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2

zt【转帖】小和尚释戒瞋讲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集范围:2007.04.27——2007.04.30 (1)   大家好,我是戒嗔,大家别叫我大师,我年纪也不是很大的。    我十二岁那年剃度的,剃度可不是简单的剃头,首先找一位比丘(也就是大家说的和尚),请他做自己的“依止师”,我的“依止师”叫智缘大师,由他向全寺僧 侣说明情由,如果没有意见,才可以收我为弟子,剔除须发,授沙弥戒,这个沙弥戒有十条,也就是“初坛”,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弥戒只能单独受,也就是一次只 能有一个沙弥受戒。   沙弥最小也要7岁,我当时进寺的时候已经12岁了,所以年龄上是符合要求的。   到了20岁的时候,如果僧侣们同意,那么就可以召集了10位大德长老,一起为沙弥授予比丘戒,也叫具足戒,这个戒比较多,一共有250条。   只有受了比丘戒才成为真正的比丘,这个叫“二坛”。比丘戒可以三人同时受戒。受比丘戒满5年后,方可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行。   我前年授了比丘戒,现在还没有满5年,所以我还跟着智缘大师修行。   我现在已经是比丘了,不是沙弥。也不是所有的人到了20岁就可以变成沙弥,和我一起进寺的几位师兄,只有我和戒傲两个受过比丘戒,其他几位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有机会受戒了。   比丘戒授满5年后,就有机会受“三坛”菩萨戒了。具体我就不说了,这些坛什么的,有点像施主们的职称,其实很复杂,说多了大家可能糊涂了,不过不同的受戒在寺里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师傅现在叫我了,等会我再过来和大家说说寺里的事情,请施主们等等我。   也不知道大家爱听不爱听?如果爱听的话就留个言,我和几位师兄合用一台电脑的,只有长老才用单独的电脑。 (2) 问:与时俱进啊。要不就不是和尚,要不六根怎么还未清静呢?什么地方不去偏来天涯。    答:来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的人。 (3) 问:大师也自卑啊?????还是出离的愤怒???    答:我不是大师,我在寺里辈分很低的,也没有自卑。人不会因为别人怎么看你而改变。所以也不需要愤怒 (4) 问:你觉得你们出家人和我们有什么最大的区别么????    答:心中有善念,在家人和出家人就没有什么区别 (5) 问:我觉得既然是寺庙里面,就不会有鬼魂之类的东西吧,这件事情,其实在我心理也有小小阴影的,请师父解答    答:如果心中有鬼,在寺庙中也有鬼,如果心中没有鬼,在地府中也没有鬼 (6) 问:小师傅,请问你们学不学近代物理,现在要出家有什么具体要求么,我研究生学历,29岁,会不会太大了,寺里的和尚都修行佛法么,像扫地僧和做饭僧也修行吗?你在寺里是干什么活的,你什么时候能带徒弟? 答:出家和年纪无关,悟不在早晚,只在能否悟。寺里的事情都要做,我不能带徒弟。 (7) 问:生死可以参透吗?可以参透生死的还叫生死吗?      答:施主为什么要去参透生死?在生的时候想去参透死,只怕到死时也未必能参透。 (8)   师傅曾经给过我几块彩色玻璃,如果遮着红玻璃看天,天就是红色的,遮着蓝玻璃看天,天就是蓝色的。   我师傅左手有点残疾,如果你从左边看他,他就是残疾的,如果从右边看他,他就是健康的。   很多事情也一样,你想从哪里看,就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家人也未必隔绝,我和师弟也看过还珠格格。 (9) 问:俺上次遇上个化缘的和尚,向俺要香火钱,俺没给,你说佛祖他会原谅我嘛?    答:佛祖不会怪罪的 (10)   我下午和师傅说了上网发帖子的事情,师傅没有责怪我,同意我把寺庙里面的事情告诉施主们,不过我们出家人喜欢清净,所以我用一个相似的名字代替本寺本名,不是打诳语,寺名只是一个符号,知道不知道也无所谓。    我们天明寺在小山区了,寺里人还算多,现在有二十几个,十年前,也就是我当年进寺的时候只有八九个人,以前的香火钱只有吃饭的,最近附近的小山开发成旅 游区,所以进香的客人也比较多了,我们的电脑也是香客们捐的。以前只有2台,是长老们用,今年他们又捐了3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了。   除了电脑,他们还捐了一些音响,有光盘,还有话筒,可以唱歌的,但是师傅不准唱,现在音响是放佛法光盘的。   师傅每天早晨给寺里的香客讲佛法知识,我们都会去听,除非香客非常多的时候。   师傅非常会说佛法故事,我可以把师傅说的故事告诉大家,非常好听的。   