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旅游天地] 我们重新拥抱世界的理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2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重新拥抱世界的理由

 小昼 极昼工作室 2024-02-14 20:54 


1.png

文 | 魏晓涵

编辑 王一然

视频剪辑 沙子涵



阿猫 前泰国旅游从业者

“中国游客怎么不来了?”

去年,在芭提雅打的Grab(注:当地某打车平台)车上,司机问我,“中国(的游客)怎么(不来)了?”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前做夜场生意,后来出来兼职开专车,十几年,算是老从业者了。

“是你们这里不‘安全’。”我这样说。他回应,“可能也有点道理。”我们说的“安全”重点不完全一样——在他们看来,泰国的北部和南部地区一直有武装冲突,二十几年了,就没太平过,虽然游客也不会去那边;(国人比较恐慌的)“噶腰子”传闻,他们并不知道。

去年9月,是疫情结束之后我第一次去泰国,再上一次是2019年。很明显感到游客在变少,不管是海边(旅游城市)还是大城市,一辆旅游大巴车都没看到,(疫情之前)真的是不可能的。大巴车带去的客户基本是报团低价游,三千块游泰国那种,大批量五十几个人,拉去景点大皇宫转一圈,免税店转一圈,再买买特产青草膏什么的。

大皇宫门口举旗子,跟着一队游客的导游没有了。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现在已经满足不了中国这波中产以上游客的需要——不再是纯粹猎奇,度假、购物、看演唱会,大家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去泰国。

我去泰国也是想度个假、看看海。我很喜欢Citywalk,和朋友在泰国到处打卡咖啡店,十天光喝咖啡就花了两千多块,泰国这些年物价没上涨很多,但网红咖啡店真的不便宜。以前没有这么多,这次去我发现多了很多Ins风的店,工业风、森系、地中海风,有的人满为患。当地朋友推荐了一家很有名的,“好可爱,都是女孩子吃的,你一定要吃”,一看要排几个小时队,我们就走了。

2.jpeg

泰国夜景。讲述者供图

你能想象这是在泰国吗?你可以认为我在上海、东京或者首尔,那种地域性的东西消失了,也是我去年去泰国很强烈的感受。曼谷跟每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变得相似,咖啡店跟着首尔走,新开的商场里都是日系的品牌,慢慢开始“去泰国化”了。

我第一次去泰国是在2005年前后,还没智能手机,信息不是很畅通的年代,泰国是大家出国的第一站。我是被那里神秘的异域风情吸引的,海很漂亮,人也很淳朴。后来就经常去,一年五六次,两本护照上全是泰国出入境印章。那时候的旅游业还没有很多大公司介入,我就开始接一些定制游的需求。

去年在芭提雅,见了以前认识的好朋友,一个年轻男孩子,现在在夜场工作。他换了好几家店,日子不太好过,虽然他在的店是针对本土顾客的,但他说,只有中国游客多了,本地人才会去他店里消费,这是一个循环。疫情最严重的那两年,(旅游业受影响)几乎没有顾客,他一度回到清迈老家。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才17岁,刚出来工作,高中都没读。在泰国像他这样的年轻男孩太多了,尤其东北地区,单亲家庭,家境不好,赚了钱回去养妈妈。他现在是个彻头彻尾的哈韩族,收入和小费赚到个几千块,就去韩国逛一圈。

这是他们一贯的生活态度,赚到今天的钱,就不工作了。他们早十年就比我们“发疯”了。经济下行是全世界的问题,年轻一代看不到未来。跟我的精神状态比较契合,不会去想十年后的样子,只会想我十天后的样子。

来芭提雅的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欲望,对生存、对赚钱,信仰和地狱在这里共存,这是我喜欢这个国家的地方。生活的乐观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它的文化里带有很多细小的幽默,比如街上的广告招牌,雪人是融化的样子,因为他们没有冬天。这样的幽默,上次去就很少看到了。

出发之前,我带了很多吊带、抹胸,说实话在上海穿着满大街走,以我(不那么苗条)的身材,会觉得有一点羞耻。在泰国,无所谓你怎么打扮都无所谓,它太包容了,让我感觉可以做我自己。



海盐 从香港到英国

紧张到松弛,当我重新与世界连接

大概是去年过年时,疫情刚放开没太久,我和几个朋友就商量要不五一赶紧去个(国外的)地儿?在英国读书的朋友4月要过生日。

当时觉得有点儿疯,二三月朋友圈很多人去泰国,英国太遥远了,不敢想象。很久没接触中国之外的世界了,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能成行,会不会路上有什么事儿把我扣住?或者是醒来的一场梦?不敢相信拿着我这本护照能畅通无阻地走出去。

