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3

金牛银熊的中国亲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3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nhy 于 2010-2-13 12:26 编辑

ZT: 关于那些熊的悲惨故事(发生在中国的真事)      

我在网上读了一篇关于救助黑熊的报道,那些被人的贪婪和残忍折磨得生不如死的黑熊们悲惨的遭遇让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上面的图片是墓地, 90头被人残害的黑熊埋葬在这里。墓地不大,有半个篮球场大小,位于距成都市区26公里外的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每一头埋葬在这里的熊,人们都为它们取了名字,哪怕是在它们入土前的最后一刻。

有一头熊刚被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救出来,还没来得及踏上草地,就死掉了,在入土时,它被取名“森林”,人们希望这个名字能够将它带到天国的森林里,弥补它从未生活在森林里的遗憾。

有一头熊下午4时到达救护中心,晚上8时就死去了。它浑身浮肿,像个大水袋,一个针尖扎下去就会冒水,护士从它晃晃荡荡的大肚子里抽出10多公斤水。尽管在这儿只活了4个小时,它还是得到了一个名字:“水”。我想,它肯定是得了肝癌,才会有这么多的腹水。

还有一头名叫“草莓”的熊,在它很短的生命里,草莓是它最后的晚餐。

……它们悲惨的命运,来自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活熊取胆”制药。在各地的养熊场里,黑熊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被用于收集胆汁,每只身上都有一个常年不愈的洞,插着生了锈的金属或玻璃制的引流管,从中流淌出清亮的胆汁。

这些可怜的熊,大多数在出生后就被禁锢在长1·5米、高0·5米的铁笼子里,一天天长大,直到铁条让它们不能再长。它们不得不把脸紧贴在窄小的方形食槽口上进食,铁栏杆把它们的口鼻磨得疮疤累累。可即便这样,它们也终日吃不饱,因为养熊场相信,饥饿、口渴能分泌更多的胆汁。

在狭小的铁笼里,它们不能伸展四肢,只能一个姿势,俯卧或者侧卧,一辈子就是这样。有些养熊场的铁笼,笼顶铁栅栏是活动的。在取胆汁时,工人将铁栅栏往下压,直到它们完全无法动弹。有些工人图方便,从来就不升起这面铁栅栏。

每当养熊场的工人在笼前伸出铁钩,勾住它们的脖颈,它们就凄厉地哀嚎起来。在抽胆汁时,它们痛苦得大张着嘴,剧烈地喘息,双眼凸暴,四肢颤抖……这样的酷刑,一天几次,最少30毫升,最多200毫升。抽完胆汁后,它们蜷缩在笼中浑身颤栗,亮晶晶的小眼睛上挂着泪水。

因为难以忍受抽胆汁的痛苦,它们疯狂地抓咬笼子,弄得满口溃烂,有的还会精神错乱,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把自己的肝肠内脏拉扯出来,狂嚎着挥舞着。遇到这种时候,养熊场就会砍下它们的脚掌,剥下它们的皮毛。

为了防止它们因疼痛、不适而抓挠导管,养熊场还用上了一种叫“铁马甲”的刑具。2003年,当一只棕熊和一只杂交熊被从天津一家养熊场解救出来,运到救护中心时,工作人员见到了传说中的铁马甲,坚硬的铁片绕身一匝,它们的肋骨被牢牢固定,一根长柄直抵喉头,它们终日不能低头。这样的马甲,这两只熊穿了整整9年。

