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奥运会,女子体操的看台上挤满了汤姆·克鲁斯、Lady Gaga、威廉姆斯等一终明星。而把观众席变成met gala红毯的,是场上的传奇运动员,西蒙尼·拜尔斯。
站在目光焦点的她,在等待比赛的过程中显得十足松弛,甚至打了个哈欠,但一上场就立即像换了一个人,充满爆发力和力量感的动作赢得全场起立喝彩。
第一位在所有项目上都获得世界奖牌的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目前体操世锦赛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过去13年的体育生涯里,拜尔斯已经创造并又亲自刷新了若干纪录,而这次奥运后,她成为了有史以来获得奖牌数最多的体操运动员。
在她的脖子上,闪耀着一颗镶满宝石的山羊挂坠,寓意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员(GOAT, Greatest of All Times)。曾经,当拜尔斯在三年前的奥运会上选择退赛时,这样的盛誉被讨厌她的人拿来大做文章。而如今,她再次骄傲地戴上了它,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运动员的她,一个人扛着女子竞技体操这项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更因为在体育馆之外的复杂世界里,她也将自己的那份力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她希望,在结束职业生涯后,人们会记住的,不仅仅是她赢得的奖牌。
2013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美国选手西蒙尼·拜尔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身材健壮、身高只有1米42,站在高出她半个头的队友中间,格外醒目。
投向她的目光并不都是友好的。不少声音讽刺她“壮得不像体操选手”,只是因为她放不进大众期待中女性体操选手形象的模子:体型纤细,线条柔美,金黄柔顺的直发服帖地束在脑后。教练们会说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观众们则认为这样才足够美、足够有观赏性。
但这次赛事,也是唯一的一次,她在赛前不被看好。
预选赛中,16岁的拜尔斯获得了女子全能和所有单项的决赛资格。最终,除了金银铜牌各有收获,拜尔斯还获得了一个有自己命名的动作。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她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前人从未做过的高难度动作。赛后的慢镜头回放中,因为跳得很高,再加上动作有力,她甚至给人一种在空中等待落地的感觉。
这成了拜尔斯的招牌动作,而拜尔斯也成为了“力量感”的代名词。
其实早在这次世锦赛首秀之前,拜尔斯的表现就已经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波轰动。15岁那年,她完成的体操难度等级,已经足以参加伦敦奥运会。最终没能成行,只是因为她的年龄还没达到参赛标准。
在拜尔斯6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被体操教练发掘,而她也很快地爱上了这项运动。在体操训练中,拜尔斯极度专注,只有到了上学的年纪,才在学校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这才确诊ADHD。
后来的训练中,拜尔斯显露出了无法被教授的天赋:在空中翻腾旋转时,她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在空中所处的位置,因此能够身体笔直,以脚先落地——就像猫一样。
到了18岁那年,她已经在世锦赛上获得了10 枚金牌,成为了体操世锦赛开办以来金牌数最多的女子选手。2016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她又打破了“世锦赛冠军拿不到奥运金牌"的魔咒,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四枚金牌。
2014年的体操世锦赛上,拜尔斯被一只从花束里蹿出来的蜜蜂吓得跳下冠军领奖台,四处逃窜
那时,不少人会以“应该被分到男子组”“能做出与男人媲美的动作”来表达对她的欣赏。但拜尔斯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有记者称赞她是“下一个博尔特或者菲尔普斯”,她当即否认并且反驳到:“我就是第一个拜尔斯。”
