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百家杂谈] 好问题丨没有冰箱的时候,居住在热带的人是不是从来没见过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7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问题丨没有冰箱的时候,居住在热带的人是不是从来没见过冰?

Screenshot 2025-11-17 at 10.00.09 PM.png


冰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无处不在,但你有没有想过古时候在没冰箱的热带地区,古人们如何制冰用冰呢?1806 年,美国商人 Frederic Tudor 带着「卖冰到热带」的异想,开启了人类最早的冰块跨国生意。他用 27 年改写了世界饮食史。而在泰国,冰块初现时被当成「硬水」,贵族们看不懂水如何变成固体。这些趣事背后,是冰块从奢侈品到日常品的逆袭之路。


「太长不看版」:

1、最早的冰块贸易:美国商人 Tudor 开启全球首宗冰块跨国贸易,靠改进取冰技术和保温运输大获成功,身价达如今 2 亿美元;

2、热带地区并非没见过冰:印度 - 缅北借雪山冰和传统储存技术早有使用,泰国 1866 年首次引入冰块,初期仅为皇室贡品;

3、制冰机的诞生终结天然冰垄断:,19 世纪末后冰块逐步普及,还催生冷链产业,彻底改变人类饮食方式。

4、中南半岛早用硝石加盐制冷饮,冰块传入后催生冰棒、冰沙等特色美食,成为日常消暑标配。



没有冰箱的时候,居住在热带的人是不是从来没见过冰?










答主:Saechia

6200+ 赞同



世界上最早的冰块贸易以失败告终


世界上最早的冰块跨国贸易,来自 1806 年的美国商人Frederic Tudor。他出生在新英格兰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律师,并且是乔治·华盛顿的第一位总检察长。


IMG_9332.JPG


1805 年,Frederic Tudor 突发奇想决定通过向热带气候下的人们出售冰块来发家致富,当时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这位 23 岁的年轻人疯了。但 Frederic Tudor 认为自己家里拥有的豪华冰屋,让他在夏天体验了冷饮和冰淇淋的乐趣。他写道:「当一个人喝了一周的冷饮,再也不能用热饮来表达自己的热情」 。因此他相信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会沉迷于这些冷饮和冰淇淋,并乐于为此付费,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未开发市场。


1806 年,他让工人把自己在马萨诸塞州土地上的池塘,划分成规则的棋盘,并将冰切成两英尺见方的大冰块。再将挖出的冰块送到加勒比海的马提尼克岛,让他当地的销售代理把冰块送给当地酒吧的酒保,让当地欧美殖民者富商消费,并由此开始了他的冰块贸易生意。 


最早取冰方式,用雪橇、犁、钻车、草皮刀、铁锹、锯子、耙子等农具笨拙的取冰,整体效率非常低下


IMG_9333.JPG


但他的第一次冒险失败了,冰在到达后不久就融化了,因为当地没有冰屋来储存它们。Tudor 随后在他运往的各岛屿港口建造了冰屋来当做仓库,可是他的第 2-4 次冒险还是失败了。 事实证明,冰比 Tudor 想象的更难销售,热带地区的人店里和家里不仅没有冰屋,还根本不知道如何来防止冰融化。 销售到当地的冰由于运输中融化严重,最终售价本身就很贵,叠加消费者损耗后冰的实际使用成本,让有钱人都难以接受,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仅赔光了所有的财产,还因欠债被追捕并在 1812-1813 年期间坐过牢。


改进技术与大规模生产冰块


但 Tudor 顽固的到处借钱,坚持着自己的生意。直到 1825年他的工头 Nathaniel Wyeth,发明的马拉冰犁配合切割锯的取冰方式,极大的降低了获得标准冰块的生产成本,让商业化大规模出口缅因州湖冰成为可能。


IMG_9334.JPG
IMG_9335.JPG


1833 年 Tudor 用长期销售中摸索出来的覆盖锯末,外置钢箱的运输保温方式,冒险把一船冰块横跨大西洋,卖到更加富裕的英国殖民地印度,受到当地英国殖民者和富商们的欢迎。这种运输方式让冰块从富人的奢侈品, 成为欧美普通中产阶级(middle class)也能消费得起的商品,随着生产运输成本的降低,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规模化后的成本降低,是这门生意最终可以成功的关键原因。


随着小型家用冰块存储容器的推广,配合一系列免费赠送一年冰块给当地酒吧/咖啡馆,手把手培训制作冰镇鸡尾酒、饮料和冰淇淋等的市场销售推广策略。冰块最终成为欧美中产家中的常备消暑商品,50 岁的 Tudor 在经历 27 年失败后,终于获得了生意上的成功。


