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3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梦醒时分
美国人写履历,多有夸张的癖好。其实雇主们也都明白,这种问题多如牛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假装没看见。例如某人在某公司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为公司节省了两千万开销。这个人就在履历上大吹大擂,说那是自己一个人的成就。这一类夸张式的造假,只是水分多了些,还不至于假到无中生有的那个地步。但是如果某人谎报自己曾经当过NAVY Seals,那就是原则问题了,美国人不会容忍这样的造假的。那种荣誉,是不可以随便编造的。NAVY Seals退役的军人,拿到美国很多行业都是超一流的雇员,雇主们求之不得。学术机构对履历造假的忍耐程度更有限。五年前MIT的一位名叫Marilee Jones的主管招生的经验老道的学监(Dean of Admissions)就因为在履历表上编造了她的大学学历,被MIT开除。
安尼尔·波蒂医生说自己是罗兹学者,这就和他说曾经是NAVY Seals 一样严重。他的老板,遗传学家尼温斯(Dr. Joseph Nevins)在看到了他的得意门生的学历造假的消息后,六年来第一次开始坐卧不安。他把弟子找来,问他为什么要假冒罗兹学者。弟子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究竟。尼温斯教授想起来这三年来安德逊癌症中心的那两个家伙一直在跟自己的得意门生捣蛋,莫非真让他们抓住了什么把柄?
尼温斯教授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他把巴格利和库姆斯教授的打假文章拿来细读了一下。其实以前安德逊癌症中心那两个家伙寄来的质疑信件有很多是直接寄给他的,他也读过,感觉那不是什么大问题,大不了数据方面有点小差错而已,不必当真,就把那些信件都交给波蒂医生由他去处理了。这一次,他认真地读了对方的文章,然后请杜克的一位生物统计师,助理教授William Thomas Barry(Bill Barry)花了老鼻子的劲儿把以前的数据调出来核查一遍。这一查不要紧,他开始冒汗了。Bill Barry博士说,他发现那里面确实如同安德逊癌症中心的巴格利和库姆斯教授所说的那样坑爹。错得离谱就算了,波蒂医生的数据里面充满了猫腻。看上去波蒂这家伙每次一看结果不对,就做一点手脚,东拼拼,西凑凑,硬是生拼硬凑出正确的结果来。他的前瞻性的突破就是这么折腾出来的!尼温斯教授要是早点这样核查一下,就不至于出这么大的乱子了。尼温斯教授感叹:对波蒂如此信任多年,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伙伴,搞了半天他是个骗子!他居然伪造数据,伪造学历,骗取多人的信任(“A manipulation of the data, a manipulation of somebody's credentials and a manipulation of a lot of people's trust”)。这小子会折腾啊!
这位在学界一直有着良好声誉的学者,一生清白,却栽到安尼尔·波蒂那个家伙的手上了。 由于那些论文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在上面,他是跳进密西西比河也洗不清了。可以说,这一造假案件,尼温斯教授确实难辞其咎。
尼温斯教授把他的发现禀报杜克大学的管理层。
正在试图重复波蒂医生的成果的多所大学的许多学者在撞得头破血流后,他们一听说那位癌症医学界的新星和圣杯持有者居然是个假冒的罗兹学者,顿时义愤填膺,火不打一处来。他们也被害惨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其他机构的数十位生物统计学家和癌症研究人员致信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所长哈罗德·瓦尔姆斯博士(Dr. Harold Varmus),大倒自己的苦水,抱怨无法重复安尼尔·波蒂医生的研究成果,质疑杜克大学这3项临床研究的方法,强烈要求杜克大学停止那三项毫无意义的坑爹临床试验,并由外部的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评审那项研究。这真是墙倒众人推啊!