即便是这样的天才型选手,作为一个女性,拜尔斯也免不了被诟病外貌。奥运首秀夺金,美国互联网讨论的话题是她的头发“乱糟糟的”;直到今天,还有人讽刺她的体操“只有力量没有美感”。
但肉眼可见的是,在体操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健壮的女孩。国际体操联合会的难度等级都为了拜尔斯又增加了一个字母,很多国家的体操队都因此调整了训练方式,更加重视力量训练。
过去,相比于临近30岁才退役的男选手,女性体操运动员因为追求小体重而轻力量,更容易遭遇伤病,往往20多岁就走向了职业生涯的终点。而如今,重视力量的训练,则让她们的职业生命,有了延长的可能。
即便是不喜欢她的人,也无法否认,她已经拓宽了女子体操的边界。
作为一个“改变体操史的传奇人物”,拜尔斯的起步其实是很晚的。大多数体操运动员三四岁开始训练,而那个年纪的拜尔斯,正身处一片混乱中,连生存都是问题。生父早早抛弃家庭,生母酗酒、吸毒,每天都跑到街上喂猫,却让家里的孩子们饿着肚子四处寻觅食物。
直到拜尔斯3岁那年,生母被福利机构剥夺了抚养权。自此,拜尔斯开始在寄宿家庭辗转漂泊,直到三年后,她和妹妹被祖父和继祖母收养。
两位老人,给了她极大的爱与支持。很快,拜尔斯开始改称他们为爸爸妈妈。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比赛,他们几乎都不会缺席。赛前,妈妈总会帮她梳好头发——即便拜尔斯成年之后也是如此。对她们来说,这是一种“不需要多说”的联结时刻。
为了能让年少时的拜尔斯不离开原来的学校和朋友,也不耽误训练,父母还专门在家附近建起了一座体操训练馆,还聘用了拜尔斯从小到大的私人教练作为总教练。
也许正是因为在爱里成长,拜尔斯虽然强大,却并不张狂。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很强的好胜心。在落寞的时刻,她也确实让世界看到了她的眼里没有输赢。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管晨辰完美发挥夺冠,拜尔斯和队友一直在一旁鼓掌。等到管晨辰和队友庆祝完后,拜尔斯走上前去,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
那一刻,人们透过竞技的得失纷扰,看到了体育最纯粹的样子。
在拥抱对手的美谈之余,东京奥运会,可以称得上是拜尔斯生命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在这场因为疫情而推迟了一年的奥运会上,她史无前例地跌倒了。
跳马比赛当天,明晃晃的灯光照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第一次尝试,拜尔斯理应完成900度的旋转,但动作只完成了一半多,她就略显狼狈地落地,并且重重地向前迈出了一步。
人们没有看到她露出自己标志性的明媚笑容,只见她面色紧张地连声对教练说:“我没事。”随后,站在队友和教练的中间,她宣布退赛,缺席了后面的另外四个单项比赛。
在这次奥运前,拜尔斯身上承载着巨大的期望。人人都认为她一定会赢,唯一的悬念只是她会怎样赢。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失利,人人都想知道,拜尔斯究竟怎么了?
在她失误时,解说困惑地抛出一句“这辈子从没见过她这样”,而在传达退赛决定后,又因为震惊连说了两遍“说不出话
赛后十二小时后的采访中,拜尔斯在镜头前哭泣着确认了这在她眼里最恐怖的事实:她遭遇了所谓的“空中失感”——大脑以为身体旋转了三周半,但身体实际上可能旋转了两周。对于体操这项高危运动来说,一旦运动员无法掌控自己在空中的姿态,那么落地时就随时都可能折断自己的脖子。
对拜尔斯而言,她当时感觉到的就是一片寂静,“就好像自己聋了一样”。她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唯一能够确定就是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曾经她也顶着脚伤和肾结石的疼痛坚持比赛,但这次,她在困惑和恐惧之中,压抑住了逃离体育馆的冲动,接着迅速冷静地做出了判断:“我不能做蠢事,我没法再继续了。”
为一个梦想努力五年,然后放弃,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她痛哭着问到:“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为什么是在奥运会上?”
身体遭遇的伤病会因肉眼可见而唤起同情,然而心理上的伤口往往却会被视作“借口”。社交媒体上,人们发出“史上最佳退赛了”的嘲笑。打开电视,评论员乃至公众人物都开始指责她是“懦夫”,说她抛弃队友。还有很多人质问她:“为什么不能像凯瑞一样迎难而上?”
