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哀悼 不能取代追究人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0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盡論中國:哀悼 不能取代追究人禍
2010年04月21日
(未有評分)瀏覽人次:33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
昨日是青海玉樹地震遇難者的頭七,國務院宣佈今日為全國哀悼日,是順應民意之舉。這也是繼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國家為天災中遇難的平民舉行全國哀悼,天安門廣場上那面象徵着國家和政府、象徵着權力和榮譽的國旗,將再次為平民降下、致哀。
不過,對於國務院今次的決定,民間輿論也有不同意見,包括哀悼日的設立的依據和標準。而且,哀悼日的設立,也不可能抑制民間要求追究地震中人禍問題的呼聲。

震前預報被扣壓
為遇難平民舉行全國哀悼,是一個進步,但是,全國哀悼日的設立,不能簡單地以死亡人數作為衡量的標準,更不能由領導人心血來潮作決定。對於地震、洪災、礦難、空難等造成嚴重傷亡的天災人禍,如要舉國哀悼,應有一定的規範,即應有一定的提議、核准程序,應透過民意調查擬定哀悼的日數、規格。
當然,哀悼更不能取代追究人禍。對於今次玉樹地震的人禍問題,民間的質疑集中在三點:其一,震前預報被扣壓。在地震之前曾正式向中國地震局發出玉樹周邊地區有強烈地震預警的專家,包括余向紅、張德亮、沈宗丞、趙盛燁等,他們的一份份報告都消失在「維穩」的政治原則中,讓震區民眾錯過防範、逃生的機會。如此人禍,豈能不追究?
其二,災區的豆腐渣工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災區小學的黑板上留言:「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黑板已被官方當為文寶,送往博物館留存,但網民則引申出一幅對聯:上聯是「新校園,會有的,還是豆腐渣」;下聯是「新家園,會有的,還是土坷垃」,橫批則是「卧槽泥馬」。
其三,救災中的遲緩。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聲稱:「境外敵對勢力也企圖對抗震救災工作進行干擾破壞。」這種赤裸裸的意識形態喊話,才是影響災區救援的因素,也顯然是喇嘛參與救援頻頻受到軍警阻撓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06:15 AM , Processed in 0.0494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