杜克大学一看这来头,顿时吓傻了眼,当下做出决定:暂停那三项临床试验,等待调查!安尼尔·波蒂医生被强令停职接受调查。
安德逊癌症中心的巴格利教授听到这个消息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愤愤不平:老子吼叫了三年都没人理睬,《癌症通讯》一个豆腐干那么大的帖子居然让大家都慌了手脚,这也太坑爹了吧!不管怎样,美国的唐骏,就这么现原形了。
这一场抗癌战线上的重大突破,原来不过是一场梦,癌症病人的美梦,研究人员的噩梦。今天这场梦终于醒了。
六、严惩不贷
安尔尼·波蒂医生的造假行为,坑惨了那些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使杜克大学名誉扫地,也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蒙上一层阴影,蒙受严重的打击。就不要提有多少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了。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我国,会如何处置,已有前例在先。美国出了这种事情,是犯了大忌!杜克大学立即暂停了那三项坑爹试验,暂停了安尼尔·波蒂医生的工作。紧接着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调查和整肃。
一星期后,美国癌症协会停止了对安尔尼·波蒂医生的那项研究工作的资助基金,并要求杜克大学提交医学中心保证其所资助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有效性的措施,同时也要求杜克大学调查波蒂的履历。
2010年7月30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所长哈罗德·瓦尔姆斯博士(Dr. Harold Varmus)和杜克大***合请求美国医学协会IOM就这一造假事件进行调查。 IOM(Institute of Medicine)是美国科学院下面的医学分院。
2010年10月22日,波蒂医生在《临床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的论文被撤回。
2010年11月9日,杜克大学正式决定永久性停止那三项毫无意义的癌症临床试验。
2010年11月19日,波蒂医生发表在《自然》医学版的那篇划时代的论文被撤回。同一天,安尔尼·波蒂医生从杜克大学“辞职”,黯然离开那个他曾经辉煌过的学府。
随后的几个月里,安尔尼·波蒂医生和他的团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血液》(《Blood》)、《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和《PLoS One》的几篇论文也都被撤回。世界癌症医学界震惊。消息传到了国内。国内的几个专业网站上提到了这一事件。一直到今年,安尔尼·波蒂医生和他的团队发表的论文还在陆续地被撤回。今年(2012年)一月波蒂医生和他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另一篇论文被撤回(http://***AeIufY)。
波蒂医生的老板,尼温斯博士的试验中心主任的职务也保不住了。他被撤职。
2010年12月20日,圣诞节前的几天前,IOM的特别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调查会议。NCI的代表,生物统计学家Lisa McShane博士公布了一份长达550页的关于这一事件的调查报告,披露了此前未公布的许多事实。这些材料震撼了在场的学者。委员会的成员询问了巴格利博士关于他在尝试整理那些数据时遇到的问题。他指出,那些急于出版波蒂医生的论文的杂志不仅没有获得研究结果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可信的原始数据,甚至还不情愿刊登他对于该成果质疑的文章。《自然》杂志医学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并附上了来自杜克大学研究组的辩驳,可是当问题继续存在时就拒绝了进一步的评论。其他刊载了来自波蒂博士的高曝光文章的杂志也采取了相似的态度。
2011年1月28日,FDA的一个审计小组到达了杜克大学。他们要调查的是,那三项临床试验的上马过程,是否严格遵循了FDA批准的程序。FDA的代表 Erica Jefferson说,杜克的评审委员会(IRB)有权决定这一类临床试验是否可以进行或终止,但这一类临床试验必须严格服从FDA的程序才行。杜克大学显然没有严格遵守那个程序。
2011年3月30-31日,IOM再次举行会议就一造假事件听证。这次的与会代表包括了IOM的代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代表,杜克大学的几位当事人,和安德逊癌症中心的巴格利教授。这一次参加会议的还有当初那几家刊载安尔尼·波蒂的造假论文的学术期刊的代表,以及当初参与过审稿的几所大学的代表。这些期刊也大都拒绝过登载巴格利教授的打假文章。此次会议的文件已经存档[6]。
2011年6月30日-7月1日,IOM再次举行听证会议探讨这一事件[7]。
2011年8月22日,IOM再次举行听证会。委员会质问了8位科学家和杜克大学的管理人员。负责临床研究的的副校长承认,校方的过失和错误包括在处理潜在利益冲突时反应迟缓。这些冲突方包括波蒂博士和尼温斯博士。当出现对于研究成果的质疑时,他们过分地看重了尼温斯博士和他的判断。这导致了2009年他们把巴格立博士的评论挡在外部评审委员会之外。
但美国的主流媒体对这一学术造假事件做了深度报道。
2010年7月20日,也就是美国的唐骏被揪出来的第五天,《纽约时报》就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8]。
2011年7月7日,《纽约时报》再次刊载署名文章,详细叙说了这一学术造假事件的前因后果[9]。
2011年9月10日,《经济学人》载文评述这一学术造假事件[10]。
上个月(2012年2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在其《60分钟》节目中播出了一个访谈录,披露了很多内幕和详细经过,并进行深度分析[11],[12]。至此,这件事在美国才广为人知。
波蒂医生在离开杜克后曾失业几个月。后来他告别杜克大学所在的北卡罗莱纳州,去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叫“滨海癌症中心”(Coastal Cancer Center)的小医院谋了一个肿瘤医生的职位。上个月(2012年2月22日),也就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那个访谈录后的第10天,海滨癌症中心解雇了波蒂医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当地新闻(NBC Local News)报道了这一则消息[13]。