2008年3月31日晚上,救护中心迎来了获救的28头熊,当人们从卡车里抬出一头头熊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腐臭的味道扑鼻而来,有的熊整个背部都烂了,有的熊腹部瘘口流淌着脓液。最后一头熊被搬出时已经死了,身体还有余温,血肉模糊的脚掌伸在铁栏杆外,像是最后的求救。人们给它取名“安宁”,把它葬在墓地第三排的中间,希望它在另一个世界能永享安宁。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朱柯,把这天称作救护中心成立近10年来最黑暗的一天。他至今对那天获救的一头熊记忆犹新:,它很瘦小,毛发脱落,双掌开裂,双眼深陷,肩部有一个穿透骨头的伤口,腹部还凸起一个巨大的肿瘤。当朱柯按下快门,闪光灯亮起的瞬间,这头熊惊恐地把头避开,他再也不忍心按下第二次快门。朱柯给这头熊取名“成都真相”。第二天,“成都真相”死了。2008年4月,救助熊的志愿者们为黑熊“成都真相”在墓地举行了葬礼。不要认为这是一场“秀”,我完全理解他们。接着,Kiki也死了,它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个印象是:拼命地伸出舌头,去舔食美味的果酱,随后又不停地抓挠自己的嘴,原来它的口腔里满是溃疡,酸甜的滋味也是折磨。短短一周, 28头获救的熊中有11头死去。如今,11座土堆绵延在一块儿,每块石头写着它们的名字。

“成都真相”悲惨的一生就这样蜷缩在铁笼子度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那么悲伤,人们只要走出墓地,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场景。存活下来的熊在游泳池刨水、荡秋千、爬树,有的甚至为了争夺吊床而打闹不停。一头熊看到有人靠近,机警地用手掌遮住腰果,生怕被抢走。一头叫“嘉仕伯”的熊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模样,走到正在水池边睡觉的另一头熊身边,对着它的屁股猛咬一口,然后快速逃跑。还有一头上过杂志封面的熊,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莫扎特的《黑管、双簧管和低音管协奏曲》里。穿了9年“铁马甲”、刚来时脾气暴躁得像“凯撒”而因此得名的棕熊,正在挖洞,每挖一会儿,它就到水池边洗涮,先洗左前肢,再洗右前肢,接着把水浇到身上洗前胸,最后洗脸。这头当年穿着铁马甲被抬来的棕熊,如今长到了271公斤!凯撒所在养熊场的主人朴先生,在它被带走4年后,专程从天津赶来,看到它自在的生活,这个穿着格子衬衫、外套西服的老人当场哭了,告别时,他承诺回去后要说服他的侄子关闭养熊场。

“这些健康的熊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也让我们明白自己在这里是为了什么。” (亚洲动物基金会)成都救护中心的创始人谢罗便臣(Jill Robinson MBE)轻轻地说。在她成立这个救护中心9年的时间里,260头熊获救,目前存活170头。有一头熊让她终生难忘,那就是耳朵上挂着“001”标签、第一只获救的安德鲁。2000年底,第一批熊从一家养熊场解救到中心,每一头熊被抬下卡车时,都狂躁地摇头、挣扎、咆哮。抬出安德鲁时,它正用仅存的一只前爪,玩头顶上方铁条处落下的一节绳子,它的左前掌断了,肚子上的伤口正流淌着胆汁和血水,看人的眼神却很温柔。这个2·2米高的“大家伙”在养熊场狭小的笼子里被禁锢了15年。医生从它的腹部取出7公分长的铁导管,切除它的胆囊后,它活了下来。

如今,饲养主管王善海一眯眼,就能想起这个爱吃蜂蜜的大家伙第一次走出铁笼、第一次踏上水泥地、第一次获得自由的场景。为了鼓励它走出笼子,住进自己“房间”,饲养员做了精心布置,吊床上有苹果、葡萄,轮胎圈里装着南瓜、白菜,地上是浓浓的牛奶,墙上插着涂有蜂蜜、果酱的树枝。它先是探出头,然后不断仰头,不断向上举前肢,后来饲养员才明白,安德鲁是在试探身上、头上怎么没有铁条压迫了。这也是后来所有的熊刚出铁笼时的共同反应。迈出第一步时,残疾的安德鲁犹豫了很久,右前爪触到水泥地的瞬间,又像触电一样弹回,然后惊恐地缩回笼子里,不停地摇头。20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尝试。数小时后,它终于像醉汉一样开始行,这是它毕生第一次在铁笼外的行走。

