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0

[转贴] 只活了29岁,却影响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7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活了29岁,却影响百年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4年08月24日 23:07


1911年2月的一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一场飞行表演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机械师和勇士投身到这个可以让人类飞上天的行业中。世界航空事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IMG_0202.JPG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图源:网络


然而在旧金山的这次飞行表演中,那个驾驶着自制飞机,以210米飞行高度、104公里时速、32公里航程打破当时世界飞行记录的,竟然是个28岁的中国人!


这大概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巅峰。


美国众多企业愿意出重金聘任这个优秀的中国小伙子,想把他永远留在美国。


英国一个航空企业的老板则想用黄金购买他的飞机设计技术资料。


对此,他一一拒绝。


当初,他的父母念他在海外辛苦,写信劝他回国,过安生日子。


他在回信里说:


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如今飞机成了,那自然是要回国了!


飞行表演结束后不久,这位中国大飞行家,便带着他最新改装的飞机,以及各种制造飞机的设备、零部件等,登上了由旧金山驶往中国的远洋客轮。


此时的中国,革命前夜,水深火热。



IMG_0203.PNG


1884年1月12日,广东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牛江渡区杏圃村,一户普通农家诞下一个男婴,家里人给他起名冯如,乳名珠九。


IMG_0204.JPG
▲冯如(1884-1912)。图源:网络


少年的冯如被家里送到私塾读书。据称当时的冯如“聪明冠群童,教师甚器之”,只不过冯如“性好弄物”,是个模型爱好者,常用火柴盒、竹木片等搞个什么小火车、小轮船,以及风筝。


在当时的社会,不好好读四书五经,净搞这些“形而下”的器物,是不被传统眼光看好的。而冯如家贫,私塾上了几年交不上学费,也便辍学了。


恰在此时,冯如的舅舅从美国回乡省亲,见冯如家生活困苦,便在离去时将12岁的冯如带去美国。


到美国后的冯如,白天在旧金山基督教纪慎会做童工,夜里学英文,生活如同在国内一样辛苦异常。


但美国的发达却让冯如开了眼界。他曾回忆道:


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于是,冯如励志于工业救国,发奋读书。


1899年,结束了4年童工生活的冯如回国。16岁的他由父母做主,与开平县一个叫梁三菊的女子结婚。


婚后没多久,冯如再度去美。这一次,他来到纽约。



IMG_0205.PNG


在这座世界的魔幻之都,冯如接受了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先是在船厂做工,后来又去发电厂和其他机械制造厂工作。


冯如边做边学,凭借模型爱好者的天赋加持,很快就“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还自行设计制造了抽水机、打桩机、小型发电机等机器。


此时的冯如,俨然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制造师。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飞天的梦想。不管是传说中的嫦娥,还是把自己绑在椅子上手拿风筝想上天的万户,都是飞天梦的反映。


如今美国人把飞天梦变成了现实,这深深地刺激到了冯如。


次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东北沦为战场,生灵涂炭。冯如心如刀绞。他对自己的徒弟说:


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航空救国”,造飞机御辱的想法在冯如脑海中激荡。


IMG_0206.JPG
▲主战场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人生轨迹,比如为人所熟知的鲁迅。图源:网络


考虑到清政府腐朽不堪,在国内造飞机,既无技术支持,也缺政治环境,冯如决定留在美国,先把飞机搞出来,再等机会返回祖国。


家里来信劝他回国。他复信说,造不成飞机,誓死不回国。


就这样,一个连“私塾文凭”都没有,更没有经过系统现代理工教育,没读过大学,全凭自学摸索成才的中国青年机械师,开始他的飞机研发制造之路。



IMG_0207.PNG


然而,在美国制造飞机谈何容易!


1884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华人在美国处处受限。在创业之初,冯如既缺人,又缺钱,飞机研制之路,步履维艰。


1907年,冯如的飞机研制开始起步。


一年后,靠着好不容易募集来的1000美元,冯如在美国奥克兰成立了广东制造机器厂。


当时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尚不过五年。航空,这项前沿技术被美国政府当做绝密封锁起来,即使是美国科学家想知道设计和技术细节都难如登天,更何况冯如等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机械师。


要学习与飞机相关的航空知识,冯如只能通过订阅《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等美国杂志,通过有限的资料学习和钻研。


凭借着过人天赋和不懈努力,1909年9月,“冯如一号飞机”制造成功。


9月17日,在奥克兰南郊的一个农场,冯如驾驶他的一号飞机第一次试飞,却因为机械故障失败。还好飞机质量过硬,故障和损伤都不大。


9月21日,修复故障后,冯如再次驾驶飞机。


这一次他成功上了天。


IMG_0208.JPG
▲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图源:网络


当时的《旧金山呼声报》记者乔治·格·卡拉肯记录了这次飞行:


在这次成功的飞行中,冯珠九坐在他自制的飞机上,用安全带把身体扣紧在驾驶员的座位上,随后启动发动机,飞机便像飞鸟那样,优雅地飞离地面,冲向天空,飞翔在奥克兰附近的田野上空。发动机强有力的轰鸣驱动着飞机,像充满生机的飞鸟那样翱翔。


四十分钟后,发动机停止运转螺旋桨停止转动,飞机微微倾斜,顺利地降落在地面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上天!



IMG_0209.PNG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


《东方杂志》《广东劝业报》等国内知名杂志报纸,纷纷刊文报道冯如的事迹:“我们中国人也造出了飞机,也能飞上天!”


瞬间这事儿家喻户晓。


1911年1月18日,“冯如二号飞机”试飞成功。之后冯如便驾驶着它,打破了欧美飞行家垄断的飞行纪录。


当时,孙中山正在美国旧金山募集革命经费,碰巧也去奥克兰观看了冯如的飞行表演。


看到冯如驾驶飞机在天空翱翔,孙中山不禁感叹:


吾国大有人矣!


IMG_0210.JPG
▲孙中山非常看重飞机在军事上的应用。图源:网络


1911年3月22日,经过一个月航行,冯如回到了祖国。


冯如的船一到香港,两广总督张鸣岐便派大清军舰宝璧号前往迎接,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为了将这位新锐的人才收入帐下,张总督在广州东郊燕塘,为冯如的飞机制造厂圈定了厂址,并准备修建飞机场,一切供冯如免费使用。


然而冯如对张鸣岐的优待却半推半就,虽然接收了土地和厂房,但拒绝接收张鸣岐的任命。这让张总督好生恼火。还好当时张总督忙着镇压革命,没空来处理冯如。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张鸣岐仓皇出逃。


起义镇压下去后,张总督担心冯如与革命党有勾结,便下令停止冯如公司的一切业务。


冯如赋闲在家,并被严密监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


随着民国的成立,冯如这才接受任命成为广东革命飞行队的飞机长。


依托冯如,民国的航空事业开始发展起来。



IMG_0211.PNG


1912年3月,冯如在燕塘制成中国国内生产的第一架飞机:中国终于有了自产飞机!


4月,冯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邻近自己家乡的广东台山举行飞行表演。


这是冯如第一次在自己的祖国驾机飞行。


许多围观的群众被眼前的飞行表演惊呆了:他们平生第一次见到飞机,也就此成为中国最早见到飞机的一批人。


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在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冯如再次驾机表演。


不幸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翱翔蓝天。


在表演中,冯如的飞机突然失控,坠向一片竹林,冯如则被甩出飞机,身受重伤。


由于表演当天是周末,医院的主治医生都休假,而值班的医生医术平庸。冯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伤势加重。


在弥留之际,冯如遗言:


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当晚,中国航空史上的奇才,第一个自制飞机并驾机飞天的中国人,就这样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冯如,享年29岁。


他的死讯传到北京,袁世凯以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下令给冯如家属“从优照少将阵亡给恤”。广东各界民众为他举行葬礼。


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内,与当年广州起义的先烈们一起,冯如安睡。他的墓碑上刻着十三个字: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



IMG_0212.PNG

在冯如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他曾经说过的话: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中国的飞机制造,如果不成功,他宁可去死。


如今大事未成,他却先走一步。


而随着冯如去世,中国航空事业竟也逐渐陷入停顿。


彼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国家四分五裂,各党各派忙于争斗,没有哪一方有时间,有资金,有人才来支持中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空军,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缺少航空工业的支持,一直步履蹒跚。


到抗战时期,不仅冯如所期望的“千只飞机守港口”没有实现,甚至中国这个很早就掌握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此时竟然技术落伍——作战飞机不得不购自国外:数量不多,还受制于人。以致在与日寇的空中厮杀中,大部分空军健儿,一去不返。


若当时冯如在世,面对如此悲痛的局面,当作何感?


IMG_0213.JPG
图源:网络


转瞬间,距离1909年他首次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天空,也已经过了一百多年。


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辱的中国。


如今的中国航空,无数科研成果不断出现,无数英雄飞行员不断涌现。


翻看史料,想想这百年来的曲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冯如的理想,历经几代中国人的血汗艰辛,终得实现。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以示鼓励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4:16 AM , Processed in 0.0424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