我进寺里之前,只上过三年学,我们山里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后来老师嫁到县城了,就没有老师了,有钱的人家小孩就送去县里读书了,我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活。   后来有了弟弟,家里的地也不多,基本不够种的,妈妈就把我送到寺里去了,寺里的生活比家里要好有些,现在当然更好些。   师傅开始也不愿意收的,不过妈妈让我给师傅磕头拜师,磕了很多个,师傅就收了。   师傅上过大学,是我进寺后才去考的,佛学院的,我跟师傅多念了很多书,大家问的很多很深的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懂,我每天都念心经和大悲咒,金刚经我现在还没有办法研究透彻,再过几年也许能领悟吧。   有些俗家的书我也看过,比如天龙八部,这段时间我在天涯看了几本小说,当然师傅都不知道的。 (11)   我们寺旁边有片池塘,刚进寺的时候经常和师弟师兄一起去玩,不过我和戒傲最好,其他师兄都比我们大不少,这几年又来几个师弟们,戒傲比我进寺早,他是小时候被放在寺门口的,不知道身世,也没有留封信什么的。   每年天气热的时候,池塘都会有很多的荷花,有蝉叫有蛙鸣,因为是山区,所以即使是夏天,夜晚也是凉爽的。   池塘的水虽然也有少量的山泉汇集,不过大部分还是靠雨水,所以并不是很干净,季节到的时候也有一些莲藕,我们会去池塘里捞一些莲藕。   无论池塘的水多么的混浊,这些莲藕只要用小溪里的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就可以食用了。用小刀去掉薄薄的一层外皮,里面雪白剔透。    池塘里不仅仅有植物,也生长着一些田螺,田螺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还有一个小小盖子,盖住躯壳,它显然莲藕更容易抵挡混浊池塘水带来的侵犯,不过有些施主 们告诉我们,他们会把田螺捞回家去,放在清水中,再在清水里放几滴香油,不久之后,清水也会变混浊,因为田螺把它们内心的脏东西吐了出来。      所以师傅说,外界的环境对事物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脆弱的莲藕即使在混浊的池塘水中依然可以游刃有余,被侵蚀的只是外壳,而有着坚硬外壳的田螺,内心的肮脏即使在清水依然无法完全清洗。   莲藕始终是莲藕,不管在天涯杂谈和佛学网站都一样,都不会变成田螺。 (12) 问:小和尚,你好可爱哦,你们那收不收女和尚呀?    答:学佛法不分男女的,如果要出家,那只能去尼姑庵了,我们寺附近没有尼姑庵,所以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在QQ群里见过几位师太,不过没有好意思多聊天。 (13) 问:小师父谈谈你现在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还有和附近村民的关系怎么样,我们那有个大寺庙,因为有钱,和尚都瞧不起附近的村民.让我非常失望.    答:我们和附近的村民关系很好,我们寺里也不是很有钱。 (14)    我们山下有个小镇叫淼镇,也有人叫这里庙镇,庙镇这里附近的寺庙有三座,除了我们天明寺,还有一座叫宝光寺,宝光寺是近几年才建的,建在风景区里面,规 模也比我们寺大很多,香火也旺,庙里的大师也是佛学院毕业,他们寺的禅房比我们寺大很多也华丽很多,师傅说宝光寺的大师佛法很好,不过我觉得他的佛法未必 比我师傅好,禅房的大小和华丽程度可能和修为是无关的。就好像个头很大的山果未必会甜,掉在树边的小果子,其实已经熟透了。只上过三年学的戒嗔也可以在网 上写故事和上过大学的施主们交流也许也是一个道理。   淼镇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镇上有位姓蔡的施主,他是卖水果的,我们经常去他那里买水果,蔡施主人很好,他每次对我说:“小师傅,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不过有几次师弟买的价格比我低。   有一些施主说蔡施主喜欢扣称,不过他从来不扣我们的称,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还价吧。    蔡施主的水果有两种,一种贴着商标,另一种没有,我们通常只买没有贴商标的那种,因为有几次我们买回了贴着商标的水果后,发现贴商标的地方,都有不同程 度的疤痕,寺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规律,所以不买带商标的水果成为了一个惯例,有一次宝光寺的大师来我们寺,给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全是蔡施主店里带着商标 的那种。