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you“越狱”的噩梦又来了。朱雨玲看到自己拿起拍子,回到国家队训练,她想逃,翻围墙、跳栏杆、钻过布满蜘蛛网的角落,但一次次都被人逮回去,她眼睁睁看着自己发了疯,拿着刀砍自己、砍别人。惊醒后,她心想,30岁不到,就有心结了,虽然可以靠读书、当老师和时间去消化,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心结只能自己解开。钟红记得,2022年初,朱雨玲给国家队打报告提出离队,队内只有一个要求,“不能对外公开”。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她多次输给伊藤美诚,导致在国家队一落千丈。有人讽刺她“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也有人说是身体原因让国家队不得不放弃她。朱雨玲伤透了心,退役后,她不看比赛,把手机的个性化推荐关掉,隔绝所有乒乓球的信息,也避免接触相关的人。在天津大学上课时,有学生大胆发问,“老师,再碰一次伊藤美诚,你还能赢吗?”那道旧伤口又被触碰到了,她回答,“有你的加油,我一定能赢。”朱雨玲和她在天津大学的同学们 在一次博士生聚餐上,朱雨玲忽然握住导师肖文的手说,“我现在做梦还会惊醒,梦到自己还要拿拍子。”肖文察觉到,乒乓球还是压在她心底,但她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再去面对。她启发朱雨玲,“说不定,这就是你研究的意外发现——你跟乒乓球之间不是good bye(彻底告别),而是 see you(再次见面)。”2024年初,朱雨玲以乒乓球世界冠军的身份通过澳门的人才引进。9月,澳门将举办WTT冠军赛,体育局和乒协向朱雨玲提议,以外卡的身份出战。命运再次递来机会。起初,朱雨玲非常犹豫,怕遭受二次伤害。但她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打这么多年乒乓球,就这样放下了,遗憾吗?如果我重新拿起球拍,这一次放下,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主?朱雨玲最后决定复出,直视乒乓球,也直面内心,“我想把之前那段经历抹掉,让自己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不成魔的人,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人,我想跟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乒乓球逐渐告别,可能是一年,两年,五年.......我想要自己画上这个句点。”刚恢复训练时,她很无助,移动“像乌龟一样慢”,手感太差了,视觉也很差,仿佛拍子不是握在自己手上。朋友昕瑜的丈夫曾是一名射击世界冠军,他说过,“如果我回不到自己的巅峰状态,我就不想再拿起这把枪。”朱雨玲最懂这种心情。她慢慢开始加体能训练,但不敢加太多,一周只能练两三天,要匹配自己身体状态,昕瑜看她手上的老茧重新磨破,变成水泡,然后硬掉、结痂,上面再长出一层更厚的新茧。手术后朱雨玲每半年复查一次,身边的人都叮嘱她,千万不能有精神压力,她没有制定比赛目标,只希望站在场上把比赛打完,“别低血糖,别受伤,别晕过去,别被自己吓死了。”2024年9月9日,WTT冠军赛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办,球迷的加油声像海浪,一束光落在运动员入口,朱雨玲从漆黑的通道走出来,跟大家招手,笑容明亮。她在役时,还没有WTT比赛。如今的赛场对她来说很陌生,候场时间很长,灯光的炫酷程度类似演唱会,让她觉得自己像个Superstar,“我一个运动员怎么能跟明星挂上钩呢?”她刚开始很受冲击。但朱雨玲让自己适应新的游戏规则。1/16决赛她对战波兰球员巴约,开场2:7落后,追到13:11,接下来两局打到了13:11、12:10,她艰难取胜。最后一球落地时,她出了画框,转播没拍到她。但坐在台下的昕瑜清晰地看到,她释然地笑了。昕瑜当场落泪,“我一直觉得比到达灵山更重要的是出发的勇气,她真的做到了。”1/8决赛对战王曼昱的赛后采访,她回忆起退役前最后一次国际比赛也是跟她交手,“我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说到这里,她声音哽咽,背过身去。