安德鲁还算顺利的,有的熊一整天要反复无数次学习走路,有一头熊足足用了24小时,才跌跌撞撞地走出笼子。很多熊,第一次踏上水泥地,走一步摔一步,只好贴着墙根走。这些原本最熟悉的草地,却让它们恐惧和畏葸不前。一位记者想抓拍一头熊第一次踏上草地的镜头,整整守了两天,都没拍到。

三条腿的安德鲁

在战胜恐惧之后,安德鲁很快就成了黑熊的“领袖”,群殴事件发生时,它大吼一声,就能驱散大家。它总是照顾着弱小的熊,为它们壮胆助威。幸福地生活了5年多后,突然有一天,安德鲁变得嗜睡,食欲不佳。医生检查发现,安德鲁的腹部已经长满了大大小小300多个肿瘤,常年抽取胆汁的后果,就是肝癌,安德鲁最终没有逃过。2006年9月6日,安德鲁死了。医生解剖发现,它腹腔内的肿瘤有7公斤重,大大小小有如鹌鹑蛋、鸡蛋、垒球、乒乓球。葬礼上,五六十人来送它。安德鲁的坟在草地的最高处,居高临下,守着这片黑熊墓地。墓前的石头上刻着墓志铭,那是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上千封唁电中选出的一句:“你的离去不会让我们软弱,我们因你而更坚强。”这也是墓地唯一的墓志铭。

这个墓地如今越来越显得拥挤了,如果有更多的熊进来,将不得不砍掉一些竹子。可谁的名字会刻在第91块石头上?在创建人谢罗便臣眼里,也许那是为弗兰西准备的。弗兰西已经很老了,至少32岁,相当于人的90岁。现在,它连爬上脚踝高的床都气喘吁吁了。它的消化功能越来越差,终日不停地打嗝放屁。它的毛发大量脱落,成了老态龙钟的“秃头奶奶”。有人担心它过不了今年冬天。这位老奶奶曾被囚禁了22年,在0·9米长、0·45米高、0·5米宽的铁笼子里,它无法长大,成了“侏儒熊”。为了防止它抓咬人,养熊场把它四个爪子的指尖都剁掉,牙齿也被齐根锯断。因为心肺常年受压,发育不全,给它投喂的食物必须拿水泡过。即便如此,这个无爪无牙的“老奶奶”嗑瓜子、吐葡萄皮的功夫,在救护中心也堪称一绝。鲁伯特是一头“痴呆熊”,由于长期被抽取胆汁,细菌感染了它的大脑,出现了智力障碍。在康复区内,黑熊一般都会慢慢熟悉周围的电网,当不经意间被电麻过后,就记住那是不能碰的。然而,鲁伯特总是一次次触网被电,还常常迷路,出门、回家都是顺着墙根走。它还常常整日发呆。工作人员曾为它拍过一张照,那是2008年1月的一天,成都下起了好几年来的第一场雪,大多数熊都在雪地里打打闹闹,只有鲁伯特静静地坐在花园里,眼睛空洞洞地望着远方,似乎没有意识到下雪了,看上去,它就像一尊白色的雕塑。