师兄弟们都笑话宝光寺的大师没经验,不过这次揭下商标后,我们才发现这次水果几乎都是完好的。      师傅说:惯例和例外相伴而行,就好像现在街上有很多自称是佛家弟子的施主,他们也许就是惯例下商标后的疤痕,然而我们真正忧伤的是,当例外来临的时候,我们心里依然可以见到那个商标下并不存在的疤痕。      今天没买水果的时候,特意没有挑选,也许商标下的疤痕对戒嗔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吧。 (15)   我们天明寺不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地方,但也会有全国各地的香客过来进香,我有一个很调皮的小师弟叫戒痴,今年只有十一岁,比我进寺的时候还小,他平时很调皮,智缘师傅经常说他不像修行之人。   前几年附近开发了旅游区以后,开始有外国人来寺里进香,刚开始那些外国人进寺,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弟子,比如戒痴,就会像看“如来”一样看他们。   “如来”是淼镇里蔡施主家养的一个猴子,我们从来不敢告诉师傅,我们叫蔡施主家养的猴子叫“如来”,师傅一定会骂我们不敬的。   当然敬或不敬并不在口头,有人向鞠躬行礼的时候,未必心里尊敬你,也许只是畏惧。   这位蔡施主也不是昨天告诉大家的那位卖水果的蔡施主,就好像施主们在寺庙里见到的戒嗔也未必是网上写故事的戒嗔一样。   也有日本的香客来寺里进香,戒痴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词,居然叫他们倭寇,恰好被智缘师傅听到了,狠狠的骂了他一顿。      有外国人,不过香客主要还是中国人居多,毕竟我们不是什么名山大寺。   有位姓李的太太,这几年总是来寺进香,每次都会给不少香火钱,师傅们对她也比对其他香客好,也许这就是在佛堂前走动的修行者和佛堂在端坐的菩萨的差别,出于淤泥的莲藕依然有一层层薄薄的外壳要被染黑。   李施主有时候也会拉着师傅聊天,我们知道她先生是城市里做官的,总会遭人嫉妒被写匿名信揭发他的种种事端,她每年都来寺里许愿求佛保佑。   师傅指着寺庙的院子里对李施主说:“愿佛光可以像庭院里的阳光一样普照到施主吧。”   李施主很满意的走了。   下午时分,戒嗔走到屋外,发现庭院里的阳光虽然强烈,但总有几处角落无法照射到。      师傅说,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如果一味的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 (16)   梦源头推荐的南怀瑾著述的《金刚经说什么》书很好,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来了,小和尚其实没有说什么高深的佛学,下午已经推荐大家看南怀瑾著述的《金刚经说什么》了,大师说的和小和尚说的是不一样的事情,晚上继续说一些寺庙旁边发生的小故事吧。 (17)   还是说说中午那位李太太的故事。   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在寺里待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还会住上一两天。   有次李太太在佛堂里看到了戒痴,下午她问智缘师父,那个很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智缘师父很奇怪,为什么李太太觉得戒痴很可怜呢?   李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的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总是新衣服穿破,所以有时候他就穿着破衣服在寺里乱跑。   下午去给戒痴换衣服,穿破衣服乱走动总是不好,戒痴问我,上午那位可怜的太太是谁?   戒嗔也很奇怪,李太太的衣着讲究,她脖子上的比佛像上的金漆还要货真价实,我实在看不出戒痴有什么可以可怜李太太的地方。   戒痴说,我看她一直眉头紧锁。   有时候,看一件事情确实很奇怪,即使在同一个角度望过去,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头就会觉得她很可怜,如果目光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链子上,或许也会觉得自己可怜。      师父说,对任何事物我们都不应该盯着它的某一点看,那样会让你滋生无谓的自大和自卑,只有看清了所有,自大和自卑才不会出现。 (18) 再说一个故事      天明寺山下的淼镇有位姓陈的老施主,他儿子在城里工作,很孝顺,会经常给他寄钱回来,所以他也清闲,很多镇上的人都羡慕他。   