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9|回复: 7

俞天任:《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0-8-22 00:06 编辑

一、天上掉下个大帅爷

俞天任 @ 2006-6-29 11:22



1945年8月30日下午2点05分, 一架叫“巴丹号”的飞机降落在神奈川县厚木的海军飞机场,里面坐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或者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那位要问了,到底是谁啊?这么着吧,用一句中国话来称呼就简单了:麦克阿瑟大帅。

在这里要说一句,麦克阿瑟不是像有人以为的因为他是美国最高军衔,就顺水推舟地喊他一声元帅,像有人喊马歇尔将军为“马帅”一样。这位麦克阿瑟可是货真价实的Marshal(元帅),仅仅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元帅,而是菲律宾联邦的元帅。1936年菲律宾联邦议会授予麦克阿瑟毅元帅称号,1937年由于讨厌回国,大帅正式退出了美军现役,但在1941年7月,又被美国陆军以少将军衔召回现役。

1.jpg


怎么样,是不是不该叫大帅,该叫大帅哥吧?不,该叫大帅爷。而且不是那种绣花枕头似的中看不中吃的大帅爷。是个“才貌双全”的正宗大帅爷。出身于显赫的军人世家,老爷子阿瑟当年在南北战争时,十九岁就当上了大校,是合众国军队最年轻的少年大校。论成绩大帅爷更是无人可比,从小学开始到西点军校毕业几乎所有功课“All A”。1903年以陆军少尉从西点军校毕业,空前绝后,到现在西点军校还没有人能超过大帅爷的成绩。要知道西点军校不是许多人误认为的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其实是士官学校。小帅哥毕业后在军旅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一直做到五星上将。

可以这么说:麦克阿瑟就是美国式,美国式就是好莱坞式,所以怎么看麦克阿瑟怎么像看好莱坞电影。

首先人长得帅,先天充足,这点没人否认。其次再加上自身努力,言行举止都是一副好莱坞明星的作派,没治了,其酷无比。连从菲律宾丢下部下独自逃命去澳大利亚之前还要留下一句酷语:“I shall come back”。后来大帅爷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时非得涉水登陆,以示其酷哥兼帅爷风范。

谁要是不让大帅爷摆酷,哼哼,看看山下奉文大将和本间雅晴中将的下场吧。

这次又是大帅爷摆酷的好舞台了。

2.jpg


那是大帅爷最酷的造型了,带着墨镜,口叼玉米芯烟斗。注册商标就叫“麦克阿瑟”,不信你看看现在有谁敢用这副造型?

岂止没人敢用这副造型,你就根本学不了大帅爷,物理上就不可能。注意到没有大帅爷的军帽,是不是和其他美军军官的不一样?人家大帅爷带的根本就不是美军军帽,那是菲律宾人送的,帽沿特别高。所以虽然大帅爷身高只有180公分,在白种人中间并不是很特别,但是总给人一种高大的感觉。一来是高贵的气质,二来就得归功于这顶军帽了。但是你去戴戴看,那就是违反军纪。任谁都自己找顶帽子戴,那还是军队了?万一有人找了顶瓜皮帽呢,那不成了胡汉三的还乡团了?

3.jpg


在机场迎接的是美八军司令埃克尔贝格中将,大帅爷对中将说的台词特别有名:“鲍普,从墨尔本到东京的旅途真是漫长,不过看起来我们似乎走到了终点,这像不像一部电影?”还是“麦克阿瑟牌”的酷酷。埃克尔贝格中将是大帅爷西点军校8年的后辈,又给大帅爷当过五年副官。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从麦克阿瑟那里只学来一件事,那就是表演的重要性”。老冰估摸着真让麦克阿瑟再选一次是去当元帅还是去好莱坞,还真不好猜麦克阿瑟的选择。

4.jpg


嘿嘿,大帅爷也没想到,这刚耍完酷,就要受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0-8-22 00:06 编辑

二、刷白了才能去见大帅爷

俞天任 @ 2006-7-2 3:50


日本首都不是在东京吗?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什么地方都不是在海边上就是离海不远,更不要说东京就靠海,干吗大帅爷不直接去东京而要到横滨呢?

