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0

[休闲时尚] 没有客厅的年轻人,扎堆去电影院看奥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客厅的年轻人,扎堆去电影院看奥运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4年07月31日 22:36


20.jpg


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没有客厅,去电影院看奥运成了他们走进人群的契机。

这也是林柒几个月来首次走进电影院,和陌生人一起见证“莎头”夺冠瞬间,一起欢呼,一起唱国歌,让她久违地感受到“燃”。

年轻人渴望线下的连接,却不希望付出过多精力去构建和维持。赛事结束后,所有人快速撤离了电影院,像平常的任何一场电影散场一样。




文 | 李清扬 陈婧瑄

编辑 | 张松鼠

运营 | 虎鲸



去影院看“莎头”夺冠



朝鲜队最后一记杀球未中,中国乒乓球混双夺金。大银幕上,孙颖莎和王楚钦笑容的细节被放到最大。

电影院里,大家的激动情绪也到达顶峰,有人高举双手鼓掌欢呼,有人兴奋挥舞着应援牌,高喊“赢啦!”还有人双手掩面如释重负,脸上却有止不住的笑容。

这是国乒混双首次获得奥运金牌,意义重大。这也是林柒第一次“现场”看奥运,虽然只是在电影院里。

决赛金牌点到来前的几分钟,电影院里全场屏气凝神,不少人已经拿出手机,按下录像键。颁奖时,电影院里所有人都自觉起立,大声唱起国歌。

21.jpg

▲ 图 / 小红书网友截图


“太爽,太燃了!希望全国影院推广!”林柒的位置在第一排最靠右,正努力仰起脖子,往椅背靠,这样能让她看清更多细节。说实话,这个姿势很累脖子,但是全程紧盯屏幕,投入比赛中,林柒完全没有感到不适。

林柒今年25岁,来自湖南,在北京工作,素来热爱观看竞技体育。得知有影院把奥运直播搬上了大荧幕,与平常影片同样公开售票,林柒毫不犹豫,立刻搜索起可买票的影院。那是乒乓混双决赛的前两天,已有两家朝阳区开放观赛的影院座位满员。刷到西单首都电影院时,只剩最前排的几个“边角料”座位还在,她赶紧抢了两张。

比赛当天,北京下了一整天的雨,又正值晚高峰,交通格外拥堵。林柒草草应付了晚饭,特意提前1小时赶往影院。晚上7点20分,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林柒发现大雨并没有浇灭观众的热情,影院共10排、每一排15张椅子,陆陆续续都坐满了人。在场的多是年轻人,有人拿着参赛运动员孙颖莎和王楚钦的组合名“莎头”的应援牌子,有人买了爆米花,“但其实看比赛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吃”;有人紧张得从座位上离开,站在过道看。

观看的许多个瞬间,林柒有一种置身于现场的感觉。荧幕中直播现场的观众会为赢下的每一分摇旗喝彩,“能听到直播里传来的加油声”。同样地,身处影院,长拍僵持时,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就屏住呼吸;遗憾丢分,“能听到很明显的叹气声”。

集体看比赛,一些细节会放大。镜头每每切到场边的肖指导时,院内总是哄笑一片,“我一开始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后来看到肖导摇头晃脑鼓励队员的样子,也觉得很逗”。

身处同一个空间,一些情绪也会互相传染。在电影院看了开幕式的成都女孩应绮,觉得身边人时不时飘来的讨论,就像看视频时闪过的弹幕,“哎,这两个国家的队服看着差不多”“镜头前的雨怎么也不擦擦”。有好几个瞬间,应绮看得动容,眼泪在眼眶打转,正准备从包里掏纸,就会被周围的某句发言逗乐,眼泪又硬生生憋回去了。

22.jpg

▲ 林柒的朋友圈。图 / 受访者提供

“共同在场”赋予了观赛不一样的氛围,这也是许多人选择走进影院观看的原因。

7月30日凌晨,巴黎奥运会开幕,40岁的何萧坐了一个小时的车,于半夜一点半去了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影院。买票时她挑选影院的要求不是距离,不是价格,而是人数,“哪个人数多我买哪个,这样看起来最有感觉”。

去影院的路上,她隐约有过担心,“会不会就像夜场电影一样,安安静静的?”为了熬过这场通宵,她特意准备了不少吃的。到达门口,工作人员为观众准备了国旗。年轻人很多,还有个别带着小孩的家长,“很不错的爱国教育”。

23.jpg

▲ 何萧观看开幕式当天,影院给每个观众准备了国旗小旗帜。图 / 受访者提供

中国队进场时,大家手摇国旗一片欢呼,她坐在倒数第二排,录下的镜头里一片“红色”的海。整个开幕式持续三个多小时,何萧原以为自己会支撑不住困意睡着,但周围人热烈的氛围,愣是让她也如打了鸡血一样,“从开场兴奋到结束”。

不过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播出事故。王越也看的开幕式,“烟花已经开始放了,工作人员还没有调出直播界面”。最后,整个影院的人各自用手机看了十几分钟,“才终于把频道给调回来”。

