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4|回复: 0

[史地人物] 600万人涌入,最没存在感的省会火成顶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0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0万人涌入,最没存在感的省会火成顶流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06-09 18:55 


今日端午佳节,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年轻人对于这些传统习俗,

也尤为热衷。
今年上半年,一条报道了不少传统文化
在年轻人群体中复兴的故事。
福建游神,意外成了2024年第一个爆火的“顶流”,
办一次游神,常需花费上百万,当地每家每户一起凑,
父辈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0.jpg

顶流网红世子团(左)和雨花少娘(右)

周末,涌入道观学太极,

成为城市年轻人安顿身心的方式。

北京白云观开设了太极、八段锦公益课,

完全免费,往往1分钟上百名额就抢完了,

报名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IMG_1496.JPG

白云观的太极公益课

另外,在春节期间,马面裙火爆全网,

曹县又一次回到“宇宙中心”。

“火爆的原因,第一是它日常能穿,

还有一点就是文化自信,这几年流行新中式,

年轻人想穿一点自己民族传统的衣服。”
IMG_1497.JPG


福建游神,意外成了2024年第一个爆火的“顶流”。3月初,一条来到福州厚福乡,参与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五福大帝巡游”,现场极尽热闹,几位引起热议的“世子”,也在队伍里。
办一次游神,常需花费上百万,当地每家每户一起凑,父辈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不同年龄段的人乐此不彼地参与其中,形成一个乡土的认同。


00后民俗摄影师俊斌。祠堂里供奉着“主神”英烈王和五福大帝,以及们部下的神将

3月6日(年廿六)早上八点多,涌入福建厚福乡的车流已经开始稠密起来,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游神活动之一。

厚福的各村镇都备下了肉燕、杠面、鱼丸等当地小吃,所有人免费畅享。早餐店里的本地阿姨热情地告诉我们:不要担心饿,今天一整天,随处都有吃的。

02年出生的俊斌来接我们,他前一天睡得很晚。他所在的游神团队里十几个人,都是00后,甚至05后、10后,“多数还是要从外地回来,江苏、广西……反正是全国各地。”前一天他们忙着做游神的各种准备,又在兴奋的情绪里,在祠堂门口聊到深夜。
1.jpg
五福大帝

当天的“主神”是五福大帝,网上流传较广的神将许多都是祂的部下。这些神将的“像”又叫“塔骨”,造塔骨是传统手艺,造价不菲,贵些的几万元、甚至小几十万。

11.jpg

马夫(左)与马元帅(右)的塔骨

据统计整个厚福乡有200多尊塔骨。造塔骨也是一件需要庄重对待的大事——需要先去主神面前问杯,征求主神的同意。如果主神表示赞同,才能去找相应的厂家和工匠

早上八点多,神将塔骨们就从各村镇出发,护送大帝在厚福“巡游”。巡游所到之处极尽热闹拥挤,有游客,也有为了游神活动倾巢而出的当地人。


夜间的活动到达高潮
到了晚上,游神活动来到一个高潮。几乎每个神将头上都戴着闪闪发光的顶灯,效果非常炫目。给神将开道的年轻人们举着火炬、大声喊着“威武——好——”一类的口号,声音震天。一路上鞭炮烟花不断。
不同神将的性格不同,比如“马夫”会用鞭子作势抽打挡住道路的游客(据说被打到的人会发财,所以不会有人生气),马夫也喜欢和“童子”打闹。当然,今年最大的游神网红“世子团”也在队伍里。

这场盛会持续了接近一整个昼夜,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多,大帝才被送回祠堂“休息”。


参与挺塔骨的,许多是00后年轻人
挺神将的人群中,多是像俊斌一样的00后。
他从初中开始帮忙挺神将,后来慢慢和几个对传统民俗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组成了自己的团队。这些朋友平时很多都在外地求学、打工,但过年一定会从各地回家,共同参与新年的游神,也是他们难得相聚的时刻。

俊斌之前在江苏打工,去年正式回到了家乡。他更适应家乡的生活,也因为对民俗传统的兴趣,开始摄影,“觉得应该把这些东西拍下来让大家看到”。

IMG_1504.JPG

祠堂内供奉着各位神将

IMG_1505.JPG

七爷和八爷

游神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带我们去到众神们“休息”的祠堂。这个内向的年轻人讲起诸神的来历、名号如数家珍,“这是黑猴大将、这是白兔大神、这是七爷、这是八爷……”几乎每个神将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七爷八爷,相传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友,一场大雨中,八爷信守承诺等待七爷,不幸溺死在水中,八爷后来也自缢而亡。

这对兄弟虽然乍看之下形貌有点吓人,但却是信义的象征。也是在当地人心中地位很高的神将。


俊斌和团队的小伙伴们给塔骨穿衣服

游神结束后,俊斌有点怅然若失。“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他又带我们去看平时放置塔骨的房间。房间窄小,他们平时也会来这里做一些塔骨的日常维护。