谢罗便臣的肩上文有“月熊”两个汉字。月熊就是黑熊,因为它们前胸有一个白色月牙。有人警告过她,一定不要把容易后悔的名字刻在自己身上。她笑着说, “汉字很美,尤其是熊这个字,那四个点就像熊爪印。”这个英国女人1993加入了一个旅游团,当她第一次走进中国的一个养熊场,养熊场主人自豪地向他们展示熊胆制品时,她悄悄溜了出去。她发现有几级楼梯通向一间地下室。黑暗中,她看到狭小铁笼中关着像囚犯一样的熊,这些可怜的熊转过身来,露出了腹部感染裂开的伤口,她看见上面插着锈迹斑斑的金属导管。(她后来才得知,这些熊已在铁笼中生活了13年)突然,她的肩被轻轻地拍了一下,她转过身,发现一头母熊正从笼中努力伸出爪子。她毫不犹豫地握住了它的爪子。熊没有撕扯她的手臂,只是捏了捏她的手指,谢罗便臣认为,这是它发出的求救信号。她发誓要救出它们。1998年,她创办了亚洲动物基金会。1999年,四川省林业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亚洲动物基金会进入养熊场考察。很快,三方合作正式实施“亚洲黑熊拯救计划”,率先拯救四川省内条件最恶劣的养熊场中的500头熊。2000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了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被救出来的熊,能真正活一回。能够在救护中心存活下来的熊,生活在10多个花园里,每个花园都有半个足球场那样大。为了让它们恢复正常生活,食物都藏在四处,树洞、秋千、石缝,甚至埋在土里……花园里的山坡总是把阳面朝向游人,而坡的背面是隐蔽的竹林,当熊不愿见游人时,它可以躲在那里。

如今,加入黑熊保护的人越来越多。在香港,地铁和公交公司免费在100多个广告牌上,为被囚禁的黑熊发出求救的声音,广告语是:“你可以自由来去,它却不行。”

冬天,黑熊被麻醉做体检时,总是“手脚冰冷”,救护中心就向社会征集手套。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100多双手套。一个女人用已故丈夫的毛衣,织了手套寄来,她说,自己的丈夫非常爱动物,他一定很高兴她这样做。有很多名人参与其中。世界知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博士来访问救护中心,低头亲吻一头体检中黑熊的鼻子,并手蘸清水在熊的头上点了点,像做“洗礼”仪式,给它取名“曼德拉”。她说,南非的曼德拉也生活在监狱里很多年,出狱后,他宽恕了敌人,这些熊,很像“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的和平斗士曼德拉。

据救护中心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活熊取胆”合法化的国家。救护中心与养熊场达成协议,他们每花一笔钱买下熊,养熊场就必须交出执照,由于1994年开始国家便不再审批养熊场,这意味着,每救出一批熊,就关闭一个养熊场。

据谢罗便臣介绍,2006年初相关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的中药还有123个品种是需要熊胆作原料的,有183个企业需要熊胆粉支撑,在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品之前,目前我国还没有宣布取缔“活熊取胆”的时间表。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整个行业发展开始出现扩张态势。在浙江,甚至有人提出要建养熊工业区。而另一方面,因为熊胆产品市场的饱和,养熊场为了利用过剩的胆汁,开始生产如润喉糖、洗发水、牙膏、药酒、药茶等非药用产品。

尽管不少专家相信,“中草药完全可以替代熊胆”,也有专家开始证实,从严重患病的黑熊身上提取的胆汁,充满了脓汁、血液、病变组织、毛发、粪便等,那是“原油样黑色的泥浆”,而绝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养熊业依然呈现出蓬勃的势头。而且,由于很多养熊场主们开始相信这个产业不会被取缔,他们与谢罗便臣达成协议的要价越来越高。

“我们已经买不起熊了。”这个英国女人摇摇头地说。

……我基本上复述了这个故事,心情复杂。牛黄、狗宝、麝香这类动物的内脏结石或分泌物历来是中国显贵人家拥有的珍宝。用动物的身体各部入药,是中国医药文化里才有的。但是,祖宗却不曾“杀鸡取卵”。只有当代中国,才会出现“活熊取胆”这样残忍的事,如今,连眼药水都有熊胆制品。想想那些可怜的熊吧,它们既聪明又憨厚,从来不主动攻击人类。在熊科动物里,可爱的不光是猫熊,狗熊也同样可爱。

虽然我们无法像谢罗便臣那样,但起码可以不用任何含有熊胆的制品。
发表于 2010-2-13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3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3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宇宙人以后也要抓一些地球人放在动物园里养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5 05:08 PM , Processed in 0.0508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