大帅爷有大帅爷的理由。大帅爷在这次来日本之前到过五次日本,1904年9月刚刚升中尉不到半年的大帅爷作为他那美国驻日本武官的爹爹老阿瑟的副官到了日本,那是第一次到日本。据大帅爷的回忆,大帅爷和老阿瑟还作为日俄战争的“观战武官”到了满洲,亲眼看到了“奉天会战”。最近的一次则是1937年蜜月旅行时和太太一起在回菲律宾时在横滨寄港,那次住的Hotel就是这次要住的New Grand Hotel。这可能就是这次大帅爷要在横滨登陆的最大原因。

但是,大帅爷的话当不得真。那是在他86岁那年写的回忆录里面说的,可是根据大帅爷的年表,他首次来日本正好是一年以后的1905年9月。就是说大帅爷弄错了,大帅爷没见过“奉天会战”中日本人打老毛子的场面。可能这倒不是大帅爷在有意说谎,而是帅气在作怪,大凡牛人都有喜欢把自己的想象当作现实的毛病。所以《麦克阿瑟回忆录》是不能作为史料来读的,里面这样的错误相当多。

那日本人怎么知道大帅爷要到横滨来呢?这个故事也够有趣,这里尽可能简单地讲吧。

1.jpg


先看一张很难得的战争后期的参谋本部首脑的照片,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秦彦三郎参谋次长(终战时为关东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参谋总长,宫崎周一作战部部长;后排从左到右分别为天野正一作战课长,矶矢伍郎运输部长,有末精三情报部长,柴田芳三总务课长,种村佐孝战争指导班长,圆圈内是秦彦三郎的继任的河边虎四郎参谋次长。

天皇的诏书发表以后,日本人就战战兢兢地等着战胜国的指示。第二天,通过中立国瑞士传来了战胜国的指示:8月17日去菲律宾马尼拉听候调遣!并且对飞机颜色(全给我涂白了),标志(尾翼,机身两侧,主翼下方涂上绿十字),飞行路线全做了详细指示。

八格野郎,到底战胜国牛B,这就给一天功夫?找飞机,找人,涂装,整理文件,怎么可能来得及?但没有办法,现在别人是大爷,谁让自己打败仗?赶紧吧。

首先是人,找谁谁都不愿去。这太好理解了,投降代表,那可太屈辱了。有人就说了:“实在要我去,现在就自杀给你看”。

后来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就自告奋勇了:“你们都不去,我去。”带了作战课长天野正一陆军少将,横山一郎海军少将(本来海军也是应该出个军令部次长的,但是次长大西泷治郎自杀了弄得军令部没了次长),外务省调查局长冈崎胜男等16个人就去了马尼拉。

再侃几句这位河边吧。日本陆军里有两个有名的河边,还有一个叫河边正三,也是中将,最后是缅甸方面军司令官。那个河边正三是这位河边虎四郎的亲哥哥。

河边正三在7.7卢沟桥事变时是发动7.7事变的“支那驻屯军第一连队连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的旅团长。在后来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打英帕尔战役时,河边正三还是他的顶头上司。

2.jpg


这是7.7事变时的河边正三少将(左)和牟田口廉也大佐。

那个牟田口廉也,老冰在《有一类战犯叫“参谋”》有介绍,就是他口出“碰上英国人,枪口朝天开三枪,他们准吓得逃的没影”的昏话,结果用部下的尸骨铺出一条日本人叫做“白骨街道”的路出来的家伙。

战后英国人抓着了牟田口廉也中将,赶紧地就把他给放了。因为觉得他太可爱了,没有牟田口廉也中将,印缅战事哪能有那么顺利?他哪是什么战犯啊,纯粹英国人的地下党。

言归正传,河边虎四郎到马尼拉以后怎么样了呢?大帅爷会不会一生气,把他们统统撕拉撕拉的干活?河边倒不怕那个,知道美国佬不会乱来,但是河边也确实有头疼的地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厚木基地要造反