“进来就不能乱说话,(对塔骨)要轻拿轻放。”福建人说“敬神如神在”,他们对塔骨也是这样的态度。

游神在今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是本地人的态度似乎相对佛系得多。有人戏称,“泼天的富贵,但福州也懒得去接。”比起旅游业、流量经济这些,福建当地人似乎更在意游神,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本身。

“我们形成一套有秩序的共同体,共同体的人分布在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我们通过游神来不断确认我们对于乡土的认同……我想,明年不管有没有这么多媒体的报道,游神也一样会办,可能比今年还要热闹。”
IMG_1507.JPG

IMG_1508.JPG

蔡佳妮是北京舞蹈学院学生,每周末来上太极课

周末,涌入道观学太极,成为城市年轻人安顿身心的方式。

白云观中,苍松翠柏,鸟鸣嘤嘤,很难想象在北京二环,有这么一处清幽的大道观,走进来之后,心情立刻转换了。

每个周末,小蓬莱院中,都是太极、八段锦公益课的学员,基本是北京的打工人、大学生,也有待业青年,怀抱阴阳、野马分鬃、揽雀尾……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样。看起来缓慢不用力,但亲身试一下就知道,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

公益课面向所有人,完全免费,2017年就已陆续开始,疫情停了几年,去年再正式开办时,年轻人竟然报名十分踊跃,往往1分钟内上百名额就被抢光,但因为公益课是室外环境,完全开放,没抢到的人也来跟着学。

IMG_1509.JPG

IMG_1510.JPG

25岁的张乃敏是律师,她每周六、日来白云观学八段锦和太极

公益课的一位老师资由是武当三丰派十六代传人,11岁开始,上武当山学习,前年下山,来北京教学武当武术。

“疫情前,来武当山学习的人群,偏中老年人,疫情过后,更多向青年去倾斜。很多年轻人其实也跟我聊过,在工作、学习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心气已经被消磨掉了,他可能把武当山或者这种功法当做一个加油站,再回去保持一个充满热情的状态。身体没力气,我们去练,心里没力气,我们也去练。”

邓嘉羿,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全真华山派第二十一代传人,平时在辰园教武术

另一位老师邓嘉羿是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的弟子,”师父觉得道观有很好的环境,我们做弟子的刚好有本领,就把太极拳和八段锦,以公益课形式对民众开放,完全免费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可能很多道观都会有。”

邓嘉羿老师自幼习武,学过7套八段锦,白云观的这套八段锦习自李信军道长,“像武当三丰派的八段锦偏柔偏稳,但师父这一套八段锦,是针对北京亚健康人群、常年不运动的人群,动作简单,配合极力的发力、呼吸,让气血快速地走起来,身上发热,关节柔软,这时候人就会轻松一些,少得病。”

而太极拳是更进阶的练习,“我亲身体会的,我从武术转入学太极,以前比赛不断地去学一些刚猛的动作,身心觉得很疲惫,练习太极拳,使人身心愉悦,浑身轻松。”

IMG_1512.JPG

IMG_1513.JPG

程序员候舒翔在上太极课

小蓬莱院中有一棵大银杏树,春日阳光和暖,时不时飘来一阵道观里的中药香气,26岁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候舒翔是太极课的学员,每周六坐一个多小时地铁来白云观,她常年不运动,“平时爬三四层楼,就会累,上班在工位上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心理和身体上都是特别疲惫的,腰背已经塌了,已经立不起来的状态,但是我必须还是坐在那儿”。

因为失眠的困扰,加上大学接触过八段锦课,候舒翔蹲点抢了白云观太极课,“练习之后,心情是舒畅的,身体轻松。晚上入睡更容易,早上也不会醒那么早。”

邓嘉羿老师见过许多类似的城市白领,“其实北京较多的人群,因为生活的压力,精神的压力导致整个身体是含着的,打不开,长期就会导致比如肩颈僵硬,比如抑郁,在长期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人就乐观了,因为气息出来了。”

IMG_1514.JPG

程序员姜斌每周末和女友一起来练太极

31岁程序员姜斌和女友的周末活动是一起来打太极,起因是姜斌去年犯了一次哮喘,医生说是抵抗力差,缺乏锻炼导致的。第一次来上课,他惊讶发现不仅是课上,道观里的年轻人都很多。“可能大家把希望更多寄托在出世的一方面吧,追求心情上的平静。”


邓嘉羿老师指导学员,“很多年轻人是常年不运动的”

项飙教授指出的“蜂鸟状态”,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蜂鸟是一种很小的鸟,必须高频度的振荡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

