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人心中的白月光
凭啥是一碗豆花饭?
世人皆知川渝美食多,红油麻辣中翻滚着是张扬的诱惑,糯米红糖藏着甜美的温柔,五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满了几万种美味,每一样都十足的可爱鲜活。在这琳琅满目之中,有一碗“饭”,简简单单、清清爽爽,饱腹又家常,却是每个川渝人心底的白月光,一辈子都不会厌倦,那就是——
豆花饭!
摄影/=G
顾名思义,豆花饭由一碗豆花和一碗饭组成。这里的豆花,不是北方朋友早晨吃的豆腐脑,也不是南方朋友当甜品喝的甜豆花。它不似一般豆花那样嫩嫩滑滑的娇弱质感,而是由盐卤点出来,质地介乎豆腐脑与豆腐之间,扎实、饱满,又带着蓬松的绵软。
豆花饭里的豆花,并不参与南北方的甜咸豆花大战,它只以麻辣鲜香的面目登场。离开了川渝,还真不好找这样的豆花!
一大碗白花花冒着热气的豆花,配一碗新出锅的甑子饭,外加一碟香辣诱人的蘸水,就构成了一顿美餐。这样一顿饭,花不了十块钱,却让人吃得又饱又过瘾,要是再搭配上烧白、粉蒸肉这样的硬菜,那简直是让人幸福一整天的能量发动机了。
走在川渝街上,有饭馆门口放着白花花冒着徐徐热气的大铁锅,都会让人感到一阵心潮涌动,因为那是恬淡又管饱的象征。若是离了家,豆花饭更成了川渝人念念不忘的乡愁,有些游子甚至离了家都要随身带着点豆花的胆巴(卤水),就为了吃上一口豆花饭。
豆花饭到底有啥魔力,怎么就能让川渝人永远吃不腻?
豆花配上甑子饭,
简单纯粹的美味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物,豆腐可谓形态变化万千,豆腐脑是汤水流食,臭豆腐是小吃零嘴,而豆花饭与它们的地位都不同,是作为主食出现在餐桌之上的。
哪顿?哪顿都可以!川渝人吃豆花饭,能从早上吃到天黑。一碗豆花,二两烧酒,再配上几个蒸菜小炒,一大碗甑子饭,便是从古至今无数川渝人的美味便饭。在碗里夹上一坨乳白的豆花,闻着豆制品特有的香味,顺势就在蘸水碗里打上一个滚,豆花的鲜嫩配上蘸料的香辣,裹上一口饭往嘴里送去,根本停不下来!
豆花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溏指太稀,成浆状)、洁白如雪、清香悠长,窖水清热祛毒、醒酒解腻、回甜止渴。一抹豆花下肚,犹如品茶时的自在。在川渝,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提到豆花饭都能娓娓道来。
吃完了,再用豆花碗直接从大盆里舀一碗窖水(煮豆花的水)出来,喝完“哈”一声,满足而去。
豆花饭不是一道简单的吃食,它与川渝的历史深深关联。追溯源头有很多种说法,但无一例外都与下苦力的工人有关。
在流传比较广的说法里,吃豆花的传统是从四川盐工开始的。四川产井盐,制盐就会产生盐卤,这是一种把盐提纯后留下来的副产品,当地人称为“胆巴”。胆巴直接吃对人体有害,却恰好可以用来点豆腐,胆巴里的镁离子等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反应,就制出绵而不散的洁白豆花。
豆花流传开,又与川渝人的“活路”有关。“活路”是工作,历史上大多指力气活。盐帮人要下井采盐或奔走运输,后来航运发达,重庆等江畔城市聚集了许多码头工人,大家都需要高蛋白的食物补充力气。可旧时物质条件并不丰厚,不能经常吃肉,豆花就成了满足蛋白质、能量与口腹的最佳选择。
这种早中晚都吃豆花饭的习惯,也成为劳动力密集城市的饮食缩影,朴实,但不可或缺,尤其是四川产盐的富顺、自贡等城市,重庆主城区、涪陵、江津(以及靠近江津的四川泸州)等码头口岸,这里的豆花食用历史悠久,蔚然成风,豆花饭也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