钟红觉得,那一刻她想起了沉重的东西,“乒乓球带给她的委屈太多了,一些真相即使到今天她也没办法说,这是最难受的。”那场比赛王曼昱仅用18分钟速胜。李隼看到,朱雨玲完全没有比赛的感觉,王曼昱反手一弹、一撕,“直接把她打穿了”,他担心朱雨玲会被年轻运动员“打没劲儿了”。经纪人张嘉歆也为朱雨玲惋惜,“看不到以前打球充满灵性的小朱了。”朱雨玲跟昕瑜表露过自我怀疑,“我现在很差,排名很低,积分很低。”昕瑜劝她转换心态,不要想着像过去一样老拿冠军,要更多享受还能站在赛场上的机会,像倪夏莲阿姨一样,到60多岁还可以快乐乒乓。恢复世界排名时,朱雨玲排到100多位,昕瑜跟她开玩笑,“你的世界排名已经比我高中年级排名还要高了,你很棒。”两个女孩对着屏幕哈哈大笑。朱雨玲逐渐放下世界冠军的姿态,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从低级别的支线赛打起。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澳门没有职业乒乓球队,澳门乒协没有服务高水平运动员的经验,无法提供跟国家队相同的保障支持。她的训练条件很艰苦,无固定教练、无专属训练台、无高水平陪练。在国家队时,朱雨玲对面有三个陪练,轮流给她发球,还能随时调配模仿特殊打法的运动员。而现在只有一个陪练站在她对面的正手位,朱雨玲弄了一个反弹板,放置在反手位,相当于第二个陪练。因为缺乏特殊打法练习,一旦遇到桥本帆乃香这样的削球手,朱雨玲的取胜概率非常小。她要身兼多职——司机、厨师、财务,要精打细算。对手的便当往往营养搭配齐全,她在时间紧张时只能吃方便面。她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走错机场;行李被航空公司弄丢;在卡塔尔比赛上场前,球鞋突然开胶了,她只带了一双鞋,站在场边担心,“不会打着打着鞋底掉了吧。”刚开始朱雨玲不习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但转念一想,“所有经历都在帮我健全人格。”昕瑜认为,经过磨炼后的朱雨玲,已经具备领队的统筹协调能力,把她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朱雨玲后来请昕瑜当自己的领队,帮忙解决现实问题。昕瑜印象最深的是今年4月的仁川冠军赛,朱雨玲对战日乒排名最高的选手早田希娜,对方团队庞大:主管教练、体能教练、康复师、营养师、陪练、技术人员……观赛区有几十位穿着统一制服的队友加油,而朱雨玲身后只有昕瑜一人。比赛前,朱雨玲的陪练发高烧,无法进行场外指导,她只好拎着拍子独自上场。昕瑜和她都做好了输的准备,提前订好回国的机票,但是没想到朱雨玲凭着一腔热血,3:2逆转早田希娜,把赛会的3号种子挡在了8强外。比赛结束朱雨玲的手臂累到酸胀发抖,昕瑜改签不了机票离开了,没人帮她按摩放松。下一场比赛,朱雨玲又是独自上场。靠着“以赛代练”,她状态回升。多哈球星挑战赛16强,新加坡大满贯8强,仁川冠军赛4强。太原挑战赛时,她在第二轮击败了一号种子钱天一,此后经纪人张嘉歆每天都要去官方酒店前台续住,一直到酒店几乎没人了,朱雨玲最后拿到了亚军。2025太原挑战赛结束后,朱雨玲和学生们的庆祝合照 昕瑜唯一的执念是希望她进世界前十,这样就能享受主办方的专车,不用自己费力租车,朱雨玲笑着保证,“我一定努力让你坐上。”2025年7月,夺得美国大满贯冠军后,朱雨玲上升到世界排名第六位。 做自己的主人坐在澳门训练馆的休息室里,朱雨玲给我复盘了美国大满贯比赛,她把那个冠军称作“特定环境的限定版本”,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复制。拉斯维加斯海拔在610至910米之间,空气稀薄、气压和湿度偏低,对球速、旋转和弧线有很大影响,朱雨玲看来,这种条件更适合她的“合理”打法——不该发力时不发力。而且她曾在鄂尔多斯打过三年联赛,有在高海拔环境下作战的经验。16进8比赛中朱雨玲对战王曼昱,是一场十年前的技术与最先进技术的对决。赢下比赛后,朱雨玲心里有种笃定的清醒,“换一个地儿,我肯定赢不了她,那个地方再打一次,我相信她也不会输。”但这就是竞技体育,“多有魅力,永远超出你想象。”走到现在,朱雨玲觉得一切像命运的安排,偏偏在她退役那年,澳门启动人才引进,又给了她外卡;偏偏她再次遇到了伊藤美诚,完成了复仇,然后拿了冠军。