到 1847 年时,有 353 艘 Tudor 公司的运冰船离开波士顿港前往美国南部炎热地区,以及里约热内卢、孟买、新加坡、香港、悉尼等国际港口的分销代理商冰库。除最初的冷饮用途外,进一步廉价的冰块还创造了冷链运输产业,让蔬菜、水果肉类得以储存和运输到更远的范围,特别是极大的刺激了全世界的渔业发展。 仅波士顿当年就出口了近 75000 吨冰,到 1864 年 Tudor 去世时,他的身价相当于今天的 2 亿美元,并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饮食方式


IMG_9336.JPG


天然冰的大规模出口与制冰机的诞生


1850 年,挪威和瑞典开始出口冰。 一家冰业公司收购了挪威的奥佩加德湖,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温汉姆湖」,因水质好是当时最奢华的冰块品牌。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船只携带的冰块吨位已经比除棉花以外的任何其他商品都要多得多。1884 年纽约港繁荣的冰块贸易中转和分销市场,这时的天然冰市场已经非常巨大,全世界寒冷地区的发达国家都成立了自己的冰业公司,这种量级的市场需求,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公司能够垄断的。


IMG_9337.JPG


顺便要说的是 Frederic Tudor,还因与制冷和空调之父 John Gorrie 发生冲突而闻名。因为这种发明会影响 Tudor 的生意,他极力反对和阻止这项发明,导致 John Gorrie 未能完成制冷的理论,客观上延缓了制冰机和空调的发明。他发明的制冰机使用压缩的低压制冷剂转化高压蒸汽,然后输送到冷凝器,再被冷凝成低压液体,然后被送到蒸发器,在那里发生热交换并产生冰,这种制冷循环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用来开发我们现在使用的冷却系统。


IMG_9338.JPG

第一台商业机械制冰机发明于 1854 年的澳大利亚


IMG_9339.JPG

1891 年报纸上的家用手工制冰机广告


19 世纪末的 Georgetown Ice Machine,这种大型高效商业制冰机的诞生,标志着人工制冷最终超过了对天然冰的市场需求,人类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被阻挡


IMG_9340.JPG


下面换成热带地区人民视角


在东南亚地区,泰国的冰块贸易历史记载得很清楚,第一次出现在泰国土地上的冰块,来自 Rama4 世统治期间,1866 年暹罗驻新加坡领事,从新加坡的 Tudor 经销商定购冰块作为礼物献给国王。这是一块巨大的方冰,被包裹着锯末用钢箱转运至一艘名为「Chao Phraya」的轮船上,并花了 15 天时间从新加坡运到曼谷。


IMG_9341.JPG

「Chao Phraya」号轮船,

第四次运送冰块到曼谷时拍摄的照片


因不知如何转运冰块,大冰块在抵达皇宫时已经融化并碎成许多碗盆尺寸碎冰,Rama4 下令将碎冰块分发给皇室成员和政府高层贵族。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冰是什么,甚至需要下命令让他们来看自己的冰。第一次见到冰时,哪怕他的王子们也无法理解这是水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泰语中冰块被直接叫作น้ำแข็ง(硬水)。有些思维固化的老人甚至很愤怒,认为这是和自然规律相悖的物品,哪怕有些贵族游历时见过冰,也不愿意相信可以被送到这里来。


当国王的女侍卫,传达去看冰块命令给 Chao Chom Manda Wad(Rama5 曾祖父)时,Chom 始终一头雾水反复询问 น้ำแข็ง 是什么,女侍卫着急的叫到「น้ำแข็งเจ้าค่ะ」,Chom 疑惑的最终喊出了:「เอ็งนี่ปั้นน้ำเป็นตัว」(这个女孩把水变成自己身体),这句话也成为了泰语谚语中的「捕风捉影」


IMG_9342.JPG


之后冰块被当做一种贡品,每个月从新加坡发送至曼谷,供权贵和富商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时期冰块被泰国人叫做 น้ำแข็งสิงคโปร์(新加坡冰)。泰国电视剧中关于当时的富人,第一次喝到冰水的演绎。


至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或民间,更早是否有冰块被贸易过来我就查不到了。下图为缅甸依然存在的的传统冰店,用稻谷来进行包裹存储,这种冰砖在使用前还要进行清洗。


IMG_9343.JPG
IMG_9344.JPG


这种土冰窖和稻谷隔热技术,来自古代印度冬天储存冰块至夏天使用的传统。所以历史上的印度-缅北,虽然处于热带地区,但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在夏天时很早就有冰块使用。因此哪怕不考虑热带雪山上的居民,南亚-缅北高海拔地区附近的富人在更早的历史上都是见过冰块的(范围另议)。