陈老施主会经常拉着我们聊天说故事,因为他拉着其他人的时候,通常都会在他刚开始说故事就纷纷找机会溜走,但是他知道我们不会。    他常常说一些说过很多遍的故事,有些时候故事也不是特别好笑,他却自己笑了起来,我们都会静静的听,也陪他一起笑,他讲故事其实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或者 是我们以为错误实际正确的地方,不过对戒嗔来说,对或错并不是那么重要,搬着板凳静静的听故事,时而弯弯嘴角,并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娱人娱己的行 为。只要是好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陈老施主有一个故事说的还是挺好笑的,说的是另一个镇上的李施主的事情,李施主在镇上卖一些仿冒的鞋 子,不过每次他看到别人卖这个品牌的鞋子的时候,无论真假,他都会冲上去大声揭发那人卖假货,陈老施主问李施主为什么要这么做,李施主回答他,我觉得如果 我去揭发他,别人或许就不认为我卖的假货了。   我问戒痴,你知道李施主吗?戒痴回答我,你是说那个卖假货的李施主吗?      师父早晨告诉我,今天洗脸没洗干净,结果被戒痴看见了,原来有些摆在脸上的事情连小孩子也瞒不住呀! (1)     我的小师弟戒痴还是一个孩子,小孩子的天性爱玩,以前他喜欢偷跑到山下和镇里的孩子玩,现在有 了电脑,他又开始喜欢在网上打游戏,他特别喜欢玩一种叫对对碰游戏,虽然是出家人,但是戒痴争胜之 心却很强,或许是天生,也或许是玩的多,戒痴对对碰的水平很高,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还有网友 发消息说戒痴是在作弊,惹的戒痴多次犯嗔戒。   虽然对对碰玩的好,但是戒痴其他游戏玩的却很差,几乎是每战必败。   师傅其实并不喜欢戒痴在网上与人争胜,讲了他几次,戒痴也稍微收敛了一些,师傅也就没有再多苛 责了。      山上的香客总有几位是常来的,有位女施主,戒嗔有些记不清她的姓了,不过样貌还是熟悉的,有次 女施主对戒嗔说,小师父,你的年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为什么你的眼神看起来比他要清澈很多?   戒嗔笑答她,可能是因为戒嗔在蔡施主家里买水果的时候,经常算错帐的原因吧。   女施主不解,略思,少倾,顿悟。      师父说,专注做一件事情就可能会有超越年龄的成熟,也可能使其他方面有缺失,每个人的能力都不 一定均衡,这也可能是有一双清澈眼神的戒嗔会经常算错帐的原因吧。      我的另一个小师弟戒尘,和戒痴年纪相仿,喜欢在地上乱划,最近又和智惠师父学了些字,就更喜欢 在地上乱写了,有次戒嗔在院子里行走,发现一条长长的粉笔线,可能是戒尘划的,线的两旁还写着不少 字,左边写着很多“执著”,右边写着很多“偏激”。戒嗔顺着这条线慢慢走,有时候倾一下,脚步就落 在左边,再倾一下,脚步又落在右边。   原来左右之间,仅有一线相隔,是左是右只在我们小小倾斜之际。 (2)   再来一个短故事吧。                 其实戒嗔小和尚毕竟不是圣僧,也时常犯戒,甚至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犯没犯戒,比如我也很爱看电视,记得有一次看周星弛施主的片子《大内密探008》中间 有一段品酒的部分,让人记忆深刻,应该是这样的情形,有位姑娘拿了一杯葡萄酒让很多人品尝,大部分人都说,酸、涩,不好喝。   只有周星弛施主说,这是一杯好酒,只是有的人品的方法不对,品尝葡萄酒的时候,要把舌头卷起来——便于舌尖品到甜味、避开两侧品到的酸味。   戒嗔小和尚知识并不渊博,又从不饮酒,所以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种品酒的方法,但是有时候也若有所思,或许看书看帖子也是一样,学会剥离掉酸涩的部分,才可以体会香甜感觉。 (3)   中午的故事      天明寺坐落的山叫茅山,很多香客以为这里一定有道士,其实叫茅山的地方未必有道士,这里只有和尚。   有山的地方就会有水,天明寺在山南的半山腰,转到山北面,有一个三重瀑布。   所谓三重瀑布其实是一个瀑布,从山顶上流到山角的时候,被分成了三个。   有人说,山下的淼镇的“淼”字就是源自这个三重瀑布,是否真有其事,无人考证。但我们称这个三重瀑布为淼瀑   茅山不高,也不陡峭,淼瀑的水流也不急,那怕在山脚下水花也只是在脚底附近形成细细密密的一层薄雾而已。   壮观是一种美,涓涓细流是另一种美,淼瀑的水源是山水汇集而成,即使雨水少的的时节也不会干涸。   有些香客喜欢我们这里山泉水泡的茶,师父有时候会吩咐我们上山顶取水,寺里其实是有自来水的,不过我们的自来水和淼镇居民家用的自来水并不一样,是用水泵从井水中泵上来的。   用井水或用山泉水给香客们泡茶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香客们如果有特别要求,戒嗔还是会拉上小师弟戒痴、戒尘一起上山顶去取水,从山边小路转到山的背面正好是第二重瀑布的底端。   