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人士口中,要将鸡公煲吃出意思来得使用 "戳、拌、浸、泡、品" 六字心诀。』
上大学那会儿,我有个别致的爱好,就是到各条美食街打卡鸡公煲,随后记录在册,执意选出荣冠全城的那一家,可惜四年过去,连前三都很难抉择。
每当和朋友在图书馆学累时,就会想到附近美食街消遣一顿。他说:“大学不能没有美食街,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确,无论学区规模多大,总有几条值得称赞的小巷子或者街道,密密麻麻布满各地吃食,讲求速度的烤冷面炸洋芋,或者全寝室包桌的烤鱼火锅,你家唱罢我登场,并肩和食堂展开拉锯战,学生们用脚投票,贡献餐饮GDP。我顺承朋友的话,“那鸡公煲就是耶路撒冷里的圣殿山。”只是这圣殿山没有多雄伟壮丽,往往以朴实近人的面貌出现。
鸡公煲的店面大同小异,门头多为红底白字,门外一个张罗生意的嬢嬢,殷切期待来来往往的顾客能进店品尝。作为一个社恐,我很害怕这样的时刻,埋头走路,生怕对上眼神后难以推脱,然后不情不愿地消费。但当我第20次对上时,我已然成了店主的活招牌,主动帮忙招揽朋友。一来二去,眼神中的害怕变为了“呦,老顾客老口味老位置”的默契。
我是外地来渝念书的,便先入为主地认为招牌中“重庆”指代方位,就如黔江鸡杂,万州烤鱼之类的地域美食。还记得头一次吃时,惊呼挖到宝了,尚未吞咽就跟高中同学分享,但对方说她大学也有,等我去找她玩时也要好生品鉴。而后我才了解鸡公煲的起源,据说,是由一名叫张重庆的莆田人在上海创建的。但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服众,本地的同学告诉我,她从小吃到大,就是川菜改良而来,全国连锁而已。无论何方神圣发明此道美食,我都感激涕零,要知道,初秋到深冬这段难熬的备考时间,全靠这一锅沸腾治愈。
就拿图书馆后街的那一条美食街来说,不到百米却有三家鸡公煲,生意要数最顶上那家旺盛。重庆地形崎岖,拾级而上,你会看到一块霓虹灯牌,揽客的嬢嬢手动更新还有等位数量,我和朋友不急时会耐心排队,坐在门口的塑胶凳上,喝着嬢嬢递来的大麦茶,有一搭没一搭地摆龙门阵。大厨丁零当啷地炒鸡块,肉汁迸发的香味诱惑味蕾,唇齿生津,脑中满是何时才能轮到我们的迫切念头。
天刚擦黑,我们已经坐在里屋涮碗筷,嬢嬢递来点菜单。在大学城,能夺得学生青睐的饭店基本上以物美价廉取胜,鸡公煲则极具代表性。20来元的小份里有半锅鸡块,和朋友一人挑几个配菜,再加上锅底自带的洋葱豆芽等素菜,几乎满溢。重庆话反着念,公鸡为鸡公。初次吃时,我觉得它像烧鸡公和啫啫煲的结合体。内里是咸香浓郁的鸡块,外部是保持温热的砂锅,刚端上来时得提防油花四溅。但比起永葆麻辣的烧鸡公,鸡公煲辣度可调节,外地人接受度较高,我想这也是它能遍布全国各大高校的诀窍。
一般十来平方米的小店里由三到四个嬢嬢或叔叔操持,各司其职使店铺运行流畅。饭点未到,就能透过门店看见一条备菜流水线。精细的择菜活就交给嬢嬢,细致地挑出枯叶,再洗、切、一碗碗码好。剁鸡块则需要力气大的人,剁成易入口的标志大小,垒在大铁桶里腌制。准备完毕后靠着电风扇短暂休憩,严阵以待课后如蝗虫过境的我们。
