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是否会出现台版李嘉诚?若答案为是,是否该实行“一国一制”?相信很多网民直觉上就会这么想,认为“一国一制”即可永绝后患,然而,世事若这么单纯,早天下太平了。
香港长和事件所暴露的问题是多层次的,其与台积电事件算是“异卵孪生”的关系,均为美国掠夺政策下的产物,但两者面貌大不同,命运可能也很不一样。而值得探讨的层面,应包含“一国两制”的问题,以前瞻台湾回归后的治理模式。
长江和记与台积电事件的相同之处,即两案皆为美国政府掀起的“政治事件”而非“商业事件”,最大的差异,即此岸选择“声讨李嘉诚”,彼岸选择“相信魏哲家”。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长和恐怕就恨自己不是台商,乃至遭全国声讨,台积电则恨自己不是陆商,所以遭美国掠夺。
意思并不是说,台积电热爱祖国,而是“在商言商”,台积电当然最清楚,投资美国无异于自毁,若政治靠山是北京,就不会被华盛顿掠夺。也正由此,香港长和在政治靠山如此强大的背景下,仍丢盔弃甲光速投降,显示所谓“在商言商”不过是卖国求荣的粉饰。
但话说回来,考虑到“爱国”有时等于“助纣为虐”——例如,你觉得英伟达应该爱国吗?——此一概念对于澄清是非对错的效力并不稳固,对商人的道德绑定在市场经济里也不见得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因此,对长和的道德劝说或晓以大义,可以作为达标的辅助工具,不能赖以为解决问题的药方,舆论宜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