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甜咸大战了!粽子究竟吃甜的还是咸的?端午节放假从何而来?湖南的岳阳恐怕是全国最有发言权的城市之一。图/视觉中国
岳阳汨罗是我国端午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每年五月初五,竞渡的龙舟成为世界级景观。汨罗粽子不甜不咸,巧妙地化解着一场南北之争。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岳阳是活在高中课本里的城市,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天下闻名。
在湖南人心里,岳阳是怀抱洞庭、北临长江的“湘北门户”,是水陆交通枢纽,是湖南第二大经济体;
曾经的岳阳“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处江湖之远,却是湖南通往核心文化圈的通道;今天的岳阳已成湖南省域副中心。走过2500年,岳阳在湖南的分量,何曾改变?
湖南三面环山,却得名于水;岳阳得名于山,却是名副其实的水城。
湖南最不缺山,东、南、西三面被连绵不绝的山脉团团围裹,只在北面留一缺口。发源于群山之上的四条大川,集体奔向北面的缺口,最终汇于洞庭湖。
在岳阳,洞庭湖与长江相遇。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霸气十足。而半个洞庭湖,被岳阳怀抱。
洞庭湖有多重要?湖南和湖北的“湖”,就是洞庭湖。洞庭湖是长江的“驿站”,长江每到汛期,水位暴涨,洞庭湖以其强大的蓄洪能力储蓄江水,令两岸化险为夷。
洞庭湖也是湖南的“开关”,控制着湖南水流的进进出出,是湖南人出湘、外地人入湘的必经之地,是湖南经济、文化的门户。
因此,岳阳自古以来被称为“湘北门户”。
北枕长江,怀抱洞庭,尽收三湘四水,岳阳占尽湖南水。据统计,岳阳境内共有大小湖泊165处、大小河流280多条,著名的汨罗江几乎全程流经岳阳。
自古以来,洞庭湖平原地区渔业发达、水田密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湖广地区(湖南和湖北)逐渐成为天下粮仓,“湖广熟,天下足”取代“苏湖熟,天下足”。洞庭湖平原上的岳阳功不可没。
岳阳人最懂得和水相处。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岛,森林覆盖率超过80%,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的天堂”。5000亩的野生荷花,夏天是亚洲最大的天然野生荷花观赏景区;秋天下水挖藕;寒冷的冬天,一碗藕汤是最能温暖岳阳人的“水产”。
水岳阳,如何走入山湖南的中心?
湘北门户的岳阳,自古以来兵家必争。过长江,只需拿下岳阳,便扼住湖南咽喉。之后顺湘江直下,整个湖南尽入囊中。可谓得岳阳者得湖南。
东汉末年,孙权以岳阳一地,牵制刘备在湖南全省的兵力。岳阳的战略地位由此得到重视。为了阅军,鲁肃在洞庭湖畔修建了大名鼎鼎的岳阳楼。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岳阳,战争年代,被视为湖南的军事重镇;和平年代,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于名人荟萃,岳阳渐成湖南的文化重镇。
延续2000多年的端午节,源于岳阳的汨罗江。公元前278年,被贬岳阳十年之久的屈原悲愤投江,这条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河流,经司马迁、贾谊等人的凭吊,成为走进中国文化的一条名河。岳阳,从此成为历代文人争相到此一游之地。
摄影/陈敏捷
岳阳楼,则是岳阳的流量高地。以岳阳楼为主题的诗词作品,保守估计也有数百首。岳阳楼也带火了洞庭湖,共同成为检索岳阳历史的关键词。
楼不在高,有文则名。山西临汾也有一座岳阳楼,矗立千年却不为人知。民国时,湖南、山西两省因“岳阳”一名的归属颇有争执,最终,山西临汾市岳阳县被迫改名安泽县,湖南得以沿用岳阳之名。可以说,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居功至伟。有意思的是,范仲淹写作此文时,并不在岳阳,《岳阳楼记》属于“看图作文”。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与岳阳楼遥遥相望,是神话与历史交织的文化名岛,在武侠世界里,它被视为天下第一帮丐帮的总舵。有500多年历史的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文化……
千年文脉,塑造了潇湘文化多情的一面,然而在岳阳,湖南人骨子里的霸蛮精神不曾磨灭。近代,岳阳成为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平江,这个位于深山之中的“小地方”,爆发了平江起义,先后走出了64位共和国将军,是中国四大将军县之一。近代的岳阳人,很湖南。
2500多年的历史,代表2500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和文化既是岳阳的过去,也是岳阳面向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