他说,“往大了讲,中国整个社会,很多人都在悬浮着。人人都忙着工作,忙着追向一个未来。与此同时,当下被悬空了,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努力工作并非因为喜欢这份工作,而往往是为了攒够钱,从而今后就再也不用干这份工作。

所有人都在追求一个更好的明天,更好的明天具体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生活是不太值得过的,所以要对现在进行否定,因此无法真正介入到现实中去。”

道观中专注打太极、八段锦,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就像振翅蜂鸟的停歇,今日的生活值得一过。
IMG_1516.PNG

17.jpg

姚弛行在汉服展示大厅

曹县又一次回到“宇宙中心”,春节期间,马面裙火爆全网。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前两个月,曹县马面裙销售额接近5.5亿元,去年全年的汉服销售额,超70亿元,这个山东县城有2282家汉服企业,近10万人从事汉服行业。

因为日常穿着包容度高,马面裙成为近年爆火的汉服单品。生产地集中在杭州、广州、曹县,和前两者作为传统纺织业中心不同,曹县颇有横空出世和野蛮生长的意味。价格带集中在100-200元,走薄利多销路线,尽管销量数据喜人,但偶尔会陷入“抄袭打板”的争议。
18.jpg

汉服展示大厅

曹县的汉服一条街上,处处可见外地来的记者和博主,直播间从早到晚亮着灯。

从演出服到出口日本的棺木到马面裙,当地人谈论着汉服和棺材造就的财富神话:

又有一位博士返乡了,做耳机的、打五金的老板改行去卖汉服了……我们探访了几个乡镇,找到当地最大的汉服直播基地的负责人姚弛行。

她原来在北京的航空公司工作,丈夫来自曹县,本来他们已经在大城市定居了,因为预判到汉服的市场前景,举家搬回来,孩子也回到老家上学。

19.jpg

曹县的马面裙生产车间

她说:“我们做一线生产的,对汉服文化的热潮很敏感。两年前就在说马面裙要火了。我儿子上学的升旗仪式都在穿,全员穿。”

姚弛行认为,马面裙火爆的原因,第一是它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了。这个单品的形制、穿着习惯、搭配包容性,都很适合日常。同一个码,100斤的女孩能穿,125斤的也能,不用焦虑身材。性别的包容性也很强,不光女生,有些男生发现自己穿了也挺好看。

第二就是穿上比较精美,织金仿妆花的工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果碰上比较难得的布料,加上非遗技艺,比如苏绣、缂丝绣,还有中国传统色和纹样,大家就更喜欢了。

还有一点就是文化自信,这几年流行新中式,因为年轻人想穿一点自己民族传统的衣服,马面裙正好推到这个节骨眼上了。
IMG_1520.JPG

曹县在鲁豫交界处,在黄河的古道上。“刚来的时候,觉得这是个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的地方,盐碱地的水都是咸咸的,很不适应。”

虽然没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地方的人是吃过苦的。山东人淳朴、实在、讲义气,很努力很务实,要么种地,要么打工。

所以曹县虽然不大,从东到西,开车快两个小时,七八十公里路,但很多产业都远近闻名。比如庄寨镇的木材加工,红酒盒子,大部分都是曹县生产的。还有孙老家镇的棺木让曹县声名大噪,曹县棺木占据60%日本的市场。
21.jpg
曹县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棺木

曹县能在汉服上弯道超车,也是有原因的。它是书画之乡,最早是做影楼壁布,就是小时候去照相馆拍照,那些印着各地风景的背景布。因为这个生意,接触到客户更多的需求。

比如小孩子拍照时的衣服能不能做一下?都做壁布了,手工活纺谁家阿姨不会呢?渐渐地就发展成做演出服,比如大型景区的表演服装,广场舞的服装。如果你打开淘宝,会发现前几位的演出服很多是曹县做的。

从加工厂到外贸到电商,从一块壁布,到全民广场舞的服装,再到马面裙。汉服产业链的形成是环环相扣,一个阶段都不能少地递增过来。

IMG_1522.PNG

大集镇的演出服一条街
23.jpg
孙老家镇的木雕工厂

姚弛行家,最早的时候,她丈夫的母亲是做木雕,父亲是个木工,他们做一些家具,从家庭作坊慢慢发展起来。90年代,一个日本商人找到他们做装饰用的木雕。日本老龄化严重,棺木市场变大,商人就问棺木能做吗?他们就按照日本人给的形制做,质量上乘产量又有保证。

做出口之后,就把眼界打开了,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里,看到外面是这么发展的,会思考自己的事业要怎么发展,融入到全球化的市场里去。

“人家说我们曹县存住了日本人最后的体面,做棺木的时候,我们研究对方国家的文化需求,做汉服的时候,我们也在研究自己的传统。

做什么都踏踏实实的,上下五千年文化,够我卖好几辈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3:16 PM , Processed in 0.0306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