我们径直上山取水,上去的是三个人,下来的通常只有戒嗔一个人,戒痴、戒尘这两个小和尚只是假借取水的名义出来玩而已。   现在的季节正是山花烂漫之时,山间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很多,也有蝴蝶飞舞,但也不是什么奇异品种,只是普通的白粉蝶。   无名的山,无名的寺,无名的水,野花,野草,白粉碟,便是小和尚戒嗔的生活之处。   山顶上的风一般要比山腰大许多,有时候一阵疾风吹过的时候,把很多花瓣吹起,山风不知从何处而来,也不知道要吹向何处,甚至感觉不到吹来的方向,只是觉得风在身畔盘旋,带着花瓣飞舞,花瓣久久不肯下落,良久才落于水流之中,顺流而下。   昨天取水下山时,看见几名旅客在二重瀑布的底端水潭中嬉闹,有位年青的男施主还把头埋于水中,暴饮甘甜的山泉山。   戒嗔也不便对他说,刚才戒痴还在瀑布上层小便过,既然是无关之人,何苦扰了他人雅兴,再说童子尿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转到山路中段,看见一老者坐于路边山石之上,脸上微有愁容,戒嗔上前询问。   老人家告诉我,听说淼山有一种奇艳的草,特来寻觅,可是寻遍了整个山都不见踪影,所以心情郁闷。      师父说,老施主专注寻求奇草,而忽略了山边美景,无得却有失。 (4)   今天的关于头发的故事      好多施主问戒嗔头发的事情,其实出家人也是有头发的,只是比较短,戒嗔对头发的事情其实还相当在意的。   有时候人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留不住的,反而越发在意,而一些早已拥有的却随手放在一边,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意的。   戒嗔十二岁就出了家,所以自十二岁以后的十年时间,头发都没有超过半寸的时候。   寺里负责剃发的是智恒师父,在家人常说,做那行恨那行,其实也有例外的,比如智恒师父,在寺里给人剃发了二十多年,不但没有厌倦,反而形成了嗜好,见到低辈分的小和尚们头发稍微长点了就看不去,一定要给他剃了。   技术这种事情,当然是越练越熟悉,不过还是有例外的,依然是智恒师父,二十多年理发经验,还是常常把我们的头皮弄破,一来我们确实不太配合,在他手下动来动去的,二来给我们剃发,只要求剃光了,也没有造型设计的要求,所以没法提升技术等级。   在小辈僧人眼里,没人比智恒师父更可怕,因为他眼睛总会盯着你的头上看,本身我们头发也不多,还总人惦记着。   有时候在院子里和师兄弟们闲聊,智恒师父从里面走来,如果手中拿着剃刀,我们就会作鸟兽散,戒尘、戒痴这两个小和尚跑的比“如来”还快。戒傲平时喜欢和几位师兄一起打蓝球,所以逃跑的速度也比戒嗔要快,所以,坐在剃刀下的人通常是戒嗔。   施主们如果有机缘来我们天明寺看到寺里头发最短的和尚很可能就是戒嗔。   没有头发不代表就不用洗头了,每天晚上戒嗔都会洗头,不过还用不上洗发液,香皂就可以了,戒嗔头发最短,自然也是干的最快的,有时候用毛巾一擦就干了。      所以师父说,细细思考自己的短处,也许会发现它并不是一无是处。 (5)   有位姓杜的施主开了一个杂耍班,常年在附近几个乡镇之间走动巡演,如果不下雨,杂耍戏每隔十天都要来淼镇一次。   淼镇是个小地方,娱乐活动也不多,每次演出团经过淼镇的时候,就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   杂耍戏班表演是在镇东边的空地上,没有帷幕隔着,观众来来往往看或者不看都是自愿的,即便是给钱不给钱也没有强求。   戒嗔和师弟们去镇上买东西,也不自觉的选了杂耍班来镇上的日子,有时候我们站在人群的后面,远远的看节目。   小镇里的杂耍班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技巧,可能是好奇,又可能是相当随意自由的制度,所以即使节目并不太精彩,每当节目结束的时候,围观的镇民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然杂耍班也有拿手节目,也就是在节目的最后,表演空中悬绳过人的节目,类似于大家说的“走钢丝”。   就在这个节目中,很多劳累了一天,忙碌了一天,争议了一天的镇民得到了些许快乐。   戒嗔每次看节目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另外一位姓李的施主,李施主在镇上开一家小店,家境殷实,在镇里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围观的镇民中就只有这位李施主不快乐,每当镇民掌声雷动之时,只有他愁眉不展。   终于有一天,戒嗔忍不住问了李施主,为何独自不乐?   