俞天任   @ 2006-7-9 3:05



河边带了人,直到8月19日才出发。山姆大叔不是要他们17日去吗?没法子,物理上就不可能。飞机得准备,准备了四架海军的“一式”陆攻机,四架同时起飞,俩架是投降代表团坐的,还有两架是用来迷惑人的。

迷惑谁?迷惑厚木基地的海军航空兵部队!

日本陆军中战犯最多,但是一旦天皇说投降,陆军也最老实。无论是在菲律宾,缅甸,越南,台湾,中国大陆,朝鲜半岛还是在日本本土,日本陆军就没有炸翅反抗的,最多就是去自杀去。反而是海军闹名堂。

海军分海上部队和航空部队,海上部队和陆军一样挺老实,因为平时有纪律约束着,养成了听话的习惯。而航空部队不一样,一上天飞机就只听本大爷的手指挥,天之骄子嘛。所以厚木基地的302航空队司令官兼横须贺镇守府参谋的小园安名大佐就不服。对着横镇长官户塚道太郎中将就嚷上了:“你是不是帝国海军?是不是江田岛出来的?”

1.jpg

(302航空队司令官小园安名大佐)


完了就回去召集部下开会,说要“彻底抗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倒霉的302航空队士气还特别高,主要是这个航空队的五千人是为了本土决战和保卫首都特地保存下来的,装备还挺齐全,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吃的。结果吓的军部好不容易才镇压下去,看过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的朋友会记得那件事。

小园安名大佐被逮起来了,但还是怕其他人会闹事。反正那倒霉飞机也没用了,能拆的拆了,来不及拆的,抬出几挺重机枪,把剩下来的飞机打得全是窟窿,推到河沟里去了。

2.jpg



所以得有四架飞机同时起飞。

3.jpg



涂的雪白的飞机扛着绿十字飞到冲绳的伊江岛,河边等人下来,然后再换乘美军飞机到马尼拉去。

4.jpg



5.jpg



上了美军飞机,这下不用担心日本兵会闹事了,可是横山一郎海军少将又和河边中将咬起耳朵起来了:“你说大帅爷会不会去那个倒霉的厚木机场。”

河边不为这个伤脑筋,把那些混球全抓起来不就没事了?河边现在伤脑筋的是,马尼拉下了飞机怎么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河边见不着大帅爷

俞天任   @ 2006-7-19 11:18



刚刚上飞机前,伊江岛的美军告诉河边中将说到马尼拉机场来接的是陆军上校马希维亚。这中将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本来,按军队的规矩,军衔低的见到军衔高的敬礼。这就是马希维亚上校给河边中将敬礼,天经地义。但是现在不是情况不一样吗?

河边终于想出个变通办法。

下了飞机,马希维亚上校像飞机走来,用日语说“お迎えに釆ました”(迎接阁下)。

河边伸出手去,想和上校握手。

上校条件反射地也伸出了手,但是途中又缩了回去,拒绝和日本军人握手。

在河边中将说来,他的目的达到了。避免了向军衔低的上校敬礼的屈辱和尴尬。

其实大帅爷就在机场的一个阳台上呢,这一切,都被大帅爷在一边看在眼里。但是河边们不知道。

1.jpg


第二天情报部长维罗比少将领着河边中将去向大帅爷的参谋长萨瑟兰中将提交天皇的委任信状。

2.jpg



3.jpg



4.jpg


然后就是会谈了。

5.jpg



果不出横山的猜想,美军开口就是8月23日先遣队,8月25日大帅爷本人到日本,在厚木基地降落。

横山少将说不行,厚木机场停不了四发飞机。

美国人扔出一张照片:“这是厚木机场上停着的四发飞机,谁说停不了?”