24.jpg

▲ 王越看开幕式时,开幕式已经开始了,但影院还没有调出频道。图 / 受访者提供

王越没能熬住,看完中国队出场,糊里糊涂睡了过去。后程争议很大的时装走秀节目开始,穿着高跟鞋的络腮胡子男出场时,影院里一阵讨论,王越一下清醒了。

在电影院里看比赛,寻求的是仪式感和被放大的感官体验,而观看带来的到底是快乐兴奋还是伤心郁闷,有时也靠“赌”。毕竟赛场瞬息万变,没人能百分百确定走到决赛的一定是自己支持的运动员。

比如王楚钦才混双夺冠大放异彩,隔天就在单打中爆冷出局,无缘16强。有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担心:“我男单买了电影院的票,不会到时候是两个外国人打吧?”

0.jpg

▲ 图 / 小红书截图



寻求线下连接的年轻人



“找一面大的屏幕,与好几个人一起看比赛”是许多年轻人朴素的心愿。然而,这个愿望对很多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很难实现。

北漂的重庆姑娘江心语,与对象一起住在北四环一室一厅的出租屋。虽然有客厅,但从搬进去的第一天开始,坏掉的电视机就是家里的大型摆件。

更多年轻人住在合租房里。合租房里没有“客厅”。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北京的很多合租房客厅被改造成房间出租,缺乏公共空间。即使有客厅,室友们也已经形成默契,各自关在自己的卧室里,只有平摊水电费时才在群里交流。

江心语理解这种“隔离”,其实是打工人回到出租屋后的一种自我保护和疗愈。但她偶尔也渴望热闹,渴望人群的共振。

25.jpg

▲ 图 /《请回答1988》剧照

从对奥运有记忆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江心语的观赛记忆都来自电视,来自家人围坐的客厅。

她印象很深的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与李宗伟的巅峰对决。她坐在沙发上,一边盯着电视上的直播,一边刷着贴吧网友热情的讨论,阳台时不时传来隔壁楼栋的欢呼声,“你知道整个小区都在看这场比赛”。

时过境迁,她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工作。大家不怎么看电视了,直播被获得授权的视频平台占据,想看丝滑无广的流畅比赛必须充会员。当得知咪咕视频的会员价格为25块每月,正在降费降级的江心语立刻感到了“肉疼”。

最终,江心语找到了薅羊毛的方法,通过移动用户的答题活动成功领取了一个月的会员,足够看完奥运。没有电视,她只能在iPad方块大的屏幕上看,仍然差点味道,“不是在客厅看电视,那种外显的、公共空间里的东西就不见了”。

林柒也有同感。2021年,东京奥运会举行时,她正在英国留学,开幕式临近伦敦时间中午,公寓一行五人把电视机开着,一边一起做饭一边等待中国队入场。“看完立刻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重温了一遍。”

她记得那一年,几个人围在客厅电视前目睹了乒乓球混双的失利,也见证了女乒单打的“复仇”,这些共同记忆构成了奥运记忆的一环。

而她如今在北京租住的老破小,格局奇怪,房间大,餐厅小,“根本没有客厅”。她和舍友将iPad用饼干筒撑得高一些,“勉强有点一起看的感觉”。

林柒的工作无需坐班,一周里有一半的时间,她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她的社交不多,同在北京的好朋友住在来回车程三个小时的地方,见一次实在太累,慢慢也变成了“网友”。有时候她感觉被困在了由工作deadline和网络碎片缝合的赛博世界。有时,她也想走出去参加一些飞盘、骑行等活动,“但想到还要社交,又觉得有点疲惫”。

社会学家项飙曾用“原子化”形容在都市生活的异乡人,“随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承受着频繁的流动带来的碎片化的关系,化作一个个原子般的个体,蜷缩在由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竞争和焦虑交织而成的茧房之中。”

年轻人渴望线下的连接,却不希望付出过多精力去构建和维持。在电影院看完“莎头”夺冠后,在两小时里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国歌的年轻人迅速撤离了电影院,像平常的任何一场电影散场一样。

这让林柒联想到之前流行了一阵的“躲猫猫”游戏。这是一种利用导航地图“共享位置”的“你追我藏”游戏。与传统的“躲猫猫”不同,双方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实时位置,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移动。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报名,分猫鼠两队,开启逃脱与追捕。

有参与者表示,“这种自发组织形成的陌生人团体,不同于生活中其他熟人集体,可以更放松,纯粹地享受游戏。”“躲猫猫”甚至可以恰到好处地满足i人的社交需求,“社恐者”可以全程一句话都不说,借助手机参加整场游戏。

奥运赛事的关注度比之过去的十年,似乎也在减退。家人不在身边,朋友很难凑齐,应绮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集体看奥运的体验了。网络上,奥运虽然是热点话题,偶有热梗出现,但也如同春晚,不再是家家户户按时蹲守的必看节目,而成为了一种“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选择。

