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庆祝元宵节的呢?
| 答主:厦门女子雅学
汉代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在汉文帝时,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由此,「燃灯」成为每年十五的传统。
隋朝
隋炀帝在位时,元宵节得到大力推动,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唐代
唐代对元宵节更加重视,放夜三天举国欢庆。据韦述《两京新记》卷二称:「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其寺观街巷灯明若昼,士女夜游,车马塞路。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阡陌纵横,城关不禁。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撤。」
唐代元宵节花灯有多华丽呢?唐睿宗的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玄宗的灯楼「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动,铿然成声。」
| 答主:不想上吊王承恩
元宵节吃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元宵节之后一定要吃汤圆元宵,因为正月十六汤圆元宵就开始跳水价大甩卖了,我家在某年的正月十七花 57 块钱买了 17 袋,连吃了一个多月才吃完,就这么说吧,连撒尿都有股芝麻味。
所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改一改,既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么也应该正月十六吃元宵,五月初六吃粽子,八月十六吃月饼。
不说了,去年十一月份我家囤的冰激凌,还在冰箱里堆着没吃完,不行就留到今年夏天。
| 答主:大泡泡
在南方的北方人,自己买的肉汤圆流着泪也要吃完……
本来,我家在元宵节,一直是平淡无奇地吃着速冻黑芝麻汤圆,偶尔买个现滚的元宵。
但是,作为一个好奇心强烈的北方人,在得知还有肉汤圆后……
胃:你不要……
心:我就要!
元宵节前,我在朋友推荐下,买来了常州著名的大汤圆,并慎重选择了荠菜肉馅儿的。毕竟,荠菜肉馅的饺子、馄饨、都不会踩雷啊……
左一,菜肉大汤圆!就问大不大!
为了对比,我还放了一个普通的黑芝麻汤圆进锅里。你感到它的弱小、无助、瑟瑟发抖了吗……
你问吃起来什么味道?难以描述,就是汤圆的皮+荠菜肉的馅儿的感觉,但两者结合却让人陷入沉思,只想求知:
为什么喜欢吃荠菜肉大馄饨,却无法吃荠菜肉大汤圆?是肉太少了吗?是汤底不对吗?酸辣汤底会更好吃吗?
为什么它并不难吃,但却能激发全身的抗拒?
为什么在我的世界里,黏唧唧的糯米类制品,必须是甜的?
为什么家里所有大人都无法接受,孩子却对甜咸各种汤圆一视同仁,没有感觉?
我后来尝试用做馄饨的方法,做了紫菜咸口汤底来缓和一下之前清汤咸汤圆的诡异气氛,试图用「这是某种很新的馄饨」来欺骗胃,或者大脑。
还算成功吧,又吃掉一个!(不要问为什么不喜欢吃还要吃,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自从头一顿后,家里人就抛弃了我,留我一个人和菜肉大汤圆孤军奋战了。我开始分析敌我,发现,当「水煮+糯米团+肉馅」三者组合时,对北方人杀伤力最大。
于是,我先煮熟,再压扁,再平底锅煎,分而破之,让它无限接近「馅饼」的形态……也许,我创造了我家元宵节的新饮食——元宵汤圆饼!
啊啊啊好好吃啊!!!
焦脆的外皮,一口咬下去,先是煎制的脆感,随之而来的是年糕般的软粘和糯米的香气,但又被荠菜鲜肉春天的味道追赶超过……剩下的大半袋子肉汤圆有救了!
题图来源:答主 @开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