横山只好老实说,那是个圈套。是想在本土决战时,诱使美军飞机在厚木机场强行着陆用的。那两架四发飞机是买来供开发用的道格拉斯飞机,用完了以后把空壳子放在了跑道的尽头。

美国人说无所谓,只要跑道能容得下四发飞机就行了。

后来好一阵讨价还价,才定下来8月28日先遣队,8月30日大帅爷本人在厚木基地登陆。

说句后话,果然只过了两个星期,厚木基地的跑道就被美军的大型运输机给压垮了。但是对于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工兵,修跑道和喝一杯咖啡也没多大区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这回大帅爷受了罪

俞天任   @ 2006-7-24 11:20



“占领军要来了,大帅爷要来了”。

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首先惶惶不安的是:如何“接驾”?大家都知道,天皇是没戏了,这回来的可是天皇的皇上。

先遣队向日本政府提出的清单对日本人的打击不比刚扔的原子弹小:接驾车队要250辆小汽车,75辆巴士,卡车500辆,Bulldozer(推土机)两台,拖拉机三台。

天哪,是不是大帅爷他们村的人全村准备移民日本?怎么要那么多车?那个bulldozer是什么东东,有没有人知道哇?别说是现在一片焦土的日本了,就战前的黄金年代也不好弄啊。

1.jpg



上面坐着的那个日军军官可不是泛泛之辈,他是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有末精三中将。败战了,不用打仗了,现在是厚木地区同盟军接受设营委员会委员长,第一件事就是帮着找汽车。当时从首都圈开始,关东各地把所有包括架子车,人力车这些带“车”字的玩意儿全收齐了。总算找到了50辆小汽车,50辆巴士,400辆卡车。推土机日本没有;拖拉机和巴士全是像茶炉似的烧木炭的,呛着占领军可不是玩的,不能用。这样总算再挑出来最不破破烂烂的25辆轿车和十辆卡车,从林肯到福特箱式车一直到敞篷车,应有尽有,交给山姆大叔。应该说日本人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被美军炸剩下来的就只有这些了。好用不好用,也只能凑合着用了。

给大帅爷准备的是一辆还算全须全尾的林肯,没有人知道这些参谋精英们是怎样弄到的。有人看到车牌是“陆一”,就估计是陆军大臣的座车。前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自杀了,现在的東久邇宮内阁的陆军大臣到8月26日为止还是首相東久邇宮稔亲王兼着在,所以很有可能把这辆没主人的车给弄来了。

2.jpg



其实大家都没想到这会成为一个问题,弄得大帅爷灰头土脸。同为战败国,同盟国对日本的态度和对德国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德国已经没有了,是美苏英法直接统治的。而日本则只是投降,一般大家喜欢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这是不懂历史的错误说法。日本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有条件投降的,这件事到以后再说。

不管有条件还是无条件,反正日本政府还在,同盟国是通过日本政府去统治日本,所以才有了要日本政府准备汽车这一巨大错误,要不然山姆大叔什么没有?看看美八军当时停在横滨火车站的汽车海洋吧:

3.jpg



从厚木机场到下榻的横滨New Grand Hotel总共36公里的路,坑坑洼洼,加上一大队破破烂烂的,看上去像汽车似的玩意,在前面开道的居然是一辆不知道在哪儿找出来的消防车。看不出多少胜利者的游行的味道,用美联社记者的话就是“像在南部乡下转来转去的马戏团”。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有车在抛锚,那辆领头开路的消防车没开出多远就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麦克阿瑟回忆录》里说:“从后窗望出去,一大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破车纠集在一起,加上到横滨的道路,这就是日本最好的运输机关了”。

但是就算是马戏团,老板也是大帅爷,威风还是有的。日本政府动员了3000名宪兵,(GHQ情报部G2的部长维罗比少将的回忆录里说是30000名,考虑到只有36公里的距离,估计是不是维罗比少将错了一个零)一律背朝大路,荷枪实弹,为大帅爷保镖。