而这所谓的“迎难而上”,有着相当高昂的代价。
1996年的奥运会的女子团体项目中,凯瑞·斯特鲁格在第一次跳马时脚踝受伤。在看台上四万观众的呼声中,教练一遍遍大喊着“你能行”,凯瑞只得一瘸一拐地再次站上了跑道起点。再次落地时,她只能单脚站立着致意,之后便痛苦地跪倒在地,然后艰难地从垫子上爬了下来。
人们后来才知道,凯瑞其实一直在带着很严重的伤病比赛
这一跳,让美国队取得了团体项目的冠军。教练抱着她站上了领奖台,并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喝彩。
凯瑞虽然在配合地挥手,却脸色苍白,挤不出一丝笑容。她撕裂了两条韧带,错过了这届奥运后来的两场单项比赛。而在后来,被万人追捧成国民英雄的同时,她的体操水平难再回到受伤之前,职业生涯在18岁那年早早走向了终结。
这份所谓可贵的坚持,或许只是因为凯瑞没有其他选择。
在拜尔斯退赛后不久,被拿来当正面例子的凯瑞立即公开表示了对她的支持。但那些只爱胜者的人们,还是不肯放过拜尔斯。
美国公众和体育界长久以来的普遍认知,就是要赢,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赢。曾有运动员出言讥讽道:“我们这个国家只喜欢胜者。”潜台词是,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个人的空间,运动员的健康都可以被压榨殆尽,而体操尤甚。
这一切都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那时,罗马尼亚教练夫妇贝拉·卡罗利和玛莎·卡罗利开始训练未成年人参加比赛,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自那时起,全世界的女子体操几乎都开始追求更小的年纪、更严酷的训练,并引以为荣。
后来,这对夫妇把这股风气亲自带到了美国。在运动员们的回忆中,在被称作卡罗利牧场的训练馆里,对身体和精神的控制被包装成了通往奥运会领奖台的必经之路。即便手掌磨伤、露出骨头,训练也不能停。不管有多努力,哪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练也总会说“还不够好”。
渐渐地,对这些未成年的小女孩来说,艰苦训练和虐待的边界被模糊了。
家长们不被允许进入训练馆,也被要求绝对信任教练和体操协会
“猪”“牛”是她们最常听到的羞辱,而开始青春期发育后,她们还会因为身高生长而被辱骂是“公寓大楼”。
体重成了控制的重点,即使只增加了三百克,也少不了一顿责骂。曾有运动员因为生病轻了5斤,回来训练后,教练却说:“你得想办法让这5斤不涨回来。”
至于想什么办法,教练并不关心,至少女孩们的饮食完全处在他们的严格监控下。她们只能吃定量配给的食物。人们或许很难想象,体操队里的很多运动员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而曾经的奥运会奖牌得主,会在比赛期间至少有四天晚上“因为饿而哭着睡着”,甚至感觉自己快要饿死。
而被称作是天才的拜尔斯,也没能逃过这般对待。12岁起进入国家体操馆训练,她常常在饥饿的驱使下,半夜摸进食堂寻找食物,重复童年时的噩梦。
苛求完美的教练,也没有放过她的每一次失误。一次训练中,拜尔斯在跳马落地时不小心移动了一小步,立即被教练贬低成“毫无价值”。而到了里约奥运会,拜尔斯在拿到四枚金牌后仅仅在平衡木决赛中失误,最终获得了铜牌,却当即遭到了教练的斥责。
在很多年后的采访中,她说自己其实拿了铜牌也非常高兴,但教练和观众的表情,都让她只敢自己偷偷开心。
在卡罗利牧场,那些不苟言笑的成人将这样一个想法种进了女孩们的脑海里:被虐待、打压和控制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这样的环境,让有心之人开始趁虚而入。
过去,对在卡罗利牧场受训的女孩们来说,队医拉里·纳萨尔是“唯一友善的成年人”。他会向女孩们调侃残酷的教练是“魔鬼”,会偷偷给她们零食和糖果。只是在为女孩们检查身体时,他总会有些古怪的行为。
曾有一个女孩问另一个年长一点的女孩:队医的行为是正常的吗?