英国的签证材料其实很简单,填个表预约一下,对存款要求不算高。我以为大家会去积极地办,但发现没有,交材料非常顺遂,一点儿队不用排。我把记忆中的预定机酒的软件全部下回来,那时候境外旅游还没有完全恢复,从北京直飞伦敦的航班很贵,往返要八九千。因为俄乌战争,很多航班不能直接经过俄罗斯,要绕一大圈,飞行时间更长了。

最后还是选择了更漫长的旅程,先去香港,再中转到英国。除了相对便宜,香港对我来说是更熟悉的地方,2019年之前我在那里读书、工作,后来才去北京。

准备的过程夹杂着快乐和紧张。心里有了盼头儿,工作都不那么痛苦了。紧张是因为那会儿没有太多途径,非常依赖社交媒体,有的信息我特别当回事儿,比如说他们老罢工,很久没了解过国外的事儿,没办法预判它的严重程度。同行有个朋友听说英国没什么好吃的,还在香港买了好多零食泡面。

直到落地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乱哄哄的,入境排队三个小时,队伍里全是欧美面孔,才有了世界大门为我敞开的实感。

3.jpeg

大英博物馆。讲述者供图

一开始特别紧张,第一天我们还戴口罩了。第一次赶火车按照国内的习惯,提前30分钟到,结果太早不让进;坐火车遇到卧轨的,我说这又赶上大事儿了,在英国那俩朋友特别淡定,没觉得很稀奇。然后我大概就明白了,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也就不着急了。

后来证明很多担心是多余的,全程十天,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在希思罗机场T3航站楼,罢工在T5。物价没有想象中那么贵,早午餐也就一百元上下,最贵的是朋友们非要去罗琳写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咖啡馆,现在变成了铁锅炖,还是吃了,人均花了300元,是有点儿过分了。

一到英国就遇上伦敦塔桥打开,赶上了大日子,查尔斯王子加冕典礼——攻略里没人提到这个,咱之前也没关心国外的正事儿。英国张灯结彩的,挂了一排排的米字旗,国王十字车站有超大幅查尔斯王子和他妻子的广告,那会儿特别好买纪念品。

精心准备的不是都好,反而意外的发现会引起你注意:某天在爱丁堡,临时看到卡尔顿山有特别多人,打扮得跟《哈利波特》系列里面的巫师一样,我们就跟着去了。到了一个像魁地奇世界杯赛场的地方,做黑魔法标记似的,正在举行盛大的点火仪式,那是当地凯尔特人的朔火节,为了迎接夏天到来。我左右两边都是直播的外国人,还有举着自拍杆的,我想,外国人也爱直播呢。

感受到重新和世界连接,还是和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英语变“差”了,以前没有这么胆怯,那次没看到外国人冲我微笑,我就不敢说话。重新见到在伦敦读书的一对朋友,才发现,他们的关系其实到了挺紧张的状态,即使每天都在线上聊天,也完全没有感知到他们生活中面临的困境。

旅途的尾声,在诺丁山的艺术街区,路过一个当地女艺术家的画,特别好玩儿,我终于决定去搭个话。她问,“你们是日本来的吗?”听到我们是中国人,她非常震惊,说很久没有见过中国来的人了。

英国看不到太多疫情留下的痕迹,在香港的感受更强烈一些。和疫情之前比,物价上涨,大陆游客变少。疫情期间出现的卖彩色口罩的店,现在在大商场里开成了连锁店。有一些餐厅莫名多了很多打卡的人,跟本地的朋友去吃饭,他们会特地嘱咐,千万不要把这个发在社交网站上。

旅行一度是我缓解工作焦虑的方式,疫情之前在香港,工作不是很开心,我常常趁着周末去“特种兵旅游”。香港飞四面八方的飞机很多,可能去吃点东西,做个“马杀鸡”,看看风景。去英国那趟,我每天晚上都要打开电脑工作一会儿,我挺享受在旅途中上班的感觉,一点儿都不痛苦。

去年,我抓住每一次能出去的机会,去了英国、老挝、韩国、泰国,还有国内的一些城市,到后来就变得特别疲惫。如果说去年的目标是拥抱世界,今年我觉得自己不能再逃避(工作压力和未来规划)了。旅行不是生活的解药,只是一个镇痛剂。

4.jpeg

爱丁堡街景。讲述者供图

(编者注:海盐在爱丁堡入住的民宿,春节期间每晚已经上涨了五六百。根据2023年年底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国际学生中占比最高,达到22.3%,这也让英国成为国人探亲访友的热门目的地。)