哪来的那么多宪兵?其实都不是正宗宪兵,都是临时动员的步兵和炮兵。虽然据说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就有了宪兵,可日本的宪兵和美军的MP(Military Police)是绝对不一样,从明治31年(1898年)发布的《宪兵敕令》开始,日本的宪兵就不是军事警察,而是政治警察。到了东条英机的“宪兵政治” 年代,宪兵更是完全是秘密政治警察了。一败战,宪兵们知道罪恶深重,早就各自逃命去了,哪还召集的起来。

这拨“农民工宪兵”也没有原来的白底红字的标志符号——没钱给他们做,自己想法子解决。于是大家在左臂上绑上一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布条,上面从右到左写上“宪兵”两字,这点是统一的,但是书法是各有特色,老冰敢打赌里面有写错别字的。

维罗比少将有点担心,这拨昨天的敌军会不会转过头来给大帅爷一枪?“科特,人都会死的”,少将的老板永远是酷哥兼帅爷还有好莱坞明星。

老冰原来喜欢抓蛇玩,就是见到蛇先用食指和中指架起尾巴猛甩两下,蛇的骨头就全散了架,愣在地上就不能动了,再来慢慢地取蛇胆吃。这天晚上的大帅爷估计也就被颠得和那些准备捐献胆囊的蛇差不多了。但是大帅爷就是大帅爷,就算被颠散了骨头,架子照样不倒,吃完了晚饭,大帅爷找来了美八军情报部长索普准将。劈头就说:“现在给你本帅到日本后的第一条命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好莱坞和大帅爷,谁学谁?

俞天任   @ 2006-7-31 11:19



先不说麦克阿瑟到底给索普什么命令,咱们来看看大帅爷的充满好莱坞气息的排场吧,那更好玩。

1.jpg



这是什么?嘿嘿,这是麦克阿瑟元帅的仪仗。

中间的三面旗,从左边看起第一面是大家都认识的星条旗;第二面大家还都认识,联合国旗;第三面呢,有多少人认识?那是麦克阿瑟大帅爷的五星大帅旗。哼哼,什么星条旗,联合国旗的,大帅爷的棋手个儿最高!

这仪仗在哪儿用?基本上就和咱老祖宗的轿子前面的“肃静”,“回避”之类的仪仗差不多,老冰总觉得那是从咱这儿学去的。就像《水浒》里的鼓上蚤时迁,没准也有一面大旗“时”,就工作时不太好打出来,也是个麻烦。

人家大帅爷不一样,走哪儿打哪儿,下面这张照片是一张很有名的照片

2.jpg



这是《The great proconsul(伟大的殖民总督)》的封面照片,是大帅爷被那个土包子总统杜鲁门炒了鱿鱼以后离开日本的时候在机场最后一次向自己的仪仗敬礼的照片。但这会好像五星大帅旗在他身后,没有参照物,也不知道那棋手的个头,但看起来好像不小。

美国人大概喜欢乱涂乱抹,你看那纽约地铁原来抹得多花里胡哨?据说现在好了一点。到了将军就不能自己拿瓶spray溜到地铁什么地方的去乱喷了。嘿嘿,他也有地方乱抹。

美国的将军喜欢没事比星星玩,就随手把自己的星星涂抹得到处都是。看过《巴顿将军》的人都会记得巴顿将军吉普上的星星吧,多凄惨,就那么涂上去的,下雨天会不会给冲没了?估计遇上现在的酸性雨够呛。就算是他那颜料好,耐酸防腐蚀,也架不住灰尘把他全盖了吧?枪林弹雨的,谁也没那富裕时间去成天擦车对不对?

看看大帅爷的座车吧,那才叫一个威风。车后面的五颗星标志看见没?那是扳金凸嵌上去的,闪闪放光,别说酸性雨,就是冰雹都没事,当然不包括苏联的“冰雹式”。

3.jpg



大帅爷的好莱坞到了什么程度?再看一张照片吧,这是在菲律宾审判乙级战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大将和本间雅晴中将的审判庭(那个叉叉的下面就是山下奉文陆军大将)。地方是原总督官邸的舞厅,你看,连灯光设施都有,到底是审判庭还是摄影棚?