江心语察觉到,就算在赛博网络,过去可以实时讨论的贴吧已经式微,中学时爱刷的豆瓣群组也逐渐分散,热梗诞生地小红书只有碎片化的分享,她想找观赛搭子,“最后只能去微博搜实时”。

比起来,线下热烈、在场的体验真实丰富得多。无论是中国代表队出场的共同欢呼,还是奥运火炬点燃时的自发鼓掌,应绮都在那个瞬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近了那么一点点。


“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颗只会扣1的螺丝钉。”

26.jpg

▲ 电影院观看开幕式中国队入场画面。图 / 受访者提供



影院的自救



影院直播奥运,未必能拯救暑期档。但这是一次尝试,意味着电影院从观影场所到社交场所的过渡。

看奥运,是林柒几个月来首次走进电影院。

去年暑期林柒还去影院看了四部电影,甚至四刷《封神1》。社交媒体上,看《消失的她》治“恋爱脑”,看《孤注一掷》防诈骗,看《封神1》欣赏质子团等热梗层出不穷。而今年的暑期档,除了《抓娃娃》听身边人偶尔谈起,其他都寥无水花。

猫眼专业版显示,作为暑期档开局的六月,创下了2020年、2021、2022年特殊时期外,近十年的最低票房成绩。7月《抓娃娃》和《默杀》上映后才略有起色。然而,目前领跑的三部电影里,超过10亿的也仅有这两部。据猫眼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2024年暑期档已过去两个月,票房刚突破75亿,而去年同期票房128亿,6月到8月总票房更是达到了206亿元。

开放奥运直播,是影院的一种引流自救。这也是国内观众首次在影院观看奥运会。7月初,中影宣布与央视达成独家合作,通过中影预约放映平台为全国数百家影院提供赛事实时转播。

仅有几百家影院获得奥运授权、开放直播的奥运乒乓混双决赛,吸引了近7400名观众观看。灯塔数据统计,目前乒乓混双决赛累计票房已达115万,部分影院接近满场。而混双决赛之前热度最高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截至7月30日,累计票房28.1万。

27.jpg

▲ 电影院观看奥运的观众。图 / 受访者提供

从票房绝对数据上看杯水车薪,但“最紧要的是吸引人重新走进影院,感受大银幕的魅力”。上海的一位影院经理表示,当下流媒体、短剧盛行,一方面,人们的注意力被各种短平快的剧情视频瓜分,一方面,对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卖座变得更难”。

目前,奥运开赛五天,北京地区已有17家影院开放预约,最低2人即可开场,票价从35元到80元不等。截至8月1日凌晨,乒乓女单和男单决赛分别已有6场和4场达到开场人数。

可预约直播的比赛多是中国队传统优势项目:中国队夺金面大,观赛时间也不短。售票评论下,许多人呼吁开放游泳、排球、体操等速度性与观赏性兼具的项目。

28.jpg

▲ 开放影院预约的赛事。图 / 截图

实际上,更早之前,去电影院看赛事的“影院+”模式已有许多影院在逐步试水。六月的欧洲杯就由爱奇艺体育和横店、万达等影城合作发起直播活动。再往前,五月底,《歌手2024》热播时,湖南的潇湘影城开放直播。据了解,咪咕也与中超达成合作,未来将在影院直播。除了体育赛事,影院的电竞直播也在近两年变得规模更大、更规范。

但重庆院线经理郭敢并不看好直播奥运做为吸引客流量的方法。一来是奥运周期终究有限,“做不到常规性”。二来是获得授权的影院占比很少,“全家几万家影院,只有几百家在做,没有铺开”。

“很多人看电影都不去影院,凭什么看奥运还得花钱去影院?”

作为产业链的终端,影院没有生产内容的能力,只能靠上游的产出盘活下游。在缺少爆款大片的情况下,仅仅靠与多场景结合,把电影院与健身、台球、咖啡、火锅、书屋等轻消费结合,只是锦上添花,“片子才是一切的源头。只有好片子,才能吸引人走进电影院”。

当观众不再进电影院买票,降本增效的风也吹到了放映厅。郭敢了解到,许多影城都进行了人员缩减,用最低的人员数量维持影院的基本运转。他所在的影院,服务员仅剩下几个。眼看着今年暑期档票房的数据,“过五亿的一只手数的过来”。

他巴巴地数着即将上映的《逆行人生》和《白蛇3》,“希望能有突破”。徐峥此前导演的《泰囧》《我不是药神》等影片均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口碑。而追光动画出品的《白蛇》系列拥有良好的口碑,豆瓣评分分别为7.8与7.4。

这次体验之后,林柒未来还会去电影院里观看其他赛事。她发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两个小时里,可以从现实中短暂抽离,在陌生人的陪伴下,她在人群中感受到安稳。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乒乓混双决赛票房破百万,电影院掘金奥运? 》深响

[2]《场均收益降20%、日均回到2022,直播奥运可以救影院吗?娱乐资本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7:21 PM , Processed in 0.0325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