她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他也是这样对我的。”
2016年,一系列报道通过对几位退役运动员的采访,揭露了纳萨尔的面目:为国家队工作的二十九年间,这名队医在假意关心获取女孩们的信任后,会打着检查或是治疗的幌子对她们实施性侵。
这则新闻迅速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报社每天都能接到受害者打来的电话。直到2020年,已经有超过500名幸存者站出来指证纳萨尔,其中很多人在遭受侵犯时,都还是未成年人。
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年龄普遍偏低,而很多女孩为了专注体操放弃了去学校接受教育。能够交流的朋友,只有一同接受训练的队友。直到成年、退役后的很多年,她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经历的一切是虐待和侵犯,才知道自己应该去报警。
拜尔斯也是如此。当在电视上看到了相关的报道后,她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经历了什么。哭泣过后,她非常坚定地告诉自己,那不是自己的错。并且,她决定站出来。
一次庭审上,125名受害者勇敢地公开身份并当面指证纳萨尔
2018年,拜尔斯在推特上公开承认自己是队医性侵案的幸存者,对于不得不回到卡罗利牧场为下届奥运会做准备,她感到十分恐惧。
在拜尔斯推文发出的三天后,体操协会宣布中止了与卡罗利牧场的合作,几周后,卡罗利牧场正式关停。相比之下,在她之前发声的前奥运选手们都没能得到美国体操协会的一丝回应。
然而这或许是拜尔斯第一次意识到了,她说出的话落入公共场域,就像她的体操动作一样有力。而关于这起事件,她想要说的远远不止于此。
在事件曝光的一年多以前,就已经有运动员家属提起了投诉。但是体操协会拖延了五周才将此事报告给FBI,后者也并没有跟进调查。这段时间里,队医纳萨尔在工作中又猥亵了数十名女孩,而作为受害者一方的运动员,却因举报而受到了体操协会的针对,失去了应有的奥运参赛资格。
一直以来,体操协会对运动员的奥运参赛资格,有着近乎一票否决的权力
事实上,基于权力系统的侵犯已经在美国体操界盘踞多年,虐待正是使其滋生的土壤。2006 年的资料显示,过去十几年间,有54 名教练因实施性侵被投诉到国家体操协会,其中有二十多人即便获罪了,也被协会默许继续担任教练。
“不要乱说,不要闹大。”国家体操协会面对运动员的举报,只会悄悄把事情压下来,然后用禁赛等手段恐吓她们。如果有人对虐待式的训练感到担忧,协会主席就会评价对方“好像疯了”。
作为商业化形式运作的组织,只要运动员一直在赢,只要体操不和任何负面消息挂钩,那么美国国家体操协会就能一直赚钱——尽管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运动员。
在 2019 年的采访中,当被问到还要代表体操协会参赛是什么感受,拜尔斯哭了出来:“你们的工作真的就是如此,但你们却无法保护我们!”