李施主说:“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掉下来?”   戒嗔回答他:“施主,你又何苦为难自己呢?”      师父说,一个人心情好坏,很大程度和心态有关,寄望别人从空中下落得到快乐的人,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6)   每个人都有犯戒的时候,出家人有时候犯戒的次数比在家人还多,因为在家人没有什么需要遵守的戒律。   所以用不同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   一个人名字其实和行为是无关的,叫戒嗔的有时候会犯嗔戒,叫戒傲的也有骄傲的时候,叫戒痴则常常痴迷,就是师傅那位叫戒烟的俗家弟子也没有把烟戒掉。   天明寺唯一不会犯戒的就只有戒言,戒言并不是哑巴,它是智恒师父养的一条土狗,它不会说话只会叫,有时候狗能做到的事情,人确难做到。   戒言很胖,有香客根据戒言的体型质疑我们寺里人一定偷偷的吃荤,否则狗怎么可能那么胖。其实戒言确确实实是和我们一起吃素长大的,而且偏爱吃胡萝卜。   其实每个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用一知半解的思想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是正确的   我们也没有去向香客解释戒言很胖和吃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你去向他解释的时候,他反而又可能去想,你可能是心虚,要不为什么特意来解释呢?   戒嗔其实还有一个丢东西的毛病,还好寺里地方并不大,翻来翻去总能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能请戒言帮忙了。   戒言虽然也能找到东西,不过行动也不神速,可能吃素长胖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虚胖的。   闲来无事时候,戒言和戒嗔会在坐寺门边上的山石上,远望山下景色。   香客临门之时,常常会拉着戒嗔问事,戒言则在脚下转悠。   有时候长老在侧,香客便会撇下戒言和戒嗔直接向长老问事,戒言和戒嗔依然似无人之时一样,坐于石上。   有次香客问长老,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为?   长老回答,如果施主眼中并不只有那位看起来身份最尊的人,而是把两人一狗都看在眼里,修为自然提升了。 (7)   茅山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三重瀑,清澈的山泉水,流水中随波而动的花瓣,举目仰望天空,这里自有一份通透。   有位老施主说,在这里古树下,找块山石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畔只有潺潺流水之声,听闻飞虫空中振翅之声,或是采蜜归宅的蜂儿。眼未睁,但依然可以看到柔若无物的花瓣从与瀑布相连的小潭中居住的鱼儿头顶掠过。   老施主说,心中美景止于此,如果再追逐花瓣最后飘到了何处,是否化成花泥去护花了?反而不美了。   三重瀑虽美,确不是戒嗔最喜爱的地方,戒嗔喜欢带着本书,去寺右侧的一块很大山石旁,靠在树旁翻经阅卷,偶有落叶被山风吹落,落于经文之上,信手取来,夹于书中做为书签。   这里无水无花,只有独特的幽寂,也许这就是戒嗔爱此处的原因。   戒傲性格于戒嗔大大不同,不似佛门中人,喜欢多动,戒嗔时常想拉着戒傲一起来此处修为,只是戒傲从来不肯来。   到是有次戒言叼了戒傲的布袜跑来找戒嗔,戒傲追到此处。   那次戒傲也学着戒嗔一样在树下修行,只不过看了一小会就忍受不住又去打球了。   戒嗔不解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如此清净的场所却无法平复戒傲的躁动的心?   师父说,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幽寂的山石旁并不是戒傲心中的归宿,戒嗔,你自顾自己的修行,随他去吧。 (8) 网友一条虾推荐的哲理小故事:     我推荐一个禅理小故事吧,大家看看静静心吧,有时候沉默比无意义的争论好的多呀。     禅师的兰花          有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是,有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兰花散落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 ,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我不是为 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 (9) 小故事中提到: 还是说说中午那位李太太的故事。