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4|回复: 0

[中华脊梁] 难得, 卢沟桥的王冷斋县长 日军假借踢正步测距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06: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nan90 于 2012-7-15 07:00 AM 编辑

难得, 卢沟桥的王冷斋         2012-07-08 15:29:23        

杨子

7.7是国耻,科学发展观要我们向前看,不再提这些不愉快。好在昨天凤凰的曾子墨主持了一集纪念7.7,内容很丰富,让我们不能忘记。

过去我们老在争坳到底谁开了第一枪,说为了正义。现在看,就说人家开了第一枪,那说明人家有底气。要是中国军人开了第一枪,那是自己的土地;但人家敢还手,只能说明你太弱。弱者挨打是常理。人家的部队怎么会驻你家的地盘,本来同驻一条正阳街,硬让人逼退30里,自己的营部成了人家的地区指挥部。弱肉强食的世界。

1。7.6当天,宋哲元张自忠还在等日本驻北京武官来签署不再打枪的协议,左等右等就是不来;老蒋还在庐山修养;汪兆铭还在南京讲演“先安内后攘外”;.... 东京的首相府已在24小时前签署了进攻华北的命令,同时当天的武官也签了不再开枪的协议。(你看,这些治理者,一点忧患意识也没有。这与老毛当年反帝防修差多了,就这一点,称老毛伟人不为过
   
2。小日本驻丰台的头子在两个月前以拜访宛平县长王冷斋为名,一改骑高头大马的习惯,步行从军营到了县衙,实际是去步行丈量距离。那天日本炮轰,一炮命中县衙大厅。幸亏县部转移了。王老是辛亥老兵,当宋哲元把日本要求在宛平建机场的要求推给地方事务时,王县长几次坚拒签署转让土地,最终让日本不能得逞。(要是我们现在的县长,有个外企想来自己的地盘盖企业,那早就屁颠屁颠地给签了,还要宴请加上丰厚的税务优惠,再加外送靓女三温暖)

3。1931年9.18,鬼子炮制了奉天柳条湖事件,开始了日本占领东北的全面进攻。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只受到部分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不到3个月,日军用中国的枪支子弹迅速占领了东3省。

就这个炮制柳条湖的日本主导人,到了1937年时在日国内任职总参部,但他反对对华北动手。讽刺吧?他当时认为只要把东北经营好了,大日本帝国就大大地够了。并且,对华北动手,必须一口气打到黄河才行,目前力有不抵。东条英机当时是满州关东军总参长,他力促日本总参部通过对华北动手决议。然后军部逼迫首相府签署。(看看人家的这军人使命感和战略意识)

4。当时老蒋让孔祥熙到德国买武器,合起来也只够一个半月。所以电宋哲元,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当年他要张学良在9.18作的一样。只是后来关东日军迅速入关,完成了包围北京之后,才知道大事不妙了。只好全国“抗战”。

5。南满铁路这个企业,当时派了1000多个行业人员,在两年内全面勘探了中国华北的地形地域地图。那个村有口井,井边有棵什么树,全部记录在案,标示得一清二楚。东条英机一年前已要求南满铁路会社必须在24小时内将有关人员物资送抵突发地点。77发生后,南满按关东军指令把大部队和物资,27个小时全部交付至北京周边地区,尤其完成丰台一线的合围。

今天,当我们的石油大部队还在西北想方设法于石头缝里挤石油的时候,小越南已经伙同西方列强,在南沙29个大岛周围,开出了滚滚的高质油;当我们的核心三代表还在讨论要不要航母的时候,我们的南海已经被瓜分得四零八落了。

如今,从上到下的大官小吏都在贪腐比富,个个当买办割让管辖的利益给老外,想想,王冷斋这样的人多难得啊!

---------
王冷斋,字若璧,笔名冷公,籍贯福建闽侯,1892年生人。国民党元老,报人,诗人。

王冷斋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北京创办《京津晚报》,1928年参加革命军北伐。1937年初任河北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卢沟桥事变”期间,作为事变地区的行政长官,置身危城,与敌周旋,在同日军谈判交涉中,坚持守土有责、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他以证人身份,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庭作证,历数日军罪行,为同胞伸张正义。

“河山寸土属中华,保卫毫厘敢失差。逆料风波终险恶,不敢蹈隙与乘暇。”

这是王冷斋抗战叙事诗。1937年伊始,临危受命的王冷斋前往宛平县上任,决心与爱国军民一起保卫宛平、保卫平津、保卫祖国山河。

一天下午,宛平县政府大厅里,正在主持会议的王冷斋忽接警察局长报告,日军大队长一木青直在东城门外请求进城,说是来祝贺县长阁下就任。王冷斋想了想说:“既然是为表示友好而来,况且只是两个人,理应以礼相待。”于是,一木青直成了第一个进入宛平城的日本军人。在此之前,日军虽然占领北平的铁路枢纽丰台一年多了,但始终没有一兵一卒能混入近在咫尺的宛平城。

一木青直平时总是骑着大洋马横冲直撞,可今天却变得很反常,徒手步行而来。他身后跟着一个曹长,一进城门,那曹长便踢起正步,一副木偶似的动作,惹得城内百姓们不禁哑然失笑。可谁也没有料到,这曹长竟是个老练的炮兵测距手。由于宛平城有三四丈高的城墙遮挡,日军无法测定炮击城内目标的距离,为此他们便借此“祝贺”之机,进城来步测距离。几个月后,“七七事变”爆发那天,日军架在东门外沙岗的野炮之所以能首发命中县政府大厅,其源盖出于这个曹长的步测。