等到被起诉、被关停乃至面临破产危机后,体操协会终于发表声明,会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尽快给出一个答案。然而他们给出的第一份和解方案,不仅赔偿金额相对较少,也没有披露哪些人对纳萨尔的行为知情不报,甚至还提出免除美国体操协会一系列官员的相关责任。
这一份毫无诚意的提案引起了众怒。到了这个时候,体操协会也没有考虑保护身处弱势的运动员。所谓尽快解决,也不过是不想错过奥运会这个挽回赞助商、大赚一笔的时机。
“难道他们不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是谁让这一切发生的,以便不再发生吗?难道人们不应该被追究责任吗?”在推特上,拜尔斯发出了愤怒的质问。东京奥运会落幕的一个月后,她又出现在了美国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
此时,拜尔斯是所有幸存者中唯一仍在参赛的运动员。未来会不会因此遭到为难、葬送自己的奥运梦想?如果没能得到合理的调查和解决,要怎么容忍继续代表这个腐败的组织去往国际赛场?眼下深陷退赛的舆论漩涡,那些讨厌她的人还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答案未知,但她还是勇敢地做出了一番铿锵有力的发言。
“我现在站出来,是为了不再让更多的小女孩忍受我、坐在这里的运动员和其她无数人经历过的痛苦。”尽管在质证过程中几度哽咽失声,她清晰且坚定地指出了美国体操协会、美国奥委会和FBI这三方的失职也不容忽视。
最终,美国奥委会和国家体操协会承认了自己的直接责任。这无疑是一场胜利,但却没有终结这一系列事件带给拜尔斯的痛苦。
东京奥运会退赛后,心理医生告诉拜尔斯,她经历的空中失感是一种应激反应。备战奥运期间,姑姑离世、公众施压,体操协会的渎职迟迟未得到处理。奥运会推迟了一年,隔离加倍了内耗,她受伤的归属感也又悬了一年。种种因素的叠加,让那些她以为自己已经压在心底的创伤,在压力之下彻底爆发。
曾经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感受如何,从站上体操场上的那一刻开始她总是无比快乐。而现在,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体操不再是她生命中最稳定的锚点,她也难再抵御舆论喧嚣。
这次跌倒,让她一度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到此为止。
东京奥运,是爸爸妈妈唯一一次没有出现在拜尔斯的比赛现场。
而当电视机前的妈妈接到拜尔斯从东京打来的电话时,没有说“再坚持一下”这样的话,而是立刻告诉她:“我不希望你状态不好还硬撑,你不要因此伤到自己。”
人们都叫拜尔斯是“山羊”,妈妈给了她另一个绰号,“小乌龟”。因为她希望,拜尔斯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即使慢一点,也没有关系。
来自家人的爱与支持,或许就是拜尔斯能够在奥运会中果断停下的底气,也同样给了她走出阴影的勇气。
一年多后,国家队的女孩们惊喜地发现,拜尔斯又回到了体操馆。
然而站到垫子上的那一刻,拜尔斯第一次感到了憎恶。恐惧缠着她,周围人的目光更给了她很大压力。每次训练,晚辈们都会在休息时纷纷围上来,诉说对拜尔斯的崇拜,这让她更加痛苦。
她相信,所有人都期待看到以前那个自信爱笑的她,因此在训练中崩溃时,她会跑到体育馆外,然后再大声哭出来。
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她骨子里的不服输。她不允许恐惧夺走她身上最后一样东西,于是把“and still I rise”(我仍将奋起)纹在了锁骨上,然后从零开始,重建对自己的信任。
这一次,拜尔斯终于有了对手——她自己。
训练馆里,那些晚辈们也总会说,希望第二天还能再见到她,这也给了拜尔斯做好榜样的动力。
但她从没被期待和崇拜架在神坛上,而是从来都能自然而真诚地展现自己的脆弱。一位队友为了安慰拜尔斯,时常和她交流空中失感的共同经历。后来她说,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因为谈话间,拜尔斯从来没有掩饰自己也会遭遇问题的事实。
这种示弱,是因为从最开始她就意识到,自己遭受的心理问题,是全体运动员都在面临的困境。用拜尔斯队友的话来说,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运动员也是人。”
在东京赛后的采访中,被问起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拜尔斯的回答是把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就不会享受运动,也不会取得你想要的成功。”
这番言论可以预见地招致了更猛烈的舆论抨击,但此后与空中失感漫长的斗争中,拜尔斯也没有放弃呼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她曾向全体运动员喊话:“我每一步都会和你们在一起,我们一起把问题想明白。”虽然她不想当意见领袖,但处在万众目光的焦点,说出的话句句掷地有声,她明白,自己的力量所能做到、应该做到的,不止于挑战体操技术的极限。
直到这届奥运会,拜尔斯在赛后采访中仍频繁提及运动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对自己在看心理医生这件事情十分坦然。
