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消息,指数午后跌幅扩大,创指收跌1%。板块方面,海工装备板块持续强势,振华重工(4.470, 0.41, 10.10%)、大连重工(6.360, 0.58, 10.03%)、亚星锚链(9.440, 0.86, 10.02%)等盘中涨停;一体化压铸板块走强,今飞凯达(5.570, 0.51, 10.08%)、春兴精工(5.430, 0.49, 9.92%)双双涨停;煤炭股全天活跃,陕西黑猫(3.470, 0.32, 10.16%)、辽宁能源(4.260, 0.39, 10.08%)、安泰集团(2.110, 0.19, 9.90%)涨停封板;保险股震荡走低,新华保险(51.570, -2.50, -4.62%)跌幅居前;白酒股弱势调整,今世缘(52.180, -1.55, -2.88%)领跌;游戏板块走弱,宝通科技(30.270, -1.76, -5.49%)跌幅居前。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3200只。
截至收盘,沪指报3408.95点,跌0.51%;深成指报10879.49点,跌0.91%;创指报2200.03点,跌1.00%。
盘面上,风电设备、海工装备、页岩气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非金属材料、游戏板块跌幅居前。
热点板块:
1、海工装备
大连重工、亚星锚链、巨力索具(5.950, 0.54, 9.98%)、天海防务(6.970, 0.91, 15.02%)等多股上涨。
消息面上,上海市海洋局宣布,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
2、煤炭
陕西黑猫、辽宁能源、安泰集团、大有能源(4.380, 0.00, 0.00%)等多股上涨。
国泰君安(17.610, -0.14, -0.79%)研报指出,预计3月煤价及需求均会触及中期意义上的底部,4月随着进口煤量下滑及非电煤需求的抬升,基本面有望步入上升轨道。在政策端后续有望加码背景下焦煤板块是核心。
消息面:
1、【股票私募仓位创年内新高 大规模加仓意愿强】2025年初以来,股票私募加仓意愿持续升温,仓位指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攀升至77.12%,创年内新高。其中,满仓(仓位超80%)的股票私募占比高达57.49%,中等仓位(仓位在50%-80%之间)的股票私募占比为25.53%,低仓位(仓位在20%-50%之间)和空仓(仓位低于20%)的股票私募占比分别仅为11.80%和5.18%。从加仓力度来看,大规模私募加仓幅度最为突出,其中50-100亿规模私募仓位较2024年底大幅提升11.66个百分点,100亿以上规模私募加仓6.53个百分点。
2、【珠海:拟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总额最高3亿元的“模型券”】《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19.770, -0.30, -1.49%)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拟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降低企业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企业通过“云上智城”算力互联服务平台购买算力,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算力券”资助,并实现免申即享;拟设立总额最高3亿元的“模型券”,降低企业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另外,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鼓励建设机器人数据训练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RISC-V开源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3、【IDC:电竞显示器加速渗透 预计2025年中国PC显示器出货量增长1.6%】据IDC咨询官微,IDC发布的《中国PC显示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PC显示器市场总出货量2705万台,同比增长3.3%;2024年第四季度市场出货量为703万台,同比增长2.4%。其中,商用市场出货量380万台,同比增长1.3%;消费市场出货量323万台,同比增长3.7%。IDC表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9.320, -0.43, -4.41%)主要得益于消费市场结构的持续升级,以及电竞显示器在普通办公市场中的加速渗透。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继续推动中国显示器市场的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PC显示器出货量将实现1.6%的增长。
4、【人形机器人频频“上新” 专家称进入家庭和医疗护理还需5~10年】人形机器人开启快速“上新”,间隔甚至短到以天为计算单位,并以此开启量产元年的热身大战。2025年度调研首场产业沙龙上,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表示,智能机器人会是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外,人类大规模拥有的第三个设备。如果机器人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未来有40%-50%的劳动力能够被机器人所取代。以当前时间节点来看,郭继舜认为,未来三年智能机器人在仓储搬运和工厂作业中有比较大的落地,而家庭保姆和医疗护理预计还有五到十年。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27.680, -0.25, -0.90%)认为,在近期市场演绎完高切低后,预计后续内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会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的状况会告一段落;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蓄力上涨;特朗普的理想“政策三部曲”进度在加快,美国在年中发生衰退的概率在明显提升;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会影响中国资产,但真实的衰退如果发生仍然会产生负面影响;预计春季躁动的中后段纯资金驱动的主题会降温,建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申万宏源(5.110, -0.03, -0.58%)认为,经济内生改善需以供给出清为前提,2026才是关键窗口。这一次春季躁动,仍要面临“四月决断”的考验,验证期到来保留一分清醒。顺周期预期修复,消费是短期利好线索叠加方向(刺激消费,生育激励,外资偏好)。维持中期科技产业趋势占优的判断,科技中级别调整的窗口未到。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