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明。第二年,明朝设置以“两京十三布政司”为主体的行政区划,其中南直隶的综合实力鹤立鸡群,倍受朝廷关注。时移世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清高宗下令将南直隶一分为三。
明朝最强省份为什么会被清朝拆分呢?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明初,朱元璋将帝都南京周边的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扬州府等14个府级地区,确立为直属地区,称之为南直隶。整个地区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区,总面积235,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7%。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南直隶人口约309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
在僵化的数据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南北方的夏税秋粮第一分别是山西和南直隶,山西收取了2800937石,南直隶高达7234820石,前者仅占后者的38.71%。不仅如此,比较南方地区的赋税,南直隶是第二名浙江的2.63倍,其赋税总额占全国赋税的1/3,足见经济实力之强。
上图_ 大明舆地图 南直隶
上图_ 明代南直隶行政区划
南直隶巨大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公布了乡试录取举人名额,南直隶独占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占40人,广东和广西各25人。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南直隶和北直隶乡试取中名额各增加到135人,数量远超其他省份。时人感叹:“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有七。”南直隶下辖的府州中,苏州和松江(今上海)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南京和苏州同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还有两淮盐业中转重镇扬州、军事要地徐州、龙起之地凤阳,南直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上图_ 明清时淮南以煮盐为主淮北则是晒盐为主
事实上,做强做大南直隶,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荆州南阳郡,不仅如此,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来自于南阳,为此,刘秀将37个县归集于南阳,成为“天下第一郡”,并奉为“帝乡”。
受此影响,各地民众迁居南阳,《三国志》坦言:“南阳户口数百万。”据统计,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阳郡总人口达243万,占东汉总人口的4.94%,与十三刺史部的幽州人口相当。有了南阳的助力,东汉的荆州坐享“帝王之资”,因此,南直隶一枝独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_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从横向上看,明朝对南直隶的做法进行了复制。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取消了北京布政司,建立了北直隶,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等三地。即便如此,明朝依然保留了南直隶“一览众山小”的地位。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明朝是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北方经过辽、金、元的四百多年的统治,“胡化”严重,不利统治。因此,深耕江南,稳定南方,才是明智之举。而南直隶境内有“四渎”中的长江和淮河横贯东西,又有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两横一纵”的水路网络,加上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漕运,强化了明朝对北方各地的统治。
上图_ 大明舆地图 北直隶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割据辽东,建立后金,公开和明朝对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4月21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八旗攻城掠地,席卷中原。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多铎率清军攻至扬州,25日,史可法身死殉国,“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制造了“扬州十日”惨案。6月,江阴民众为抵制剃发令,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三人的组织下,起兵反清,清军大兵压境,进行镇压,史称“江阴八十一日”事件。
上图_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经过战争的洗礼,南直隶十室九空,呈现“一望皆无人烟,惟见空房四壁”的衰败景象。看似文弱的南直隶民众,面对清军的屠刀,展现出惊人的铁血和反抗精神,使清朝统治者心有余悸。南直隶发达的经济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又令人侧目,清廷意识到必须从根本上分化瓦解南直隶。
根据南直隶的具体情况,清朝采取了针对性的拆分计划。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朝廷率先出招,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保持行政区划不变,分设左右布政使。此举无疑从政治上废除了南直隶享有的帝都特权,并且为今后的拆分埋下了伏笔。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拆分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江南左布政使驻江宁,制淮安等9府,辖苏北和安徽等地区,江南右布政使移驻苏州,制苏州等5府,辖苏南和上海等地区,这么做实质上是以长江为界进行了南北拆分,江南省名存实亡。
上图_ 清康熙四年江南省
上图_ 清朝江南江宁等处布政使司所发的官封
时隔六年,脱胎于江南省的江苏、安徽正式成立,驻地不变,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安徽布政使改驻安庆,江苏布政使驻地和辖地不变,新设江宁布政使,制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通州等府州,相当如今的江苏北部。
经过调整,清朝“十八行省”的行政格局基本形成,南直隶被安徽、江宁和江苏代替,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图_ 清朝 二京十八省 全图总目
上图_ 清朝 二京十八省总图
南直隶从成立到消亡,总共存在了391年。经过清朝四任皇帝的经营,历时115年才完成了对南直隶的拆分。如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等三省市代替了南直隶,这三地的教育和文化资源也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南直隶的注重经济、崇文重教的传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扬。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会典》、《明季南略》、《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海角遗编》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