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在寺里待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还会住上一两天…… 网友醒世胡言: 女香客一般是不允许在寺庙留宿的。感觉楼主是在编故事。 网友陌生的走:   不好意思,我们那边的寺庙可以滴。。。。我们亲家母就是长年吃素,初一、十五都在寺庙里住几天   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天涯呆久了,发现这个社会无知或者自以为是的人特别多,都在用着自己有限的经历和狭小的视角来质疑这个怀疑那个。多听听,多走走,多看看,我想予人予己都是有利无弊   小和尚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倒不太在意,他说的这些小故事里所透出的哲理俺也不是今天才明白,但文字清新、透彻,看着舒服就可以了   一直都是看帖不回帖,只是今天忍不住出来罗嗦了几句。。。 (10)   茅山上可不似山下小镇那样,夜晚还有灯火,山上总是黑漆漆的,这里人烟一直不旺,所以山间小路也是又窄又陡。每逢晚间的时候,我们便很少出门。   天明寺有时候也会留宿一些香客,有位姓陈的施主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如果用晚间乘取的山泉水泡茶,其味更清香,师父虽然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但还是吩咐戒嗔这晚去山上取水。   戒尘小师弟也和戒痴一样爱动,这晚也要求师父允许他和戒嗔一起出门,戒嗔手中拿着一盏香客布施给寺里小灯,小灯的造型和寺里很久以前用过的煤油灯一样,不过现在已经是用电的了。   外在的东西一直没有变,不过里面的确实变了很多。   爱动的还有戒言,我们出门了一会才发现,它原来也跟在了身后,我们三个在夜色笼罩的山路上行走,鼻际有淡淡的花香,这种香味其实在白天也一直存在,只是被光亮中被忽略了,到了夜晚反而在不经意间体会了出来。   有逐光的飞蛾也在凑趣,绕灯而舞,草丛中点点光亮,是夜行的莹火虫为小灯添彩。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怪异的叫声,戒尘在身后忽然问:“师兄,这是什么声音。”   戒嗔也无从回答,平日这个时分戒嗔正在寺里,很少留意外面的响动。   戒尘又问:“会不会是老虎?”   茅山上从来没有有老虎出没的传闻,戒嗔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戒尘。   戒尘仿佛有些害怕,从后面抓着戒嗔的手,手心都是汗珠。   戒尘问:“如果老虎来了,我们怎么办?”   戒嗔回答:“如果老虎来了,有戒言保护我们。”   戒尘仍然不放心,在我们取水的路上不断和戒嗔讨论,戒言是否能对付的了老虎这个问题?   戒嗔想了很久,也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告诉戒尘,戒言是可以对付老虎的。   回到寺里,戒尘又忍不住去问智缘师父同样的问题。   师父说,在无所事事的山路上,去讨论一个想象出来的威猛生物和一个吃素长大的土狗之间谁更强大,确实是一个打发时光的好方法。 1)   中午的故事来了      淼镇东边有位姓孙的老施主,他是一名木雕艺人,手艺还算不错。   天明寺香客中,有很多人希望可以从寺里请佛像回去供奉,师父便请孙老施主为寺庙做九十九尊佛像。   过了几个月,孙老施主把他制作的佛像送来寺里,戒嗔把这些佛像摆放在佛堂中,却左看右看总觉得有一尊佛像好像与众不同,显的格外的精致。   戒嗔忍不住问戒傲和戒尘,结果他们也有同样感觉,戒嗔想,会不会是戒嗔向他俩询问之时,误导了他们呢?   正好智恒师父路过,戒嗔便让智恒师父看看佛像,结果智恒师父也一眼认出了那个与众不同的佛像。   戒嗔心中有了疑惑,会不会是镇上有其他的高超木雕艺人制作了这个佛像呢?   戒嗔把这尊佛像留了下来,第二天,孙老施主来寺里的时候,戒嗔便拿出佛像向孙老施主询问佛像的事情。   孙老施主看了佛像后,忽然笑了。    他说,这尊佛像确实是他做的,在为我们寺里制作佛像期间,有位姓丁的女施主向孙老施主订购这尊佛像,说是想送给她城里的女儿,孙老施主也有一个女儿,非 常体谅丁女施主的心思,所以在制作这尊佛像的时候,特别的用心,丁女施主因为其他的缘故,提早去了城里,所以佛像一直未取,孙老施主就把这尊佛像随同其他 佛像一起送到了寺里。   于是戒嗔把这尊佛像重新放回佛堂,在这佛堂之上,在九十八尊为生计而做的佛像之中,确实应该有一份用心完成的作品。 (2)     晚上的故事      智惠师父未出家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教语文的老师,他出家的时候带来了很多书,大部分都不是什么佛经,可能是那时候尘缘未了吧,久而久之,这些杂书都堆到了戒嗔的床下。   这些书也不是无人光顾,有些有好学之心的老鼠在里面坐窝,时常翻阅。   早晨起床时候,袜子上又多了一个洞,可能是被未读过礼仪篇的老鼠咬的吧。      这段时间是放假期间,也是天明寺里最忙的时节,平日里常常一个香客都没有的小寺庙,现在香火是最旺盛的时候。   昨天寺里来了一位中年的女施主,她已经是第三次来天明寺了,来过天明寺三次的香客其实很多,而她前二次来寺里间隔的时候也很长了,不过戒嗔却记得她,因为她以前来的时候,都是寺里没有香客的时候。   让人影响深刻的,一定是特立独行的,而不是凑趣而来的。   女施主拜完佛之后,要拉着戒嗔说话,寺里人少,香客又多,不过戒嗔也不愿意让她失望,还是陪她聊了一会。   女施主有个儿子,用女施主的话来说就是很不成器,女施主三次来寺,第一次是为了他求学,第二次是为了他求职,第三次则是为他求姻缘。   女施主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只是拉着戒嗔数落儿子的不是,从五岁一直讲到二十五岁,百味神态,各戒俱犯。   戒嗔在她的唠叨声中只听了一个字,你听到了吗? (3)   有施主说,戒嗔的故事类似于杂志上的心灵鸡汤式文章,实际上戒嗔是吃素的,这些故事永远不会是心灵鸡汤,最多也就是心灵蘑菇汤。        很久以前戒嗔一直想问她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有人愿意收养弟弟,而你为什么一定要送我上山?”   每年见到她,只有一两次,每次见到她都想问,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理由让戒嗔不能张口。   这个问题,困惑了戒嗔很久,不敢问寺里的师父们,因为不想从那里得到答案。   曾经想换上在家人的衣服找个不认识施主问问答案,也许在家人对俗事的理解可能比出家人还要强。最后也没有去,即便是去了,有多少人认出戒嗔是和尚呢?   出家人被尘缘困惑是不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呢?其实不奇怪,如果依照经文做标准,或者是件奇怪的事情,但如果依照你做标准,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了。   你我之间差别只不过一个字而已!   深夜也曾常常难眠,偷偷摸出床下出家人不应该看的书,寻找答案,一本二本,一无所获。   以为静心打坐可以得到答案,也未有得,戒嗔一直以为自己修行不够。   有一天在寺里看电视,这里信号不好,不像镇里已经用了有线,只能收到几个台,雪花点也很多,不过听到电视中有人在问:“你想知道什么答案?”   在禅房中没有领悟的答案在这里终于找到了,那一刻戒嗔不再困惑,在不能改变结果的事情面前,答案显然已不重要。   没有恨了,是否就真的空了?为何在雪地中为她奔跑?原来还有爱!   无惑了吗?当然还有,只是戒嗔已经把它们藏于心底了!   也许不去寻求解脱的人,才能真正解脱! (4)     今天的故事来了,下午就打了点,所以比较快      淼镇上有一个姓张的小施主,平日偷鸡摸狗的事情做的很多,名声很坏,有次偷了镇上一位老施主家的鸡,一直被追打到山上。   这段时间,戒嗔经常能在寺前看到张小施主的身影,回去告诉戒傲他们,每个人都忧心起来,天明寺里的庙产并不多,那些香炉、木鱼什么的,就是被偷去也没有用途。   唯一担心的就是戒言,肥肥嫩嫩的容易遭人惦记。   每当张小施主在寺前出现,寺里的大小和尚就赶快拉着戒言,生怕被偷了去。   一日、二日、三日,危险终未来临,戒言还在寺里吃着胡萝卜,戒嗔忍不住靠近张小施主看个究竟,原来张小施主只是在山前寻觅一种野菜。   本应宽容的和尚原来也会用偏见看人,是否每个人心里总觉得自己微微的与众不同,高雅点,清高点,就像当和尚的以为自己可能比世人脱俗些,实际事到临头,还不是一样。   没什么比认识自己更值得去做的事。      算算发贴也有十天了,每天信手写上几个长长短短的故事,这一日,算术一直不好的戒嗔,掰手指算算,竟然已经算不过来,借助了脚指头,才发现原来已经讲了十八个之多了。   小山上,瀑布前,青石上,有小和尚盘腿而坐。   在那个转身之后,坐在三重瀑前小岩石上给大家讲故事的小和尚忽然不见了,空荡荡的青石上,仿佛不曾有人来过。
发表于 2008-4-5 06: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看完,但发现这些小故事很富于哲理性,给人以启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6:56 PM , Processed in 0.0359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