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
在纽约举行的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上,谭燕玉在她的2012秋装秀后台。
早在亚洲元素频频亮相西方T台几十年之前,出生于广州的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就搬到了纽约,决心要将自己的亚洲理念带到西方。
出生于广州的设计师谭燕玉在国际舞台上已颇具声望,从碧昂斯到章子怡,许多明星都穿她设计的衣服。她最近的项目是香港唯港荟酒店的谭燕玉套房,灵感来源于她自己在纽约的公寓。
起初,她遇到很大阻力。
她记得有人说,“中国有设计师?”
如今,52岁的谭燕玉依然在纽约,但每两个月会到亚洲出差。从碧昂斯(Beyonc口)到章子怡,许多明星都穿她设计的衣服。她打算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业务,目标是未来两年在中国创立200家门店。
她的事业建立在多种文化交融的影响之上,她的跨界合作作品很出名。2010年,她为惠普(Hewlett-Packard)设计了一款以蝴蝶为主题的“数字手袋”笔记本,最近她又与前奥林匹克体操选手李宁合作,开始涉足瑜伽服领域。她自己平时也练瑜伽。她最近的项目是香港唯港荟酒店(Hotel Icon)的谭燕玉套房(Vivienne Tam Suite),这间极简主义风格角落套房是谭燕玉按照风水学进行设计的。
Getty Images
谭燕玉身穿自己设计的一套时装。
谭燕玉坐在套房的大红色Bouroullec Brothers沙发上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这套沙发是套房里为数不多的几处彩色装饰之一。她谈到了中国,讲述了她的设计生涯,还有她最喜欢的香港电影导演。
多年前,当我到了纽约,说“我是来自香港和中国的设计师”时,他们说,“中国有设计师?中国没有设计师,只有制造工厂。”如今世界已经不同了。
那个时候他们质疑我。他们说那种话的时候我会哭。听到那种话很难受,因为我是中国人。只有在我接受了委托创作出了作品、在他们看到了我的作品的时候,他们才会说“我喜欢你的作品”。
生活在纽约给了我不同的视角。通过艺术,通过朋友,通过有趣的人和有趣的谈话,我学到了新东西。纽约教会了我现代的做事方式以及现代的看待事情的方式。
每当我看报纸,他们都提到增长的潜力在中国。连Prada这样的设计师都在将自己的设计本地化以适应中国市场。就像麦当劳(McDonald’s)和必胜客(Pizza Hut)将食物本地化一样,因为文化不同,因为他们希望促进自身的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我记得和以前我母亲一起去中国的百货商场,就是那种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像纪念品的地方。有一天我告诉她,我会有这么一个商场,会卖家具和时装,但所有的东西都会具有现代风格、中式现代风格。
中国特色是很抽象的东西。它是历史,是陶瓷,是景泰蓝,是漆器,是中国艺术和中国画,是道家思想,是能量。它是无穷无尽的。你得去感受它。它很特别,需要人们去感受。
我小的时候,所有人都只朝西方看。但我的设计和灵感来自这里。它是我内心深处的东西。从一开始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不想做别人。
我在中国有五家店。我想在未来两年拥有200家。中国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生意在那边发展得太快了。去年我在香港的门店零售额增长了40%,这都多亏了内地的中国人。我很感激他们。
香港成就了现在的我。这是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地方。小时候我上的是一所教会学校,我还会跟父母去寺庙。在香港长大的人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是谁。非常中国,但又说的是英语。小的时候真的很难适应这点,但正是这些让我真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香港是文化荒漠。它不是文化荒漠,而是一片沃土。这里的一切都能给我灵感。比如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伴随着我长大,特别是徐克的电影。我真的很喜欢他的作品。我小时候还看电视剧,学习中国历史、神话和所有那些历史。
设计是我探索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遗产的一种方式。我小时候知道的中国文化不够多。在学校我们每周只有一次或两次中国历史课。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我的设计都有各自的故事。它们是我作为设计师的一种表达,也是我的理念的表达。就像我设计的“毛”系列和“佛教”系列,我把它们当作一种象征……我把我的作品当作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方式。就像是一种对话、一个桥梁。
本文编辑自Lara Day对谭燕玉的采访稿
Lara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