“不知道这样讲合不合适,也许是我这种没有放弃的信念,感动了老天。”美国大满贯决赛赢下陈熠后,她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反而请大家为这位年轻小将鼓掌。经纪人张嘉歆知道,夸赞对手是很难的,“她真的是在享受比赛,享受跟对手的较量。”如今的朱雨玲面对输赢更放松了,她允许自己犯错、输球,“拍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就算输了也不会有人取消我的比赛资格。我不管第几轮输给谁,都有总结的地方,这个原因都来自于看得见的。不拿结果衡量自己的价值,才真正享受到乒乓球的快乐。”在全运会半决赛上输给孙颖莎之后,她接受赛后采访时,笑着说:“我希望经常跟莎莎打比赛就好了,我如果经常跟莎莎打比赛,就说明我一定打得还不错。”李隼称赞她把“真正享受乒乓球”诠释得很好——“脱下中国队这身衣服,她仍然珍惜在场上的机会,每场球都尽力打好,每个球都认真处理。”WTT中国大满贯上,他看到朱雨玲对战陈幸同,侧身比例比对手高,主动进攻的能力很有进步,那种竞技状态让他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中国队主力朱雨玲,“拼命跟你争,跟你咬,跟你斗智斗勇。”朱雨玲在WTT中国大满贯的赛场邹国齐教练认为,技术的呈现也跟心态有关,关键是她放下了包袱,“原来作为国家运动员背负球迷的希望、组织的希望,有为国争光的压力,不能输。她现在为自己打球,她喜欢打球,我的观点是她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朱雨玲和邹国齐讨论一个比赛细节——在7:5领先时,运动员往往容易放慢、保守、犯错误,此时在心态上应该怎么打。邹国齐建议归零,按照0:0打。朱雨玲则说,她要按照对方领先7:5去打。相比于过去教练授予的经验,她要把自己放得更低。朱雨玲开始真正享受竞技场,白球打过来的瞬间,她必须立刻做出抉择,情绪、阅历都会毫无修饰地暴露出来,竞技场让她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思想比技术更重要,这是如今朱雨玲对乒乓球的理解。她在赛场上悟出了很多人生哲学,“比如我有三个战术选项,就像人生面临多条道路。人会趋利避害,选择优于自己的。但后来发现只要摇摆了,选哪个都是错,必须坚定地选择。因为有个东西叫timing,时机很重要,错过了那个时机,三个选项都不对。”分析到这,她又话锋一转,“即使这一分你计算正确,最终也不一定会赢。如果你给对方种一个种子,慢慢打,赢的概率又会大得多。它又告诉你,不要太看重眼前的成败得失。”冠军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朱雨玲现在最多的烦恼是打球如何进步,她已经连续两年被乒超联赛拒之门外。苦于没有高水平的对手、陪练、教练,今年她加入日本木下神奈川俱乐部,以外援身份征战2025—2026赛季T联赛。经纪人张嘉歆起初比较犹豫,因为张本美和在同一个俱乐部,两个人常在场上交手,“万一对方看破你的水平和技术怎么办?”朱雨玲没有在意,“反正我也了解她的。”张嘉歆感叹,她现在是“强者的主体性思维”了。继续征战,朱雨玲想探索自己的上限在哪里,她好奇能否打破“运动员30岁后没有黄金期”的刻板印象,“别人认为我最多一年半载就打不动了,有人觉得你也不能打世界三大赛,打得有什么意义?但有没有意义我自己说了算,谁也别想来干扰我,主宰我。我现在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我也不知道还能打多久,但我现在就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年初,朱雨玲在卡塔尔的比赛一结束,就和昕瑜、陪练一起去了沙漠。车子行驶在漫天的黄沙里,突然眼前出现碧蓝色的大海,海水冲击着沙滩,两种互不相融的事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三人发出感叹——这个世界太大了,还有太多想象不到的事物存在着。朱雨玲戴着黑色墨镜、黑色鸭舌帽,张开双手站在黄沙上,风迎面拂来,她的身体到灵魂,都感觉到了自由。(来源:腾讯新闻)◦ wink、张嘉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