4.jpg



好了,现在该回头说大帅爷到底给索普准将发了什么命令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0-8-23 15:16 编辑

七、大帅爷点的第一把火

俞天任   @ 2006-8-9 11:15



“Yes, sir”,听到大帅爷要下达第一号命令,索普准将“蹬”的一个立正,站得笔直一声吆喝。

“命令你立即逮捕东条将军。”

1.jpg



“Yes, sir”,吆喝是吆喝了,但准将没动单地方。因为心里在怀疑大帅爷是不是一路上被颠糊涂了,东条将军是谁,他情报部长当然知道。但他是管防谍的,不管抓人。抓人是法务部的事,这道命令该给法务部长卡彭特上校啊。

3.jpg



大帅爷好像看出了准将的嘀咕:“索普,有两类战犯。一类是违反战争法规的犯人,还有一类是把战争当作国家政策手段的罪犯。前者是卡彭特上校的任务,我想把后者交给情报部。”

“也就是说是政治性战争罪犯?”

“对,第一位就是东条将军,赶快作出所有其他人的名单。”

“Yes, sir”,准将这次是听懂了。不就是抓人吗?说情报部不会抓人那可是外行话了,用共军的行话那叫“抓舌头”,但是做这么大的官还是第一次。还好象能随便抓,多少不限,这活计有意思嘿。哼哼,卡彭特那家伙成天就抓小流氓,还神气活现的。这要看到本将军像捞饺子似的抓将军大臣,准把脸都气绿了。

2.jpg



第二天,8月31日,索普准将就在横滨海关找了一间房子,喊上格罗维中校,阿维中校,霍林斯少校就开始讨论该抓谁,怎么抓的问题了。至于东条,索普想得简单,叫手下的克劳斯中校去抓。

可是,索普们对日本帝国的领导人所知实在是有限,赶快把能找到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报纸杂志什么的全聚拢来,出来过的名字首先全部列出来。霍林斯少校还找来一本《Who’s Who in Japan》,把上面看起来像大人物的名字首先列入名单。这时候准将才对大帅爷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种活计除了情报部谁能练?法务部的那些打手们,逮人来架老虎凳也许还行,像这样查资料找人,估计首先能不能认字就没准了。

但是索普们造的名单是有很大问题的。索普们对日本社会,日本政治并不了解,只是按照美国人的框框在理解日本,漏抓了相当多战犯。让老冰来数战犯,闭着眼睛起码也能数出五六十,但是那些人什么事没有,以后有空再说。

那边受命去抓东条的克劳斯中校呢,就更挠头了。身边又没有懂日语的,这索普准将还特地交待过要严格保密,上哪儿去找这位“General Tojo”?

当时有关东条下落的谣言满天飞,有逃去了满洲的,有回了九州老家的,有已经自杀了的,其实东条哪儿都没去,老老实实在家等着美国宪兵在呢。

有关克劳斯抓东条的经过,老冰在《大将的枪法不太好》里面已经说了,这里不做重复。问题是索普着急上火,成天忙着造册子抓人,因为大帅爷老板随时随地会来问工作进展的。

可是,大帅爷这会儿顾不上来问索普,大帅爷那儿正忙着在呢。

又有表演舞台了。

(未完,再续无期)

PS:山东一家出版社未经准许盗用了老冰的博文,老冰怒了,决定停掉几篇正在连载的文章。扼腕!不过事情或许会有转机,原本停掉的《有一种战犯叫“参谋”》之后继续连载了,而且还出了书。企盼哪家眼神儿好的出版社赶紧跟老冰签下“五颗星”的出书合同,后边的八、九、十……也就有有指望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04:27 PM , Processed in 0.0942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