乌冬 裸辞之后,在韩国待了两周

“我没有兴趣成为他们,我很enjoy不属于这里的状态”

裸辞的念头去年年初就有了,刚好卡在三十岁的节点上。之前我是做综艺节目的,干得越来越不开心,综艺制造的一些浅薄笑点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又很累,就决定离开了。辞职之后租的房子刚好到期,我就想找个熟悉的地方待一阵子。我会韩语,喜欢韩国的娱乐也蛮久的,9月就去了首尔。

我不是一个很有计划性的人,这次买了四场演出票算是提前计划,有爵士音乐会、Blackpink的演唱会等等。一开始还很担心买不到票,后来越临近出发,不断有新的演出消息出现,才意识到韩国的演出其实挺多的。准备过程挺顺畅,唯一有生疏感的是落地要填入境卡的时候。

上次去还是2019年,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天气已经很冷了,长大衣很流行,夸张的是大街上大家都这么穿,太一致了。我可能看着不像本地人,我没有兴趣成为他们,我很enjoy不属于这里的状态。

旅行对我来说是一个脱离了原有生活、真空的状态,可以对国内的事情毫不关心,也没人会来找。关于辞职的后续,我没考虑太多。那两周,我住在东大门附近一家民宿里,每晚140元,一间房有四个床位,舍友几乎都是做代购的中国人,几乎天天都在换。

有些姐姐真的非常厉害,丝毫不会韩语也能来做生意。她们说,现在挣的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过去生意好的时候,免税店会直接派车接送你的,现在就没有这种情况。也要时常过来,发带韩国地址的朋友圈,不然怕买家觉得不真实。

(以前中国人常去的热门景点)明洞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游客明显稀疏了很多。在路上,也可能是去年赶上韩美结盟七十周年的原因,看到了更多欧美人,以前会觉得中国人更多一些。

5.jpeg

韩国的传统市场。讲述者供图

我不会主动选择热门景点,更喜欢Citywalk。韩国政府有很多城市徒步观光的路线,我2019年去了三条线,这次预约了五条,有专门会中文的讲解人带着。这群人蛮神奇的,有的年轻时念的中文学校,有的大学学中文专业,有人在中国生活居住过,有一个大妈在中国去过的地方比我还多——像我对韩剧如数家珍一样,反过来,他们也有人看《芈月传》、《甄嬛传》学中文。

我跟她们说我是内地来的,她们觉得很神奇,接到(会中文的)更多是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她们告诉我,不同地区的客人会介绍不同的地点,比如她们会向我介绍中国驻韩大使馆,在明洞附近,袁世凯在那里办公过。

两次旅行,我都去了韩国几大电视台集中的地方,那边有两个蓝色巨型雕像,是韩国电视的圣地。电视台那边活动还挺多的,可以体验到节目制作的流程,也有常设展,告诉你电视剧怎么进行水下拍摄,还有很多周边店,我在那里给朋友买了电视剧《请回答1988》的小礼物。

还有一个小插曲,在KBS电视台楼下,那段时间因为电视台报道的公正性引起争议,放了很多表达抗议的白色花圈,还挺壮观的。

韩国电视台的综艺可以申请免费录制,我没申请到,是个小遗憾。坐在电视台一楼休息的时候,正好看到外面有很多男团的粉丝,很激动地等待排队入场录制打歌节目,真的挺羡慕她们的。

电视台大楼的楼下有一些抽烟角,路过看到很多媒体从业者,聚集在那里抽烟。原来自己每天看的节目,是这群人做出来的。(看得出)他们肯定压力挺大,但是看到挂着的工牌,我还是很羡慕。原来我向往的、没有达到的职场是这个样子的。

辞职的时候我就准备好离开综艺行业了。回国以后,我向别的岗位投了一些简历,都不太顺利,最近在家准备公务员考试。以前我会觉得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很热烈,综艺行业是能满足这件事的,我们常常见到很多新奇的东西;现在我会觉得在平淡的生活中有一些点缀,就挺开心的。

旅行的时刻就是这样的点缀,哪怕未来偶然想起,也会开心。前几天我和朋友说起那样一个瞬间:在新加坡拍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很自由的晚上,我和她坐在海边,那是亚洲大陆最靠南的海,也没玩什么,就坐在那里,还挺美好的。

6.jpeg

当时还未修缮完毕的光化门。讲述者供图

(编者注:春节前夕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依旧是春节热门的旅行地之一。据当地旅游组织,其中最受欢迎的地点是首尔,免签的济州岛,以及举办过冬奥会的江原道。)

(文中讲述者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5:20 PM , Processed in 0.0443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