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宥嘉,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个充满少年气的,忧郁的歌声,他作为一个歌手的辨识度很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他也是一个创作者。2025年,林宥嘉推出了新专辑《Apples of Thy Eye》。他继续理解遇到的各种人。有有失去爱侣的人,有边缘的人群,有歌迷,有失落的拳击手,有因为当下痛苦而祈求神垂怜的人……他说:“我不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多少那种超级成功,(令人)觉得‘ta这辈子什么都已经ok’的人,但是其实我很能够理解当一个人很挣扎,却还是没有办法到达他的目标时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就决定要为有这样共同感受的人写一首歌。……我相信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安慰,有的时候我也需要这样的安慰。”这是新周刊音乐专题“谁作时代曲”的第一篇。接下来,会有更多见证时代变迁的音乐人做客这个栏目。
“他们觉得林宥嘉变得好幸福,连《说谎》都是笑着唱。”林宥嘉接受采访的这间办公室的楼下,就是他18年前第一次录歌的录音房。
2006年,母亲开车载着19岁的林宥嘉去参加音乐选拔综艺《超级星光大道》,海选面试是在一个商场里。他到的时候,海选还没有开始,等他吃完猪排饭下来,现场已经人山人海,他第一次面对镜头,唱了一首陶喆的《Katrina》。之后林宥嘉顺利通过选拔,并且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比赛冠军,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现在的林宥嘉38岁,是音乐人,是丈夫,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名曲”是第二张专辑里的《说谎》。在早些年,他因为迷幻的唱腔,得到了“迷幻王子”的标签。他唱很多情歌,这些情歌的主角,往往是“得不到”的少年。
大众印象里的他,是充满少年气的,忧郁的,可以唱出人们生命里敏感、脆弱那部分经验的歌手。人们期盼一种声音,可以永恒地站在原地治愈人心。但歌者和听众之间好像总是有一些“时差”。
20岁的声音和此刻的声音,如果仔细听,总是能听到时间刻下的痕迹。当然不只是声音里“变得幸福”那样简单。
事实上,从2016年到2024年,林宥嘉都没有发布新专辑,他几乎是“半消失”的。这些年里,他成家生子,经历了亲人重病的变故,也和所有人一样经历了疫情。
从2007年参加比赛出道到现在,林宥嘉来到大众视野里已经18年了。
《感官/世界》专辑中的《说谎》成了林宥嘉传唱度最高的歌曲。 (图/豆瓣网)一个普通人的18年可以发生多少变化?18年是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的距离,是从职场新人到换了很多份工作的“老人”的距离。18年里可以反复地得到和失去。
对于林宥嘉而言,18年是第一次进去录音室到发行第七张专辑的距离,也是他从少年成长为两个孩子父亲的距离,是从歌手变成专业音乐制作人的距离。
关于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还有一些更直观的例子。林宥嘉在近期的采访里提到参与一个节目的经历,主持人只有21岁,年轻的她并不了解林宥嘉,直到林宥嘉哼唱了一句《说谎》,主持人惊呼:“哈?你是原唱?”
林宥嘉的第一张专辑,就获得广泛的好评 (图/豆瓣网)
林宥嘉是更严格的娱乐体系和唱片工业塑造出来的音乐人。选秀出道,非科班出身,有极高传唱度的歌曲,也有大众认可的唱功,更有辨识度超高且难以替代的音色。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交媒体兴起,人工智能出现,娱乐综艺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林宥嘉偶尔会进入漩涡中心。对很多人来说,他一直是那个陪伴在身边的、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分辨出的声音。
如果说上一个时代的唱片工业有一些颇为朴素的手艺人之感,此刻我们身处的是信息流时刻冲刷着的世界,一切好像按下了加速键——包括音乐本身。
一个歌手要怎样被记住?一些声音怎样才不会被AI替代?一些音乐怎样才可以在短视频喧闹的背景音里提纯出来,被好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