两个星期前(2012年2月24日),杜克大学针对波蒂医生造假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来杜绝这一类造假事件再度发生[14]。其中很有趣的一条是要求该校的IT人员发明一种“data lockbox”来把原始数据“锁”起来,以防止研究人员篡改数据。如果需要修改数据,必须先“开锁”,然后把一切修改的地方都精确地记录下来。
今天的安尔尼·波蒂医生是美国失业大军之中的一员,靠政府救济度日。
今天,杜克大学仍然面临着两场诉讼,诉讼者称癌症患者被施与了不必要且有危害的化疗,而这是由于这些患者加入了一项“欺骗性”的临床试验。
这件事还没完。预计IOM的最后调查报告将于2012年3月的某一天公布。
七、痛定思痛
为什么杜克大学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学术造假事件?今后如何防止类似的学术造假?这是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们在严肃地思考的问题。
分子遗传学、基因科学等这类新兴学科的每一项研究都要牵涉到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如何解释和应用?哪些数据具有实际意义?哪些数据是毫无意义的?这些都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人们很容易被种种假象所迷惑,所误导,把垃圾找出来当财宝。有时是无心的疏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让人在一条死路上穷追不舍。有的人则是浑水摸鱼,乘机造假。要在论文登出前及早发现这些谬误,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论文审核。但这方面的审核工作却又极其困难。审核者往往看不到原始数据和源代码,要花几十个小时乃至几百个小时来检验其内容,所以很难保证不出错。即使有人存心造假,也很难查出来。并非每一个癌症研究机构都配备了精通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专家。所以波蒂医生的造假在一开始确实很难被发现。凯思·巴格利教授和他的伙伴们花费了近2000个小时才把波蒂医生的造假伪装一层层剥开。 他的那些早期的原始工作数据被保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15]。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那包含了多少艰辛和汗水,还有坚韧和毅力。学术打假不是做游戏。[16]
什么别的专家一开始并没有相信巴格利教授的质疑呢?这里也有几个因素在里面。学者们有争议,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即便有的人的学术成果不是那么精确或准确,但只要那个大方向正确,多数专家会给别人纠错的机会的,并不会一下子就和“造假”联想在一起。学术打假,打的是fraud而不是error。 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不正确的东西往往是error,并非fraud。要区分两者,并非易事。要证明一项科学研究里面存在fraud,那比证明其中存在error要困难得多。
那么,波蒂医生的错误为什么是fraud而不是error呢?波蒂医生一开始也许是确信他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找到了打开癌症个性化医药大门的那把金钥匙。但应该是很快就识到他的发现不过是海市蜃楼。他错就错在不愿意承认错误,反而靠造假蒙混过关,谎报重大科技成果,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是 fraud。至于他冒充罗兹学者的那个造假,那使他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职位和科研基金,也是压垮他的最后一箩筐稻草。但即便没有人发现那件事,他的数据造假最后还是会被发现的。他早晚都会栽跟头。造假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另外还有一个“国王的新衣”的故事在里面。学者们看到杜克大学的声望,看到波蒂医生高曝光的论文,看到好评如潮,谁都不想撕破脸皮和一位“新星”较劲。于是大家即便看出了问题,谁也不敢吱声。所以当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跳出来说国王没穿衣服时,大家保持沉默。最后当有人验证那国王确实是个假冒时,大家才一窝蜂地出来痛打那个冒牌国王,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擂。科学家们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从这个案例我们也可看到,打假既要有术,也必须有效,乱打是不行的。有的学术研究出了问题,但那也许是一个error,纠正一下就行了。即便在治学很严谨的美国,也是打假不易。不是谁灵机一动,坐在电脑前写个几页纸的帖子就可以打假的。美国的任何学术领域都不会允许一个外行跑进来乱打一通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美国直到今天也没有出现“全民打假”那个局面。 打假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才行。只有内行的专家才可以拿出过硬的一手证据。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美国从来就没有跨行业、跨领域的打假专业户。打假这件事一旦沦为全民化,就会有一些人不论青红皂白地乱打一通,殃及无辜。同时也会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而让造假者逍遥法外。
美国虽然没有全民打假这种大规模***运动的打假方式,但对于造假者却毫无半点仁慈。一旦打到了一个造假者,就会极其严肃认真地处理,决不姑息养奸,更不留任何情面。一个造假者无论多么狡猾,一旦被抓住,最后一定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种真枪实弹的打假方式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结局,也让所有的试图造假者看清楚造假的代价。几年前波蒂医生还是红漫天的一位癌症医药界新星,如今就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他今后在美国是很难混下去了,估计就连回印度都很难谋个饭碗。这对于其他的试图造假者是一个强烈的警告。