大学教室位置不定,通常情况下我都会选择最近的那一家吃,避免排队耽误后续的安排。吃得多了,便形成独有的评鉴标准:肉嫩,菜鲜,汤浓。鸡块则是一家鸡公煲店能否屹立不倒的决定性因素。大二时校园墙上曝光过一家我去过几次的店,鸡肉是万年僵尸肉,会用味重的特辣火锅底料掩饰。用底料炒制不稀奇,但这不应该成为店家偷懒的理由,我常去的那几家,火锅底料为辅,自制的腌料酱为主,无外乎柱侯酱、海鲜酱、豆瓣酱、糍粑海椒、蚝油、生抽等调料混合,比例的微妙变化便会反映于味蕾。
主角鸡的首选是散养的走地鸡,品种为三黄鸡,选取的部位要数鸡腿最为鲜嫩。铁锅内油温七八成热下蒜片,随后煎腌制好的鸡块,待鸡皮金黄逼出油脂,略微翻炒盛出备用。锅中留些菜籽油和鸡油的混合油,炒制底料,再次倒入鸡块,翻炒半熟后分批次加入啤酒。眼疾手快,同时把配菜铺在砂锅里,待鸡大火收汁后铺于其上,此时配菜受锅底和鸡肉上下夹击迅速熟透,再用铁架子转移到餐桌上,在食客的监督下继续咕噜冒泡。
保留炒菜韵味兼具了火锅的精华,一锅里有肉有菜有主食,吃香喝辣变得具象化。
煲锅热气腾腾,我喜欢捣戳鸡块,新鲜的鸡肉紧实,不容易粉碎,一口咬下,烫得在嘴里打架,又贪恋滋味舍不得吐。
在专业人士口中,要将鸡公煲吃出意思来得使用 "戳、拌、浸、泡、品" 六字心诀。
筷子灵活地在鸡肉与骨头中“挑拨离间”,肉粒啪嗒脱落,用铁勺从底部搅拌,水芹、青椒、洋葱碎交融,焦香扑鼻。可供选择的配菜很多,校内公认的必点清单则为:土豆、苕粉、油条、娃娃菜、方便面、豆皮,我则还要添上油条,单份价格3-5元不等,人均20元就美美饱腹。老板很大方,垫底的蔬菜很多,留预算给别的小菜。洋芋细腻粉糯,苕皮筋道Q弹,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节油条,先浸再拌,待吸饱了汤汁后均匀混在米饭里。碳水配碳水,抵御冬日,抚慰辘辘饥肠。
煲锅厚实,种类不一,我吃过的就有土砂、陶瓷、铁、紫砂等,因其质地在食用过程中始终循环热量,每个阶段都有独特韵味。桌上和好友你一块,我一块,化鸡块为小骨头山,直呼过瘾。我和他就这么一顿一顿,从饭搭子吃成了情侣。
年少的乐趣来得简单,除了重庆的大学城,我们还会趁旅游到别的城市考察当地鸡公煲。长沙菜单上会诡异地出现臭豆腐,耐不住好奇点了一份,打开味蕾新体验。江西大学附近的微辣比重庆本地还辣,三伏天也抵不住馋虫的热情,在路边都搭起帐篷唠嗑等位。贵阳有家斜坡上的店面,重卤香,泡面松软,鸡爪酥烂入味,我俩周末过去解馋,睡梦都是饭菜香,差点耽误次日早八课。
评价一道美食,比下饭还高一档的形容词是费饭。汤汁的占比会影响口感,爱品肉的可选略焦的干锅,爱泡汤的亦能在粉面菜中找寻良配。在极具“饭张力”鸡公煲面前没有人会食欲不振,三三两两结伴,也可一人食。连干数碗,又重抖擞精神去苦战试题。
有时候,人的口味比关系还牢固。知音难觅,称心如意的下饭菜更是难求,和男朋友分手后,我依旧会回到后街去吃,但会岔开时间,生怕碰上。我吃鸡公煲的频率没有一周五次也有半月七次,但累得满头大汗的嬢嬢说:“你还不是最着迷的,上届有个孩子,基本天天来,毕业前还找我要了配方。”到现在,我也成了她口中去向远方的往届生,但依然对鸡公煲一往情深。
工作地在江苏,下班后到邻近的大学美食街觅食,再见到熟悉的字眼时,回忆涌动。这里做法不同,会放小搓糖提鲜,别具风味。偶尔遇上街区搞美食争霸赛,我凑上前瞧热闹,装作大学生的样子,双手双脚投票,力争将其送上榜首。
行至文末,我决定,约个朋友,夜探美食街,再吃鸡公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