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提起富二代, 贬意多过褒意. 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群年轻人, 享有爸妈给的用不完的钱, 穿名牌, 住豪宅, 开好车, 拥美女, 绯闻不断, 炫耀张扬, 低俗銅臭, 游手好闲, 横行不法, 酗酒飈车. 撞死人不用愁; 撞不死补刀扎死, 一了百了, 省得纠缠. 事发后反正爸妈给笔塞口费, 再花钱收买些媒体公仆, 于是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要不了很久就能逍遥法外. 这样说也许不全面, 中国兴许能找出个别有出息的富二代, 但中国人心目中典型富二代就是上面描写的那样子.
美国富二代与中国富二代的不同点在于:
中国富二代以乱花爸妈的钱, 自己不必勤奋工作为荣.
美国富二代以自力更生, 不靠爸妈, 白手起家为荣.
上次我们介绍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低调随和的女儿. 她还小, 将来能不能出人头地还不知道.
这次我们介绍另一个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 他从小要到老爸公司做清洁工挣钱, 零用钱是向爸爸 “贷款”的. 巴菲特不但不给他备一套房子, 连贷款给他买房子都別想, 还得向銀行贷款. 这个儿子靠自己奋斗, 白手起家, 成了著名的美国音乐制作人、艾美奖 (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 获得者. 他回忆自己成长经过时觉得爸爸给他最大的帮助是一句忠告: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股神巴菲特有两子一女, 他对子女很慈爱, 但他的爱却不是以大把撒钱方式体现的, 而是以良好的家教, 严格限止用钱, 鼓勵子女走自己的道路来体现的.
父子间别谈钱的事
巴菲特有几代也用不完的钱, 但他很节约, 宁可将他几百亿美元资产捐洽慈善事业, 而自己至今还住在一栋50多年前用3万多美元买下的老房子里.
在彼得印象中,父亲 “在金钱方面管得很严”。孩子们很小就知道,要从父亲那里获得精神支持很容易,金钱支持几乎不可能。 从小, 姐弟三个的零花钱都是以“贷款”形式获得的。
小学四年级时,学校举办了一次飞机模型比赛,为了参赛,彼得到父亲的公司做了15天清洁工,用这笔收入为自己购买了一架小飞机模型。
彼得30岁时想买套房子,希望父亲能借他些钱。巴菲特却说 “父子们不要有金钱来往”,拒绝了。彼得只能去银行贷款。当时他有些想不通, 后来才明白父亲的用意 “如果父亲真给了我钱,我反而没有机会体会到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感。我认为这是他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由于彼得从小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因此他成年从事作曲挣到第一笔钱的感受是:“第一次配乐,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当我拿到100美元稿费时,我哭了。我将这100美元放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每天看到它,就给了自己一种动力。” 美国富二代太寒酸了, 哪个中国富二代会把一百美元放在眼里?
依赖父母与自力更生, 对父母, 对金钱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个中国母亲, 省吃俭用, 借了大笔钱, 供儿子日本留学. 这个宝货在日本没有挣一分钱, 花费是一般人的两倍. 不但没有感恩心理, 反而在母亲满足不了他的挥霍时, 扎了母亲九刀. 香港凤凰电视漂亮的主持人孟广美分折时认为完全是溺爱的恶果, 这也许过分, 但溺爱要负一定的责任, 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反, 在良好家教下成长的彼得, 却是设身处地感受到父亲的辛劳: “他每周要工作6天半,我想,要刻苦读书,不要给父亲增加麻烦。”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走自己的路
彼得从小热爱音乐, 六七岁时,就对音乐如痴如醉。他的乐感非常强,不但快乐时弹琴; 心情不佳时,也并不哭闹,而是走到钢琴前,弹奏一曲, 发洩情绪。所以他学钢琴完全是自发的, 弹钢琴是他最大的乐趣. 不像有些家庭, 为了附庸风雅, 强迫对钢琴毫无兴趣的孩子学弹琴. 弄得孩子视学琴为苦事, 并从小养成了对父母的反感.
彼得对音乐一直很喜爱, 到他19岁时, 他決定退学走作曲家的道路. 美国孩子从事什么职业, 在成年后完全是自己决定, 父母是无权干涉的. 但他还是征求了父亲的意见. 巴菲特考虑很久后对他说:‘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一件事情. 音乐是你的画布,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彼得很感动, 巴菲特的事业如此成功,他的工作还没开始, 但老爸却把两个人的工作相提并论,平等看待。父亲的期许给了他很大信心.
十几年奋斗后, 彼得成功了, 他的影片《与狼共舞》,获得了第六十三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响奖, 他还得了艾美奖 (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 成了著名的美国音乐制作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是父母的财产无法给予的。经济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它永远不会贬值=破产,并会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世界首富, 股神巴菲特的家训.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