学术造假在中国并不稀罕。虽然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距离世界一流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学术造假和打假领域我国早已领先于世界各国。屁民们小打小闹的那些造假勾当早就被专家们模仿。一些在别的国家里只有学者专家们才有资格做的事情,在我国早已被许多屁民视为己任。如今在我国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就可以立即加入声势浩大的打假水军;任何人只要会码几个字,就有资格对世界上任何事物提出质疑;任何人只要懂得某个专业的一点皮毛,立即就可以成为那个专业的打假专家。整个形势朝着全民皆兵、全民打假的方向发展。但这种轰轰烈烈的群众网上运动大多风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只能触及皮毛,打不中要害。外行去打假,最多只能在别人的履历或抄袭上抓到点猫腻。而对社会危害最大的造假,却是那些在做学问过程中的造假。这方面,也许美国的这个学术打假案例对国内具有某种参考价值或意义。
参考文献
[1] Anil Potti et al. Genomic Signatures to Guide the Use of Chemotherapeutics. Nature Medicine - 12, 1294 - 1300 (2006) 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12/n11/full/nm1491.html
[2] Anil Potti et al. A Genomic Strategy to Refine Prognosis in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6; 355:570-580August 10, 2006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060467
[3] Kevin R Coombes et al. Microarrays: retracing steps. Nature Medicine - 13, 1276 - 1277 (2007) 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13/n11/full/nm1107-1276b.html
[4] Keith A. Baggerly et al. Deriving chemosensitivity from cell lines: Forensic bioinformatics and reproducible research in high-throughput biology. The 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 Volume 3, Number 4 (2009), 1309-1334. http://arxiv.org/pdf/1010.1092.pdf
[5] Paul Goldberg A Biostatistic Paper Alleges Potential Harm to Patients in Two Duke Clinical Studies The Cancer Letter Vol. 35 No. 36, Oct. 2, 2009 http://www.bcm.edu/cancercenter/index.cfm?pmid=12886
[6] Notes from the March 30-31 Meeting of the IOM Committee on the Use of Omics-Based Markers in Clinical Trials
http://bioinformatics.mdanderson ... h-All/Modified/IOM/
[7] Notes from the June 30-July 1 Meeting of the IOM Committee on the Use of Omics-Based Markers in Clinical Trials
http://bioinformatics.mdanderson ... OM_Jun11/index.html
[8] NATASHA SINGER: Duke Suspends Researcher and Halts Cancer Studies, New York Times, July 20, 2010, http://prescriptions.blogs.nytim ... lts-cancer-studies/
[9] GINA KOLATA: How Bright Promise in Cancer Testing Fell Apart, New York Times, July 7, 2011, http://www.nytimes.com/2011/07/08/health/research/08genes.html
[10] An array of errors,The Economist Sep 10th 2011,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28593
[11] Deception at Duke: Fraud in cancer care? CBS News 60 Minutes, http://www.cbsnews.com/8301-1856 ... ke/?tag=contentMain;contentBody
[12] Deception at Duke, video presentation, CBS News 60 Minutes, http://www.cbsnews.com/video/wat ... amp;tag=contentMain;cbsCarousel
[13] Charlotte Huffman:Researcher implicated in manipulation of cancer data leaves Coastal Cancer Center,NBC Local News, http://www2.nbc17.com/news/2012/ ... ata-lea-ar-1960747/
[14] Duke Taking New Steps to Safeguard Research Integrity - Kornbluth tells faculty university has learned from Potti case, http://m.today.duke.edu/2012/02/acpotti
[15] Irreproducibility of NCI60 Predictors of Chemotherapy http://bioinformatics.mdanderson.org/Supplements/ReproRsch-Chemo/
[16] Keith A. Baggerly: The Importance of Reproducible Research in High-Throughput Biology: Case Studies in Forensic Bioinformatics, http://videolectures.net/cancerbioinformatics2010_baggerly_irr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