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他的功业不应成为禁忌!”《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如何诞生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1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5-8-31 08:43 AM 编辑

“他的功业不应成为禁忌!”《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8-30 21:13:28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当年是匈奴右臂,将来更是欧亚孔道”

a1.jpg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湖南卫视、芒果TV、金鹰纪实频道开播开播以来,收获全媒体总播放时长突破13亿分钟、网络覆盖用户2.73亿人次,全网热搜26个,知乎评分高达9.1分。

这部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英雄壮举的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不仅破圈传播、产生了同类纪录片少有的现象级传播,而且在海内外舆论场引发热议,被网友称为具有“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和“破冰”意义。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前些年左宗棠的后半生成了一个禁忌,其收复新疆的事语焉不详,反映其生平功业的文艺作品难以出世。”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龚政文谈起这部纪录片创作的缘起时说道:


“这样一种状况,与新时代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主流价值,显得格格不入。”

a1.jpg

“左宗棠的铮铮誓言和煌煌功业,就是这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的一部分。其事迹应该得以传播,其精神应该得以传承。基于此,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先后召开办公会、编委会、党委会,决定上马纪录片左宗棠项目,由集团(台)出品,金鹰纪实频道承制。三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从未动摇。”

在8月28日于北京召开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上,龚政文把该片的成功总结为三种意识的强化:一是坚定的政治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创作方向,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深沉的使命意识,始终心怀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三是强烈的精品意识,扎实的前期准备,严谨的创作过程,反复的艺术打磨,最终呈现出经得起检验的作品。

三年跋涉、一万余公里取材,八次研讨、二十余次修改……研讨会上该片主创人员详细介绍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如何从一个信念和决定一步步变成一部高水平、有创新、吸引人的纪录片作品。

a2.jpg

本片总导演王新建表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深入考据、细抠历史细节,坚决避免将历史人物简单脸谱化,致力于塑造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左宗棠形象,做到有据可依、有史可循。

严格考据的基础上,如何让这个故事好看又动人?该片创新性地采用了“短剧式”叙事,通过章节化和场景化的处理,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拆解为清晰的线索,不仅保证了史实的严谨,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让观众能够以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为切口进入宏大叙事。

“避免虚构与过度戏剧化,坚持以真实的历史本身打动观众,克制煽情,”本片总撰稿、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说:“突出左宗棠在维护领土主权上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刻画了他作为历史人物多情善感、侠骨柔情的复杂性格维度。”

a1.jpg


在艺术手法上,作品引入了大量情景化表演。与会专家认为,超过五十位演员的无声演绎让历史人物鲜活生动,弥补了传统历史纪录片叙事单一、节奏缓慢的不足。主演魏大鸣谈到,在表演中没有把左公当成伟人而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去走近与演绎,并在创制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左公的诗篇、书法去寻找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到不露表演痕迹的“我就是”的状态。



技术赋能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引入AIGC技术,对清代场景和战役进行复原,有效增强了历史现场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使“舁榇出关”“玛纳斯南城战役”等关键桥段更具震撼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所带来的舆论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热血行动,具有震撼人心的意义。尤其是该片在Z世代年轻人中产生的精神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共鸣。

自媒体博主高能E蓓子在研讨会上说:这是湖南广电带给年轻观众的一份礼物,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它关怀的是年轻观众能否看懂、是否愿意看、看了能否被触动。“孤勇者”左宗棠在Z时代的精神复兴是一个对抗“精神内耗”的古老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3 07:53 AM , Processed in 0.0403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