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6 日 12 点 13 分,中国电影史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无冕之王。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雷霆之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超越《长津湖》(57.75 亿)和《战狼 2》(56.94 亿),而票房更是剑指终极预测的 87 亿大关。
啊不对,87 亿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是更加恐怖如斯的 94 亿!!!!
自 1 月 28 日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春节档。
上映首日票房破 4.8 亿,创下中国影史单日票房前三的纪录。
随后连续 5 天单日票房逆跌,从 4.8 亿的高位一路飙升至最高的 8.43 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连续 5 天票房超 6 亿的影片。
而更令人不可思议是,《哪吒 2》在春节档排片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在 50% 排片率的桎梏下,《哪吒 2》以春节档 70% 的票房占比上演惊天反杀,单日票房连续 5 天逆势攀升,8.43 亿的巅峰时刻如同哪吒脚下的风火轮,将中国电影工业的潜能燃烧成耀眼的星辰。
以「断层第一」的姿态带动档期总票房突破 100 亿,观影人次达 1.87 亿,创下「史上最强春节档票房」的记录。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无疑打破了资本精心编织的「流量明星=神话」传统认知,让其在真正的艺术面前土崩瓦解。
至此我们终于看清一个被它们刻意遗忘的真理。
观众从来都不是韭菜,他们只是手持放大镜的鉴赏家。
当 1400 个颠覆想象的特效镜头在 IMAX 银幕炸裂,当 30 分钟独占画幅重构视觉边疆,所有对《哪吒》的质疑在此刻都化作齑粉。
《哪吒 2》团队用五年半的蛰伏,4000 名动画匠人的心血,2427 个镜头的精雕细琢,向世界宣告:中国观众值得被当作有审美的成年人对待。
而这部现象级作品,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界崭新的里程碑。
它让「国漫崛起」从营销话术变成可量化的工业标准,让「自来水安利」从意外惊喜变成可复制的传播模型,更让资本市场意识到「IP 价值≠流量明星堆砌」,而是需要用心打磨用品质去说话。
当同行还在用大投资,砸出五毛特效塑造的「蓝毛红发的蓝精灵」时,《哪吒 2》团队早已在沉下心神,五年磨一剑只为保正品质。
这充分证明观众不是不愿进影院,只是不愿为工业流水线上的残次品付费。
而当《哪吒 2》影片放映结束,银幕灯亮起,片尾滚动的致谢名单上,赫然出现了 100 多家动画公司的名字。
这些看似冰冷的名字,早已不再是无意义的字节符号,而是助力《哪吒 2》勇攀中国电影票房巅峰的一片片坚不可破的「万龙甲」。
从光线传媒连带旗下特效公司彩条屋对《哪吒 2》的全力投入。
到《白蛇》《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追光动画,无私分享最新研制的 3D 渲染水墨技术。
缔造 80 亿票房老牌动画 IP《熊出没》的制作团队方特动画,也来鼎立相助。
陈思诚旗下的熠熠和光动画、打造《凡人修仙传》系列的原力动画,乃至创造《深海》的十月文化动画,都将宝贵的深海水墨粒子技术应用于《哪吒 2》。
而《流浪地球》特效制作方 Base 传媒,更是临危受命,接手被外国团队搞砸的部分,重新打造。
追光动画的笔触,方特的童心,彩条屋的特效,Base 的代码,都为《哪吒 2》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现实中这些曾各自为战的中国动画孤勇者,此刻如同东海龙族般剜鳞铸甲,排除万难,放下成见,共同淬炼出这代表中国动画美学巅峰、最为坚不可破的宝甲,才让《哪吒 2》成为中国影视票房第一的传奇。
相比前作 1600 人的创作团队,《哪吒 2》以 4000 名动画人的血肉之躯,在 1800 个日夜中完成 2427 个镜头的极限挑战。
正如《哪吒 2》的特效总监所言:「10 年前做动画,30 个项目里 29 个会夭折。现在,我们终于能自信地对观众说:中国动画,值得期待!」
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顾,票房冠军的荣耀,铭刻的不仅是某个团队的成功,更是一代动画人以青春为注的产业变革。
就像电影里太乙真人那句「不认命,就是吒儿的命!」这说的又何止是哪吒,更是饺子导演一路艰辛下来的自我写照。
1900 多个镜头,4000 多名动画人,1800 多个日夜。
曾被外国人嘲讽「只配做代工」的中国动画人,用血肉之躯在特效领域筑起新的长城。
如同电影里天元鼎中龙族与海底妖兽放下成见,合力助哪吒破鼎,现实中每个团队都是这份荣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定海神针合力托举起天元鼎的瞬间,银幕内外实现了跨越次元的胜利。
我们终于读懂中国动画最燃的隐喻:
当哪吒敖丙以及万千龙族合力冲破天元鼎的桎梏时,中国电影亦在打破「唯好莱坞论」的枷锁。
当被轻视者团结一心,当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那些曾被视为不可攻克的难关,终将成为我们走向荣耀的阶梯。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登顶,不仅是票房的胜利,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它向世界宣告:
属于中国的新神话时代,已然拉开帷幕!能超越哪吒的,唯有哪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