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0

(图文)中国第三条039B元改新潜出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9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新艇从外观上看,跟元级如出一辙。考虑到元级出现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建造后续艇,那么根据两者在外形上的高度相似性,再考虑到我军武器装备研发中常见的稳健和渐改思路,我们可以推断,"新元"实际上就是元级技术全面成熟之后的批量建造版。它跟元级在艇体和内部各主要系统上的区别,应当不会很大。即使有所改进,也只属于"小步快跑",指望该艇各方面发生质变,性能"一步登天",恐怕不太现实。
    新元跟元级外观上有变化
    首先是指挥塔后上方的两排柴油机废气排出孔的位置,比原来略有上移,其原因暂时不明。此外,通过对比两者尾部流水孔的数量(元级有5组,新元则有6组),我们可以发现新元的艇体后段比元级略有加长,排水量也相应会有所增加。
  说到新元在元级基础上的改进,个人认为首先会体现在一些设计细节的修正和完善上。元级作为新艇体线形和AIP技术的验证艇,设计上自然会存在经验不足的地方,一些技术细节也不会考虑得很周详。而新元作为实用的战斗艇型,肯定会充分汲取元级在这几年测试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并通过细抠每个技术环节来提高全艇的综合战斗力。    而一个更为重要的改进,笔者认为应当是进一步提高AIP系统的功效。元级艇上装有我国自行研制的斯特林发动机,已先后多次在官方媒体中得到了证实,如今已经不再是秘密了。新元的出现无疑表明,该系统已在性能和实用可靠性两方面都通过了测试,那么新元在设计上自然就会着重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系统的效能。比如只要设法多载些液氧,就能进一步提高水下续航力,而要做到这点也毋需对整艇设计进行伤筋动骨式的大改动。或许艇体尾段的略微加长就与此有关?
    至于网上出现的一种说法:新元的指挥塔上比元级新增了个形似"漏斗"的圆筒,其实那只是现代常规潜艇上都有的通气管而已。元级上同样也有,只是平时少见升起。
    "新元"战力评估
    总体上看,新元的艇体线形为适合水下活动的拉长水滴形,并且仍为我国潜艇贯用的双壳体结构。  
    对于潜艇单、双壳体的优劣之争论已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看,双壳体结构的潜艇储备浮力大,而且大都采用小分舱形式,两层壳体之间的液舱还能吸收部分爆炸能量,这几点对潜艇的抗沉性和生存力较为有利;此外双壳体结构还有利于一些设备、系统及舷间液舱的布置。
    近年来的经验表明,对缺少核潜艇那种强劲不绝动力的常规潜艇来说,采用单壳体(包括混合壳体)似乎利大于弊。与双壳体带来的有限好处相比,其缺点显得十分明显。就拿新元和日本的苍龙级作为对比,根据目测,苍龙的艇身尺寸比新元要稍大些,不过两者的水面排水量相差应当不会很大。不过一般单壳潜艇的储备浮力仅为7%-9%左右,艇尾为双壳结构的苍龙级略高--根据目前公开的该艇水上/水下排水量为2950/3300吨之数字,可算出约为10.6%。
    而双壳潜艇的储备浮力则普遍达到20%以上,一些型号--比如俄制基洛级--甚至高达30%左右!新元的艇体与基洛比较相似,其储备浮力很可能也会接近30%这个数值。也就是说,下潜状态下,新元肯定要灌进比 "苍龙"相对自身重量比例更多的海水。双方水下航行性能之对比显然会不利于新元。
    至于说到安全性,西方的单壳潜艇过去数十年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差,比如单壳体的美、英核潜艇照样能活跃在坚冰密布的北极区域,而我军潜艇的作战海域之环境还没有那么苛刻。
    另一方面,以现代的反潜武器之巨大威力,既然能有效撕开台风级或奥斯卡级这样的水下怪兽的双层壳体,常规潜艇那层薄薄的非耐压壳又能直到多大的保护作用?以上几点理由可能也是一贯秉持双壳体传统的俄国人,在新型的拉达/阿穆尔级潜艇上开始尝试采用混合壳体结构的原因之一。
    混合壳体简单说,就是部分舱段是单壳、部分舱段是双壳。它在一定程度上揉合了单壳和双壳的优点(反过来说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二者的缺点)。
    不过随着AIP技术的大行其道,混合壳体结构近年也开始逐渐兴起,因为艇艉段的动力舱段是双壳结构,两层壳体之间的空间正好可以容纳AIP系统使用的液氧或氢燃料(此处被杂志编辑改成了"......容纳AIP系统必不可少的冷却装置和燃烧产物稀释、排放装置")。这种处理方式的典型代表里包括了著名的德国212A级和前面提到的日本苍龙级。
    不过对我国而言,潜艇的结构设计如果要从双壳体向单壳体风格转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往布置在两层壳体之间的高压气瓶、燃料、管路等组件、设备都要移到艇身之内,十分挤占本已狭小的空间,艇体本身也要改成内肋骨结构,这对总设计师的功力是个很大的考验。潜艇这种兵器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设计上首先要讲求稳妥,所以中国潜艇要圆"单壳体梦"恐怕还得待以时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08:25 PM , Processed in 0.0407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