冰块变成热带地区的日常贸易品


之后随着泰国民间冰块贸易的兴起,冰块慢慢成了一种日常贸易品,但在那个时代冰依然被认为是种奢侈品,只有和富人能吃得起。 而冰淇淋对于泰国人,更是一种传闻中的神奇食品,直到 1871 年 Rama5 世从新加坡旅行回来时,带回一台小型冰淇淋机,泰国人才见识到这种神奇食物。


Rama5 世期间的小型冰淇淋搅拌机,需要使用冰块作为冷却来源。


IMG_9345.JPG


这个原理现在被摊贩,用来做泰式手工冰淇淋


IMG_9346.JPG
IMG_9347.JPG


泰国的制冰机最早出现在 1870-1875 之间,最初由皇室旅行时带回,这是一些简陋的小型手工机械制冰机。直到 1884 年 Rama5 世统治期间,欧美公司开始在泰国建立小型制冰厂,曼谷街头才出现一些同时销售冰块和其他商品的杂货商店。


从旧报纸上的一则广告来看,卖家安德森公司于 1889 年 8 月 24 日刊登了一条以每磅 4อัฐ(泰国旧货币单位)出售冰块的广告,并称每天都有出售。 地点在曼谷东方酒店(现在文华东方酒店中的东方来源),广告里还说如果你想要一千磅冰,您必须提前 2 天告诉我们。这说明安德森公司有自己的制冰机, 已经不必从新加坡或其他遥远的地方订购冰块。 


IMG_9348.JPG


暹罗于 1905 年建立了自己的制冰厂「暹罗冰厂」,这是泰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冰块的制冰厂,这座工厂在 100 多年前筹建得非常艰难。因为泰国基建配套不行,启动这台机器还需要投入大量前期建设(发电、净水等)。当制冰机调试好并打开时,在曼谷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很多人根本不信水能变成冰,当地人都赶来参观是如何做到的,


IMG_9349.JPG
IMG_9350.JPG
IMG_9351.JPG
IMG_9352.JPG


从那时起,冰店开始蔓延到曼谷以外的泰国主要城市,图为 1936 年素攀武里府 Downtown 的冰店,冰块开始成为泰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MG_9353.JPG


虽然工厂叫「暹罗冰厂」,但当地人喜欢叫它「奈利特冰厂,因为老板叫奈利特/Nai Lert/นายเลิศ。


IMG_9354.JPG


奈利特是新加坡海峡公司的泰国合伙人,也是泰国现代工业、曼谷城市开发、公共交通和服务、泰国商业投资、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的奠定人和著名的慈善家,是暹罗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人物。除上面介绍的冰厂外,还开设了汽水厂等很多工厂,包括当时曼谷最高的建筑物(现在的商业综合体),他在那开设暹罗第一家销售欧美商品的百货公司,曼谷的巴士等公共交通也是由他创建的。因此被 Rama6 授予「心爱的百万富翁「称号,并被赐予 Phraya Bhakdi Noraset 的爵位(伯爵)。


曼谷有大量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地名、酒店、公司、房地产等项目,如果对他的事迹感兴趣,可以去参观曼谷的奈利特公园遗产之家博物馆。


IMG_9355.JPG


中南半岛的人接触冰饮早于冰块


冰块虽然是 1866 年才出现在泰国,但中南半岛上的人接触冷饮远早于此。一位名叫 Frederick Arthur Neale 的欧洲人,在Rama3世统治期间,于 1840 年前往暹罗旅行。圣诞节那天,王子邀请所有居住在曼谷的欧洲人,参加在皇宫举行的聚会。


他在那里喝到一种罕见的酒精饮料(类似香槟),这种酒来自印度地区,酒虽然不太冰但确实是冰凉的。利用印度传统方式冷却,即把酒瓶泡在含有硝石和盐的水桶里。硝石可以降低水温,盐会降低水的冰点,因此浸泡在里面的酒瓶虽然不会结冰,但可以保持一定的低温。


在冰传入后,最受泰国人欢迎的商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结合冰块冷却制作的冰棒和冰沙,也就是现在泰国夜市里的各种摇摇冰。


IMG_9356.JPG
IMG_9357.JPG
IMG_9358.JPG


现代泰国夜市中的各种冰沙、冰淇淋、冷饮。


IMG_9359.JPG
IMG_9360.JPG
IMG_9361.JPG
IMG_9362.JPG


顺便说下,路边小餐饮店给你加水里的冰块,基本都由各种小制冰厂制造,并用车这么一袋袋,送来储存在店里的保温箱内。


IMG_9363.JPG


我看过一些乡村小厂的设备,用的是蒸馏净化设备,干不干净用不用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我喝了这么多年至今没事。


IMG_936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01:42 AM , Processed in 0.0618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