此后,日本驻军参谋秦岛中佐,带着画好的地图前来,要求县政府按图割地,气焰十分嚣张,胡说“你们最高长官宋哲元已经同意,我要在大井村修机场,马上签字吧。”王冷斋洞悉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阴谋,严正申明,图中的河流、桥梁、道路、田野,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割让土地是绝不可能的。况且我也没接到上峰的指示。日军头目气得咬牙切齿,绷紧了一脸的横肉,威逼道:“这是华北驻屯军司令部(驻地在天津)的命令。”王冷斋毫不示弱,拍案而起:“我又不是你们日本国的官,不签!”秦岛中佐狠狠地瞪了一眼王冷斋,转身向特务机关派来的陪同斋藤撇了一下嘴,两人扛起准备量地的工具,愤愤而去。

硬的不成,又来软的。日本特务机关长辅佐官寺平又来劝说:“我们建机场是为了日中两国共同的利益,占不了多少地,专员阁下要是同意了,大日本不会亏待你。”寺平的言外之意很明显,是在引诱王当汉奸。王冷斋坚定地说:“出卖国土的事不但我不干,大井村的老百姓也不会答应。”经过半天唇枪舌战,寺平见没有什么转机,便甩下一句话:“请专员阁下考虑后果。”王冷斋回道:“,我在宛平任职一天,不可能划出大井村!”

日本特务机关两次败北后,又指使汉奸暗中出高价收购大井村民的土地,唆使村民来县政府过契,王冷斋及时识破日寇诡计,教育广大村民明辨是非,不上敌人圈套,致使日寇阴谋又一次未得逞。

在前后4个月的大井村事件中,日寇虽然使用了各种卑劣手段,但始终未能如愿,最后不得不用武力攻打宛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历史证明:大井村事件是“七七事变”的序幕,目的是要封锁整个北平,迫使北平中国守军投降。假如大井村阴谋得逞,日军也许没有必要攻打宛平了,历史就可能要重写。

“暗影沉沉夜战酣,大刀队里出奇男。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

这是王冷斋抗战叙事诗之二。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当局步步退让,人民和爱国官兵坚决抗战,杀退敌人。7月8日,日军多次攻打宛平城,迫击炮弹命中专员公署,多亏事先有备,提前转移,否则伤亡更大。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当天黄昏,何基沣旅长亲自组织大刀突击队,勇杀敌阵,战果卓著。此后,在部署军事防御的同时,驻北京守军副司令,北京市长秦德纯委派王冷斋、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委员林耕宇、绥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到北平日本特务机关交涉。只要日方答应双方同时撤兵,则我方仍愿与之作和平谈判。

8日11时许,我29军吉星文(抗日名将吉鸿昌之侄)团一小部与日军约600人作战,将日军击退。当日下午日方通牒宛平县当局,声明限6时以前将县城让出,否则决以武力攻城,被我方驳拒。下午6时许,日军又以猛烈的炮火攻击宛平县城,炸毁了多处建筑,炸伤了营长金振中。第29军司令部下令前线部队奋力反击,宛平驻军坚守阵地,驻守西苑的何基沣旅奉命从长辛店以北、八宝山以南向日军反攻,双方激战至深夜,又成对峙状态。

10日下午复有日军数百名,携坦克车4辆,野战炮27门由丰台开出,自晚6时许,日军又向我军挑衅,当即发生战斗。双方互击约两小时始停止。至11日晨,日军又以步枪机关枪夹以大炮,向卢沟桥猛烈攻击,我守军奋勇还击,迄晨2时犹在激战中,日军已大部分退至大井村。上午11时许,日军再向卢沟桥一带炮击,企图渡河。在这样再度紧张的局面下,北平戒备甚严,各城门洞口及市区冲要地点,均以麻袋装土,作防御工事。

在日军挑起战端的前二、三天,我军指挥得当,仗打的很顺利。如能乘胜前进,日军就很难占领北平。日本后来调来大批援军,形成敌强我弱的局面,最终痛失平津。

王冷斋先生在北京先后住过西城区的东太平街、南长街等处。上世纪20年代,王先生在京办起《京津晚报》和远东通讯社。当时北京的报社大多设在宣武门外的棉花、椿树等胡同一带,报纸集散地则在南柳巷的铁老鹳庙。故王先生将报社设在离南柳巷不远的东太平街,亦住此处。《京津晚报》立论严正,不断揭发军阀统治和社会黑暗,早为统治者所痛恨。有一次安徽督军倪嗣冲要求发表文章,并送来钞票一束,被王冷斋拒绝。最后终因抨击曹锟贿选,报社被封,王冷斋遭通缉,仓促遁走上海。

1937年王冷斋任宛平县长时,家在北京城内的南长街路东,因他还兼任北平市新闻检查所所长一职,所以他只能每天上午到宛平县城内的专署和县政府坐班办公,下午回城,晚上则必须到市新闻检查所审阅稿件、处理各种公务,常常忙碌到深夜才能回家休息。

解放后王冷斋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文史馆副馆长,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李济深、章士钊、柳亚子、叶恭绰等来往颇多,写下不少讴歌北京风物的诗篇。1960年6月21日王冷斋病逝,终年68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2 10:33 AM , Processed in 0.0317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