的创始人最开始就是靠采集并剥制鸟类标本为生,并成为了南方标本制作业的第一代创业者。





3.jpg
福建省标本公司是正宗的“唐”派直系,唐派的制作手法,习惯采用填充制作动物标本,省时、成本低、易于掌握,适用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车间里一名工人在制作鸟标本,鸟类标本相比其他动物容易采集,品种繁多,宠物市场是标本公司采集鸟类标本的主要渠道。




4.jpg
高天德和动物标本打交道三十多年,是公司的一位老师傅。零乱的车间犹如广袤的非洲大草原,飞禽走兽们或仰天咆哮,或憨态可掬,可谓栩栩如生。





5.jpg
展板上放着一件完整的蛇骨标本。标本不仅仅是工艺品,好的标本是有生命的。有人这样认为:“动物标本就是艺术家对野性之美的再现”。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地科学研究,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





6.jpg
高天德带着一件标本样本送去高校,他们的动物标本主要提供给各地博物馆、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今由于原材料的匮乏,许多标本公司只能从动物园或宠物市场采集自然死亡的动物制作标本。这些自然死亡的动物,需要很多手续才能运到福州来,成本很高。





7.jpg
一名标本制作师正在完善一件北极熊标本,这张北极熊的皮要花半个月时间才能制作而成,价值约10几万元人民币。





8.jpg
一名工人在缝合巨蜥标本,标本车间里没有高端、精准的仪器,桌子上摆放的,只是镊子、刀子、剪子、缝合线还有稻草、泥巴和塑料泡沫这样简单的工具。





9.jpg
一名工人在尺量孔雀羽毛。这看似简单的工具,体现的其实是极高的手艺。





10.jpg
每一个动物标本的制作背后都会有这么一张画在纸上的标本草图。在哺乳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都要经过采、剥、泡、晒、磨、填、缝、润等10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一名工人在用稻草制作梅花鹿标本模型,这是标本制作中“唐”派一项传统制作工艺,只适用于给小型动物做填充。好的标本之所以让人觉得动物又“复活”过来了,和标本制作过程的严谨、缜密、讲究工艺密不可分。





12.jpg
标本师高天德躺在椅子上休息。高师傅所在的福建省标本公司实际上只是几间不大的平房,因为地方太狭小,大门左边的车棚也当成了临时的作坊,标本师们累了就直接这样躺下休息,周围的“动物”们也仿佛已经习惯。





13.jpg
陈中辉21岁,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通过熟人介绍来到标本公司。目前当学徒工已经一个多月。陈中辉说,他本来就是学美术专业,现在还在参加高校自考,觉得学做标本对他以后会有帮助。





14.jpg
陈中辉正在剥制一张猴皮,手法娴熟。标本师剥制时,需要了解动物身体构造的每个细节。





15.jpg
标本师高天德带在制作山羊标本。填充好的动物标本能让人们更好地观察它们,而这在动物园和野生环境中是无法做到的。





16.jpg
标本师高天德在修饰一件东北虎标本的牙齿,老虎、狮子这样的猫科动物都是自然死亡后,经过许多部门手续后从动物园采集过来的。





17.jpg
目前福州省标本公司的标本师大概有10人左右,40岁以上的工人占了80%以上。年轻人不愿学习太安静和繁锁的工作,传统“唐”派标本制作技术已是青黄不接,面临失传。





18.jpg
一名工人正在做饭,标本公司为了留住人才,每天都为工人们准备了免费的午餐。标本公司曾经人丁兴旺、甚至可以雇船出海打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19.jpg
虽然像“唐”派公司这样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在当代社会不断被压缩着生存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严谨的制作工艺,是值得被传承和记忆的。





2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2 07:29 AM , Processed in 0.0434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