改变已经在悄悄发生。2021年,时代周刊选择了拜尔斯作为年度运动员,因为她“激发了一场早就该进行的全球心理健康对话”。第二年的北京冬奥会上,美国队增加了不少心理医生,其中一位表示,这是为了弥补在东京奥运会上犯的错。而这届奥运会,美国队还特意配备了一位特别的心理医生——一只金毛治疗犬。
拜尔斯最终也成功打赢了这场与自己的战役。到了2023年,她出现在了一项国内的赛事上,并在跳马中完成了一个高难动作——这正是她在此前东京奥运会中没能完成的动作。随后的世锦赛上,她在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周半,由此获得了第五个自命名动作。
巧合的是,这场拜尔斯“重回职业巅峰”的世锦赛,与她十年前的世锦赛首秀在同一个场馆举行
人们惊讶于她的成长,有评论认为她即便就此退役,“也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员”。但拜尔斯并不满足,她知道自己需要“把那个力量找回来”。
今年,她还创造了一个特别的纪录:美国队72年来,参加奥运会年龄最大的体操运动员。
“又要退赛”“坐等她输”的声音传到耳边,拜尔斯在小扇子一样的睫毛下翻着白眼回击:“这话我都听了三年了”。
过去的三年里,她意识到当成功持续了太久,反而会有人开始期待看到她跌下神坛。于是她能够大方地笑着说出:“这次回归,我只为了自己。”
这不是为了抵御恶评的自我欺骗——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得了铜牌就不敢开心的小女孩了。如今,她把自己从成绩、国家荣耀和沉重的过去中解放了出来。
拜尔斯多次选用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作为自由操的背景音乐,两个女孩的成长故事形成了隔空呼应
这届奥运会,拜尔斯收获了三金一银,而在平衡木比赛中因失误而只位列第五,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心情。
在最后一个项目自由操中,拜尔斯以微弱的劣势取得亚军,队友位列季军。颁奖时,两人按之前私下商量好的那样,摆出了单膝跪地的动作,为来自巴西的冠军“加冕”。
拜尔斯又重新开始享受体操了,对她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现在,当被问起下届奥运,那时31岁的她是否还会参加时,她先抛出一句“永远别说不”,但最后又笑着说:“不过我确实越来越老了。”而后又轻声补充道,自己已经为体操牺牲了太多。
她从不需要为自己设定上限,而是要挣扎着打破那个以体操为唯一中心的圆形轨道,然后像一只小乌龟一样,坚定前行。
时间回拨到2008年北京奥运前的几个月,11岁的拜尔斯在日记中对自己许下了承诺:“我想尽我所能走得更远。”
而现在,不管是在体操,还是在体操场馆外的复杂世界,她都没有辜负对自己的承诺。
参考资料 -----------------------------
[1]Athlete A. (2020). Netflix
[2]Simone Biles blasts USA Gymnastics’ settlement proposal; Aly Raisman assails ‘massive cover up’. (2020). The Washington Post
[3]Simone Biles complete opening statement. (2022). C-SPAN
[4]Simone Biles: 'I blame system that enabled Larry Nassar abuse'. (2021). BBC
[5]Simone Biles: Going for Gold. (2021). Charlotte Browne
[6]Simone Biles Moves Named Olympic Gymnastics Skills. (2024). The Washington Post
[7]Simone Biles reveals she was ‘forced to steal food from gym cafeteria after being [8]underfed by coaches’. (2021). Independent
[9]Simone Biles: Rising. (2024). Netflix
[10]Simone Biles Talks About Her Biological Mother, Going 'Hungry' as a Child Before Adoption. (2021). People
[11]On 60 Minutes, former gymnasts allege sexual abuse. (2017). CBS News
[12]To Become the GOAT, Simone Biles First Had to Be a Turtle.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13]USA Gymnastics' Culture of Abuse Runs Far Deeper Than Larry Nassar. (2020). Insidehook
[14]World Gymnastics: American Simone Biles wins all-around gold. (2013). BBC.
[15]世界心理健康日:美国代表团心理专家彼得·哈贝尔畅谈运动员心理. (2021). Olympic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